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劑藥學研究的技術要求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制劑藥學研究的技術要求</p><p>  一、名稱及命名依據 </p><p>  申報制劑首先應確定名稱,制劑的名稱包括中文名、漢語拼音、拉丁名。制劑的命名應參照《補充規(guī)定》附件十和衛(wèi)生部下發(fā)的《中藥命名原則》。 </p><p>  二、制備工藝及其研究資料 </p><p>  新藥的研究在處方決定以后,首先要進

2、行與質量研究相結合的制備工藝的研究,在得到穩(wěn)定的工藝以后,才能制備出質量可靠、能充分發(fā)揮療效的樣品,以保證在新藥的藥理、毒理、臨床、質量標準及質量穩(wěn)定性研究中獲得可靠的結果。工藝不合理,會影響新藥的療效,工藝不穩(wěn)定,會影響各項實驗的結果,工藝不成熟,會影響新藥的正式投產。 </p><p>  例如有些工藝中采用了毒性大,易燃易爆成本高的有機溶劑提取或洗滌,無法進行放大生產。 </p><p&

3、gt;  有些含有以揮發(fā)性有效成分為主的處方,采用水煎煮較長時間的提取方法,使揮發(fā)性成分大量逸失,如桂皮醛、丹皮酚等,影響療效。 </p><p>  有些藥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遇熱不穩(wěn)定,卻采用長時間加熱提取、濃縮、干燥、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壞,影響療效。 </p><p>  有些藥味的有效成分在醇中不溶,卻采用水煎酒沉的工藝,使有效成分在高濃度醇中被大量沉淀而損失,影響療效。 </p

4、><p>  有些藥味中的有效成分在水中不易溶出,用一般的煎煮時間,提取不完全,有效成分仍大量存在于殘渣中,影響療效。 </p><p>  因此工藝研究是新藥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份,它具有提高療效、穩(wěn)定質量,便于生產的作用。 </p><p> ?。ㄒ唬┕に囇芯康囊?</p><p><b>  1.制劑研究目的 </b&g

5、t;</p><p>  首先應根據臨床對治療作用的需要選擇適宜的劑型,如要求奏效的快慢,作用時間的長短、給藥的途徑,給藥的方式,作用的部位,全身或局部作用等。其次再進一步考慮應盡可能使制劑內的有效部份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治療劑量小、質量穩(wěn)定性好。質量可控性強,安全度高及使用方便等。 </p><p><b>  2.工藝設計原則 </b></p>&

6、lt;p>  按中醫(yī)藥理論和臨床時治療作用的要求,分析處方的內容和復方由各藥味之間的關系,參考各藥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質及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根據與治療作用相關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質,結合劑型制備上的要求,進行提取和制劑的工藝路線的設計和篩選。如某些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藥物,根據其理化性質的研究結果,已知其活血化瘀的有效部位為水溶性,因此工藝設計可以其水溶性成分的提取為主。 </p><p>  又如某

7、些具有健脾功能的藥物,根據其藥理作用的研究結果,其健脾作用與其增強動物胃腸運動的功能相關,則即可利用其增強胃腸運動功能的藥理作用為指標,作為篩選工藝路線的依據。 </p><p><b>  3.提職工藝 </b></p><p><b> ?。?)提取 </b></p><p>  提取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影

8、響提取效果的因素有①被提取藥材的粒徑;②加溶劑量;③提取溫度;④提取時間;⑤提取次數等。 </p><p>  在研究提取工藝中對提取效果的評價,不宜單純用浸膏中總固體量作為評價指標,因總固體量的高低往往并不代表提取效果的優(yōu)劣,可采用處方內某藥味的指標成分在浸膏中的總量作為評價的指標。 </p><p>  例如四物湯的提取工藝研究,四物湯由當歸、川穹、熟地、白芍四味藥組成,以四味藥的粒徑

9、(黃豆大,3~10目)提取水量(10倍量、15倍量),提取溫度(95℃、80℃),提取時間(1小時、2小時)等四項因素二水平用正交設計安排、經過試驗,以其中芍藥甙在干浸膏中的總量為指標,得出最佳工藝為藥材粉碎成黃豆大,加水10倍量。在95℃提取二小時所得的效果最佳。 </p><p><b>  (2)固液分離 </b></p><p>  經提取后將藥渣與提取液分離

10、,根據處方不同和制劑的需要可采用過濾、離心等方法,由于在藥渣內仍包含一部分藥液,如將藥渣通過離心,可擠出藥渣內所吸附的藥液,有利于浸膏得率的提高。所得藥液也可通過振動篩除去藥液中的懸浮物,或通過超速離心機進一步除去藥液中的混懸物,提高藥液的澄清度。 </p><p><b>  (3)濃縮 </b></p><p>  應根據藥物性質不同選用不同的濃縮方法,如減壓濃縮

11、、薄膜濃縮(離心式、外循環(huán)式、強制循環(huán)式)等、濃縮時的藥液溫度和受熱時間的長短對藥效均有影響,因此在制備工藝中宜規(guī)定濃縮的方法和溫度,如在濃縮過程中因升溫過高或藥液流動小使在鍋壁結焦,將影響濃縮液的質量,可用測定濃縮液中水不溶物量占總固體量的高低作為濃縮液的質量的評價,濃縮物應有適當的質量控制要求,如測定相對密度或其總固體量,或某藥味指標成分的量等。 </p><p> ?。?)精制 根據藥物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

12、位的理化性質選擇不同的精制方法,進一步分離精制,如采用有機溶劑萃取,沉淀,樹脂吸附,膜分離技術等。 </p><p><b> ?。?)干燥 </b></p><p>  根據藥物性質不同選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如真空干燥、噴霧干燥、冷凍干燥等方式,在干燥過程中溫度對藥品的質量影響較大,應在工藝中規(guī)定方法和溫度及干燥程度,可測定干浸膏中水不溶物量及某藥味指標成分的含量作為

13、干燥物質量的評價指標。 </p><p><b>  4.劑型工藝 </b></p><p>  制型的選擇應根據藥物性質和臨床需要,各類劑型的制備工藝要求可按現行版藥典有關附錄的劑型通則,各類劑型均應符合有關該制劑的質量要求。 </p><p> ?。ǘ┲苽涔に嚰捌溲芯抠Y料的要求 </p><p>  l.處方;各組

14、分的名稱及數量(處方量按質量標準中規(guī)范化寫法,并注明生產工藝×倍投料及最終成品的制成量)。 </p><p><b>  2.制備工藝 </b></p><p>  中藥制劑的制備工藝與質量的關系十分密切,制備工藝的敘述要能反映出工藝的全過程,要突出對質量有影響的關鍵工藝部分,并列出控制其質量的技術條件,如時間、溫度、壓力、真空度等。對關鍵半成品應有其質量要

