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現象學和民俗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話、現象學和民俗學神話、現象學和民俗學(20035723:25)后啟蒙時代,世界和歷史喪失了神性(尼采:上帝死了),神喪失了立足之地(赫爾德林:神遠去了),世界成了一個沒有人性的荒漠(薩特:惡心),人成了沒有家園的孤魂野鬼(加繆:荒謬)正因為世界和歷史的人性和神性是一起消隱的,所以,后現代的思想者在呼喚人性的復歸之同時,也呼喚神性的復歸,其實,神性原本就是人性,神原本就是人,神是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開始處的人,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不斷自我復

2、制的神。只有后啟蒙時代的人,才會狂妄的聲稱: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神。離開神,人甚至無法理解自己,遑論創(chuàng)造。沒有了神話的指引,歷史和世界喪失了意義,變成了不可理解的??茖W試圖取代神話,成為人類理解世界和自我的依據,但科學在一開始,就是奠基于對世界和歷史的放棄之上,它又何從理解。科學所能夠做的,只是表層的“描述”,和深層的“分析”,但描述和分析都不是理解,它們得到的只是范疇和功能,而不是意義。在科學的描述和分析之下,世界破碎,意義消失?,F象

3、學“回到事情本身”,讓世界按其本來的樣子如其本然地呈現出來,并非回到所謂客觀世界,其實,所謂客觀世界正是科學建構的產物,現象學所要擯棄的首先是這樣一個世界表象,因此回到事情本身,就是回到前科學的世界本身,回到未曾被科學分析所支離的渾然一體的“神話世界”,海德格爾把存在或者世界歸結為語言,而他所謂的語言,既非language(由語法、語匯、語音組成的語言系統(tǒng),索緒爾),也不是discoure(由方生方死、生滅無常的言語組成的話語集合,維特

4、根斯坦?),而是Saga,就是在一個民族中世代流傳的具有永恒力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按照海德格爾的理路,存在論最終歸結為神話學,當然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神話學,不是把神話作為研究的對象,而是把神話作為理解的依據。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的歷史思想就是海德格爾存在論的繼續(xù),別爾嘉耶夫認為神話較之歷史更根本更真實,歷史學在他那里就是神話存在論。現象學的思考最終把歷史、存在歸結于神話或者Saga。對神話、Sage以及一個民族中世代相傳的永恒話語的

5、研究,這不是別的,就是民俗學,民俗學這門尚未登上大雅之堂的科學,在現象學的思想地圖中,卻占據著核心地位。其實,民俗學或者民間文學在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傳統(tǒng)中,從一開始就具有核心的地位。而海德格爾、別爾嘉耶夫等現象學者,正是德國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產兒。但現代實證主義早已將民俗學變成了一門實證性科學,實證的民俗學自然無法擔當它的歷史命運。民俗學在現代科學體系和教育體系中進退失據的困境,原因也許正在于此。民俗學者的這種困境,其實正是神話在實證時代的困

6、境的表現癥狀。民俗學的失落和失據,源于神話的失落和失據。思想家悲觀地認為,諸神遠去了,神話消失了,因此,人類再也找不回那個意義充盈的世界了。這種悲觀論調其實是被科學的光亮遮住了雙眼。民俗學家知道,神沒有遠去,神話沒有消失,它仍然如期本然地保存在一個民族的精神深處,流傳在大地上,傳頌在鄉(xiāng)野間。因此,后現代思想要找回世界的意義,離不開民俗學的引導,民俗學應該對自己的歷史使命有所認識,這樣才能擔當起它的使命。但是,民俗學要擔當起它的歷史使命,

7、必須首先改造自己,拋棄那種試圖把自己變成實證科學的企圖,回到風俗學,回到浪漫主義的神話學,回到其原初的立場,就是立足于民間和民族的命運進行思考,置身于神話和傳說中進行思考。不是立足于某種隨便從那里學來的什么學說和理論把民俗作為對象如此這般地描述、分析一番,而是拋開一切先在的理論和方法,回到民間本身,在民俗中的思考,讓民間生活和民間精神(歸根結蒂也就是民族精神)在這種思考中如其本然地呈現出來。簡言之,民俗學應該是一門現象學,現象學也只有歸

