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佛教是如何看破放下佛教是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是我們常常掛到嘴上的,可是怎樣看破?如何放下?里面卻是大有學問,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首先我們要看看煩惱是怎樣生起的?我在大約6、7年前,接觸過一位讀書過萬卷的的“專家”,這位“專家”自認為是精通老莊??墒俏液退佑|以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xiàn)象,如果我去讀老莊,隨便讀上幾句,就會感到一股清涼自在。可是這個“專家”一開口,我便會有一種焦慮和不安,在我學習心理學兩年以后,才能看清楚為什么會這樣。
2、例如我初學佛教四念住{內(nèi)觀}沒幾天,便被這位博學多聞的“專家”指出:“你那點功夫算什么?離圓滿究竟還差得遠。”我當時一聽信心頓失內(nèi)心焦慮,差一點就放棄了。從認知療法來分析,知道自己不圓滿是“誘發(fā)事件”,這是不會給人帶來痛苦的;接著價值評價的介入,不圓滿價值低,圓滿價值高“自動思維”,隨之產(chǎn)生對圓滿的欲望;欲望沒得到滿足,產(chǎn)生苦的“感受”;對這種感受不能接受,于是產(chǎn)生“行為反應”,如我就想放棄。佛教把這四個過程稱為“識想受行”。從森田療法
3、來看是違反了“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用在這里是:在做心理的訓練時,就是要接受當下的一切癥狀和狀態(tài)。佛陀認為煩惱是欲望造成的,是我對圓滿的貪愛所至。緬甸的孫倫戒訓法師,不論學者修的怎樣,一句話“它就是如此。”我若問:“師父我現(xiàn)在是不圓滿的該怎樣辦?”回答:“它就是如此,你是不圓滿的?!痹诂F(xiàn)代心理治療中,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因為對療效的追逐導致。欲望不僅僅是貪財好色,欲望是如此微妙,我們要想看清它,是非常困難的。有沒有好的辦法呢?
4、有。欲望的對象可以不同,欲望的實質(zhì)都是相同的,欲望的結(jié)果也是相同的——痛苦。佛陀教導,只要我們通過四念住的訓練,對苦能夠如實知,順著苦便能看清各種欲望。例如,李洪志教導說煩惱是執(zhí)著所至,這聽上去很對沒錯呀??墒菫槭裁矗海┑茏樱峙Φ厝シ畔聢?zhí)著,卻沒有效果呢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感受不清楚,即“對苦不能如實知”,因而對“苦集{集是苦的原因}不能如實知”。執(zhí)著是不是真的給自己帶來痛苦?是怎樣帶來痛苦的?不能如實知。對“苦的熄滅不能如實知”,
5、大家從電視上看到,:)弟子個個性格剛強,煩惱粗重,但是你要敢說他的學習沒成效,他馬上罵你。對“滅苦之道不能如實知”,:)想用打壓執(zhí)著的方法,來消除執(zhí)著,于是他們生起對不執(zhí)著的強烈欲望,把不執(zhí)著變成了欲望的對象。正確的方法是:佛陀教導的“看只是看,聽只是聽”,森田療法的順應自然,即接受執(zhí)著,執(zhí)著來時允許它存在,允許它要呆多久,就呆多久。有個年青婦女聽人說,煩惱是觀念造成的,于是成天都在想自己觀念上的問題。是哪一個觀念有問題?是那個給她帶來
6、痛苦的觀念,她對自己的感受不清楚,因而對苦的原因也就不明了。在認知療法中尋找苦的原因——“自動思維”時,也是從感受上入手。我們現(xiàn)在面臨反邪教的任務,靠什么來反對邪教?有說靠科學,但是靠科學邁第一個臺階,就想登堂入室,完全是妄想。”老子莊子的最大失誤在于,沒有傳授一套,能夠使人對苦如實知的訓練技巧。后來的道教,由于對苦不能如實知,便產(chǎn)生了對生的貪愛,走到長生不老上,希望通過內(nèi)外丹的修煉來達到。不論他活一千歲還是一萬歲,總是要死的,當他死的
7、時候都是被死亡所殺死的人?,F(xiàn)代的漢傳佛教不修內(nèi)觀,和基督教一樣都走上了消業(yè)的道路,漢傳佛教各種懺法多如牛毛。我見過消業(yè)十幾年,痛苦并未減輕的是大有人在。日本有個婦女,一天心跳快了一點,心想:“我會不會死,我要防止死。”最后搞得自己不敢洗臉刷牙。我們假設某個人,他的罪業(yè)已經(jīng)完全消除,但是人的細胞是會衰老,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他如果對此不能接受,同樣會有對死亡的恐懼,如果這種生存欲過強,也會象這位日本婦女。無非道教是想通過,內(nèi)外丹來達成
8、長生不老,而基督教和漢傳佛教是想通過消業(yè)來實現(xiàn)。從感性上來說都是希望長生,可是從理性上都知道不可能,于是希望在另外一個世界實現(xiàn)永生。心理學發(fā)現(xiàn),人的情緒并不取決于外在的事物,而是取決于我們的心對環(huán)境,做出怎樣的反應。只是心理學的認識,是通過邏輯分析得來,因而在實際生活中不受用。森田正馬先生也說:“煩惱是欲望造成的,最大的欲望是生存欲?!蓖瑯邮且蛉鄙賰?nèi)觀的技巧,對欲望的認識不夠深入,后來的森田療法,并不重視這個理論。南傳佛教是堅持修四念住
9、的,他們的觀點是,一個人僅僅相信煩惱是欲望造成的,而沒有在自己身上真正體會過,這只是一種迷信。我們不論是學習宗教,還是算命,看相,風水,旅游,看電影,接受心理治療,都只有一個目的——滅苦。那這是滅苦的方法嗎它能滅多少苦?我們對滅苦的方法掌握的如何凡此種種皆要從感受上得到反饋。這就如同我們使用電腦,不論你是跑什么程序,都要從顯示器上得到反饋一樣。以上只是我實踐看破放下的膚淺體會,供大家參考。四念住參考資料:在《覺悟之路》網(wǎng)站——南傳典籍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藏傳佛教“學霸”是如何煉成的
- 看破名利愛名利
- 右眼看破憂傷
- 你是我深秋不愿放下的曾經(jīng)作文1900字
- 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學誠“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現(xiàn)代的”
- 看破名利愛名利
- 哈佛教你學會“如何學習”
- 放下德爾
- 書信是如何承載
- 佛教在美國中國漢系佛教在美國是如何發(fā)展的?
- 事假是如何規(guī)定的
- 什么是單抗,如何生產(chǎn)
- 如何構(gòu)建學習是組織
-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
- 略論原始佛教的因果論——原始佛教的因果論是決定論嗎
- 臺風是如何命名的
- 白酒是如何釀造的?
- 大腦是如何思維的
- 最新-看破紅塵的句子500句
- 略論原始佛教的因果論——原始佛教的因果論是決定論嗎-.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