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影視與文化,電子郵箱:haikuo8@126.com公共郵箱:cbx06@126.com密碼:214-214,參考書目,羅伯特·考克爾.電影的形式與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張智華.影視文化傳播.文化藝術出版社.陳默.影視文化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陳旭光.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學習目的和要求,認識影視的多重文化性;了解影視與文化的基本關系;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具備將影視形式與文化確立關系的能力;
2、具備分析影片文化內涵的能力;能夠有意識地將文化運用到創(chuàng)作當中。,課程說明,專業(yè)鑒賞,教學大綱,1、影視的形式與文化2、作為文化產業(yè)的影視3、影視與文化思潮4、影視與意識形態(tài)5、影視與地域文化6、影視與大眾文化,1 影視的形式與文化,1.1 什么是文化?錢文忠:好象什么都是文化。但是,沒有文化,就什么都不是。杯子,文化的定義,美國學者克羅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判回顧》中列舉了歐美對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種定義。
3、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則、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的復雜整體。”費斯克:“感覺、意義與意識的社會化生產與再生產?!薄 皩⑸a領域(經濟)與社會關系領域(政治)聯系起來的意義領域?!?分析,從文化的定義入手,選擇一個角度解釋?!斑@個人沒文化”“良渚文化”,文化的核心,有兩種定義文化的方式:一種是廣義的,置于社會學視野下的,其核心即體現為“一群傳統的器物、
4、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價值” 等。第二種定義方式是指狹義的,以民族精神和氣質為核心的屬于價值形態(tài)的定義。,文化的結構,文化的四個層面:物質、行為、制度、精神。金字塔結構:最底下、最實在的是作為經濟基礎的物質(包括行為)文化;中間的是比較復雜的制度文化,如知識、經濟、政治、法律等社會學科;最上層的是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宗教等。,1.2 影視與文化有什么關系?,影視是一種藝術形式,是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影視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具有一定文
5、化特征的群體。影視能夠反映現實文化狀態(tài),主流影視反映著起決定作用的文化形態(tài)。影視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才能獲得文化認同,認同越廣泛,影視受歡迎的程度越高。但是,文化內涵深厚的影視不一定能夠獲得文化認同,此時就出現與文化與影視表現形式的斷裂。,影視文化結構,物質文化:以科技為依托的大工業(yè)生產,一種商品。制度文化:電視臺、電影、影視機構的經營管理以及國家的管理體制等。精神文化:電影是出于人類“用形式的永恒去克服歲月流逝的原始需要
6、”。,影視的文化形態(tài),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傳播學、計算機科學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文化。從文化價值取向看,影視藝術體現了高雅與通俗的綜合。從受眾來看,擁有最廣泛駁雜的群體,體現了不同文化階層的綜合。新的“公共話語空間”,如《阿凡達》、《英雄》、春晚、奧運會開幕式。,影視文化革命,美國文化學家丹尼爾·貝爾:“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影視“把它們的速度強加給了觀眾。由于強度形象,而不是詞語,引起的不是概念化而是戲劇
7、化”。 似像:法國思想家波德里亞提出,影像編織的真實不僅僅超越了真實,甚至是真實本身。海灣戰(zhàn)爭早在打響以前已經結束,它在媒體上已經模擬完成。,練習,觀看陳凱歌短片《百花深處》。進行文化解讀,即,你認為該短片都包含了哪些文化意涵?,1.3影視怎樣與文化建立關系?,影視通過其語言,即影視形式來表現文化。,1.3.1 影像與現實,事實上所有我們看到過的實際的東西都是影像――每只眼睛都是透鏡,在視網膜上,我們看到的東西聚焦成倒置的影像,之后
8、經過我們的大腦,進行翻轉與合成,最后產生立體的物體感覺。 影像迷惑我們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贏得真實感的出色的假象。 通過影像,通過賦予影像人性化和使影像物質化兩種方式,我們能夠接觸、理解、表演外在的客觀物質世界。,1.3.2 影像的再現,拍攝下來的影像不是被拍攝物本身。它是被拍攝物的化學成像,在成像過程中,被創(chuàng)作或偶然捕捉到的自然物以透鏡為媒介傳送到了膠片上。 真實性成了我們能夠產生各種各樣反應的一種文化基礎。這類反映之一是安全