15、求,如濃縮成浸膏后其得率的限幅度及能反映其內在質量的測定項目,如相對密度或某指標成分的含量等。 </p><p>  工藝的敘述應按中試生產規(guī)模條件,因各項技術條件均與制備的數量有關,實驗室規(guī)模所決定的技術條件往往不適用生產規(guī)模,例如在提取、濃縮、干燥時藥品受熱時間的長短與制備數量的大小有關,又如滲漉時收集滲漉液的速度和規(guī)定的幅度也與制備量有關。 </p><p>  3.工藝流程圖,簡要

16、顯示各步驟的過程 </p><p><b>  4.研究資料 </b></p><p> ?。╨)應能反映出所訂工藝的合理性,要說明采取此工藝的依據,要從處方由各藥味的理化性質,各類成分的藥理作用,結合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的臨床應用要求來選擇合適的工藝路線。 </p><p> ?。?)在確定工藝路線后應對工藝的技術條件進行篩選對比,決定最佳的工

17、藝技術條件。 </p><p> ?。?)列出以上各項工藝研究的方法與對比數據(成功或失?。?。 </p><p> ?。?)對工藝篩選過程中決定該工藝優(yōu)劣的指標及測試方法也應列出。 </p><p> ?。?)對關鍵半成品定出控制質量的要求及其說明。 </p><p> ?。?)對確定工藝后,應有三批以上的中試結果,從其各項質量指標上來反映此

18、工藝的穩(wěn)定性和成熟程度。 </p><p>  三、與質量有關的理化性質研究資料及文獻資料 </p><p>  此項資料是反映中藥新藥研制過程中對其主要藥味或制劑的最終產品與質量有關的理化性質研究的內容。一般包括文獻資料查考的內容和研制單位本身的實驗研究材料.制劑工藝的研究和質量標準的制訂均應在此資料的基礎上進行。 </p><p>  一類、二類新藥制劑中的主要

19、成分必須基本清楚,應有其化學成分的理化常數、結構測定等有關數據;三類新藥制劑多數為復方制劑,應有各組份尤其是主要組份的主要成分或有效部位的一般理化性質的文獻資料或研制過程中試驗材料及結果。文獻報道的材料必要時應在研制的新藥原料、藥材,半成品及成品中加以驗證是否確實存在,與一、二類新藥制劑的理化研究不同,一般做通性鑒別,色譜或紫外光譜鑒別即可。如為單方制劑,所含成分無文獻報道的應進行植化研究,搞清大類成分及至少一個單體成分,藉以建立鑒別及

20、含量測定項目是完全必要的。四、五類新藥制劑可引述文獻報道的資料。 </p><p>  查閱文獻資料應注意文獻來源的原始性和數據的可靠性,對間接引述的文獻資料引用時尤應注意其真實性。引用文獻應結合新藥研制的實際,如制劑中某一藥材的藥用部位是根,則一般不必引述該植物其他部位的無關資料,文獻記述的成分應考慮在研制的新藥制劑中該種成分是否確實被提取出來和是否確實在最終產品中存在,如白術含蒼術酮,但如用水煎煮則不可能提取

21、出來,或者即使提取出來也已破壞,所以,雖然文獻報道白術含有此成分,但在研制的制劑中此成分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求在引用文獻資料時,還須對研制的樣品作必要的試驗加以驗證,以保證引用文獻有計、針對性;又如含女貞子的制劑,文獻報道含有齊墩果酸,但如該制劑是采用水提取的工藝,則齊墩果酸難以溶出,成品中是否存在此成分.必要時需要以試驗驗證;如為該制劑中的主要組份,而文獻查到的成分又未被提取出,則需要盡可能地探索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在申報臨床時,應有

22、研究資料并加以說明。 </p><p>  對于測試的光譜和色譜,研制單位除提供清晰準確的圖譜外,還須提供相應的文字資料,如所用儀器、試驗條件及圖譜解析數據等(一、二類新藥制劑的文字說明尤須詳盡)。 </p><p>  復方制劑在制備過程中有時可能發(fā)生由于多個藥味成分之間的影響或化學反應,導致成品的理化性質與原組份已有變化的情況,應注意觀察、研究、結合藥效學研究,以確定制備工藝的是否合理

23、,以免取"粗"去"精"。 </p><p>  四、臨床研究用藥品的原料(藥材)和成品的質量標準草案及起草說明 </p><p>  本資料是為保證臨床研究用藥品的質量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p><p> ?。ㄒ唬┰希ㄋ幉模┑馁|量標準 </p><p>  1.藥材標準:包括基原名稱及科、屬、種的拉丁

24、學名和藥用部位,實際的主要產地或來源,而非文獻資料,并說明屬何級法定標準(藥典、部頒、省市自治區(qū)藥品標準)收載。 </p><p>  復方制劑中的藥材若已制定省級藥品標準的,須附上該藥材的第1、17、18項資料及衛(wèi)生行政部門批準件(復印件);對未制定藥品標準的藥材應先制定其省級質量標準,按照(藥材申報資料項目)中的第1、2、3、4、5、6、7、8、9、17、18、19項的要求報送資料。 </p>

25、<p>  單方制劑中的藥材必須是國家藥品標準。若原為省級藥品標準的,必須補報相應資料,并同省級藥品標準資料,按三類藥材的要求整理后與制劑一并上報,如符合要求,該藥材可作為國家藥品標準認可。 </p><p><b>  藥材須經鑒定。 </b></p><p>  如成品中收載的檢驗項目歸屬于某藥材,而該藥材品種雖收載于法定標準中,但未列入該檢驗項目者,應

26、補有關項目。例如成品處方中有人參,成品標準中收載了人參總皂甙的含量測定,而藥典中雖收載了人參藥材標準,但未規(guī)定含量測定項目,則應在原料人參標準中制定人參總皂甙的含量測定項目,目的為保證成品質量,以防盲目投料。 </p><p>  有些制劑確因處方藥味多、干擾大,或擬測定藥味含量極少,但不屬于實驗設計不合理或操作技術問題所致,含量測定困難,成品未收載此項者,可以暫時對藥材(主藥之一)規(guī)定含量測定項目,間接控制成品

27、質量。 </p><p>  2.原料系指處方中的提取物、有效部位或化學單體,按照《補充規(guī)定》的要求均制定相應的法定國家藥品標準,對未制定國家藥品標準的,須按相應類別報有關資料并隨制劑一起上報審定。 </p><p>  (二)成品的質量標準 </p><p>  中藥制劑的質量標準必須在處方(藥味、用量)固定和各組份質量穩(wěn)定、制備工藝穩(wěn)定的前提下,方可制訂。質量標

28、準的內容一般包括:名稱、漢語拼音、處方、制法、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禁忌、注意、規(guī)格、貯藏、使用期限等項目,依次予以說明。 </p><p>  1.名稱、漢語拼音、拉丁名:按《補充規(guī)定》附件十和衛(wèi)生部下發(fā)的《中藥命名原則》制定。 </p><p><b>  2.處方 </b></p><p>  (1)

