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博物館調查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 2021年博物館調查報告 年博物館調查報告2021年博物館調查報告 年博物館調查報告1一、參觀時間 參觀時間20—年10月18日星期五二、參觀地點 參觀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三、參觀過程 參觀過程10月18日,周五下午2點,我和另外一位同學從學校出發(fā), 乘坐地鐵前往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省博物館)。經過大概1 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成功到達省博物館。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 里,我們參觀了 “旗裝雅韻”一一清代滿族服飾展、“紫石凝英” ——

2、端硯藝術展覽、“毛利碧石”一一新西蘭文化藝術珍品展, 以及“異趣同輝”一一館藏清代外銷藝術精品展。其中我們參觀 的重點是“旗裝雅韻”一一清代滿族服飾展。直到五點,省博物 館的閉館時間到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再次搭乘地鐵返回 學校。四、參觀感想 、參觀感想, 三令五申,強制廣大漢族軍民“剃發(fā)易服”。滿族長期騎射生活 所形成的旗袍、馬褂、箭袖、旗鞋、剃發(fā)垂辮來取代漢族自古形 成的寬袍、大袖、蓄發(fā)、綰髻的傳統(tǒng)裝束,盡管在清代服飾的演 變和

3、發(fā)展中,也吸收了漢族服飾的某些特點,但在清代整個服飾 的發(fā)展當中,仍沒有離開過滿式衣冠的結構和風格,具有濃郁民 族色彩的服飾,對我國服飾的發(fā)展和演變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從八旗甲胄到各式佩飾,從異彩繽紛的民服到品秩有序的官服, 我們看到了滿族服飾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在我看來,服飾是會對人們產生影響的,這是一種文化軟力 量,在潛移默化的過程慢慢地改變著人們。比如,在清初,滿族 統(tǒng)治者為鞏固其統(tǒng)治,強制要求剃發(fā)易服,甚至采用了如“留發(fā) 不

4、留頭”等鐵血手段,可見其重要性。就是因為漢族文人知道改 變服飾、剃發(fā)等會讓他們忘記國仇家恨、數典忘祖,所以才寧死 不屈;就是因為滿族統(tǒng)治者知道通過服飾的改變能同化漢人為其 所用,所以才堅決實施“剃發(fā)易服”。而服飾的變化,也正正體 現了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如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滿族女子中也 漸漸出現“三寸金蓮”,寬大直筒的旗裝慢慢變得纖細顯腰身; 滿族男子也開始喜歡手持折扇,好一副文人雅士的樣子。而旗裝 服飾中的花樣、飾品工藝,也在不斷地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