9、感。我們在感到我們的“真實”或逼真的東西前感到安全。另一個反映是我們反感不按照這一文化基礎操作的人。,1.3.3 溝通影像的語言,活動視覺影像使用一種將其制作者和觀眾都社會化的語言。它們必須理解和掌握這種語言,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運用媒介。必須要求雙方共享同一種或者相似的代碼。這種語言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1.4 影視的形式與文化,影視通過結構使形式與文化建立關系。影視的所有方面都是建立在結構原則基礎上的,意義總是靠結構來傳達的
10、。沒有一定的傳達的形式,意義就無所附存。 影視結構通過材料進行組構。影視材料包括:畫面、音響、話語、文字和音樂 。影視通過有關技術的和有關符號的元素,將這些材料組合起來。,1.4.1 影視的語言元素,有關技術的:攝像機的角度、攝像機的移動、鏡頭的持續(xù)時間、燈光、景深、編輯、音響、音樂、特效、構圖等。 有關符號的:色彩、服裝、明星和表演(肢體語言)、背景、外景拍攝地等。好萊塢風格的影片的基礎是我們已經反復看過由相同的形式符號構成
11、的影片,以至于當我們一看到這些符號,立刻就能明白它們的含義。,1.4.2 影視的主要結構方式,場面調度鏡頭 剪輯主觀鏡頭,1.4.2.1 場面調度,場面調度是指組織空間和影視中的空間感的方法。包括影視人物與背景的組合;也包括燈光與光線的運動、黑白還是彩色的運用、攝像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等??傊ㄒ磺羞M入畫框的東西,包括畫框本身。 場面調度是影視中最復雜的成分之一,也是影視制作者所從事的最復雜的工作之一,因而有凝聚力的、和諧統
12、一的場面調度在影視中很少見。它需要思想、時間以及金錢。,1.4.2.2 鏡頭,在影視中,連續(xù)不斷的幻象看上去像真的一樣,鏡頭依然是內部連續(xù)不斷的拍攝單位。它允許影片再現連續(xù)和進行中的空間和時間:它組成空間,同時引導觀眾的眼睛在空間中的視線,或者讓人沉思默想的注視某個空間。在鏡頭中發(fā)生的事情可以像攝影機對著一個人物拍攝那么簡單,也可以像攝影機追隨一個人物穿過一個長長的、相互連接的空間拍攝的運動過程那么復雜。,1.4.2.3 剪輯,編輯
13、是指結構鏡頭的工作。編輯是剪輯,但是通常我們說的編輯又往往是指把兩個鏡頭組合在一起。編輯有多種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經典的美國電影制作的連貫性方法,這是經典好萊塢風格的主要組成成分。這種方法的目的是使連接鏡頭的連接點看不出來,放映時產生連貫一體的錯覺。,1.4.2.3.1 經典剪輯,連貫性剪輯是一個工業(yè)化標準。它發(fā)揮功用并被普遍應用,成了一種使電影制作者和觀眾能夠在交流感情和延續(xù)故事的過程中忽視結構細節(jié)的方式。 要使電影片段經過編
14、輯后變成吸引人觀看的、給人以連貫活動的錯覺,就要從觀賞者的視線考慮拍攝,使電影畫面和電影的空間結構符合觀賞者的視線透視。,1.4.2.3.2 蒙太奇,蒙太奇作為一種全新的剪輯方法,能夠把電影剪輯出具有革命性活力的敘事場景。使用蒙太奇這個工具,影視藝術家將影像剪輯到一起,使之產生沖突對立和視覺上的不和諧。 愛森斯坦希望完全給出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電影形式,在這種歷史哲學中,我們看到的事件和觀念都是相互沖突對立地、相互否定地交織在一起的,
15、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綜合體,將舊的相互沖突對立的因素構建成了一個全新的整體。,1.4.2.3.3 長鏡頭,用一個鏡頭連續(xù)地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拍攝而形成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 長鏡頭不破壞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空間與時間的連貫性,具有較強的時空真實感。觀眾面對長鏡頭可以自由地進行審美判斷,發(fā)揮自己對影片中某一事物的思考和評價的主動性。,,巴贊認為,一切藝術都是以人的參與為基礎的,唯獨照相有不讓人介入的特權,電影的本性就是來自照相本性,
16、其藝術感染力來自同一源泉:對真實的揭示。電影的任務就是紀錄客觀存在的世界。 蒙太奇是“講述”事件,連續(xù)拍攝才是“紀錄”事件,才為觀眾保留了自由選擇、對物相或事件的解釋的權力。,1.4.2.4 結構方式間的關系,場面調度可以被界定為影視空間的結合,而且是一個精確的空間。剪輯是關于時間的。鏡頭是關于在特定空間區(qū)域內發(fā)生了什么的,它由電影銀幕的景框和攝像機拍攝到什么而限定。很少有電影制作者單獨依靠鏡頭長度和鏡頭內容去構成他們的電影敘述
17、空間。許多導演把鏡頭和剪輯結合使用,來創(chuàng)造場面調度的空間和時間,顯現他們的故事的微妙之處。,練習,通過《生命線》的形式,分析文化意涵?鏡頭剪輯場面調度,1.4.2.5 主觀鏡頭,主觀鏡頭就是指表現影片中的人物看到的東西,而且它是建立在攝影鏡頭和剪輯合成的基礎之上的。,,觀看《太陽照常升起》,分析主觀鏡頭的應用.,2 作為文化產業(yè)的影視,為什么有的影片能夠創(chuàng)造遠遠高于其成本的價值,例如《四個婚禮一個葬禮》(1994)、《瘋狂的石頭》
