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 設計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一、課程設計題目</b></p><p>  設計帶式運輸機傳動裝置(簡圖如下)</p><p><b>  原始數(shù)據(jù):</b></p><p><b>  工作條件:</b></p><p>  1)連續(xù)單向運轉,載荷變化不大,空載啟動;<

2、;/p><p>  2)輸送帶允許誤差±4%,工作機效率0.95;</p><p>  3)帶在室內工作,兩班制工作,每班8個小時;</p><p>  4)使用期限10年,大修期3年;</p><p>  5)在中小型機械廠小批量生產。</p><p><b>  課程設計任務</b>&l

3、t;/p><p>  1)傳動裝置設計計算;</p><p>  2)減速器裝配工作圖1張(A0圖紙);</p><p>  3)零件工作圖2張(傳動件、軸,A2~A3圖紙);</p><p>  4)設計計算說明書一份。</p><p><b>  三、已給方案</b></p><

4、;p>  1)外傳動機構為V帶傳動。</p><p>  2)減速器為一級展開式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p><p>  第一部分 傳動裝置總體設計</p><p>  1、分析或確定傳動方案</p><p>  1)外傳動為V帶傳動。</p><p>  2)減速器為展開式一級圓柱直齒齒輪減速器.</p&

5、gt;<p><b>  、選擇電動機</b></p><p> ?。╕系列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電壓380V)</p><p>  1.選擇電動機的容量(功率)</p><p>  已知帶工作拉力F=620N,輸送帶的速度V=1.6m/s,及卷筒直徑D=260mm;</p><p>  如上簡圖所示的帶式運

6、輸機,其電動機所需的工作功率</p><p>  為 KW(其中為工作機的有效功率,即工作機的輸出功率;為從電動機到工作機輸送帶間的總效率)</p><p><b>  =0.992KW;</b></p><p><b>  為聯(lián)軸器傳動效率</b></p><p><b>  為滾動軸承

7、傳動效率</b></p><p><b>  為齒輪傳動效率</b></p><p><b>  為卷筒傳動效率</b></p><p><b>  為V帶傳動效率 </b></p><p><b>  由查表9—1可知</b></p&g

8、t;<p>  代入得n=0.824</p><p>  所以其電動機所需的工作功率KW</p><p>  因載荷較為平穩(wěn),電動機額定功率略大于1.12KW即可;由查表,選擇電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5KW;</p><p>  2.確定電動機的轉速</p><p>  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即</p><p&

9、gt;  為工作機主動軸轉速,對帶式運輸機</p><p><b>  卷筒轉速</b></p><p>  符合這一范圍的轉速有1000r/min;1500r/min;3000r/min,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質量及價格等因素,為使傳動裝置結構緊湊,決定選用同步轉速為1500r/min的電動機型號為Y90L—6;</p><p> 

10、 該電動機相關數(shù)據(jù):滿載轉速1400r/min;啟動轉矩2.2kN/m;最大轉矩2.2kN/m;</p><p>  重要外形尺寸:中心距地高H=90mm,電機軸直徑D=24mm.</p><p>  Y90L-4型電動機的主要性能</p><p>  二 計算總傳動比并分配傳動比</p><p><b>  1 </b

11、></p><p><b>  2 分配傳動比</b></p><p>  為減速器外傳動比,i為減速器傳動比</p><p>  三 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p><p><b>  1 各軸的轉速</b></p><p><b>  電機軸

12、</b></p><p><b>  軸 </b></p><p><b>  軸 </b></p><p><b>  卷筒軸 </b></p><p>  2 各軸的輸入功率</p><p><b>  電機軸 &

13、lt;/b></p><p><b>  卷筒軸 </b></p><p><b>  3 各軸的轉矩</b></p><p><b>  電動機 </b></p><p><b>  卷筒軸 </b></p><p>  

14、第三部分 V帶傳動的設計</p><p>  已知外傳動帶選為普通V帶傳動</p><p><b>  1 確定計算功率 </b></p><p>  查表13—8<<機械設計基礎>> 工作情況系數(shù)=1.1</p><p><b>  2 選擇V帶型號</b></p

15、><p>  根據(jù)=1.32kw 查<<機械設計基礎>>219頁表13-15</p><p><b>  選Z型V帶()</b></p><p>  3 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 )并驗算帶速V</p><p>  1)初選小帶輪的基準直徑</p><p>  取小帶輪的基準

16、直徑=71mm且,既符合電機中心高的要求</p><p>  2)驗算帶速V,按 符合()</p><p>  范圍的要求,故帶速適合。</p><p>  3) 計算大帶輪的基準直徑</p><p>  根據(jù)表13—9取標準數(shù)</p><p>  4 確定中心距和帶長</p><p><

17、;b>  1)初選中心距</b></p><p><b>  取 ,符合要求</b></p><p>  2)求帶的計算基準長度</p><p>  由表13—2取帶基準長度(<<機械設計基礎>> )</p><p><b>  3)計算中心距</b>&l

