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災害事故及意外傷害的處理,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解建,近年來各類災害事故和意外傷害事件在世界范圍內明顯增多,給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對各類災害事故和意外傷害的處理能力實際上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整體水平的體現。我國是一個災害事故及意外傷害頻發(fā)的國家,整體發(fā)生率遠遠高于世界水平。,統(tǒng)計數字顯示,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fā)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過20萬人,傷殘超過200萬人,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人
2、民幣。2001年~2005年,全國共發(fā)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73起,平均每年發(fā)生15起,特別重大事故中,煤礦事故最多,平均每年發(fā)生8起,占58%。,同時,生產安全事故引發(f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突出,2001年~2005年全國發(fā)生的突發(fā)環(huán)境事故中,由生產安全事故引發(fā)的占到了一半以上。同時,一些新的公共安全問題,如SARS、禽流感、松花江水質污染等突發(fā)事件也給國家公共安全敲響了警鐘。而我國應急救援尤其是現場搶救技術與發(fā)達國家差距較大,因此
3、建設應急管理系統(tǒng),加強急救能力,尤其是在全民中普及急救知識迫在眉睫。,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要研究制定本部門、本單位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應急預案,并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和演練。在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中,要把人員的疏散、轉移、應急救治作為突出的重點內容,盡最大可能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災害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指導意見》衛(wèi)辦發(fā)(2006)16號,,我國的災害事故分級分為五級:,災害事故的分級,E級(微災):死亡10人以下或損失10萬元以下
4、人民幣。,D級(小災):死亡10~百人或損失10萬~百萬元人民幣。,C級(中災):死亡百~千人或損失百萬~千萬人民幣。,B級(大災):死亡千人~萬人或損失千萬~億元人民幣。,A級(巨災):死亡萬人以上或損失億元以上人民幣。,火災,洪 災,地震,地質破壞,常見災害事故與意外傷害,生物災害,水災,交通事故,,,,,,,,,,,,2004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50萬人,2003全國交通事故667507起我國車禍死亡人數世界第一,104372
5、人 死 亡,494174人 受 傷,2004年 567753起,一交通事故日趨嚴重,經濟損失33.7億元,116億人民幣,,12億人民幣,25億人民幣,32億人民幣,,50年代,60年代,80年代,70年代,90年代,5億人民幣,二火災逐年增多,(直接財產損失),,,全球估計每年有 100 萬人死于自殺,自殺未遂的人數則可能是死亡者的20倍----衛(wèi)生部,我國平均每年大約28.7萬人自殺死亡,平均每兩分鐘就
6、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三自殺事件不斷增多,2003年發(fā)生的 SARS,死亡人數僅 300多人,但對于人們心理的影響,社會動蕩程度、旅游、經濟及對外交流都受到嚴重影響。2003年的非典使整個國家經濟遭受500億元的損失。,四生物性災害危及世界,①SARS,②人禽流感,四生物性災害危及世界,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導致全世界2000萬~5000萬人死亡。,1957~1958年的“亞洲流感”