18、;有的影片卻虧損巨大,甚至血本無歸。例如,《天地英雄》?與其他產業(yè)門類一樣,電影業(yè)投入一定資金生產出符合觀眾需求的影片,能夠通過市場收回資本。電影能夠創(chuàng)造超額利潤的特性,使之對資本有一種吸引力。也就是說,電影是一種產業(yè),能夠按照現代工業(yè)化標準,創(chuàng)造利潤。,2.1影視的屬性,藝術屬性娛樂屬性政治屬性產業(yè)屬性文化屬性,電影有哪些產業(yè)屬性?,1 自由競爭:允許資本自由進出,行業(yè)競爭,與其他媒介競爭。2 票房:符合大眾審美需求,
19、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利潤。3 產業(yè)鏈:上中下,利潤最大化。4 國際貿易:開拓海外市場。,2.2 影視產業(yè)的關鍵概念,文化貼現共同消費品外部利益,2.2.1文化貼現,文化貼現(a cultural discount ,又譯“文化折扣”)扎根于一種文化的特定的電視節(jié)目、電影或錄像,在國內市場很具吸引力,因為國內市場的觀眾擁有相同的賞識和生活方式;但在其它地方其吸引力就會減退,因為那兒的觀眾很難認同這種風格、價值觀、信仰、歷史、神
20、話、社會制度、自然環(huán)境和行為模式。文化貼現的程度因不同的產品而各異。動作片克服了文化(包括語言)的羈絆,相對來說沒有受到損害。系列幽默劇出口的情況卻不佳,因為對于幽默的品位不同,語言的微妙之處在翻譯過程中也會喪失。,2.2.2 共同消費品,共同消費品(joint-consumption goods) 觀眾在消費產品的時候,他們不是敵對的:一個觀眾觀看,不會消耗掉這個產品;或是他們的觀看不會分散別的觀眾觀看樂趣。 即使為了滿足其他市
21、場的觀眾,需要對節(jié)目進行復制和沖印,其復制和發(fā)行費用與最初的生產成本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共同消費特性使得交易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可以用最小的增加成本從國外市場獲得收入。,2.2.3 外部利益,外部利益:通過觀看節(jié)目而帶來的有益的副產品。本國電影所具有的有益特性,可以使觀眾成為更好的公民,是從“文化”角度進行辯論的核心。由于外部利益的原因,政府干預可以取得法律上的合法性,但是不考慮這些支持的花費總是超過所獲利益,我們的確認為所進行干
22、預的每一個例子都應該仔細評估,以檢驗它是否和外部偶然因素論點相一致,并檢驗所獲的支出和利益是否相當。,,為什么影視會有嚴重的盜版現象?盜版對產業(y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為什么在一些國家實行配額制,而許多國家不實行?為什么中國遲遲不實行分級制?為什么《英雄》《臥虎藏龍》和《大腕》在國際市場命運不同?為什么美國在國際影視貿易中獨大?為什么美國電影比電視更受其他國家觀眾的喜愛?,2.3 國際影視產業(yè)格局,文明的沖突美國歐洲亞洲拉
23、美,2.3.1 文明的沖突,哈佛大學政治學者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 1993年發(fā)表文章《文明的沖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1996年出版專著《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再造》(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fā)了一場極大的爭辯。,,基本觀點:在下個世紀,發(fā)生沖突
24、的根本原因將不主要是意識形態(tài)因素或經濟因素。人類的大分裂以及沖突主要將是來自文化(或文明)。在他的著作中,“文化”(cultural)和“文明”(civilization)基本上是同義詞。不論人們怎樣為文化或文明下定義,它的內涵基本上都會包括種族、語文、宗教、政治、社會和經濟制度等,而宗教是世界主要文明中一個最基要的特征和內容。,,亨廷頓認為,所有的國家都在努力實行現代化,但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未來的沖突很可能是西方對非西方國家的
25、沖突。”他特別強調“儒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對于西方的威脅,特別是儒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聯手的可能性。,,在亨廷頓看來,文明或文化的差異才是人類的各種差異之中最根本性的,這種差異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除的:如共產黨人可以轉變成民主主義者,富人可變成窮人,窮人可變成富人。但是,俄羅斯人不能成為愛沙尼亞人,阿塞拜疆人成不了亞美尼亞人。,,2.3.2 好萊塢帝國,2006年,產量600部,票房收入95億美元,全球票房258億美元。200
26、3年,美國電影占世界主要電影國家的票房分別為:香港37.6%、韓國43.2%、法國53%、英國 88.9 %、臺灣93%。美國電影占世界60%以上的份額,占歐洲的70%。,討論,你認為美國電影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美國電影成功的原因,1 巨大的國內市場(文化貼現、預算)2 美國政府的積極參與3 低文化貼現的國際化產品4 靈活的海外營銷策略5 高水平人才的吸引6 健全的產業(yè)鏈,,美國在電視方面的地位,及其與電影的差異?,2.3.
