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儒家的孝學說論儒家的孝學說黃開國儒家以重倫理道德著稱于中外文化史‘仁義禮智信被儒家稱之為五常,現(xiàn)為人所必具的五種基本道德法則。此外,忠、孝、廉、恥、勇、城、敬等眾多道德范疇也為儒家所注重。但是,以一個道德范疇為題,若為專論,并被提升到經(jīng)的祟高地位的惟有“孝”這一個道德概念。然而,孝絕非僅僅是一個道德概念,更是古代人貫注于日常生活的踐行準則,緯書說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孝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fā)生了重大的作用,數(shù)千年來由孝文
2、化潛移默化所積淀的心理習俗,在今天仍有相當?shù)挠绊憽R蚨?,探討孝的理念,絕非發(fā)思古之幽悄,它對于今天批判地繼承孝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實現(xiàn)社會道德風尚的凈化是有現(xiàn)實借鑒意義的。一《說文》:“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敝该髁诵⑹莾号畬Ω改傅木答B(yǎng),是從子女角度來處理父子關(guān)系的道德原則。這是孝的本義,因而,較早關(guān)于孝的文獻論述都從此角度論孝。如金文:“用孝于皇祖文攣lo;擱書酒浩》:“孝養(yǎng)原父母”。及至春秋時,言孝亦基
3、本在此意義上予以論說?!秶Z晉語》載,太子申生聞諳羊舌大夫:“事父以孝”;杜原款說:“守情說父,孝也‘;里克說:“夫為人子者,懼不孝”?!对娊?jīng)》中有“孝子’、“孝孫”之語多處。由此可見,孝是一個很古老的道德觀念,在儒家出現(xiàn)以前就有了,已被人們較多地論及,并受到一致的肯定。但是,由孝概念發(fā)展出一套理論,則是由儒家完成的。由孝概念發(fā)展出一套理論,則是由儒家完成的。在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那里,孝觀念就被多次論及。雖然孔子思想以仁為核心,但孝觀念仍具
4、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至有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廠。其后經(jīng)孟子、茍子及其他儒生的豐富在漢代以前形成了論孝的專著《孝經(jīng)》③。以《孝經(jīng)》為主,參以孔子、茍子、孟子之說,較以游L5己》、《大戴記》、《呂氏春秋孝行覽》等著作”’就可以了解到儒家孝學說的基本概略。禮?!雹凇洞蟠鞫Y,曾子大孝》說:“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以哀招之加之,如此謂禮終矣。”將一生行孝說成是對禮的完成。這樣,各種德行無不
5、以孝為本故49氏春秋孝行覽》說:”夫執(zhí)一術(shù)而百善至,百邪去……其唯孝也?!比寮乙孕榈轮?,主張道德教化人民,因此,教化不過是孝的推衍。教字在字形上從孝、從文,正表示教為孝之文。《孝經(jīng)三才章》說:“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人君能以孝教民,就能“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由孝教民,就抓住了教化的根本。教化是儒家認為治
6、國的關(guān)鍵所在,教由孝生,孝就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觀念,同時又是治國為政之本?!缎⒔?jīng)開宗明義章》稱孝為先王“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昭氏春秋”孝行覽》更從本末的哲學范疇,對這一觀念作了深人論說:凡為天下、治國家,必務本而后末。所謂本者,①(論沿陽貨)。⑦(淪西為政)。⑦<淪語為政)o非耕耘種植之謂,務其人也;務其人,非貴而富之,寡而眾之,務其本也。務本莫貴于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
7、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zhàn)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執(zhí)一術(shù)……而天下從者,其唯孝也。孝是為政治國的根本,孝是為政治國的根本,凡為政抓住孝這個根本,就會把天下治理得太太平平。三皇五帝就是以孝為本,才會有具太平盛世的。《孝經(jīng)孝治章》也說,古代明王以孝治天下,諸侯以孝治國,卿大夫以孝治家,而得萬民、百姓、眾人之歡心,使之“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在儒家學說中,內(nèi)圣與外王本來是統(tǒng)一的,道德與政治是相輔相成的?!对浖?/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孔門弟子與儒家孝學說的發(fā)展.pdf
- 論儒家美學中的“孝”
- 論儒家美學中的“孝”.pdf
- 論儒家資本主義學說.pdf
- 儒家孝文化研究綜述
- 傳統(tǒng)儒家孝德教育研究
- 傳統(tǒng)儒家孝德教育研究.pdf
- 儒家學說及其管理思想
- 儒家孝文化在學校德育中的應用
- 儒家孝文化在學校德育中的應用.pdf
- 韓國儒家孝觀念及其實踐的變遷研究
- 孔子學說:仁義忠信恕勇智禮孝整理
- 儒家孝文化與當代大學生德育.pdf
- 論休謨的“信念”學說
- 論休謨的信念學說
- 先秦儒家孝倫理思想與漢代法律.pdf
- 論荀子的“禮義之孝”
- 儒家倫理思想對中醫(yī)藏象學說的影響.pdf
- 韓國儒家孝觀念及其實踐的變遷研究.pdf
- 論休謨的信念學說.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