7、僅在美國就導致在約7萬人死亡。,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則導致美國死亡3.4萬人。,2004年的“禽流感”在亞洲部分地區(qū)流行,至今還有散發(fā)。,,③透過數字看艾滋,,四生物性災害危及世界,全球約有4000萬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其中250萬不足15歲的少年兒童。,2003年全年新增500萬艾滋病病例,其中 300 萬人死亡。,全世界平均每天有1.4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8000多人死于艾滋病。,五生態(tài)破壞自然災難加劇,世界城市人口中有
8、一半左右(約 9億人)生活在二氧化碳超過標準的大氣環(huán)境中,每天有 800 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而死亡。全世界汽車每年將約50億噸二氧化碳排到大氣層中。,①大氣污染 —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五生態(tài)破壞自然災難加劇,②水體污染,全世界每年約 12億人缺乏安全用水,10億人腹瀉。,2005年3月2日金陵晚報:天津市東北15公里處西提頭鎮(zhèn)村有120多名癌癥患者,根據調查該村周圍有一百多家化工廠。村周圍
9、有毒水、毒氣、毒渣未經過處理隨意排放。,中國每年惡性腫瘤發(fā)病例數為160萬,死亡例數達130萬。,③食物污染嚴重,我國有8 億人口體內殘留有早期使用的農藥 “ 六六六 ” 和滴滴涕。,動物產品所含的生長激素和藥物引發(fā)的健康問題困擾著科學家。,五生態(tài)破壞自然災難加劇,㈥化學與輻射災禍日漸增多,1980~1984 年的5 年間 ,美國的工廠就發(fā)生各種重大污染事故6928起,平均每天就要發(fā)生5起 。例如:1984年 12月 3 日 ,美國一家
10、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的農藥廠一個裝有45噸劇毒農藥的儲氣罐閥門失靈,氣體外泄,受染面積40 平方公里, 2000 多人中毒死亡 ,20000 多人嚴重中毒。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一座液化氣站發(fā)生連續(xù)爆炸,造成1000 多 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毀壞房屋1400余座。,現場救護的特點,對傷病員實施及時、先進、有效的初步救護,立足于現場依靠“第一目擊者”,搶救生命減輕傷殘,最佳急救期:傷后12h內 較佳急救期
11、:傷后24h內 延期急救期:傷后24h以后,,,,第一期是災難發(fā)生期只持續(xù)幾秒鐘到幾分鐘,如地震、颶風等,第二期災難發(fā)生后數分鐘至幾小時,缺乏有組織的醫(yī)療救護,第三期災區(qū)開始恢復正常生活保障,有組織的醫(yī)療,,,,,,,,對受災傷員來說是決定 生死的重要時刻醫(yī)學上稱為“救命的黃金時刻”,進災區(qū)的援助力量與當地尚存的 醫(yī) 務 人 員 協(xié) 作 實 施 援 救,外來救援力量進入 災區(qū)進行醫(yī)療救護,,通常只能做到自救和同伴互救,可
12、作暫時壓迫止血和使部分重傷 員 脫 離 險 境,,,,,,主要實施維持生命的初救,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胸外按壓等 急 救 措 施,對危重傷員進行高級生命支持 氣管插管、通氣、供氧、止痛 除顫、腦復蘇等,救護時間的劃分,,統(tǒng)一指 揮 傷員分類 ??浦委?現場搶救 后送傷員
13、 醫(yī)院救治,,救護空間的劃分,,,,現場救護原則,現場救治原則,先救命后治傷,其它人員以搶為主,先分類再后送,以救為主,盡快脫離事故現場,先重傷后輕傷,先搶后救,搶中有救,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醫(yī)療救護人員,,,,,,,第一優(yōu)先TOPPRIORITY,第三優(yōu)先WALKINGWOUNDED,死亡DEAD,第二優(yōu)先2ndPRIORITY,救護區(qū)標志,胸部傷、開放性 骨折、小面積燒 傷(30%以下)、 長骨閉合性骨折,按
14、有關規(guī)定對死者進行處理,,,,,無昏迷、休克 的頭顱損傷和 軟組織傷,嚴重頭部傷 、大出血、昏迷、各類休克、嚴重擠壓傷、內臟傷、張力性氣胸、頜面部傷、頸部傷、呼吸道燒傷、大面積燒(30%以上),常見災害事故與意外傷害,交通事故,火災與燙燒傷,地震,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約有70萬人死于車禍,傷者逾1500萬。我國每萬輛機動車平均年死亡約10人,年交通事故死亡率萬分之一,約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15%,交通事故已經成為人