27、3 相對獨立與穩(wěn)定的歐洲,統一體與電視私有化BBC電視節(jié)目德國電影藝術法國的影視配額俄羅斯電影市場,2.3.4 多元化亞洲,印度電影的獨立體系;高產的日本電影;崛起的韓國電影和泰國電影;伊朗電影的藝術成就;衰落的港臺;逐步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國電影。,世外桃源:寶萊塢,從1940年代以后,歐美電影就很難打入印度市場。好萊塢在印度的努力。印度保持市場獨立性的原因?,,一是,本國電影的產量高,從1990年代起,保持在年
28、產700~800部以上;二是,在海外擁有約2000萬僑民,主要在英國,海外市場龐大;三是,印度民族語言種類多,制片語言20多種,而且欣賞趣味以歌舞劇為主;四是,高額的票房稅(50%以上)妨礙了制片方的收益。,,觀看《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電影的整體風格?印度電影出現的新變化?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銳意進取的韓國電影,政府采取扶持國內、抵制國外的保護政策,同時允許多種形式的電影藝術探索;三星、現代等大財團支持;海外留學的從業(yè)
29、人員既有進取精神,又有愛國心,光頭運動;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圈層的低文化貼現,制作商業(yè)與藝術兼?zhèn)涞挠耙曌髌?,向中國、香港、臺灣、東南亞傾銷。,練習,觀看《漢江怪物》比較美國和中國的災難片,思考韓國電影在文化方面的特點?,中國電影業(yè)的策略,2002年,中國電影業(yè)實行第三次重大改革。核心:院線制重點:影院、制作策略:以大片為龍頭,以產量為基礎,樹立國內和海外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吸引社會資金,增強面對國際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的競爭力
30、。關鍵:國家電影政策干預由合法趨向合理。,大片策略,以《英雄》為起點,2006年三大導演集體展現:《黃金甲》2.7億,《無極》1.8億,《夜宴》1.3億。由于中國電影一直處于國家高度保護中,屬于幼稚產業(yè)。國際開放后,產業(yè)和外部利益均受到威脅。因此,必須先實現產業(yè)的迅速強大,才能真正達到保護的目的。拍攝符合市場需求的電影,樹立業(yè)外資金的信心,吸引社會資本,從根本上壯大產業(yè)。,,2010年,《唐山大地震》、《山楂樹之戀》、《趙氏孤兒
31、》、《非誠勿擾2》、《讓子彈飛》同時出現。你認為當前中國電影大片的特征?存在哪些問題?,政府干預,A、由于電影外部利益的廣泛存在;B、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C、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吁求;D、儒家家庭主義的顯在特征。從合法到合理:實施宏觀監(jiān)控、微觀放開的策略,建立一個允許多種藝術形式存在的電影空間。,2.3.5 拉美雙雄,與美國電視抗衡的巴西電視劇。阿根廷電影的成就。,問題,蒙太奇?場面調度?文化折扣?外部利益?,3
32、影視與文化思潮,影視作為一種藝術,受到不同時期文化思潮的影響。一方面,影視作品呈現出文化思潮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研究者對作品所進行的文化特征分析。,,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馬克思主義殖民/后殖民主義女權主義,3.1 現實主義,什么是現實主義中國的現實主義傳統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好萊塢敘事,3.1.1 什么是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包含了各種現實主
33、義者理論和觀點的研究范式?,F實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是建立在它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悲觀主義認識基礎上的?,F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循環(huán)的而不是進步的,他們對于人類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復出現的沖突,建立持久的合作與和平深表懷疑?,F實主義世界觀更多看到的是人類本性中的惡,以及人類經驗中周而復始的悲劇。,,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F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jié)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
34、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F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梢哉f,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qū)別于自然主義的標志。,,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創(chuàng)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jié)中自然地體現出其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自己或借人物之
35、口特別地說出來。,,為什么說現實主義是影視作品最基本的一種美學觀?試舉出現實主義影視作品?,3.1.2 中國的現實主義傳統,源自《詩經》的藝術傳統;電影傳入中國后,被本土藝術家繼承、發(fā)揚;貼近生活,反映普通大眾的艱辛與命運的悲苦;第一、二代導演主要作品:《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馬路天使》等;第四代導演重新使之煥發(fā)生機:《喜盈門》;賈樟柯等人的反撥《三峽好人》。,,從儒家文化的特征,解釋現實主義一直是中國藝術的主流?