29、處方中的藥材名稱:凡中國藥典、部標準收載的藥材,一律采用最新版規(guī)定的名稱。地方藥品標準收載的品種與國家藥品標準名稱不同,而來源相同的,應采用國家藥品標準的名稱;地方藥品標準收載的品種與國家藥品標準名稱相同來源不同的,應另起名稱;國家藥品標準未收載的藥材,可采用地方藥品標準收載的名稱,并注明出處。 </p><p> ?。?)處方中的各藥味,均應符合其法定藥品標準,藥味的排列次序,應根據中醫(yī)藥理論,按"君

30、臣佐使"順序排列,或按藥品作用主次排列。 </p><p>  (3)處方中凡需炮制的藥材,均需用括號注明,與藥典方法不同的,應另加注明。 </p><p>  (4)處方中藥味的用量一律用法定計量單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處方的總量一般在500~1500g范圍內。片劑、液體制劑等總出藥量一般以1000片、1000ml計算。實

31、驗應用時,可按比例增減折算。 </p><p> ?。?)處方中藥味僅為藥典附錄收載者應補充制定標準。如為省級炮制規(guī)范中收載者,應按省級藥品標準要求補充相應申報資料。 </p><p><b>  3.制法 </b></p><p>  在質量標準的制法項下可根據制備工藝寫出簡明的工藝全過程,對質量有影響的關鍵工藝,應列出控制的技術條件。 &l

32、t;/p><p><b>  4.性狀 </b></p><p>  一種制劑的性狀往往與投料的原料質量及工藝有關,原料質量保證,工藝恒定則成品的性狀應該是基本一致的,故質量標準中規(guī)定制劑的性狀,能初步反映其質量狀況。 </p><p>  制劑的性狀指成品的顏色、形態(tài)、氣味等。片劑、丸劑如有包衣的還應描述除去包衣后的片芯、丸芯的顏色及氣味,硬膠囊

33、劑應寫明除去膠囊后內容物的性狀。制劑色澤如以二種色調組合的,描寫時以后者為主,如棕紅色,以紅色為主。書寫時顏色、形態(tài)后用分號(;)。 </p><p>  小量研制品與中試或大量生產的成品,其色澤等可能不完全一致,故制訂制劑質量標準,應根據中試或大量生產的產品為依據,并至少觀察3~5批樣品。有的中藥制劑在貯藏期間顏色會變深,因此可根據實際觀察情況規(guī)定幅度。 </p><p>  各種劑型的

34、描述舉例如下。 </p><p><b> ?。╨)丸劑 </b></p><p>  1.水丸 沉香化氣丸:本品為灰棕色至黃棕色的水丸;氣香,味微甜、苦。 </p><p>  梅花點舌丸:本品為朱紅色的水丸,除去外衣顯棕黃色至棕色;氣香,味苦、麻舌。 </p><p>  2.蜜丸 艾附曖宮丸;本品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

35、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苦、辛。 </p><p> ?。?)散劑 玉真散:本品為黃白色至淡黃色的粉末;氣香,味麻辣。 </p><p> ?。?)片劑 牛黃解毒片:本品為素片或包衣片,素片或除去包衣后的片芯顯棕黃色;有冰片香氣,味微苦、辛。 </p><p>  安胃片:本品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的片;氣微,味澀、微苦。 </p><p> 

36、 (4)沖劑 午時茶沖劑: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p><p> ?。?)錠劑 紫金錠:本品為暗棕色至褐色的長方形或棍狀的塊體;氣特異,味辛而苦。 </p><p>  (6)煎膏劑(膏滋) 二冬膏;本品為棕黃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苦。 </p><p> ?。?)糖漿劑 川貝枇粑糖漿;本品為棕紅色的粘稠液體;氣香,味甜、微苦、涼。 <

37、/p><p>  (8)合劑 小建中合劑:本品為棕黃色的液體;氣微香,味甜、微辛。 </p><p>  口服液 生脈飲:本品為黃棕色至淡紅色澄清液體,久置,可有輕搖易散的微量混濁;氣香,味酸甜、微苦。 </p><p>  口服液一般顏色較深,也難以達到透明或澄明。其性狀不應描寫為透明或澄明的液體。 </p><p> ?。?)滴丸劑 滿山紅油

38、滴丸:本品為黃棕色的滴丸;有特異香氣。 </p><p> ?。?0)膠囊劑 龜齡集: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褐色。氣特異,味咸。 </p><p> ?。?1)酒劑 舒筋活絡酒: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清液體;氣香,味微甜、略苦。 </p><p> ?。?2)酊劑 顛茄酊:本品為棕紅色或棕綠色的液體;有微臭。 </p><p> ?。?3)流浸膏

39、及浸膏劑 </p><p>  流浸膏 甘草流浸膏:本品為棕色或紅褐色的液體;味甜、略苦澀。 </p><p>  浸膏 甘草浸膏:本品為棕褐色的固體,有微弱的特殊臭氣和持久的特殊甜味;遇熱軟化,易吸潮。 </p><p> ?。?4)膏藥 狗皮膏:本品為攤于獸皮或布上的黑膏藥。 </p><p> ?。?5)橡膠膏劑 傷濕止痛膏:本品為淡黃

40、綠色至淡黃色的片狀橡皮膏;氣芳香。 </p><p><b>  5.鑒別 </b></p><p>  根據中醫(yī)藥理論,依處方原則首選君藥與臣藥進行鑒別,貴重藥,毒劇藥也須鑒別,選擇鑒別藥味也應結合藥物本身的基礎研究工作情況,如其成分不清楚,或通過試驗摸索,干擾成分難以排除,則也可鑒別其它藥味;但應在起草說明中寫明理由。 </p><p> 

41、 鑒別方法一般包括顯微鑒別,一般理化鑒別及色譜鑒別。 </p><p><b> ?。?)顯微鑒別 </b></p><p>  中藥成方制劑中含有藥材粉末組分的,可根據處方中所含藥材粉末的組織細胞及其內含物特征進行中成藥的顯微鑒別。質量標準中顯微鑒別內容應按藥典的格式和術語描述,每味藥的顯微特征用句號分開。 </p><p>  中成藥顯微鑒

42、定時,一般需要根據處方的配比,抓住主要藥味的鑒別特征,并對各組成藥材逐一分析比較,排除某些類似細胞組織和內含物的干擾,選取各藥材在該中成藥中具有專屬性的顯微特征作為鑒別依據。如左金丸由黃連、吳茱萸兩味藥組成。因它們均含有石細胞,故不采用石細胞作為某一味藥的顯微特征,而分別采用纖維束和非腺毛、腺毛作為黃連和吳茱萸的顯微特征。某一粉末藥材的某些主要特征在成方制劑中有干擾時,可以選擇次要特征。 </p><p>  所

43、收載的顯微特征必須明顯、易察見。經制作5張片子均能察見該顯微特征。 </p><p>  多來源的藥材要考慮多來源共有的顯微特征。如黃連有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三個來源,而前二種均含有石細胞,云連沒有石細胞,故不能將石細胞作為黃連的顯微特征。 </p><p>  取樣注意代表性,一般取10片(丸)研成細粉,混勻后,取少量裝片鏡檢。水丸可粉碎后直接取樣,蜜丸、濃縮丸半浸膏片(含有生藥粉末)