15、類第一公害。,交通事故,51年內中國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上升120余倍,2000年以前,機動車交通事故的傷亡人數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據公安部門的報告,2000年后全國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10萬人上下,受傷人數50萬左右。中國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數約占全球道路交通事故傷害死亡數的8%。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人員中,60%以上是行人、乘客和騎自行車者。75%的致死性機動車交通事故傷害發(fā)生在公路。,衛(wèi)生部近日發(fā)布的《中國傷害預防報告》
16、,全世界因交通事故死亡50萬人,2004年交通事故統(tǒng)計,全國交通事故567753起,我國車禍死亡人數世界第一,死亡104372人,受傷494174人,經濟損失33.7億,死亡人數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現場急救至關重要,往往影響著臨床救治時機和創(chuàng)傷的轉歸。,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的特點,發(fā)生率高,在臨床醫(yī)學上屬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突然,病情兇險,變化快,休克、昏迷等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致殘率極高。,傷情復雜,往往是多發(fā)傷、復合傷并存,表現為多
17、個部位損傷,或多種因素的損傷。,車禍傷:腦搓裂傷、顱骨骨折、雙側肋骨骨折(右11根、左10根)、連枷胸、雙側血氣胸、右鎖骨骨折、左肱骨骨折、左肩胛骨骨折、胸骨骨折、心臟挫傷、右股骨骨折、ARDS、休克、軟組織搓裂傷(30%),胸部x片,股骨x片,,,,,抗休克、急性呼吸機正壓通氣(治療ARDS、胸廓內固定)、血氣胸引流等。,,3d后清醒、一周后血氣胸消失、肺復張,肺功能明顯改善,20d后,可以間斷脫機,反常呼吸明顯減輕,傷后22d,背部
18、搓裂傷清創(chuàng),見直徑約30cm、深達骨組織的壞死區(qū),術后感染繼續(xù)發(fā)展,難以控制,病人于傷后32d死于感染性休克,車禍:腦外傷、雙側肋骨骨折(右7根、左4根)、連枷胸、血氣胸、右鎖骨骨折、左脛腓骨骨折、軟組織搓裂傷(20%)、昏迷、休克、ARDS,,胸部x線片:多處肋骨骨折、右側氣胸、左側血氣胸、ARDS,脛腓骨粉碎性骨折,呼吸機輔助呼吸(內固定),脛骨內固定術,血氣胸引流,脫水、抗休克,呼吸機輔助呼吸半月脫機,病人清醒,一月后痊愈出院,
19、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基本分類,創(chuàng)傷分類有幾種方法,如按體表有無傷口分類,按人體的受傷部位分類,以及按致傷因素分類等。一般是按體表結構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壞而將創(chuàng)傷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兩大類。,開放性創(chuàng)傷,包括擦傷、撕裂傷、切割傷和刺傷:,①擦傷:是創(chuàng)傷中最輕的一種,是皮膚的淺表損傷,通常僅有受傷皮膚表面擦痕,有少數點狀出血或滲血、滲液。,②撕裂傷:是由鈍性暴力作用于人體造成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撕裂,多由行駛車輛的拖拉、 碾挫所致。傷口呈碎裂狀,創(chuàng)緣多不
20、規(guī)則,污染多較嚴重。,③切割傷:為銳利物體切開體表所致,如破碎的玻璃、斷裂的金屬材料,塑料材料等,傷口創(chuàng)緣較整齊,傷口大小及深淺不一,嚴重者可傷及深部的血管、神經、肌肉,甚至臟器。出血較多。,④刺傷:由尖細的銳性物體刺入體內所致,刺傷的傷口多較小,但較深,有時會傷及內臟器官。,開放性創(chuàng)傷,閉合性創(chuàng)傷,分為挫傷、擠壓傷、扭傷、沖擊傷和震蕩傷:,①挫傷:系鈍性暴力或重物打擊所致的皮下軟組織的損傷,多因車輛碰撞、顛覆、墜落造成,主要表現為傷部
21、腫脹、皮下瘀血,嚴重者可有肌纖維的撕裂和深部形成血腫。如果作用力的方向為螺旋方向稱為捻挫,其損傷更為嚴重。,②擠壓傷:肢體或軀干大面積的、長時間的受到外部重物的擠壓或固定體位的自壓所造成的肌肉組織損傷。局部出現嚴重水腫,血管內可發(fā)生血栓形成,組織細胞可發(fā)生變性壞死,可發(fā)生擠壓綜合征。擠壓傷與挫傷相似,但受力更大,接觸面積大,受壓時間長,對人體傷害較挫傷更重。,閉合性創(chuàng)傷,③扭傷:是關節(jié)部位一側受到過大的牽張力,相關的韌帶超過其正?;顒臃?/p>