36、,3.1.3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1930年代黑色現實主義,悲觀的浪漫主義以詩意的對話,引人人勝的視覺影象,透徹的社會分析,復雜的虛構結構,豐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機智與魅力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細膩的混合體,表現出法國電影在思想上的成熟。揭示了社會的黑暗,描寫了小人物在社會重壓下的悲慘境遇,故而又得名“黑色現實主義”。 讓.雷諾阿《大幻滅》1938,3.1.4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1945-1955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描繪法西斯統治給
37、意大利普通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細節(jié),多用實景和非職業(yè)演員,以紀實性手法取代傳統的戲劇手法。 特征:在內容、題材方面的明顯社會性,影片的真實性。首部影片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車的人》(1948),《橄欖樹下無和平》(1952)等。,3.1.5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1931年,由高爾基倡導,確定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 ?!耙笏囆g家從現實的革命發(fā)展中真實地、歷史具體地去描寫現
38、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的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保證藝術創(chuàng)作有特殊的可能性,擊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主動性,去選擇各種各樣的形式、風格和體裁”。 1934 瓦西里耶夫兄弟 《夏伯陽》,3.1.6 標準好萊塢敘事,畫面連貫性,情節(jié)逼真性;事件間的銜接按照一定的邏輯性;導演-演員-觀眾都理解電影語言及其內在邏輯性;在敘事一開始就提出疑問,隨著劇情推進得到解答;自由、民主和
39、個人主義。,3.2 浪漫主義,什么是浪漫主義?浪漫主義起源于中世紀法語中的Romance(意思是“傳奇”或“小說”)一詞。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征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雖然浪漫主義精神有著悠久的的歷史,但浪漫主義的興起,卻發(fā)生在法國大革命、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一般是指18—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所產生的思想和藝術的運動。它反映在藝術
40、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電影史上沒有明確團體和流派。積極浪漫和消極浪漫。在現實的基礎上,一定程度地夸張,對世態(tài)持以超脫的精神。主要表現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世界?!读_馬假日》、《布達佩斯之戀》,,中國浪漫主義精神源頭:道家。代表人物:屈原、李白、李賀。詩人導演費穆電影《小城之春》,革命浪漫主義,建國前后常用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十七年革命浪漫主義電影在現實的基礎上,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
41、表現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惰F道游擊隊》、《林海雪原》、《紅河谷》,,觀看電影《美麗人生》,思考其浪漫主義思想及主要表現手法?,3.3 現代主義與影視文化,現代主義運動興起于19世紀末期,現代主義相信那些“傳統”形式的藝術、文學、社會組織和日常生活型態(tài)都已經過時,因此有必要將這些過時的東西掃除并且重新創(chuàng)造文化?,F代主義鼓勵人們去重新檢視從商業(yè)活動到哲學等這些既存事物的每一個面向,找出在里面有什么東西是在“阻礙”進步,并且
42、將那些東西替換成新的也因此更好的東西,來達到那些舊有東西原本希望達成的同樣目標。本質上,現代主義運動認為嶄新現狀都是具有永恒性及內在性的,因此大家必須調整他們的世界觀,接受這些新興而同時也是美好的事物。,3.3.1 歐洲現代主義電影運動,先鋒派電影1920~1930年代,在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德、意、法等國出現了印象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抽象主義和“電影眼睛派”等電影流派。這一時期興起現代主義電影運動的原因?,,
43、先鋒派電影試圖突破既有的敘事模式,運用各種現代主義手法進行電影語言形式的革新,共同美學特征是反敘事、非理性和抽象性。先鋒派電影表面上是對于電影敘事的反抗,實際上對電影語言表現可能性的探討,對電影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影片通過一個精神病患者夢魘般的回憶,敘述了一個身兼心理學博士和殺人狂雙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以扭曲透視、怪異的形狀、奇特的光影,反映了一種脫離現實的變態(tài)心理,跟電影剛起步時追求真實的趨勢相背
