心理學十大效應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一、羅森塔爾效應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fā)展趨勢測驗”。之后,羅森塔爾以贊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fā)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并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后,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出現(xiàn)了:凡

2、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fā)揮了作用。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學生,使學生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后來,人們把像這種由他人(特別是像老師和家長這樣的“權威他人”)的期望和熱愛,而使人們的行為發(fā)生

3、與期望趨于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暗示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二、標簽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

4、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貼上標簽后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簽效應”。概述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钡诙问澜绱髴?zhàn)期間,美國心理學家在招募的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人每月向家人寫一封說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容的信。結果,半年后這些士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努力了。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標

5、簽效應。原理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標簽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簽”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所喻示的方向發(fā)展。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英語:Brokenwindowsthe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Q.Wilson)及喬治凱林(GegeL.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AtlanticM

6、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Windows》的文章。此理論認為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筑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筑內,如果發(fā)現(xiàn)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縱火。一面墻,如果出現(xiàn)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3主婦同意了。與此同時,派人又隨機訪問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提

7、出將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結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婦同意。同類實驗:實驗者讓助手到兩個居民區(qū)勸人在房前豎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在第一個居民區(qū)向人們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結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絕,接受的僅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個居民區(qū),先請求各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愿書上簽字,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幾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辦了。幾周后再向他們提出豎牌的要求,結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根據(jù)“登門坎效應“,

8、教師所制定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根據(jù)不同素質、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的基礎與表現(xiàn),制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的目標,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即“跳起夠得著“,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結合起來,將較高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層次不同的小目標,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一旦實現(xiàn)了一個小目標,或者說邁過了一道“小小門坎“,我們的教育前景就

9、寬闊得多了。比如,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們可以首先要求學生從找準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據(jù)自身問題制訂一個時間段(一周、半月或一個月)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的目標。如養(yǎng)成“不隨意發(fā)脾氣“、“抓緊時間做事“、“傾聽別人說話“、“不隨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會神聽課“、“做題仔細認真“等等。長此以往,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便會功到自然成。還有,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恨鐵不成鋼“,而要富有愛心和欣賞心,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和發(fā)

10、展?jié)摿?,對他們作出積極的、鼓勵性評價,哪怕是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滿意的微笑,一次真誠的祝福,都可能換起他們的自信,使他們看到自身發(fā)展的希望,從而積極健康成長。再有,課堂提問時,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計問題,一步步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六、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yōu)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

11、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著以后雙方交往的進程。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們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后一系列行為和表現(xiàn)的解釋。反之,對于一個初次見面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在心理上和實際行為中與之產生對抗狀態(tài)。第一印象是在短時間內以

12、片面的資料為依據(jù)形成的印象,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獲得了對方的性別、年齡、長相、表情、姿態(tài)、身材、衣著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斷對方的內在素養(yǎng)和個性特征。這一最先的印象對他人的社會知覺產生較強的影響,并且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并且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后的一系列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首因效應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響著人們對他人以后的評價和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