22、圍而造成的損傷。關節(jié)可能會出現一過性的半脫位和韌帶纖維部分撕裂,并有內出血、局部腫脹、皮膚青紫和活動障礙。嚴重的扭傷可傷及肌肉及肌腱,以至發(fā)生關節(jié)軟骨損傷、骨撕脫等。,閉合性創(chuàng)傷,④震蕩傷:是頭部或身體某些部位受到鈍力打擊,造成暫時性的意識喪失或功能障礙,無明顯的器質性改變。如腦震蕩、脊髓震蕩、視網膜震蕩等。,⑤關節(jié)脫位和半脫位:不勻稱的暴力作用于關節(jié)所致。按骨骼完全脫離或部分脫離關節(jié)面分為: 關節(jié)脫位和半脫位。暴力同時造成關節(jié)囊損傷,
23、重者復位后易復發(fā)。,閉合性創(chuàng)傷,⑥閉合型骨折:骨組織受到強暴力作用造成部分或全部斷裂。雖然體表沒有傷口,但有時造成鄰近的神經血管損傷。,⑦閉合性內臟傷:人體受暴力損傷,體表完好無損但能量傳入體內造成傷害。如頭部受傷時,出現顱內出血、腦挫傷;腹部受撞擊時,肝、脾破裂;汽車乘員的安全帶傷時,出現內臟出血、脊柱骨折等。,閉合性創(chuàng)傷,損傷的基本機制,①慣性作用,因車輛的突然加速或減速引起或因快速行進的車輛突然剎車停駛,車內乘員慣性向前,身體的某
24、些部位與車體相撞而致傷,如司機前胸撞擊到方向盤可引進胸部挫傷;頭面部撞擊汽車擋風玻璃造成頜面?zhèn)?;顱頸交界處的韌帶、關節(jié)、骨骼及脊髓和腦組織亦可發(fā)生損傷。,車輛直接碰撞造成人員損傷,撞擊力可以直接或間接作用人體,也可將人拋出而致摔傷。,②撞擊作用,③擠壓作用,④安全帶傷,人體被車輪輾壓,可以造成碾壓部位變形,組織被牽拉撕裂,重者可造成骨折或內臟損傷。,⑤燒傷,由于肇事車輛燃燒起火而傷及乘員。,損傷的基本機制,高速行駛的車輛突然減速或急剎車
25、,通過座位安全帶固定的人員,固定的部位由于減速力量、擠壓力、傳導力可致腸系膜根部、腹腔臟器、腰椎等損傷。,交通事故中最多見、最典型的是撞擊傷。撞擊傷由于受傷者所處的具體條件的不同,傷情可有很大差異。有關統(tǒng)計資料表明,受傷部位發(fā)生率較高的是頭部和下肢,其次為體表和上肢。重傷的發(fā)生率較高,約占創(chuàng)傷的40%,多為多發(fā)傷。創(chuàng)傷的性質以挫傷、撕裂傷、輾壓傷和閉合性骨折最為多見。,不同受傷人員的傷情特點,㈠機動車內人員傷情特點,①道路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中
26、,司機與前排乘坐人員受傷發(fā)生率較后排人員為高。,②翻車事故時,乘客可被拋出致摔傷、減速傷、創(chuàng)傷性窒息、砸傷等;發(fā)生車輛追尾事故時,乘客可受揮鞭傷,出現頸髓、顱內損傷等;困在車內的乘客經多次拋投、撞擊、擠壓,造成嚴重多發(fā)傷。,③機動車內人員受傷的基本機理是慣性作用所致,在車輛被撞擊的瞬間,由于車輛的突然減速,司乘人員受慣性作用撞向車前部,甚至經前窗拋出而受傷。就受傷部位而言,司機較多發(fā)生頭面部、上肢、其次是胸部、脊柱和股部的損傷;乘客較多
27、發(fā)生鎖骨和肱骨的損傷。,不同受傷人員的傷情特點,㈠機動車內人員傷情特點,㈡摩托車駕駛員的傷情特點,摩托車駕駛員在駕車行駛時,上半身基本上沒有保護,易受傷。在乘客座位上的人員,多數是在撞擊時被拋出而致摔傷。摩托車創(chuàng)傷致死者中80%的摩托車駕駛員和90%的摩托車搭乘人員死于頭頸部創(chuàng)傷。,不同受傷人員的傷情特點,一般說,自行車速較慢,沖擊力不大,因自身因素發(fā)生的創(chuàng)傷多較輕。當機動車與其相撞而發(fā)生創(chuàng)傷時,騎自行車人被撞倒,如頭部先著地,則造成顱
28、腦傷,其次是上肢和下肢損傷。或繼發(fā)輾壓傷,或在受第二次撞擊造成腹部內臟損傷。,㈢騎自行車人的傷情特點,不同受傷人員的傷情特點,在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中,行人的受傷多是由機動車輛撞傷,其受傷的作用力一是撞擊力,二是摔傷或輾壓。再者,行人因受撞擊時所處的位置不同和車輛類型不同,傷情特點各異。小車正面撞擊行人,直接碰撞行人的下肢或腰部,行人常被彈至車體上方,碰撞到擋風玻璃、車頂而致傷,繼而,摔至地面,可發(fā)生頭顱或軟組織損傷,又可遭受輾壓;若側面撞擊,
29、先被拋出,后遭另外車輛輾壓。大型車輛撞擊,多撞擊行人的頭部或胸腹部,易造成兩手、兩膝和頭面部損傷。,㈣行人的傷情特點,不同受傷人員的傷情特點,診斷的基本原則,1.做好傷情的早期判斷,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員創(chuàng)傷多為多部位、多臟器損傷,傷情多較嚴重,傷死率較高。首先根據傷員的傷情做出早期判斷,對意識狀態(tài)、有無傷口、受傷部位、肢體活動情況、出血情況等有一個全面掌握,尤其要注意威脅傷員生命的重要體征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注意呼吸道是否通暢,呼吸運