44、離。,“第二次現代主義”,二戰(zhàn)后歐洲電影向人的內心世界轉移,表現人類理想的破滅、人性的失落。這種創(chuàng)作傾向與1920年代的現代主義相對應,被稱為“第二次現代主義”,出現了席卷全球的法國“新浪潮”和費德里科·費里尼、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和英格瑪·伯格曼等電影大師。,法國“新浪潮”電影,1958年,法國因為與前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戰(zhàn)爭導致政局動蕩。大眾強烈要求社會進行變革,重塑國家形象,尋找國家的希望和出路。
45、在得到政府專項基金資助下,一批青年導演應運而生,迅速掀起以開掘人的內心世界為突破口的電影“新浪潮”,《表兄弟》(夏布羅爾)、《四百下》(特呂弗)、《廣島之戀》(雷乃)和《筋疲力盡》(戈達爾)等優(yōu)秀影片同時在1959年出現。“新浪潮”的主要藝術特色表現為:原創(chuàng)性、偶然性、雜合性以及反傳統、反專制的個性化,通過電影藝術,表達了大眾對法國新的精神力量的渴望。,新德國電影,在“新浪潮”的沖擊下,德國電影人也試圖尋求突破。曾經是世界電影主要生產
46、國的德國在戰(zhàn)后一直被好萊塢控制,1960年代西德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更為凸顯了電影業(yè)的蕭條。 1962年西德短片節(jié)上,26位青年電影工作者聯合發(fā)表聲明,“要用新的電影語言,創(chuàng)立新的德國電影”,這就是“奧博豪森宣言”。新德國電影以反傳統的形式,表現出反思、絕望、尋找和殘缺的現代情緒。,問題,現代電影與現代主義(現代派)電影的區(qū)別?現代電影與傳統電影相比的特征?,3.3.2現代主義電影流派,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存在主義,印象主義
47、,印象主義畫論主張作品的詩意來源于生活的原態(tài)。 基于此,路易.德呂克在1920年提出了所謂的“上鏡頭性”。 電影中的一切都要通過畫面來完成。讓.愛浦斯:電影是在最現實的基礎上產生出的最非現實的詩情的藝術媒介。,,印象主義電影工作者所追求的是作為創(chuàng)作者主體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所感所悟,追求瞬間印象或是對客觀事物的首要記憶。 正是在這種突出個體感悟的情況下,原有的電影全程式的抒寫方式被打破了,藝術家對生活/生命的感悟則成為電影創(chuàng)作的核
48、心。 現實主義或自然主義的敘事程式與光/影/運動/節(jié)奏/蒙太奇影像詩意的組合。,,手法:回憶、追溯、夢境、無意識用畫面來表現直觀的感性印象、人的心理空間。代表作品:德呂克《狂熱》、《沉默》,讓.愛浦斯坦《忠誠的心》,岡斯《車輪》,超現實主義,超現實可以理解為一種內在于人且以人的精神活動為依據的主觀存在,這是與外在于人的客觀存在的現實相區(qū)別的地方。強調無理性行為的真實性、夢境的重要意義、不協調的形象對列的情緒力量和對個人快感的執(zhí)著
49、追求。形式是超現實的,但其內容仍然是現實的,只不過是現實內容的一種變體。,,1920年代,法國先鋒派電影人士發(fā)現電影的照相本性和蒙太奇對列技巧使它成為超現實主義最理想的表現手段。性欲和高潮,暴力和瀆神,以及怪異幽默,是超現實主義電影用來與傳統電影形式抗衡的題材。影片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用自由的電影形式,來激發(fā)觀眾潛在心底最深處的沖動。,,西方電影研究家傾向于把對變態(tài)心理、潛在的性沖動、無理性行為等的描寫歸結為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表現
50、。希區(qū)柯克的一系列影片、馬克斯三兄弟的狂亂喜劇片,以及塞繆爾-富勒、約瑟夫-馮.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體現了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影響。,,觀看路易斯.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思考其超現實主義特征?,表現主義,受康德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強調反傳統,不滿于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不滿足于對客觀事物的摹寫,要求進而表現事物的內在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人所處的環(huán)境的描繪而揭示人的靈魂;要求不
51、再停留在對暫時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敘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質。,,先鋒電影時期的德國電影及新德國電影。《鐵皮鼓》:施隆多夫的荒誕劇,通過一個發(fā)誓永不長大的侏儒的眼光來看世界,表現了德國法西斯從出現到覆滅的過程,也表現了這個荒誕的世界。,存在主義,又稱生存主義把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當作真實的存在。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認為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礎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法國新浪潮電影
52、存在主義和精神分析,個人與社會的對立,哀嘆人的命運,強調人與人的隔膜、猜疑、變化無常。觀看阿侖·雷乃 《廣島之戀》思考影片中關于多重戰(zhàn)爭的文化含義?影片講述了一個難分難舍的愛情故事以及戰(zhàn)爭記憶,使一種形式交錯成為可能,完全消解與打破了劇情片、紀錄片、拍攝和剪輯、聲音和畫面的界限。,3.4 后現代主義與影視文化,Postmodernism過去,后,反,背叛1970-1980年代,藝術思潮。晚期資本主義,后工業(yè)社會,大
