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趨向補語的研究綜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趨向補語的研究綜述趨向補語是一類比較特殊的補語,它包括“來、上、進、過、回、起來”等二十多個詞。由于具有特殊的語義功能和語法結構,因此它一直是語言學界討論的焦點。這幾年,隨著漢語詞匯研究的不斷深入,趨向補語研究也很有成效,呈現(xiàn)出深層次、多角度的研究趨勢。本文將從趨向補語的性質和界定、語義研究以及“動趨了”和“動了趨”研究三個方面,對趨向補語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二、趨向補語的性質和
2、界定(一)趨向補語的性質關于趨向補語的性質,目前討論得不是很多,但對趨向補語的性質看法仍不一致。譬如:岳中奇(1994)認為,不管是表示本義還是表示引申意義的趨向動詞“去”,都是體助詞,它的基本語法意義是“由此及彼的移動(或變動)”。謝白羽、齊滬揚(1999)認為“V過來過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它的趨向意義,他們主張把“過去”、“過來”放在趨向范疇內。陳昌來(1994a,1994b)、盧英順(2001)認為應該把趨向補語分成實詞和虛詞
3、兩類,但范圍各不相同。劉廣和(1999)對“趨向動詞”和“趨向補語”這樣的稱謂提出了質疑。他把表示趨向義的“上1、下1……起來1”和表非趨向義的“上2、下2……起來2”區(qū)分開來,認為把“上2、下2……起來2”看作是從“上1、下1……起來1”中的引申出來的是不符合語法事實的,應當承認它們的虛化,把它們看做動詞的“接尾部”。陳昌來(1994b)的觀點趨向補語兩類。但有時為了研究的需要,研究人員對趨向補語的界定也會隨之改變。譬如:王國栓(20
4、05)在他的《趨向問題研究》一書中就表示“攏”可以作趨向補語,雖然它帶有方言色彩,但是既然它逐漸滲入到普通話里,我們就應該承認它是趨向補語。他還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了“起去、攏去”等詞,因為他所考察的還涉及近代漢語和方言。三、趨向補語的語義研究趨向動詞在句法結構中主要充當補語,它作補語的語法意義比較復雜,這是語法學界關注的焦點。九十年代年代以來,語法界對趨向動詞作補語的語法意義看法日趨統(tǒng)一,大多數(shù)人認為有三種語法意義即:趨向義;結果義;時態(tài)
5、義。(一)趨向意義趨向意義的討論主要涉及說話人的立足點。劉月華(1998)討論了趨向意義是趨向補語的基本意義,也是趨向動詞本身所表示的意義,即方向意義。她認為立足點有三種情況,第一種:“來、去”類。認為“來、去”的立足點是指說話者,“來”表示朝說話人的方向移動,“去”表示朝背離說話人的方向移動。在敘述性文字中敘述者可以把“來、去”的立足點放在敘述中的人物或事物所處所在的位置上。如:一天,老師把小明找來(老師是立足點)。第二種:“上、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京味電影.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內地懷舊電影研究.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熱播劇中的男性“角色軟化”研究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口語詩歌論.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英國難民問題研究
- 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市書寫的物質化傾向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參與國際機制研究.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好萊塢動畫電影角色塑造研究.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兒童文學譯介及其影響
- 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上海女作家的都市書寫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小說中特務形象的審美新變研究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傳媒文化轉型研究.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香港城市小說研究.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研究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熱播劇中的男性“角色軟化”研究_10792.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女性文本的話語分析.pdf
- 美丑沖撞中演變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油畫.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的職業(yè)教育改革.pdf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藝術家游世心態(tài)研究.pdf
- 中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行為藝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