30、動是否有力,血壓是否下降,脈博是否快速、細弱等,以便快速急救。,診斷的基本原則,2.了解受傷史,分析受傷機制,道路交通事故創(chuàng)傷的傷員一般比較危重,在搶救的同時應盡可能采集受傷史,了解受傷的過程,通過對外傷機制的分析可以對創(chuàng)傷做出大致的判斷。,緊急呼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盲目移動傷員。,必須移動時,應保護好傷員,尤其應高度警惕脊柱的損傷。,交通事故的搶救,采用五項搶救技術對傷員進行搶救。,對心跳呼吸驟停傷員實施心肺復蘇。,查體,重點注意生
31、命體征。,交通事故的搶救,火災是發(fā)生頻率較高且危害較大的一種災害?;馂牟粌H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火、火焰和所產生的煙霧最易導致人員的燒傷和死亡。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約有1. 5 萬人死于燒燙傷,其中火災致死占1/ 5。,火災與燙燒傷,2004年,全國共發(fā)生火災252704起,死亡2558人,受傷2969人,直接財產損失16.7億元。89.4%的火災系人為因素所致。,火災與燙燒傷,火災最大的危害并不是對人體的直接燒傷,而是火災產生的煙霧所引
32、起的損害,因為煙霧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以及氫化物等有害物質,吸入后傷員可因窒息或肺部損傷而死亡。另外,火災中的呼吸道的燒傷也是造成傷員死亡常見原因。,火災中一旦發(fā)生燒傷特別是較大面積的燒傷,死亡率與致殘率較高,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由于燒傷防治知識普及性較差,廣大人民群眾對燒傷基本知識知之甚少,使一些燒傷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致殘甚至喪失寶貴的生命。,Ⅲ度燒傷 膚痛覺消失、無水泡,皮膚呈蠟白色,無彈性或碳化,硬如皮革。,燒傷的分類,
33、Ⅰ度燒傷 傷區(qū)較小,創(chuàng)面潮紅、灼熱、無水泡、2~3d脫屑痊愈。,淺Ⅱ度燒傷 劇痛、感覺過敏,有水泡,泡皮剝脫后可見創(chuàng)面均勻發(fā)紅、潮濕、水腫明顯。,深Ⅱ度燒傷 痛覺遲鈍、有水泡,水泡如潰破基底蒼白,中央有不同密度的紅色小斑點。,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燒傷的嚴重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燒傷深度、面積、部位、致傷因素,有無合并傷和中毒,傷員年齡、傷前健康情況以及初期處理是否及時正確等。但在一般情況下,燒傷面積和深度,特別是燒傷的深度,往往起決定
34、性的作用,是判斷燒傷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燒傷程度的評估,①輕度燒傷 總面積在10%以下的Ⅱ度燒傷。,③重度燒傷 總面積在31%~50%或Ⅲ度面積在11%~20%;或總面積不足31%,Ⅲ度面積不足10%,但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全身情況嚴重或有休克者;有復合傷或合并傷如嚴重損傷、化學中毒等;中重度吸入性損傷。,②中度燒傷 總面積在11%~30%或Ⅲ度面積在10%以下的燒傷。,燒傷程度的評估,④特重燒傷 總面積在51%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在21
35、%以上者。,臨床也多用“小面積”、“大面積”和“特大面積”等來表示燒傷的嚴重程度。小面積燒傷相當于上述的輕度燒傷;中面積燒傷相當于中、重度燒傷;大面積燒傷相當于特重燒傷;特大面積燒傷是指燒傷總面積在80%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在50%以上的傷員。,燒傷程度的評估,燒傷面積的計算,手掌法:不論年齡、性別,將手的五指并攏,其掌面積為體表面積的1%,這種計算方法,對估計小面積燒傷很方便。在估計大面積燒傷時,常與中國九分法或十分法結合使用。但應注意
36、應用時要以傷員手的大小為標準,而不是以檢查者手的大小為標準。,十分法:將人體表面積分為10個10%來計算,具體為頭頸部10%,雙上肢為20%,軀干為30%(包括臀部和會陰),雙下肢為 40%。,中國九分法:將全身體表面積劃分為若干個9%的等分: 成人頭頸部占9%,雙上肢為2×9%,軀干及會陰為3×9%, 雙下肢及臀部為5×9%+1%(成年女性雙足及臀部各為6%)。,燒傷面積的計算,⑷身上著火時,不要奔跑,應