44、和混懸性沖劑可事先加水攪拌洗滌,離心取沉淀裝片。蠟丸可加極性小的有機溶劑攪拌,傾去溶劑,反復處理洗盡蠟質。包衣材料事先應洗去或刮凈。 </p><p>  鑒別時,用水或甘油醋酸試液裝片觀察淀粉粒、粘膠細胞或糊化的淀粉團塊等;用水合氯醛試液不加熱觀察菊糖等一些多糖類物質,加熱觀察組織細胞特征。 </p><p>  加水合氯醛試液加熱透化時,注意溫度不能過高,以防水合氯醛試液沸騰使組織碎片

45、內帶入氣泡。透化后加入少量稀甘油裝片。 </p><p>  裝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要有次序,可以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次序,全部看遍,不能跳躍式觀看。長寬度的測量用經載臺量尺標定的顯微量尺測量。每次測量記下數據,并分析數據的最小量值和最大量值和多見量值。如淅貝母淀粉粒直徑6~56μm,表示最小和最大值,如為6~40~56μm,中間的數值表示多見量值。 </p><p>  需要觀察單個管胞

46、、導管、纖維、石細胞的完整形狀時,可根據《中國藥典》現行版附錄有關的組織解離法解離后觀察。細胞壁性質的檢定,可按《中國藥典》現行版附錄有關的檢定法對細胞壁的木質化、木栓化、角質化、硅質化進行檢定。細胞內含物亦按《中國藥典》附錄有關檢定法對淀粉粒、脂肪油、揮發(fā)油或樹脂、菊糖、粘液、草酸鈣結晶、碳酸鈣結晶(鐘乳體)、硅質進行鑒定。 </p><p>  植物藥材的各類組織碎片觀察時應注意的內容: </p>

47、;<p> ?、俦”诩毎W⒁饧毎拇笮』蚺帕?。一般皮層薄壁細胞較大,等徑類圓形,細胞間隙明顯而韌皮部薄壁細胞窄長,間隙少或沒有。 </p><p>  注意細胞有無淀粉粒、草酸鈣結晶等內含物,以及內含物排列情況。 </p><p>  有時可見紡錘狀薄壁細胞。觀察其壁有否增厚,有否交叉的紋理。如當歸的韌皮薄壁細胞。 </p><p> ?、诒砥けWo組

48、織。觀察外壁有否增厚,有無氣孔及氣孔的軸式(不定式、不等式、直軸式、平軸式、環(huán)狀圍繞式、環(huán)狀輻射式)。 </p><p> ?、勰舅ńM織?,F實木栓細胞垂周壁平直還是彎曲,有否木栓化增厚,如均勻增厚形成木栓石細胞(其細胞間沒有間隙,可區(qū)分其他部位的石細胞群)。 </p><p>  ④粘液細胞。觀察有無草酸鈣針晶束。 </p><p> ?、莘置诩毎头置谇弧7置趽]發(fā)

49、油細胞又稱油細胞,注意其形狀和色澤。分泌揮發(fā)油的腔室又稱油室,注意其生成方式(有裂生、溶生、裂溶生)。裂生的注意油室周圍的1列分泌細胞形狀,溶生的周圍細胞破碎不完整。 </p><p> ?、奕橹毎腿橹?。前者是單獨的細胞,可以數個相連成管狀;后者是軸向連而末端壁部分或全部溶解,錯綜連接而成網狀系統(tǒng)。觀察時注意區(qū)分并可用20%醋酸溶液一滴加熱至近干,趁熱加蘇丹Ⅲ乙醇液,稍放置,加甘油乙醇液蓋片后觀察被染成紅橙

50、色的乳汁管。 </p><p> ?、邔Ч芎凸馨?。注意單個或成群的散在情況,量取其直徑,觀察壁增厚的形式(有環(huán)紋、螺紋、梯紋、網紋和緣紋孔等)。心材藥材的導管內注意有無侵填體。 </p><p>  ⑧纖維。韌皮纖維的壁有纖維素增厚或木質化增厚兩種,壁不具紋孔,斷后的斷面有平整或掃帚狀。木質部纖維,常見的有纖維管胞和韌型纖維兩類。典型的木纖維具有木質化的次生壁,為長軸的紡錘狀細胞,胞腔一般

51、較小,壁上具有退化的具緣紋孔(纖維管胞)至裂隙狀單紋孔(韌型纖維)。 </p><p>  晶纖維也稱晶鞘纖雄,注意纖維四周含晶細胞的壁有否增厚,其結晶的形狀大部分是方晶也有少數為簇晶。描述纖維時注意形狀、大?。ㄩL、寬)、壁的厚度和有無紋孔。 </p><p> ?、崾毎?。注意其形狀(有否分枝)、大小(長寬、直徑)、壁厚度、層紋和紋孔、孔徑。注意其單個、成群、成帶的散在情況,胞腔內有否內

52、含物(淀粉位、草酸鈣結晶)。 </p><p> ?、蚊住C资腔?、葉類藥材的重要顯微特征。毛茸有非腺毛、腺毛兩種。其組成細胞和形態(tài)及其分布情況是重要的特征。多細胞非腺毛需注意其形狀有無分枝,頂端尖鈍否,底部有否擴大,壁的厚度,有否壁疣。多細胞非腺毛注意單列性和多列性的排列的方式,星狀毛注意輻射狀或疊生狀的排列形狀。單列式多細胞非腺毛,注意觀察其色澤、全長、頂端細胞長度,直徑、壁厚度及其排列方向(編彎、倒抑、

53、彎曲等)。腺毛注意腺頭部和柄部的細胞數、腺鱗的頭部細胞均系偶數型的對稱式排列,還應注意生于細胞間隙之間的間隙腺毛。 </p><p>  毛茸在粉碎時易碎斷,尤其注意腺毛脫落后留下的痕跡及其周圍表皮細胞是否具有特征的排列。 </p><p> ?、匣ǚ哿?。是花類藥材的重要顯微特征。 </p><p>  需分別描述立體形狀,極面觀、赤道面觀的輪廓.立體形狀通常以極軸

54、為滾動軸的形狀,常見的有扁球形、球形或類圓球形、近球形、長球形等。從赤道面可見萌發(fā)孔(溝)的表面,極面觀只能看到前發(fā)孔(溝)的切面?;ǚ哿4笮〕龍A形只需測量直徑外,一般需分別測量極軸及赤道軸長度?;ǚ哿C劝l(fā)器官是花粉的重要形態(tài)特征。萌發(fā)器官有為(萌發(fā)溝)及孔(萌發(fā)孔)兩種,其形狀、數目、位置、大小是花粉分類的依據。 </p><p><b> ?、袃群?</b></p>&l

55、t;p>  A.淀粉粒;有單?;蚨翑祩€分粒聚合而成復粒,有的可見半復粒。觀察其大小形狀、臍點有無及其位置,層紋是否明顯。 </p><p>  B.草酸鈣結晶:觀察其形狀(方晶、族晶、針晶、砂晶、柱晶),大小及其在細胞內排列方式。 </p><p>  C.碳酸鈣結晶:一般以"鐘乳體"形狀存在。動物藥材和礦物藥材參考有關資料進行。 </p><

