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0 2 2 5 3 9檻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學校代碼:學 號:人紅細胞膜上P r o t e i n4 .2 與其它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研究院 系( 所) : 生命科學學院專姓業(yè): 生物物理學名: 蘇腸指導教師: 張恣鴻教授完成日期: 2 0 0 6 年4 月1 0 2 4 60 3 1 0 2 3 0 7 5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1 0 0 .2 1 1 ) 、G S T - P 4 .2 ( 1 0 0 - 2 6 0 ) 和
2、T r x - P 4 .2 ( 1 .3 0 0 ) 。我們還克隆表達了G S T - c d b 3 、H i s 6 - c d b 3 、G S T - a n k y r i n D 3 4 和T r x - a n k y r i n D 3 4 這四種重組蛋白。經(jīng)過優(yōu)化表達條件,并通過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和分子篩純化,我們得到了較純的各種重組蛋白。通過S D S .P A G E 和W e s t e r n b l o
3、 t ,驗證了各種重組蛋白。隨后通過F a r - W e s t e r n b l o t 和P u l l - d o w na s s a y 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P 4 .2 的第3 1 - 2 0 0位氨基酸片段是與a n k y r i n 可能的直接相互作用區(qū)段,而且很可能是在第1 8 7 .2 0 0位氨基酸區(qū)段;P 4 .2 與c d b 3 的相互作用區(qū)段精確到第2 0 1 .2 1 1 位氨基酸。由于目前為止共有9 種
4、P 4 .2 基因突變可以導致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其中4 種錯義突交特別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通過對比P 4 .2 的三維結構模擬圖,發(fā)現(xiàn)發(fā)生突變的第1 7 5 位氨基酸殘基恰好位于連接P 4 .2 的兩個結構域d o m a i n l和d o m a i n 2 的區(qū)段上,所以我們預測第1 7 5 位氨基酸殘基的突變可能導致P 4 .2不能與a n k y r i n 結合。于是我們采用了點突變的方法,克隆表達了4 種重組的突變蛋白
5、G S T o P 4 .2 ( 3 1 .2 0 0 ) D 1 7 5 Y 、G S T - P 4 .2 ( 3 1 .2 0 0 ) D 1 7 5 Y 、G S T - P 4 .2 ( 1 0 0 .2 6 0 )D 1 7 5 Y ,G S T - P 4 .2 ( 3 1 - 2 0 0 ) A 1 4 2 T ,發(fā)現(xiàn)第1 7 5 位氨基酸殘基的突變使得相應的重組蛋白均不能與a n k y r i n 直接相互作用,而第
6、1 4 2 位氨基酸殘基的突變對P 4 .2與a n k y r i n 之間的相互作用沒有影響,這說明第1 7 5 位氨基酸對于P 4 .2 與a n k y r i n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很可能是一個關鍵位點。為了進一步研究第1 7 5 氨基酸殘基突變對相互作用產(chǎn)生影響的模式,我們根據(jù)第1 7 5 位氨基酸由D ( A s p ) 突變?yōu)閅 ( T y r ) ,設計了相應的3 種氨基酸殘基突變,分別是D ( A s p ) 突變?yōu)?/p>
7、K ( L y s ) 、F ( P h e ) 和A ( A l a ) 。通過F a r - W e s t e r n b l o t和P u l l - d o w n a s s a y ,我們發(fā)現(xiàn)G S T - P 4 .2 ( 3 1 - 2 0 ∞D 1 7 5 K 能夠與a n k y r i n 直接相互作用,而其它兩種突變蛋白G S T - P 4 .2 ( 3 1 - 2 0 0 ) D 1 7 5 F 和G S
8、 T - P 4 .2 ( 3 1 - 2 0 0 ) D 1 7 5 A均不能與a n k y f i n 直接結合。因此,我們認為,在P r o t e i n 4 .2 K o m a t s u 中,第1 7 5 位氨基酸殘基由帶負電荷的天冬氨酸突變?yōu)榉菢O性的帶芳香環(huán)的酪氨酸,由于電荷效應的改變引起了P 4 .2 蛋白的d o m a i n l 和d o m a i n 2 之間的空問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了P 4 。2 與a 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49460.人紅細胞膜葡萄糖轉運蛋白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質的研究
- 人紅細胞膜上以帶3蛋白為核心的蛋白質復合體研究.pdf
- 人胎肝細胞質膜和人紅細胞膜蛋白質組分析.pdf
- 蛋白質相互作用
- 人2型糖尿病紅細胞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pdf
- 豬嗜血支原體MSG1蛋白與豬紅細胞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蛋白質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應用的研究.pdf
- 鹿茸再生干細胞膜蛋白質組研究.pdf
- 基于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蛋白質功能預測.pdf
- 31594.三氯乙烯致l02肝細胞毒性后set與其它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
- 銫化合物與人紅細胞膜的相互作用及其跨膜行為研究.pdf
-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界面和熱點預測的方法研究.pdf
- 從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預測未知蛋白質功能.pdf
- 豬溶素與巖藻糖在紅細胞膜上的相互作用及仔豬免疫試驗.pdf
- 中期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質研究.pdf
- 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的研究.pdf
- 肝細胞核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質的研究.pdf
- 殼聚糖-膠原蛋白與蛋白質和細胞的相互作用研究.pdf
- 基于蛋白質相互作用加權網(wǎng)絡的關鍵蛋白質識別算法研究.pdf
- 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演化模型.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