37、先將衣物脫掉,也可臥倒在地上打滾,把身上的火苗壓滅,或跳入水中,把身上的火熄滅。,⑴立即報警并盡量想法設法將火撲滅。,⑵將衣物弄濕或以濕棉被、濕毛毯等裹住身體,用濕毛巾掩住口鼻,盡量采用低姿勢迅速撤離現場。,⑶關閉背后的門,以減緩或防止火和濃煙的蔓延。,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⑸不能大聲呼喊,以免燒傷呼吸道。,⑹千萬不要乘普通的電梯逃生。,⑺脫離火災現場后應立即脫去被浸漬的衣物,并盡快用涼水沖洗或浸泡。冷敷需在傷后半小時內進行,持續(xù)半至一小
38、時,或更長。,⑼對于燒傷較重者,應迅速幫助其脫離火災現場,仰臥于安全和通風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口渴者應給予淡鹽水口服,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肺復蘇。,⑻不要隨意涂沫任何外用藥如龍膽紫、紅汞以及燒傷膏等。創(chuàng)面可用無菌敷料、清潔布單或被服等覆蓋,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⑽吸入性損傷的現場急救 吸入性損傷是指熱空氣、蒸氣煙霧、揮發(fā)性化學物質等致傷物質被人體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實質的損傷。主要歸納
39、為以下三個方面:,①熱損傷 吸入的干熱或濕熱空氣,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和肺實質的損傷。,②化學損傷 火災煙霧中含有大量的粉塵顆粒和各種化學性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可通過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損傷和廣泛的全身中毒反應。,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③窒息 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劑引起窒息是火災中常見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燒過程中尤其是密閉環(huán)境中大量的氧氣被急劇消耗,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可使傷員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可產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質不
40、完全燃燒可產生氰化氫,兩者均為強力窒息劑,吸入人體后可引起氧代謝障礙導致窒息。,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此時,應迅速將傷員救離火災現場,置于通風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者可以給予吸氧,并迅速判斷是否有窒息劑如一氧化碳氰化氫中毒的可能,及時送醫(yī)療中心進一步處理,途中要嚴密觀察,以防止傷員因窒息而死亡。,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⑾燒傷伴合并傷的現場急救 火災現場造成的損傷往往還伴有其他損傷。在急救中對危急傷員生命的合
41、并傷應迅速給予處理,如活動性出血應給予壓迫或包扎止血;開放性損傷爭取滅菌包扎或予以適當保護;合并顱腦脊柱損傷者應在注意制動下小心搬動;合并骨折者給予簡單固定等。,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⑿現場急救后轉送 現場急救后,盡快將傷員轉送醫(yī)院。轉送醫(yī)院的原則是:盡早、盡快、就近。對重度傷員,因傷后早期易發(fā)生休克,故在現場或轉運途中,應盡量給予靜脈補液。一般認為,成人燒傷面積大于15%,兒童大于10%,且中度燒傷占燒傷面積1/2 以上者即有發(fā)生低血容
42、量性休克的可能,靜脈及時補液有可能減少休克的發(fā)生。,火災與燙燒傷的搶救,磷燒傷最好在流水中沖洗,除去磷顆粒,創(chuàng)面用濕紗布包扎或暴露創(chuàng)面,忌用油質敷料或藥膏。,化學燒傷,強酸燒傷用大量清水或3%~5%碳酸氫鈉液沖洗。,強堿燒傷用大量清水或1%~2%醋酸沖洗。,生石灰燒傷應先去凈石灰粉粒,再用大量清水沖洗,千萬不要將沾有大量石灰粉的傷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熱加重傷勢。,口服者立即讓傷員口服蛋清、牛奶等保護消化道。,地震災害是突發(fā)性自
