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形對交通路線分布的影響,,地形對交通路線分布的影響,A 溫帶山區(qū),B 溫帶丘陵,C 溫帶平原,D 溫帶內陸高原,500,我國三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分別是什么?,,,,高原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不同階梯的交通線路密度有何差別?,,小 較大 最大,1、交通線路密度第三級階梯最大,第二級階梯次之,第一級階梯最小,表現出西部稀疏、東部稠密的特點2、我國第三級階梯平原

2、面積廣大,工業(yè)、農業(yè)、聚落和人口集中,因而這里各類交通線路較多,線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級階梯地區(qū)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間,為我國高原、盆地、山脈相互交錯分布區(qū),自然條件較差,工農業(yè)不發(fā)展,聚落較少;第一級階梯由廣闊的青藏高原所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qū),生存條件惡劣,有廣闊的無人區(qū)。,西部高原山地對交通建設有何不利?交通 線路呈現什么形態(tài)?,,川西山地高原地區(qū),,思考:四川省大致可分為哪兩個地形區(qū)?地形

3、有何特點?,西部山地高原,東部四川盆地,,東部四川盆地,,思考:盆地中部平原地區(qū)交通線路形態(tài)特點?,分析說明山區(qū)和平原內交通線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態(tài)特征。,山區(qū)與平原的公路形態(tài),平原公路,山區(qū)公路,活動,減緩道路的坡度,建設費用較高.,高原山區(qū)之字形公路,平原網狀公路,平直,,彎曲,網狀分布,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線路一般沿河谷或等高線修筑,避開沼澤;盡量少占好地,處理好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zhèn)發(fā)展的關系,●地表形態(tài)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大,小

4、,小結,圖4-14 鐵路選線,三種鐵路選線方案中,A方案線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頂,坡度大,修建困難;B方案線路較長,基本沿山谷修建,但也需要穿越鞍部,地形坡度也較大;C方案盡管線路也較長,但所經地區(qū)地形坡度最小,C方案相對合理。,在交通選線時,一般要選擇有利地形避開不利地段,盡可能降低工程造價設法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在圖4-14中,有A、B、C三種鐵路選線方案,其中相對合理的是——方案,為什么?,影響修路的因素有哪些呢?,自然條件

5、: 地形 、氣候 、水文社會經濟: 人口 、資源 、城鎮(zhèn)分布、工農業(yè)生產水平科學技術: 天氣、氣象預報 防災、抗災技術等,地形與交通線路分布,以西南地區(qū)為例解放前,西南地區(qū)群山連綿,那里不僅山多,山高,而且都是深溝峽谷,地勢陡峻。不僅沒有鐵路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難找到。交通不便使得這里的人民群眾生活十分貧窮和艱難。“出門走的是猴子路,過河溜的是吊索”真如有一人形容的:對面能說話,相逢得半年。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非常重視西南地

6、區(qū)的交通發(fā)展。不僅修建了國道、省道和許多地方公路,還先后修建了成昆、貴昆、川黔等鐵路線大大改善了西南地區(qū)的交通面貌。使西南地區(qū)的經濟有了巨大發(fā)展。,以成昆鐵路的修建為例,成昆鐵路概況:成昆鐵路 全長1100千米。經由四川盆地出發(fā),大部行走在云貴高原。從川西南到滇北山地,地形極為復雜。不僅山谷深,坡勢陡,峽谷兩岸分布著數百米高的陡崖峭壁,而且,鐵路所經過的地區(qū),斷裂發(fā)育、氣候惡劣沿線經過的牛日河、安寧河、雅礱江、金沙江龍川江大都沿著或者

7、平行大斷裂發(fā)育。沿線地區(qū),有氣溫高達攝氏四五十度的“火溝”,有10級大風勁吹的峽谷,有常年積雪的雪山。有四五百公里位于烈河度7至9度的地震區(qū)。另外,還有許多河岸沖刷、山體錯落、溶洞、暗河、全線斷層、流沙、瓦斯、巖爆,以及有害氣體等。所有這些,都給設計和施工帶來了很大因難。修建成昆鐵路的鐵道兵將士、鐵路工程部門,及沿線民工30萬人,主要靠簡單機械、大量人力、突破“筑路禁地”歷時五年,創(chuàng)造了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跡。1100千米的線路上有橋梁99