56、;p> ?。?)一般理化鑒別 </p><p>  應首先選擇處方中的主要藥味,即"君藥"和"臣藥"中的有效成分,如有效成分尚不明確的也可鑒別其特征成分,但選擇特性成分應經多方面的比較試驗加以確定。如已有文獻報道,該藥材含有已知的有效成分者,應首選已知的有效成分的鑒別試驗,如確不能檢出時方可選擇其他未知的"特征"成分作為鑒別項目?;疽蠛突厩闆r

57、可參見中藥材的有關部分。貴重藥、劇毒藥也應建立鑒別項目。 </p><p>  復方制劑所含成分更為復雜,相互干擾也更為嚴重。作為共性特征的理化鑒別,如呈色反應、沉淀反應、熒光反應、泡沫試驗等對復方制劑中的某個藥材的鑒別專屬性更差,在選用時尤需謹慎。至少供試液應經預處理,并需進行陰性對照試驗,確證沒有干擾,而且確有鑒別意義時方可采用。 </p><p><b> ?。?)色譜鑒別

58、 </b></p><p>  色譜鑒別在復方制劑中最常應用的是薄層鑒別。由于復方制劑成分比單一的藥材或單味中藥制劑復雜,也應注意鑒別的專屬性,特別是"特征"成分采用通用顯色劑得到的色斑或是一般的熒光斑點,或在紫外光254nm燈觀察硅膠GF254薄層板在熒光背景下的暗色吸收斑點時,必須有足夠的試驗結果確證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和專屬性。對實驗的設計、操作和結果的判斷等都應嚴格。目前,最多

59、應用的還是以手工鋪制薄層板或預制板為主的常規(guī)薄層色譜,而且用的最多的是硅膠G板(或另加羧甲基纖維素鈉作粘合劑),黃酮類和酚類化合物也可選用聚酰胺板,氨基酸類也可用纖維素板,有條件的應逐步使用質量可靠的預制板。不論用何種類型的薄層板,均要求薄層極的質量要保證。點樣、展開、顯色等均需符合規(guī)范化要求。 </p><p>  薄層鑒別試驗必需注意目的性、針對性、重現性和準確性。供試液的制備不僅要考慮多種藥味所含成分的相互

60、干擾和影響,還要考慮到不同工藝和不同劑型各自的特點,譬如一個制劑中含人參同時又含有黃芪,在設計人參皂甙薄層鑒別時就應考慮到黃芪皂甙對它的影響,不論在供試液制備還是展開劑的選擇都要考慮周到。有些藥味所含的甙類成分種類既多,極性又大,經多種條件均很難展開分離時,也可考慮用水解后鑒別甙元的辦法。如在多味藥材組成的復方制劑中含人參皂甙的藥材不少,有的品種由于眾多成分的嚴重干擾,鑒別人參皂甙確有困難時,可采用水解后鑒別人參二醇或人參三醇的辦法。但

61、這只能說明在該品種中含有人參皂甙類的成分,不能說明其含何種人參皂甙,所以一般不應作為首選的方法。不同劑型所加添加劑也互不相同,供試液的制備就不可能用同一種方法,如口服液或糖漿劑既是液體制劑,又含有較大量的糖,供試液的制備就不應完全照搬不加糖的固體劑型(如片劑),這時萃取方法固然不同,而且除糖也就成為供試液制備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供試液的制備可采用傳統(tǒng)的液液萃取的方法,也可采用固液萃取的方法,而且后者的優(yōu)點更多,也更方便。固液萃取所用的介質

62、常見的有硅烷基化硅膠(C</p><p>  試驗設計應有對照品及對照藥材,并需作陰性對照(即除去欲鑒別的藥味的"陰性"對服液)。實驗條件應有二個以上不同選擇性的展開劑,如均能證明供試品中的欲鑒別成分與對照品的層析行為一致,再從中選取較好的條件列入質量標準的正文中.如用對照藥材,要求供試品的色譜與對照品的色譜的主要斑點能一致。因為樣品供試液中還有其他藥味,不可能與單一的藥材的色譜完全一致,因此

63、應反復試驗,仔細比較,以便作出準確的判斷。 </p><p>  氣相色譜適宜于制劑中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藥材的鑒別,如冰片、薄荷、麝香(麝香酮),丹皮(丹皮酚),以及以揮發(fā)油為主的藥油類制劑。有的是結合含量測定項目進行。如樣品中含有多種揮發(fā)油,需注意色譜的分離度能將各主要組分分開,以免作出模糊的或錯誤的判斷。設計試驗時,應注意制劑的生產工藝,如有的藥材雖然含有揮發(fā)油,但是如果采用的水煮工藝,則揮發(fā)油基本上提取不出來

64、,這就不宜再對成品中該藥材的揮發(fā)油進行鑒別。如以出峰的相對保留時間作為鑒別特征時,必須提供氣相色譜中的該峰的特征參數,確證無誤,方可成立。 </p><p>  高效液相色譜很少直接用于中藥制劑的鑒別,如果含量測定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譜法,則可在含量測定項目的進行中考察可否間接地用于定性鑒別。尤其在用其他鑒別手段均無效時,可以考慮采用。設計試驗時也同樣要注意色譜條件的優(yōu)化和方法學驗證。 </p><

65、;p>  附:薄層色譜規(guī)范化的基本技術要求 </p><p>  由于中藥材及中藥制劑的鑒別采用薄層色譜法比較普遍,為了提高試驗的重現性及分離度,下列的技術要求可作為設計和進行薄層色譜試驗時的參考。 </p><p>  薄層色譜的規(guī)范化技術要求 </p><p><b>  ①儀器與材料 </b></p><p>

66、;<b>  A 薄層板 </b></p><p>  可用手工自制板或預制板,用于制備薄層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潔,平整,最好使用厚度為l-2mm的優(yōu)質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層極,玻璃板需用洗液或堿液洗凈至不掛水,晾干,貯存于干燥潔凈處備用;反復使用時應注意需再用洗液或堿液清洗,如選用預制板應注意生產廠家提供的有關參數,挑選,檢查并試用是否符合要求。 </p>

67、<p>  最常用的吸附劑通常是加有石膏作粘合劑的商品硅膠G,或加有熒光劑的硅膠GF254,有的另加其他粘合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以加固薄層板面;為了達到更好的分離的品種要求使用加有酸(如硼酸),堿(加氫氧化鈉)或緩沖溶液等薄層板。不同生產廠家或不同批次的商品硅膠質量不可能完全相同,常常會影響分析結果的重現性,在重復實驗時尤須注意、硅膠G因長期貯放可能使粘合力降低,薄層厚度一般為250~300μm,有的品種也使用纖維素板、氧化鋁板

68、或聚酰胺板。 </p><p><b>  B 涂布器 </b></p><p>  應能使吸附劑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層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勻薄層。商品有手工、半自動及自動薄層板涂布器。涂布的厚度有固定厚度(如250μm)或可以調節(jié)的兩種。 </p><p><b>  C 點樣器材: </b></p><p&