43、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之一。由于我國地處歐亞板塊的東南部,受西太平洋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地震活動的影響。地震大多是大陸板塊內地震,具有震源淺、頻度高、強度大、分布廣的特點。從20 世紀初到2000 年,中國境內發(fā)生6 級以上地震600 余次,其中7.10~7.19 級地震近百次,8 級和8級以上9 次。,地 震,另據統(tǒng)計,在全球大陸地震中,中國大陸地區(qū)所占比例約30 %。除臺灣省外的30 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
44、處于地震基本烈度6 度或6 度以上地區(qū)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有29 個; 處于7 度或7 度以上地區(qū)的有22 個,占73.13 %。人口在50 萬以上的61 個大中城市中,處于地震基本度6 度和6 度以上地區(qū)的有56 個,占91.18 %; 處于7 度或7 度以上地區(qū)的大中城市33 個,占54.11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 地震的成災率非常高, 僅建國以來, 我國死于地震的人數高達27 萬余人, 傷殘近70萬人, 直
45、接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如1976年7月28日,我國唐山發(fā)生7.8級地震,死亡24.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百億元。,地震發(fā)生后最先的反應者是相對沒有受傷的幸存者, 即受難者的親屬、鄰居和朋友, 這些人會主動承擔起自救的責任, 挽救傷員生命, 阻止傷情惡化。自救互救基本知識的普及十分重要, 培訓內容除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心肺復蘇外, 還需要針對地震災害的特點, 告訴人們如何準備救援的備用品, 如何去接受受難的人群, 如何確定被困的受難者
46、所處的位置, 如何正確地救護受傷者, 如何搬運傷員去醫(yī)療機構診治等, 就有可能挽救更多傷病員的生命。,①自救互救,地震的搶救,地震的搶救,遇有地震時,要采用正確的避震方法,不要慌亂,避免擁擠,不要盲目跳樓。,迅速躲在附近墻根、墻角以及桌子下等堅固處。,戶外避震要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以及危險物。,地震發(fā)生后如果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內,應該注意以下問題:,設法搬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不要隨便使用室內電源、液化氣及點燃明火等。,不要
47、亂喊、亂叫,以保持體力、節(jié)約氧氣,可用敲擊聲求救。,保護和節(jié)約飲用水和食物。,聞到煤氣等刺激、有毒氣體的味道,要迅速用濕衣物捂住口鼻。,地震的搶救,尋找和搶救工作的成功包括確定出受害者所在的方位、接近受害者、把受害者從困陷中解救出來。由于建筑物倒塌受害者多被困數小時至數天, 所以復蘇和安慰工作十分重要。在城市地震中, 搶救工作常常受時間的限制, 一般認為, 在地震發(fā)生后24 h 內搶救, 成活率較高。迄今所收集的資料表明, 85 %~9
48、5 %的救活者是在地震后24 h 內救出的, 超過24 h 搶救出的存活率就大大下降。,②尋找傷員,地震的搶救,鋼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倒塌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大多數救援隊伍都缺乏倒塌房屋救援的經驗, 受難者定位困難, 缺乏重型起吊車和快速混凝土的切割工具。因此, 應重視現代建筑物倒塌后受難者的定位和解救問題, 可以利用具有偵察能力的搜尋犬、紅外線探測裝置、聲敏儀器、遙控纖導攝像等。,地震的搶救,對搶救出來的傷員應當進行仔細的檢查,對心跳
49、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對外傷者進行止血、包扎、固定。,清除傷員口鼻異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快速清除壓在傷員頭面部、胸腹部異物。,對埋在瓦礫中的傷員,應先建立通風孔。,將傷員救出時一定注意正確的搬運方式,尤其應當注意脊柱的保護,防止對傷員的進一步損傷。,地震的搶救,依據受傷者的傷情,按輕、中、重、死亡分類,分別以紅、黃、藍、黑的傷病卡做出標志,置于傷員的左胸部。地震所致?lián)p傷中以骨折發(fā)生率最高, 約占傷員總數的55 %~64 % ,