53、眾文化概念5年更新一次,,后現代主義作為一個模糊的、非特定的文化概念,包括了所有非現實主義和非現代主義的文化藝術行為的概括性術語,它不是一個具體的藝術流派,而是一種廣泛的文化傾向。藝術思潮中復雜性、多元性、不穩(wěn)定性、包容性、無規(guī)則性、含義廣泛性等特點的總稱。,后現代主義特征,1 反中心:粉碎現代主義所倡導的“拯救人性”、“自我價值”;2 反權威:現代主義改變的是等級和權威,后現代主義則是反權威主義,提倡開放的民主氛圍和文化共享;
54、3 平面化、無深度:以空間的平面邏輯代替了時間的、深度的邏輯,不再關注歷史的深度;,,4 不確定性、偶然性:以碎片拼合取代現代主義的整體統一;5 解構“元敘事”:顛覆、消解了現代主義的“元敘事”,拼貼和戲仿的故事;6 通俗性:現代主義有強烈的精英意識和高雅性,后現代主義是非精英的、通俗的、大眾化的。,后現代主義電影,通過一種無深度的、無中心的、無根據的、自我反思的、游戲的、模擬的、折衷主義的、多元主義的藝術形式,來反映時代性和人性的
55、某種深刻特征 。1981,英國導演阿倫.派克《迷墻》,開山作。1990年代,成熟。,,它具有知識分子精英的懷疑氣質,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類解放的宏大敘事,也不在相信主體人的偉大神話。它是對崇高感、悲劇感、使命感的疏離和拆解,在具體的電影攝制上。它往往把這種思想氣質融入到電影的表現內容、反映視角、框架結構和鏡象語言上,這使得電影往往能顯出一種強烈的實驗性質和前衛(wèi)立場。,后現代主義電影特征,1 題材內容顛覆傳統
56、價值體系性與暴力的泛濫昆汀·塔倫蒂諾 1994,《低俗小說》,,2 敘事結構不確定性、偶然性和零散性時空平面化王家衛(wèi):放棄對生存境遇整體描述《東邪西毒》,,3 表現手法復制挪用戲仿拼貼周星馳:“無厘頭”敘事《大話西游》,,4 思想消解現實消解歷史《阿甘正傳》,后現代電影對待文化全球化態(tài)度,1. 傾向于揭示(反對)理性的商品作為消費文化的符號對人性本真的抹殺 。2. 對文化全球化采取保守(容忍)
57、的態(tài)度,通過電影中的雜揉、并置、空間重疊等手段,打著多元文化的幌子追求帝國主義文化的全球均質,把全球文化統置于西方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之下。3. 第三世界電影所采取的去同而求和的方針,同的反義詞是和,不是異。,后現代影視文化的影響,我們正越發(fā)地生活在一個新的世界中,在這里,以信息復制和圖像傳播為基礎的社會再生產秩序正逐漸代替以勞動力和物質生產為基礎的舊工業(yè)秩序。圖像和信息符號正在成為我們了解現實的主要來源。對真實的證明顯得那么不可能,因為
58、我們所掌握的一切都只是復制品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對于復制的概念有著廣泛的理解和體現,小到對經典段落的模仿,大到對整個影片的時代背景的舊貌還原與歷史追溯,甚至是夸張地再現場景與話語環(huán)境…… 這一切都或多或少地引導我們對現實、歷史以及自身認識層面的再生產的真實性抱著一種懷疑的心態(tài)。,“擬像”理論,法國哲學家讓·波德里亞他認為當代文化的本質是:擬像與真實之間的界限得以內爆,二者已經無法區(qū)分,現實就是“超真實”。海灣戰(zhàn)爭
59、電視不將我們遣返現實世界,它就是那超真實的世界。,現實主義、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影視文化的區(qū)別,生產方式:小農經濟、工業(yè)化、后工業(yè)化基本策略:現實、分離、解構人物:表里如一、焦慮、無厘頭情節(jié):時間、意識、破碎化場景:經典化、唯美主義、戲仿觀眾反應:遭遇、情感、宣泄,作業(yè),舉例比較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電影之間的差異?,3.5 馬克思主義與影視文化,誤讀的馬克思主義歐洲三大理論(進化論、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西方現代性三大理論
60、家(黑格爾、馬克思、韋伯)剩余價值理論、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電影除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化以外,還是深度剖析和反映資本主義社會對人類危害的工具。政治經濟學和階級對立視角。,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西方現代化理論對西方文化的批判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中國人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對電影的影響,孫瑜《武訓傳》1950年底,由上海昆侖影業(yè)公司制作的影片《武訓傳》上映,獲得觀眾好評以及部分中央領導的肯定。不久,卻遭到報刊
61、上的文章批評。1951年5月20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對影片進行公開批判,從而引發(fā)了一場波及整個文化領域的批判運動。,,像武訓那樣的人,處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反對國內反動封建統治者的偉大斗爭的時代,根本不去觸動封建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筑的一根毫毛,反面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并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對的封建統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這種丑惡的行為,難道是我們所應當歌頌的嗎?向若人民群眾歌頌這