69、gt;  最常用也最方便的是定量點樣毛細管(微升毛細管),規(guī)格有0.5ul,1.0ul、2.0ul、3.0ul、4.0ul、5.0ul及10ul等。對點樣用的微升毛細管的要求是標示容量準確,管端平整光滑,管壁潔凈,液流通暢,無堵塞,無污染,商品最常用的是Drummond Scientific Co.(美國)的產品,也可選用色譜用微量注射器(應選用針尖平頭適合薄層點樣的)。 </p><p>  為了提高點樣效率,

70、還可選用點樣輔助設備,如點樣支架,半自動或自動點樣器。選用點樣器材和輔助設備應注意器材本身的質量。 </p><p>  D 展開箱(層析缸) </p><p>  應當用薄層色譜專用的展開箱,有平底展開箱和雙槽展開箱,還有一種水平式展開箱。雙槽展開箱具有節(jié)約溶劑、減少污染、便于預平衡及控制展開條件等優(yōu)點。水平式展開箱可以從薄層板的兩側向中間展開,展距5cm(特別是高效薄層板),所以一塊薄

71、層板所承受的樣品個數比常規(guī)上行法展開增加了一倍。 </p><p>  用不合格的玻璃器皿如生物標本缸等不能保證展開的質量。 </p><p>  E 顯色與檢測儀器 </p><p>  薄層極展開后,有的需用試劑(顯色劑)顯色。涂布顯色劑有噴霧法和浸漬法。噴霧瓶應能在一定壓力下使試劑噴成均勻的細霧狀。薄層掃描定量測定,顯色劑可控制噴灑的數量和噴霧的壓力。浸漬法用

72、浸漬槽為特制的浸漬槽,將展開后的薄層板平穩(wěn)放入有顯色劑的浸漬槽中數十秒至1分鐘后取出(指凈薄層板背后的殘存試劑)顯色。浸漬槽可用適當的玻璃器皿代替。 </p><p>  紫外光燈有長波段(365nm)和短波段(254nm)紫外光管,前者用于觀察具有熒光的色譜,后者一般用于觀察硅膠GFS254板色譜在薄層板面的熒光背景下出現的暗藍紫色吸收斑點,選用紫外光燈應注意熒光管的功率和濾光片的性能。 </p>

73、<p>  薄層掃描儀不僅可以進行原位定量,薄層掃描全圖譜對定性鑒別也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p><p><b> ?、诓僮鞣椒?</b></p><p><b>  A 薄層板的制備 </b></p><p>  除另有規(guī)定外,將1份吸附劑(如硅膠G)加3份左右的水在研缽中用研杵沿一個方向充分研磨,調成均勻

74、糊狀物,倒入已準備好的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穩(wěn)地以直線方向移動涂布器,使硅膠漿均勻地涂布。須注意的是不同廠家不同批號的硅膠G加水量及研磨時間要求有所不同,如加有其他改性劑更是如此。薄層厚度一般為0.2~0.3mm,由于國產常用的硅膠顆粒大小分布范圍較寬(10~40μm),如果顆粒分布不夠均勻,而粗顆占比例較多時,涂布的太薄反而降低分離能力,有的品種,如人參甚至要求用0.5mm薄層板。涂布好的薄層板于室溫下在水平臺上晾干,再在105~110

75、℃活化約30分鐘,置干燥器中備用。使用前應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檢查板面及紋理是否均勻,如不均勻,有氣泡或有麻點、有破損或已污染(如灰塵、纖維)者應棄去不用。 </p><p>  預制薄層板分常規(guī)薄層板及高效板兩種,由于商品供應來源不一,需注意并記錄生產廠家及生產批號,必要時需測定板效,以保證較好的重現性。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應盡量選用預制薄層極,以提高時效和色譜的重現性。 </p><p>

76、;<b>  B 點樣 </b></p><p>  除另有規(guī)定外,點樣用的定量微升毛細管(或其他符合要求的點樣工具)按規(guī)定吸取溶液后,以垂直方向小心接觸板面使成圓點狀,點樣基線與底邊的距離,視所用板的大小而定,如采用長度為10cm的板,點樣距離底邊以1cm為宜,點間距離視情況為1、1.5或2cm,原點直徑應不大于3mm;如樣品容量較大,或為了改善分離度,也可點成寬約2~3mm不同長度的條帶

77、。點樣時須注意盡量不要損害薄層表面。一般的自制硅膠G薄層板,板面的牢度不夠,定量測定時需特別注意小心點樣,不要使原點部分的板面破損。 </p><p><b>  C 展開 </b></p><p>  點樣后的薄層板置入加有展開劑的薄層展開箱中,密閉,一般采用上行展開,薄層板浸入展開劑深度一般要求溶劑最初的前沿距原點約5mm,展開至規(guī)定展開距后立即將薄層權取出,晾干

78、,以備檢測。多數品種展距7~9cm已夠,少數需用長度為15或20cm的板;展開可在10cm以上。如規(guī)定需用展開劑或其他溶劑的蒸氣預平衡者可在雙槽展開箱的一側加入適量的溶劑,如需達到飽和狀態(tài),可在展開箱內壁貼一被溶劑濕潤的濾紙使展開箱易于被蒸氣平衡,如規(guī)定薄層板需要同時預平衡者,應將薄層板放入箱內沒有溶劑的一側槽中,平衡后再將溶劑傾入此糟中展開。 </p><p>  展開劑要求新鮮配制,如需分層則按規(guī)定要求放置分

79、層后,分取需要的一相(上層或下層)各用。 </p><p><b>  D 檢測 </b></p><p>  色譜斑點本身有顏色者可直接在日光下觀察色譜中的色斑,本身在紫外光激發(fā)下可發(fā)射熒光者可直接置紫外光燈下觀察熒光色譜、需加試劑后方能顯色或發(fā)射熒光者,則可將試劑用噴霧器均勻噴灑于薄層板面(或用浸漬法),再按規(guī)定直接觀察或加熱后觀察。浸漬法板面顯色均勻是其優(yōu)點,但

80、有的樣品經試劑浸漬后斑點容易被浸潤擴散,則不適用。涂布試劑后如加熱顯色需注意控制加熱溫度和時間,尤其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的薄層板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易焦化,如用硫酸等試劑則可使板面碳化而影響顯色效果;有的成分加試劑后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不同,顯色效果可能有差別、有的品種用蒸氣熏蒸(如碘蒸氣)顯色者,可在密閉器皿中放置適當時間至斑點顯色清晰,薄層色譜還可在薄層掃描儀中進行光密度掃描或熒光掃描。 </p><p> ?、?/p>

81、影響薄層色譜分析的主要因素 </p><p>  常規(guī)薄層色譜因為是一種"敞開系統(tǒng)"的色譜技術,與柱色譜的區(qū)別之一是除材料及器材以外,外界環(huán)境條件對被分離物質的層析行為影響很大,分離機制也很復雜;操作技巧也明顯的影響色譜質量;為了充分發(fā)揮薄層色譜技術在中藥分析方面的優(yōu)勢,提高色譜的分離度和重現性,注意控制影響色譜質量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所述的幾個方面不僅對定量分析是必須注意的問題,對提高定

