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下頜骨牽張成骨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建立兔下頜骨牽張成骨實驗動物模型。
  方法:選用30只新西蘭大白兔,隨機分為5組,每組6只。在右側下頜骨第一前磨牙前方和頦孔之間行骨切開術,用自制牽張器固定。經(jīng)過7天潛伏期,以每次0.25mm,每天2次的速度牽張,連續(xù)6天。在術后每周進行X線觀察,觀察模型建立后牽張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的可行性。分別在牽張結束,固定期第2、4、6、8周處死動物,切取標本行組織學觀察,免疫組化觀察和定

2、量CT測定。
  結果:大體標本示:實驗動物手術后均成活、健康狀況良好。全部動物右側下頜骨被成功的延長3mm,安置D0裝置后傷口愈合良好,自制的DO裝置固定牢靠。X線示:隨固定時間的延長,牽張區(qū)均可見新骨逐漸形成,密度影逐漸增強。組織學觀察示:牽張結束牽張區(qū)中央為沿牽張力方向排列的膠原纖維束為主;固定期2周牽張間隙內可見沿牽張方向走行的較細的骨小梁結構;固定期4周:牽張區(qū)己被沿牽張方向走行的較粗的骨小梁結構所充滿;固定期6周牽張區(qū)

3、骨小梁沿牽拉方向呈編織狀;固定期8周可見成熟的板層骨。隨著牽張時間的延長,新骨在牽張區(qū)內不斷生成,成熟。牽張區(qū)新骨的成骨方式為膜內成骨。免疫組化染色示成骨細胞內Ⅰ型膠原呈陽性表達。在固定期2、4周,成骨細胞內Ⅰ型膠原表達強于固定期6、8周。
  結論:1.根據(jù)兔下頜骨離體標本設計的內置式兔下頜骨牽張器,完全符合 DO動物實驗的要求。
  2.兔下頜骨牽張成骨中新骨的成骨方式為膜內成骨
  3.兔作為牽張成骨動物模型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