62、種丑惡的行“為人民服務”的革命旗號來歌頌,甚至用革命的農民斗爭的失敗作為反襯來歌頌,這難道是我們所能夠容忍的嗎?承認或者容忍這種歌頌,就是承認或者容忍污蔑農民革命斗爭,污蔑中國歷史,污蔑中國民族的反動宣傳,就是把反動宣傳正當的宣傳。,,這部反映清末民間人物武訓行乞辦義學的電影,被定位為反人民、反歷史、反現實主義的社會改良主義。許多人因此受到牽連。從導演孫瑜、演員趙丹,到負責上海文藝工作的夏衍、文化部常務副部長周揚,乃至對該片持贊賞的周
63、恩來總理都作了自我檢討。 自此,文藝整風運動彌漫在新中國電影界。,馬克思主義在影視中的應用,蘇聯電影蒙太奇手法與革命場景紅色經典電視劇對紅色經典的翻拍敘事核心的變化:共產黨-平民化,廣告的政治經濟學分析,電視廣告的運作是電視公司(電視臺)、廣告商和受眾利益相互滿足的過程。 電視臺出賣廣告時間給廣告商,直接獲得廣告收入,構成現代商業(yè)電視的主要收入來源。廣告商將無意義的商品制作成富有意義的影像,通過電視傳媒傳播向廣大受眾,那些
64、觀看電視的受眾受到影像的誘惑,成為潛在的商品消費者。觀眾通過購買廣告中宣傳的商品,在心理獲得滿足,因為他以為購買商品的同時,也獲得了電視影像所宣揚的幸福美滿生活。,,剩余觀看時間“相對于其他大眾媒介的內容而言,廣告最接近早期馬克思主義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概念。” “廣告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真正的作用,并不是創(chuàng)造需求來影響市場占有率,更不是消解意識形態(tài)――它的作用在于給我們提供意義。”,3.6 后殖民主義與影視文化,后殖民主義是70年代興起的一
65、種新的國際文化思潮,其影響正在日益擴大。后殖民主義主要就是以先前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知識分子以及生活在第一世界的殖民地和第三世界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知識分子的一種文化話語,是他們的一種文化關懷和文化傾向。實質是要反對歐洲中心主義,反對當今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所推行的文化霸權主義,力圖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從世界文化的邊緣狀態(tài)回歸到應有的位置,甚至成為新的文化中心。,后殖民主義特征,反對主人敘事,主張?zhí)鼗芯?;反對文化帝國主義,主張
66、文化多元主義;否定當今流行的現代化敘事,主張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化;由強調民族性進而發(fā)展到強調主體性;否定基礎主義,主張后結構主義或解構主義的方法論。,后殖民主義的本質,理論家最關心的,并非第三世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受西方控制與反控制問題,而是在西方國家內部的文化問題。第三世界國家的文化如何發(fā)展和變化,對于理論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方國家內部的文化體制和系統如何對非西方文化實行殖民化。用反傳統的話語體系來審視非西方文化。,,賽義德
67、:身份/認同、文化帝國主義??拢涸捳Z/權力葛蘭西:文化霸權,電影的后殖民主義批判,觀看《霸王別姬》第五代導演作品的后殖民主義批評見資料迎合西方,3.7 女權主義與影視文化,女權主義的根源西方現代與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權主義文本特征反男性中心地位:肉體、精神、家庭地位、就業(yè)、社會地位,反男性觀看視野經典女權主義電影:《末路狂花》中國女權主義電影:《無窮動》,,觀看《末路狂花》分析女權主義見資料,4 影視與意識形態(tài),意識
68、形態(tài)主導敘述結構美國電影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tài)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4.1 意識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性概念源于馬克思主義,指“階級社會中關乎表意(知識與意識)的社會關系?!彼31缓喕灾改切╆P系的產品;即具有某個階級特征或符合某個階級利益的知識與表述 。經過拓展,它則指相同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可能被視為具有群體特征而非階級特征--從性別(男性意識形態(tài))到工作(職業(yè)觀)。,4.1.1 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意識形態(tài)被看作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試論影視教育中的影視文化與審美認知
- 旅游與影視文化研究.pdf
- 審美文化與中國當下影視藝術的文化指向
- 審美文化與中國當下影視藝術的文化指向.pdf
- 湘西影視劇與湘西民俗文化
- 影視文化熱點分析
- 共謀與斗爭:“視覺文化”時代的影視風景.pdf
- 影視文化與中國衛(wèi)視臺標設計的淺議
- 中國當代文學與影視的文化闡釋
- 科學教育影視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分析
- 主旋律影視劇與主流文化傳播研究
- 中韓影視文化貿易
- 當前影視文化的發(fā)展
- 淺談影視文化創(chuàng)意發(fā)展
- 影視中的跨文化傳播
- 消防文化影視考試題
- 淺談中國當代文學與影視的文化闡釋
- 主旋律影視劇與主流文化傳播研究.pdf
- 中國影視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
- 論影視中服飾文化的表現與傳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