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1 頁初二物理光學試驗題專項練習一,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1.如圖 1 所示為探討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試驗裝置,其中 O 點為入射點,為法線,面板上每一格對應的角度均為 10°.試驗 時,當入射光為時,反射光為;當入射光為時,反射光為;當入射光為時,反射光為.請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 分析上述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 是: 當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 如圖 2 是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兩個步驟 (1) 請你
2、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寫。 (2)試驗中,紙板應_“垂直” )于平面鏡。 (填 “平行”或“垂直” )(3)由甲圖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當光發(fā)生反射 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由乙圖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當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法線在同一平面內。(5)假如光線沿的順序射向平面鏡,則反射光線會(填“會”或 “不會” )及重合,說明白當光發(fā)生反射時,_光路是可逆的_ 。3, 如圖 3 在探討光的反射定律試驗中,第
3、一步:如圖 3A 改變 入射 光線的角度,視察反射光線角度是怎樣改變?試驗結論是:_當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二步:如圖 3B 把紙張的右半面對前折或向后折,視察是否還能看到 反射 光線,試驗結論是: 看不到,說明 當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 如圖 4 所示,課堂上,老師用一套科學器材進行“探討光的反 射定律”的試驗演示,其中有一個可折轉的光屏,光屏
4、在試驗中的作 用是:(寫出兩條) ①顯示光的傳播路徑,②探究反射光線, 入射光線, 法線是否共面(2)依據光的反射定律,假如入射角為 20o,則反射角的大小是 20o。 (3)課后,某同學利用同一套試驗器材,選擇入射角分別為 15o, 30o, 45o 的三條光線進行試驗,結果得到了不同的數據,如圖所示。經檢查,三次試 驗中各角度的測量值都是精確的,但總結的規(guī)律卻及反射定律相違反。你認為 其中的緣由應當是 將反射光線及反射
5、面(或鏡面)的夾角作為反射角 。 5, 5, 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小明進行了如圖 5 所示的試驗。⑴請在圖 5 中標出反射角的度數。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線及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他應如何操作?如圖把折轉的光屏沿右半面對前折或向后折,視察是否還能看到 反射光線,⑶假如讓光線逆著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發(fā)覺反射光線沿著方向射出,這表明:_當光發(fā)生反射時,_光路是可逆的_二, 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6, 小明利用如圖 6
6、所示試驗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請你解答以下問題:(1)該試驗采納薄透亮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是因為 薄透亮平板玻璃可以象平面鏡一樣反射光成像,也可以透過光看見后面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及物的大小關系。(2)該試驗選擇兩個相同的蠟燭 A 和 B,是為了視察蠟燭 B 是否及蠟燭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7.如圖 7 所示,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兩支等長的蠟燭 A 和 B 分別豎放在玻璃板前后的刻度尺上.點燃玻
7、璃板前的蠟燭 A,移動玻璃板后的蠟燭 B,并如圖那樣視察,當蠟燭 B 移到及蠟燭 A 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時,蠟燭 B 似乎也被點燃了.(1)由刻度尺讀出玻璃板到物(蠟燭 A), 玻璃板到像(即到蠟燭 B)的距離分別為 u 和 v,得到的結果是 v = u(選填“>”, “=”或“<” ) ;(2)移去蠟燭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視察者直接對屏視察,看不到蠟燭 A 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8、虛像 .8, 在做“探討平面鏡成像特點” 的試驗時(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 A,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 B,如圖 7 所示,對蠟燭 A 和 B 的要求是完全一樣,這是為了視察蠟燭 B 是否及蠟燭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比較像和物大小關系 。 (2)在找尋蠟燭像的位試驗序號 入射光線 入射角 反射角1 50° 50°2 40° 40°3 20°
9、; 20°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50° 502 40° 40°3 20° 20°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15° 75°2 30° 60°3 45° 45°圖 2A 圖 3 B平面鏡 平面鏡圖 4圖 1圖 6白 紙蠟 燭 A蠟 燭 B透 亮 玻 璃支 架圖 7A B圖
10、 54 0o第 3 頁(2)試驗中她把蠟燭分別放在鏡前的不同位置,發(fā)覺像及鏡后的蠟燭總是_完全重合_的。(3)她得出的正確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及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成像試驗思索 平面鏡成像試驗思索1 用薄玻璃而不用平面鏡的緣由是 2 用薄玻璃而不能用厚玻璃的緣由是 3 薄玻璃在桌面上應怎樣放置?4 為什么要用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5 什么會用到刻度尺?6 平面鏡成像特點 三, 凸透鏡成像13.小華想探究凸透鏡成像
11、規(guī)律。試驗桌上有 A, B, C 三個凸透鏡,其中凸透鏡 A 的焦距為 10,凸透鏡 B 的焦距為 50,凸透鏡 C 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標尺的刻度范圍如圖 15 所示。(1)做“探討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試驗時,放好儀器,調整 , 和 ,使它們中心的高度 ,即都處在透鏡的主軸上,叫共軸調整.這樣做的目的是 。(2)小明在做試驗時
12、,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光屏上也接收不到燭焰的像,可能的緣由是(3)小華想探究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應選用 凸透鏡(選填“A”或“B” ) 。試驗過程中,他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距凸透鏡 25 處時,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現出燭焰清楚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 (選填“放大”或“縮小” )(4)小華將凸透鏡 C 固定在光具座上 50 刻線處,當燭焰在光具座上 30 到 40 刻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放大, 倒立的實像;當燭焰在
13、光具座上 0 到 30 刻線之間時,燭焰的像是縮小, 倒立的實像。由此可推斷燭焰在光具座上 45 刻線處時,燭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5)把圖中的凸透鏡看作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視網膜.給“眼睛”戴上遠視眼鏡,使燭焰在“視網膜”上成一清楚的像.若取下遠視眼鏡,為使光屏上得到清楚的像,應將光屏(選填“遠離”或“靠近”)透鏡。14,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進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
14、了相關結論,請你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1)將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 12 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2)將蠟燭, 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 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如圖 12 所示的方案進行試驗和視察,并將觀測記錄在右表中.①上表中試驗序號 2 中像的性質為 ,試驗序號 4 中像距為 。②當燭焰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楚的像,光屏應向
15、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③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圖 12 所示的圖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過調整透鏡讓像在光屏的中央,應向(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調整。15, 在物理實踐活動中,某活動小組的同學通過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他們用了 A, B 兩個焦距不同的透鏡分別進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試驗數據及部分現象精確地記錄在下表中:像的狀況凸透鏡焦距() 物到凸透鏡距離() 像到透鏡距離() 正, 倒 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