18、t;/p><p>  從而確定中心距調整范圍</p><p><b>  5 驗算小帶輪包角</b></p><p><b>  6 確定V帶根數(shù)Z</b></p><p>  1)計算單根V帶的額定功率</p><p><b>  由 查表13—3得</b>

19、;</p><p>  由傳動比3,Z型帶,查表13—5得 </p><p><b>  于是</b></p><p>  2)計算V帶根數(shù)Z </p><p><b>  取Z=4根</b></p><p>  7 計算單根V帶初拉力的最小值</p>

20、<p>  查表13—1,q=0.06</p><p>  8 計算對軸的壓力最小值</p><p>  9 確定帶輪的重要結構尺寸</p><p>  小帶輪基準直徑=71mm</p><p><b>  大帶輪基準直徑</b></p><p>  第三部分 齒輪的結構設計<

21、;/p><p>  一級圓柱直齒齒輪減速器高速級的傳動比 </p><p><b>  實際轉速</b></p><p> ?。?)選擇材料及確定許用應力</p><p>  小齒輪用調質,齒面,</p><p>  大齒輪用調質,齒面241~269HBS,</p><p>&

22、lt;b>  由表11—5,取</b></p><p>  查表13—9 得,查13—2,得</p><p>  ( 2 )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p><p>  齒輪取8級精度 取載荷系數(shù)k=1.5(表11—3) 齒寬系數(shù)(表11—6)</p><p><b>  小齒輪上的轉矩 </b>&

23、lt;/p><p><b>  取 (表11—4)</b></p><p>  齒數(shù)取 故實際傳動比</p><p><b>  模數(shù) </b></p><p><b>  齒寬 取</b></p><p>  按表4—1,取m=2,實際的</p

24、><p><b>  中心距 </b></p><p>  其他幾何尺寸的計算()</p><p>  齒頂高 =2mm</p><p>  齒根高 =2.5mm</p><p>  全齒高 =4.5mm</p><p><b>  齒頂圓直徑

25、 </b></p><p><b>  齒根圓直徑</b></p><p> ?。?) 驗算輪齒彎曲強度</p><p>  齒形系數(shù) 齒根修正系數(shù) </p><p>  齒形系數(shù) 齒根修正系數(shù) </p><p>  由(11—5), =480Mpa</p>

26、;<p><b>  =408Mpa</b></p><p>  (4 ) 齒輪的圓周速度 </p><p>  對照表11—2可知選用8級精度是合理的</p><p>  第四部分 軸的結構設計</p><p><b>  一、軸的設計</b></p><p>

27、;<b> ?。?)輸入軸的設計</b></p><p>  1)選擇軸的材料和熱處理</p><p>  采用45鋼,并經過調質處理 </p><p>  由<<機械設計基礎>>中 ,查表14—2</p><p><b>  得</b></p>&

28、lt;p>  2)初步計算軸的直徑</p><p><b>  由前計算可知:</b></p><p><b>  其中,c取112</b></p><p>  考慮到了一個鍵槽,將該軸徑加大5%</p><p><b>  圓整取d=25mm</b></p>

29、<p><b>  3) 軸的結構設計</b></p><p>  輸入軸初步確定采用齒輪軸、設有7個軸</p><p>  1段 該段為小齒輪的左軸端與帶輪連接 </p><p>  2段 查《機械基礎》 h=1.5mm,則</p><p>  3段 同理 查《機械基礎》得,h=1mm,則&

30、lt;/p><p><b>  深溝球軸承 </b></p><p>  4段與6段 </p><p>  5段 由小齒輪分度圓直徑</p><p><b>  小齒輪寬度</b></p><p><b>  7段 </b></p>

31、;<p>  兩軸承的跨距L=17+52+40=67mm </p><p>  1.按彎矩復合強度計算</p><p><b>  A 圓周力:</b></p><p><b>  B 徑向力: </b></p><p><b>  1)繪制軸受力簡圖</b>&l

32、t;/p><p>  2)繪制垂直面彎矩圖</p><p><b>  軸承支反力: </b></p><p>  由兩邊對稱可知截面C的彎矩也對稱</p><p>  截面C在垂直彎矩為 </p><p>  3)繪制水平面彎矩圖</p><p><b>  4)繪

33、制合彎矩圖</b></p><p><b>  5)繪制扭矩圖</b></p><p>  轉矩產生的扭剪力按脈動循環(huán)變化,取a=0.6</p><p><b>  6)繪制當量彎矩圖</b></p><p><b>  截面C處的當量彎矩</b></p>

34、;<p>  7) 校核危險截面C的強度</p><p><b>  =60Mpa</b></p><p><b>  所以軸強度足夠</b></p><p><b>  軸的結構設計</b></p><p>  1) 輸出軸結構設計 設有6個軸段</p

35、><p><b>  1段 </b></p><p>  2段 查《機械基礎》h=1.5,則 </p><p>  3段 h=2.5,則</p><p>  4段 h=2.5,則 ,</p><p>  5段 h=2.5,則</p><p><b&

