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賈島《送無可上人》詩的佛教意蘊賈島對僧人行為、日用及悟道因緣極為熟悉,其詩風、詩意不可避免地會帶上佛禪色彩。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賈島詩的理解與闡釋多停留在世俗意義上,對詩句的佛教意蘊開掘不夠,甚至完全忽略,造成了許多誤會。下舉兩例,以彰顯對僧詩理解的全新思路。一”獨行“、”數(shù)息“究竟何義?賈島《送無可上人》詩曰:”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癧1](P6697)
2、對于頸聯(lián)兩句詩的解釋,陳延杰《賈島詩注》曰:《詩唐風》:”獨行踽踽?!皵?shù)讀如朋友數(shù)之數(shù)。島自注此二句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癧2](P31)齊文榜《賈島集校注》曰:自注此二句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3](P120)黃鵬《賈島詩集箋注》曰:獨行,數(shù)息二句下浪仙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翱芍獮槠缴靡庵?。歷代詩家于此聚訟紛紜,毀譽參半。詳見
3、詩后附錄。[4](P82)李建昆《賈島詩集校注》曰:賈島自注云:”二句三月(按:當作“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袄顟衙裨唬骸贝说壤疃粗T人皆不能道,非不及其詩,不及其精于禪也。此為師生平得意語,須思其得意處安鄙見以為,這二句并非指無可,而是寫送別無可上路后,作者自己獨行野望、徙倚徘徊之情的。……作者送走其弟后,若有所失,不免產(chǎn)生一種孤獨、閑寂之感,才會在潭邊踽踽獨行,并數(shù)次倚樹悵望、遐想。[7](P8)從歷代詩論來看
4、,問題似乎也沒有得到真正解決。盡管賈島本人對此聯(lián)極為看重,而歷代論詩者對此卻并不理解?;虿灰詾槿唬踔劣信u之辭;或不明所以然,只是說好而對好在何處則說詞寥寥。下舉數(shù)例: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不知此二句有何難道,至于三年始成而一吟淚下也。[8](P326)元方回選評、今人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匯評》卷四七:方回:五六絕唱。馮舒:腹聯(lián)奇句。紀昀:蓋生平得意之語。初讀似率易,細玩之,果有幽致。[9](P1648)明謝榛《四溟詩話》卷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賈島詩研究.pdf
- 賈島與佛教文學.pdf
- 貳. 賈島詩之形成背景
- 詩僧無可研究
- 孟郊與賈島詩異同研究述評.pdf
- 詩僧無可研究_13199.pdf
- 賈島詩歌研究.pdf
- 論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意蘊.pdf
- 賈至岳州詩研究
- 賈島《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全詩翻譯賞析
- 晚唐賈島接受史論.pdf
- 輕松自在上川島旅游攻略-可上下川島聯(lián)游攻略哦
- 宋代賈島接受史論.pdf
- 宋代賈島詩歌接受研究
- 敦煌佛教藝術中的生存意蘊研究.pdf
- 姚賈詩派詩歌研究
- 藏傳佛教轉經(jīng)筒之審美意蘊
- 賈島早年生活研究.pdf
- 淺析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佛教文化意蘊
- 我國海上人工島有效管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