8、結于民俗學,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順便說一句,現象學讓事情的本然如其本然地呈現出來,就是要避免科學方法和理論思想的狂妄和暴力,避免思想暴力的思想,就是“溫柔地思想”,鄙意以為,“如其本然地對待一個事物”,就是“溫柔”一詞的本義。)神話、現象學和民俗學神話、現象學和民俗學(20035723:25)后啟蒙時代,世界和歷史喪失了神性(尼采:上帝死了),神喪失了立足之地(赫爾德林:神遠去了),世界成了一個沒有人性的荒漠(薩特:惡心),人成了沒有

9、家園的孤魂野鬼(加繆:荒謬)正因為世界和歷史的人性和神性是一起消隱的,所以,后現代的思想者在呼喚人性的復歸之同時,也呼喚神性的復歸,其實,神性原本就是人性,神原本就是人,神是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開始處的人,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不斷自我復制的神。只有后啟蒙時代的人,才會狂妄的聲稱: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神。離開神,人甚至無法理解自己,遑論創(chuàng)造。沒有了神話的指引,歷史和世界喪失了意義,變成了不可理解的。科學試圖取代神話,成為人類理解世界和自我的依據

10、,但科學在一開始,就是奠基于對世界和歷史的放棄之上,它又何從理解。科學所能夠做的,只是表層的“描述”,和深層的“分析”,但描述和分析都不是理解,它們得到的只是范疇和功能,而不是意義。在科學的描述和分析之下,世界破碎,意義消失。現象學“回到事情本身”,讓世界按其本來的樣子如其本然地呈現出來,并非回到所謂客觀世界,其實,所謂客觀世界正是科學建構的產物,現象學所要擯棄的首先是這樣一個世界表象,因此回到事情本身,就是回到前科學的世界本身,回到未

11、曾被科學分析所支離的渾然一體的“神話世界”,海德格爾把存在或者世界歸結為語言,而他所謂的語言,既非language(由語法、語匯、語音組成的語言系統(tǒng),索緒爾),也不是discoure(由方生方死、生滅無常的言語組成的話語集合,維特根斯坦?),而是Saga,就是在一個民族中世代流傳的具有永恒力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按照海德格爾的理路,存在論最終歸結為神話學,當然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神話學,不是把神話作為研究的對象,而是把神話作為理解的依據

12、。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的歷史思想就是海德格爾存在論的繼續(xù),別爾嘉耶夫認為神話較之歷史更根本更真實,歷史學在他那里就是神話存在論?,F象學的思考最終把歷史、存在歸結于神話或者Saga。對神話、Sage以及一個民族中世代相傳的永恒話語的研究,這不是別的,就是民俗學,民俗學這門尚未登上大雅之堂的科學,在現象學的思想地圖中,卻占據著核心地位。其實,民俗學或者民間文學在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傳統(tǒng)中,從一開始就具有核心的地位。而海德格爾、別爾嘉耶夫等現象學

13、者,正是德國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產兒。但現代實證主義早已將民俗學變成了一門實證性科學,實證的民俗學自然無法擔當它的歷史命運。民俗學在現代科學體系和教育體系中進退失據的困境,原因也許正在于此。民俗學者的這種困境,其實正是神話在實證時代的困境的表現癥狀。民俗學的失落和失據,源于神話的失落和失據。思想家悲觀地認為,諸神遠去了,神話消失了,因此,人類再也找不回那個意義充盈的世界了。這種悲觀論調其實是被科學的光亮遮住了雙眼。民俗學家知道,神沒有遠去,神

14、話沒有消失,它仍然如期本然地保存在一個民族的精神深處,流傳在大地上,傳頌在鄉(xiāng)野間。因此,后現代思想要找回世界的意義,離不開民俗學的引導,民俗學應該對自己的歷史使命有所認識,這樣才能擔當起它的使命。但是,民俗學要擔當起它的歷史使命,必須首先改造自己,拋棄那種試圖把自己變成實證科學的企圖,回到風俗學,回到浪漫主義的神話學,回到其原初的立場,就是立足于民間和民族的命運進行思考,置身于神話和傳說中進行思考。不是立足于某種隨便從那里學來的什么學說

15、和理論把民俗作為對象如此這般地描述、分析一番,而是拋開一切先在的理論和方法,回到民間本身,在民俗中的思考,讓民間生活和民間精神(歸根結蒂也就是民族精神)在這種思考中如其本然地呈現出來。簡言之,民俗學應該是一門現象學,現象學也只有歸結于民俗學,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順便說一句,現象學讓事情的本然如其本然地呈現出來,就是要避免科學方法和理論思想的狂妄和暴力,避免思想暴力的思想,就是“溫柔地思想”,鄙意以為,“如其本然地對待一個事物”,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