36、gt;  6段 </b></p><p>  由上計算,兩軸承的跨度L=17+10+28+32=87mm</p><p>  輸入軸的軸段示意圖如下:</p><p>  2)按彎矩復合強度計算</p><p><b>  A 圓周力 </b></p><p><b>

37、;  B 徑向力 </b></p><p><b>  求支反力 </b></p><p>  由兩邊對稱,知截面C的彎矩也對稱</p><p>  截面C在垂直面彎矩 </p><p><b>  合成彎矩為</b></p><p>  轉矩產生的扭

38、剪力按脈動循環(huán)變化,取a=0.6</p><p>  校核危險截面C的強度</p><p><b>  所以軸強度適合</b></p><p>  第五部分 鍵連接的選擇</p><p>  根據(jù)軸徑的尺寸選擇鍵</p><p>  小齒輪與軸連接的鍵為:鍵14×90 GB1096-79

39、</p><p>  大齒輪與軸連高速軸(主動軸)與V帶輪聯(lián)接的鍵為:鍵14×70 GB1096-79 接的鍵為:鍵12×90 GB1096-79 軸與聯(lián)軸器的鍵為:鍵12×70 GB1096-79 </p><p><b>  鍵的強度校核</b></p><p>  大齒輪與軸上的鍵 :鍵12×

40、;90 GB1096-79 b×h=14×9,L=90,則Ls=L-b=76mm Σp=4T/dhl</p><p>  =21.38Mpa<[σR=110Mpa] </p><p><b>  因此剪切強度足夠</b></p><p>  第六部分 減速器箱體、箱蓋及附件的設計計算<

41、/p><p>  減速器附件的選擇 通氣器 由于在室內使用,選通氣器(一次過濾),采用M18×1.5 油面指示器 選用游標尺M12 起吊裝置 采用箱蓋吊孔、箱座吊耳. 放油螺塞 選用外六角油塞及墊片M18×1.5 根據(jù)選擇適當型號: 高速軸軸承蓋上的螺釘:GB5782~86 M8×25,材料Q235 低速軸軸承蓋上

42、的螺釘:GB5782~86 M8×25,材料Q235 螺栓:GB5782~86 M10×80,材料Q235 箱體的主要尺寸: (1)箱座壁厚取σ=10mm(2)箱蓋壁厚σ=10mm(3)箱蓋凸緣厚度b1=12 mm(4)箱座凸緣厚度b=12 mm(5)地腳螺釘直徑df =0.036a+12</p><p>  = 0.036×260+12</p><

43、p>  =21.36(取22mm) (6)地腳螺釘數(shù)目n=4 (7)蓋與座連接螺栓直徑d2=10mm</p><p>  (8)連接螺栓d2的間距L=150-200 (10)軸承端蓋螺釘直d3=8mm</p><p>  (11)檢查孔蓋螺釘d4=6mm(12)凸臺高度:根據(jù)低速級軸承座外徑確定,以便于扳手操作為準。 (13)外箱壁至軸承座端面的距離C1+C2+(5~10

44、) (14)齒輪頂圓與內箱壁間的距離:>9.6 mm取10mm(15)齒輪端面與內箱壁間的距離:?。?0mm(16)箱蓋,箱座肋厚:m1=10 mm,m2=10 mm (17)高速軸軸承端蓋外徑∶D= 144mm</p><p>  (18)低速軸軸承端蓋外徑:D=100mm</p><p>  (19)軸承旁連接螺栓距離:盡可能靠近,以Md1和Md3互不干涉為準,一般取S=D2.

45、 </p><p>  第七部分 潤滑與密封</p><p>  1齒輪的潤滑 采用浸油潤滑,由于為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速度ν<12m/s,當m<20時,浸油深度h約為1個齒高,但不小于10mm,所以浸油高度約為12mm。 </p><p>  油池深度h0=(0.35~0.7)×10-3P/S=57.25mm</p>&l

46、t;p>  故取油深度為h0=60mm。 2潤滑油的選擇 齒輪與軸承用同種潤滑油較為便利,考慮到該裝置用于小型設備,選用GB443-89全損耗系統(tǒng)用油L-AN15潤滑油。 3滾動軸承的潤滑 考慮到滾動軸承采取與齒輪同種潤滑油,故宜開設油溝、飛濺潤滑</p><p>  4密封方法的選取 選用凸緣式端蓋易于調整,采用悶蓋安裝骨架式旋轉軸唇型密封圈實現(xiàn)密封。密封圈型號按所裝配軸的直徑確定為GB894.

47、1-86-25軸承蓋結構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軸承的外徑決定。 </p><p>  第八部分 參考文獻</p><p>  [1]范思沖主編.機械基礎(非機類專業(yè)適用).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p><p>  [2]孫建東主編.機械設計學基礎.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p><p>  [3]張峰 古樂主編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