82、性分析的質量也是不可忽視的。 </p><p>  A.樣品的預處理及供試液的制備 </p><p>  一般認為薄層色譜所用固定相(薄層板)可即用即棄,不怕供試液中雜質的污染,因而樣品無需凈化精制。但在實踐中,由于中藥的成分復雜,未知成分多,供試液中溶出的物質較多,其中既有欲測成分也有其他"雜質"。常常由于相互干擾或背景污染而難以得到滿意的分高效果,甚至難以辨認,尤其

83、成方制劑更是如此.所以在許多情況下為了得到一個較為清晰的色譜。樣品提取物經預處理,使供試液得以凈化,往往是一個重要的有時甚至是關鍵的步驟,制各樣品供試液所用的溶劑一般要求溶解度不宜太大,粘度不宜太高,沸點適中;但中藥制劑往往希望將各成分盡量多地提取出來,最常被選用的是甲醇或乙醇,欲測成分和許多其他"雜質"均可能被提取出來。因此供試液的凈化就顯得更為必要。 </p><p>  樣品供試液凈化的

84、方法通常有1.單一溶劑萃取法,2.分段萃取法;3.液液萃取法;4.固液萃取法。 </p><p>  B、薄層色譜的點樣技術 </p><p>  點樣是薄層色譜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它既關系到能否得到可以重現的薄層色譜,也關系到定量測定結果的準確與否,因為不良的點樣是測定誤差的最主要的來源。一般在常規(guī)薄層板上原點的直徑不大于3mm,高效薄層板要求原點直徑不大于2mm。點樣量不宜過大,

85、最好控制在10μl以下,如在一個位置重復多次點樣時,須注意盡量不將原點點成一個空心圈。選用溶劑沸點不宜太高(如正丁醇)或太低(如己醚)。如用乙醚提取,可將最終溶液改用其他非極性溶劑。如用親水性溶劑,或在較高相對濕度環(huán)境下點樣,點樣后應將薄層板再干燥(如真空干燥)。點樣時需注意盡量不要損傷薄層板表面。 </p><p>  C、吸附劑的活性與相對濕度的影響 </p><p>  吸附劑的活性

86、是由吸附劑如硅膠的表面能和表面積決定的。硅膠的硅醇基是親水性基團,很易吸附水分子而成為水合硅醇基而失去活性。自制的硅膠薄層板在105~110℃加熱若干時間,就是使水合硅醇基脫水變?yōu)橛坞x硅醇基而活化。反之,活化后的薄層板也可以吸附大氣中的水分子而降低活性。說明硅膠表面吸附水份的作用是可逆的,在日常操作時,當活化后的硅膠(或氧化鋁)薄層板從干燥器中取出,自開始點樣到展開前,薄層板一般是暴露在實驗室的大氣中,其活性取決于實驗室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

87、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相對濕度對許多樣品色譜質量的影響是很明顯的。通常認為薄層色譜重現性差,在不同的相對濕度下點樣和展開即是原因之一??刂普归_時的相對濕度可在雙槽展開箱的一側用一定濃度的硫酸溶液,密閉放置一定時間(如15~30分鐘),再加入展開劑于另一側展開。也可將點樣后的薄層板放入一定的容器中(或特制的濕度控制箱中)內有一定濃度的硫酸溶液或其他調節(jié)相對濕度的無機鹽水溶液,密閉放置一定時間后,取出,立即在箱中展開。試驗結果必須有展開時

88、的相對濕度的記錄??刂葡鄬穸扔玫牧蛩崛芤号渲瓶蓞⒖枷卤?lt;/p><p>  表  控制相對濕度用的硫酸溶液 </p><p>  D、溶劑蒸氣在薄層色譜中的作用 </p><p>  薄層色譜與柱色譜的區(qū)別之一就是溶劑的蒸氣相在展開箱中也參與色譜的展開而形成三維的層析過程。展開箱的空間氣體在薄層層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常規(guī)薄層色譜分析中,層析過程是很

89、復雜的,特別是使用多元又能形成兩相的展開劑時,即有吸附行為也有分配行為。這時,對薄層色譜的層析過程和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在實驗中應注意觀察并真實記錄試驗條件,如展開前有無預平衡,平行時間等。 </p><p><b>  E、溫度的影響 </b></p><p>  溫度也是影響層析行為的因素之一。最直觀的影響是被分離物質的Rf值和物質的相互分離度以及斑點的擴散等,在溫

90、差較大的不同地點或時間,其它條件相同展開同樣的樣品,所得色譜可能含有差異。目前還沒有可以控制溫度的展開裝置,因此記錄展開時的溫度也是保證良好重現性的一個措施。</p><p><b>  6.檢查 </b></p><p>  中藥制劑檢查項照現行版藥典附錄各有關通則(如丸劑、散劑、片劑等)項下規(guī)定的檢查項目進行檢查,要列出具體數據或結果。如與通則中某項檢查要求不同的

91、,要說明理由及列出具體數據;有些品種如還有通則規(guī)定以外的檢查項目時,要說明理由、方法及數據,通則以外的劑型要另行制訂要求。 </p><p>  中藥制劑所用藥材均應是經檢驗符合規(guī)定的藥材,故一般制成制劑后不再作總灰分等檢查。但對新藥,根據國內外要求需作重金屬、砷鹽等有害物質的考察,要提供檢測的積累數據。必要時,將重金屬、砷鹽列入正文檢查項目中。重金屬、砷鹽檢查項目說明可見藥材申報資料5,檢查及有關項目說明中有關

92、重金屬、砷鹽部分。 </p><p>  此外,內服酒劑、酊劑是否含有甲醇,可用氣相色譜法進行檢測,提供檢測的積累數據,必要時列入正文檢測項目中。 </p><p>  中藥制劑的某些品種,除按現行版藥典附錄劑型通則規(guī)定有關項目檢查外,有的尚需另制訂檢查項目,以保證質量。如有的外用藥含醋酸,在此成分揮發(fā)后影響藥品質量,應將醋酸作為檢查項目列入正文之中。 </p><p&

93、gt;  中藥制劑凡規(guī)定有限度指標的品種(指重金屬、砷鹽或甲醇等)要有足夠的數據,至申報生產用質量標準時,必須至少累積10批樣品數據。將限度指標列入正文之中。凡未列入正文中的檢查項目研究,也應提供方法及檢測的積累數據,列入起草說明之中。 </p><p><b>  7.浸出物 </b></p><p>  中藥制劑亦可測定浸出物以控制質量。必須指出,在確實無法建立含