8、1座、隧道427個。占全線長度的百分之四十二??傞L超過了北京至山海關的距離。全線土石方超過一億m3;除成都和昆明外,全線共設車站122個其中42個車站無奈的設在橋上、隧道內或者一半在橋上一半在隧道里。,,懸崖峭壁上頂天立地英雄們,在 山 腰 里 摳 出 來 的 鐵 路 線,寄托戰(zhàn)友的思念與情誼 添一把家鄉(xiāng)的故土,鐵路建設的奇跡 — 我心中難忘的傷痛,成昆鐵路是我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創(chuàng)舉,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罕見

9、的工程成昆鐵路工程包括路基和護坡土石方開挖總量超過1億立方米成昆鐵路總投資30.75億元,平均每千米造價282萬元,是當時普通平原鐵路平均每千米造價的4倍以上,簡單的量化折算,成昆鐵路的建造難度是普通鐵路的4倍以上為了修建這條鐵路,這一條西南地區(qū)的鋼鐵大動脈,從1958年開始鍵,1964年大會戰(zhàn),到1970年建成。動用人力—鐵道兵五個師(18萬人),及鐵路工程部門及地方工程部門共計超過30萬人。死亡人數:鐵道兵官兵 100

10、0多人工程部門人員及民工 約2000人這條鐵路線上,平均每一千米就有2—3名烈士長眠于地下。許多車站都有烈士紀念碑,中國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的第一件禮物,是一座關于鐵路的雕塑(見圖),這是一座用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中國政府贈送給聯合國的第一件禮物,是一座關于鐵路的雕塑,這是一座用象象牙雕刻而成的成昆鐵路縮影。,,跨世紀工程——青藏鐵路,20世紀末中國人修建的最艱難的鐵路,思考:1、國家投資修建青藏鐵路,其決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11、?2、目前從三條線路看,青藏鐵路是最現實的選擇,原因有那些?,思考:1、青藏鐵路建設要克服的困難有那些?2、國家投資修建青藏鐵路,其目的是什么?,青藏鐵路示意圖,研究性學習:修建青藏鐵路主要要克服哪些困難,1.高原缺氧2.凍土問題3.生態(tài)脆弱(自然生態(tài)和野生動物保護)4.氣候惡劣5高原病的防治。。。,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全長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里,1979年建成鋪通,198

12、4年投入運營。正在修建的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通車.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是我國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這種原始、獨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修建的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世界上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沿途經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

13、里,最高點為海拔5072米,穿越多年凍土里程550多公里。 青藏鐵路猶如一條神奇的天路,而修建它時所遇到的三大難題即多年凍土、生態(tài)脆弱與高寒缺氧的嚴峻挑戰(zhàn),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也使這條鐵路的誕生具有重大的科技意義。對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促進青海、西藏兩省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加強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藏鐵路也充分顯示出中國科學技術、工程技術的實力。青藏鐵路是民族團結的象征,架起了高原邊疆各族人民與內地之間的幸福與友誼的金

14、橋。青藏鐵路的修建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最后一個省區(qū)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是當代中國人修建的鋼鐵長城!,青藏鐵路概況,,選擇從青海入藏,首先考慮了 因素.,,1:,云南,青海,,西 藏,甘,,,,,建筑里程最短,地形緩,投資少,地質條件相對較好,其它的線路多地質災害…,地形地質,肅,四川,,2:,如圖,說明了 條件的進步.,科學技術,建設 “陸上橋” 等工程措施來穿過550多公里的凍土地

15、區(qū),青藏鐵路最高段唐古拉山海拔5071米,清水河特大橋采取陸地上架橋的方式預留出藏羚羊遷徙通道,3:,如圖,青藏鐵路建設十分關注 的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采取人工網狀植草的方式以改善當地的地表狀態(tài),,,修建青藏鐵路的意義,1.加強邊疆與內地的聯系。2.促進民族大團結,加強民族文化交流3.大大加快旅游業(yè)和邊境貿易的發(fā)展,4.促進礦產資源和能源的開發(fā)利用5.利于鞏固邊疆的國防安全,打擊分裂勢力,變西藏資源優(yōu)勢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