50、骨折中約1/ 4 為脊柱骨折,造成截癱占37 %,而全癱約占2/ 3。骨折中閉合性占90 % , 開放性約10 %。地震所致顱腦損傷病死率可達30 % , 居死亡人數之首; 胸部傷病死率約占25 %。地震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創(chuàng)傷性休克、大出血、饑餓性脫水,臟器衰竭的發(fā)生率占4 %左右。,③檢傷分類,地震的搶救,對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以及轉移出的患者進行檢傷分類處置。即按輕、重、危重、死亡分類,分別以“藍、黃、紅、黑”的傷病卡(以5
51、5;3cm的不干膠材料做成)作出標志,置于傷病員的左胸部或其它明顯部位,便于醫(yī)療救護人員辨認并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災害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指導意見》衛(wèi)辦發(fā)(2006)16號,先救命后治傷, 先治重后治輕。主要急救措施是有效的心肺復蘇; 保持呼吸道通暢, 提供有效呼吸; 控制出血、抗休克、固定骨折等。脊柱骨折搬運應得當, 以免加重損傷或造成癱瘓。對輕傷員要適當對癥處理, 如止血、包扎等; 對重傷員要作出及時正確的處理, 包
52、括心肺復蘇、靜脈輸液和抗休克等; 對危重傷員要立即搶救, 醫(yī)療充足又必要時, 可以考慮在現場進行手術。,④現場急救原則,地震的搶救,傷員經檢傷分類, 現場處置后根據傷情向就近或??漆t(yī)院分流, 一般用救護車輛轉運, 必要時可考慮航空轉運。后送途中需要監(jiān)護的傷員, 必須由醫(yī)護人員護送, 以免傷員在轉運途中死亡。,⑤傷員后送,地震的搶救,要向受災人員提供精神、心理衛(wèi)生方面幫助, 因為地震不僅造成人員傷亡, 同時也帶有心靈的創(chuàng)傷, 而且在身經地
53、震劫難的人們中, 在心理上、精神上可能留下深深的創(chuàng)傷。向受到心理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人們提供幫助是十分必要的。,⑥傷員的心理康復治療,地震的搶救,地震發(fā)生后, 當地衛(wèi)生防疫部門應立即派出防疫隊趕赴現場。對飲用水源和食品及時進行檢查和監(jiān)測, 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暴發(fā)流行, 及時制定控制疫情發(fā)生的措施, 必要時進行預防接種等, 做到大災后無大疫。,⑦災區(qū)的衛(wèi)生防疫工作,地震的搶救,小 結,遇有車禍傷,不要盲目搬動傷員,而應先緊急呼救,必須搬動時應防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常見急癥與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理2015
- 常見災害事故搶險救援要點
- 鋼包常見事故處理方法
- 濟南市輕微事故快速處理方法
- 鉆孔樁常見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 六大類常見災害事故處置規(guī)程
- 幼兒園常見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 常見問題和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 托幼機構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 水下混凝土灌注常見事故分析及處理
- 鍋爐故障及常見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 淺析水下混凝土澆注過程常見事故處理
- 兒童常見意外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 幼兒園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 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 幾種常見意外事故的原因和處理
- 幼兒常見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方法
- 災害事故的醫(yī)療救援
- 鍋爐運行常見事故原因與預防處理措施
- 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常見事故處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