94、量測定時,可暫按浸出物測定作為質量控制項目,但必須具有針對性和控制質量的意義,如含量測定項所測含量值甚微時,應同時建立浸出物項目。 </p><p>  含糖類等輔料比較多的中藥制劑,如選擇水、乙醇、甲醇為溶劑建立浸出物測定意義不大,難以反映內在質量,故選溶劑時,還要考慮中藥制劑中輔料對溶劑的影響。如處方中含揮發(fā)性成分,可以用乙醚作溶劑,測定揮發(fā)性醚浸出物,例如中國藥典1990年版一部中九味羌活丸;含揮發(fā)性成分較

95、多,可作為含量測定項,例如中國藥典1990年版一部中姜流浸膏含量測定。如處方中藥味含皂甙成分較多,可先用乙醚去脂后,用正丁醇作溶劑測定正丁醇浸出物。 </p><p>  中藥制劑浸出物制訂原則與要求,見中藥材中浸出物部分。 </p><p><b>  8.含量測定 </b></p><p>  含量測定的意義除與中藥材質量標準中所述相同外,

96、并作如下補充: </p><p>  中藥含多種成分,制劑多為復方,按君、臣、佐、使配伍,為中藥特色之一,故應擇其重點建立含量測定項目。 </p><p> ?。?)項目選定原則 </p><p>  ①新藥制劑一至五類均應研究建立含量測定項目(注射劑詳見第三章)。 </p><p>  ②制劑應首先擇其君藥及所含貴重藥建立含量測定項,如含毒

97、性藥,更應研究建立含量測定項,量微者也要規(guī)定限度試驗,列入檢查項中。 </p><p> ?、蹖η笆鲇嘘P藥味基礎研究薄弱或在測定中干擾成分多,也可依次選定臣藥等其他藥味進行含量測定。 </p><p> ?、苡行С煞智宄目尚嗅槍π远?;有效成分不清楚也可選擇其它成分作為指標性成分進行定量;大類成分清楚的,可對總成分如總黃酮、總生物鹼、總皂甙進行測定;如成藥中含有的藥味(一般兩味)具有相同

98、成分或同系物也可測定其總成分,但同時須分別測定其藥材原料所含該成分含量,并規(guī)定限度。在確定無法建立含量測定時,可暫將浸出物測定作為質控項目,但必須具有針對性和控制質量的意義。有些制劑確因處方藥味多,干擾大,或含量極少,而非實驗設計不合理或操作技術問題所致,含量測定困難,未收載此項者,可以暫時只對原料藥材(主藥之一)規(guī)定含量測定項目,間接控制成藥的質量,并繼續(xù)進行成品的含量測定方法研究。 </p><p>  ⑤中

99、西藥結合制劑中的西藥組分則必須另做含量測定。 </p><p>  (2)含量測定方法 </p><p>  同藥材質量標準項下,但應注意專屬性與可控性。計算分光光度法,由于干擾組分不穩(wěn)定,一般不列入法定方法,可作內控方法應用。 </p><p>  (3)含量測定方法的考察 </p><p>  含量測定方法可參考有關質量標準或有關文獻,也

100、可自行研究后建立,但均應作方法學考察試驗。 </p><p>  一般考察項目如下: </p><p>  ①提取條件的選定。 </p><p> ?、诜蛛x、純化,以說明干擾物質的排除情況,特別是采用色譜分析方法更應注意此點,以提高分析準確性并可保護色譜柱。③測定條件的選擇,如分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色譜法最大吸收波長的選擇、液相色譜法中固定相、流動相、內標物的

101、選擇,薄層掃描法層析與掃描條件的選擇等。 </p><p> ?、芫€性關系的考察,分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須制備標準曲線,用以確定取樣量并計算含量,但色譜法一般均采用對照品比較法、外標或內標法測定,但也必須進行線性考察,目的:A.樣品濃度與峰面積或峰高是否呈線性關系;B.線性范圍,即適用樣品點樣或進樣量的確定;C.直線是否通過原點,以確定是以1種濃度或2種濃度對照品(即一點法或二點法)測定并計算。標準曲線相關系數

102、即γ值要求0.999以上,薄層掃描方法可在0.995以上,應提供標準曲線圖、回歸方程,并說明線性范圍。 </p><p> ?、轀y定方法的穩(wěn)定性試驗: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或薄層掃描法等測定時,應對被測液或薄層色譜色斑的吸收值穩(wěn)定性進行考察,以確定適當的測定時間。 </p><p>  ⑥精密度試驗;如氣相、液相色譜法對同一供試液多次進樣測定,薄層掃描法同薄展板及異板多個同量斑點掃描測定

103、,可考察其精密度,對同一薄層斑點連續(xù)進行多次測定,則可考察儀器的精密度。 </p><p>  ⑦重復性試驗;按擬定的含量測定方法,對同一批樣品進行多次測定(平行試驗至少5次以上,即n>5)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一般要求應根據樣品含量高低和含量測定方法的繁簡;如含量很低一般不大于5%;含量較高的,則應從嚴要求。 </p><p>  ⑧回收率測定;含量測定方法的建立,多以回收率估計分

104、析的誤差和操作過程的損失 </p><p>  以評價方法的可靠性,回收率試驗要求與藥材申報資料含量測定方法考察基本相同。 </p><p>  加樣回收試驗,即于已知被測成分含量的成藥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被測成分純品,依法測定。測定值應在線性范圍內,用實測值與原樣品含被測成分量之差,除以加入純品量,計算回收率。</p><p>  A:樣品所含被測成分量 <

105、/p><p><b>  B:加入純品量 </b></p><p><b>  C:實測值 </b></p><p>  回收率試驗至少需進行5次試驗(n=5),或三組平行試驗(n=6),加人欲測樣品或成分量相同或不同,后者則可進一步驗證測定方法取樣量多少更為適合。 </p><p>  為了反映各次回

106、收率的實驗波動情況,建議除寫出各次試驗的實測數據,并計算實測值的均數,標準差(S)及相對標準偏差(RSD)。相對標準偏差較小的實驗波動較小,重復性較好。計算方法如下:</p><p>  n為每次實測數據的個數,∑x為n次實測數據的總和,∑x2為n次實測數據之平方值的總和。 </p><p>  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5-105%,有些方法操作步驟繁復,可要求在90-110%。 </p&

107、gt;<p>  值得指出的是,在一些回收率試驗中,常見到所謂的加樣回收測定,不是在樣品制備開始時即加入純品,而是加到制備好的供試液中。這樣并不能說明被測成分在提取、純化等步驟中是否損失。還有在薄層掃描測定時,將供試品溶液,對照品溶液分別點于薄層板上,同時將供試品與對照品溶液再重疊點于薄層板的同一原點上,測定計算,這只能反映板上回收率,而不是全部含量測定方法的回收率,實驗設計不符合要求。 </p><p

108、>  ⑤樣品測定,以說明所建方法的應用情況,至少測三批樣品。 </p><p>  以上方法考察試驗與結果均應記述于起草說明中。 </p><p> ?。?)含量限(幅)度的制定 </p><p>  中藥制劑含量限度規(guī)定的方式,根據現行各級標準有以下幾種: </p><p>  ①規(guī)定-幅度。如部標準進口西洋參藥材含人參總皂甙為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