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法學</b></p><p><b>  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b></p><p><b> ?。ㄒ唬﹪庋芯楷F(xiàn)狀</b></p><p>  世界各國關于無權處分合同的

2、效力的立法是各不相同。例如:1、物權行為模式。以《德國民法典》為例,在此模式下的“處分”,僅僅指的是使權力發(fā)生變動的處分行為而不包含了引起權力發(fā)生變動的原因行為—負擔行為。無權處分,不是指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的事實,而是指基于訂立的合同所進行的物權轉移的行為。2、債權意思主義。以《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非物權行為模式。其本質意義的法律行為制度已經相當完善,但是并沒有建立相當?shù)耐晟频姆尚袨橹贫?,債權行為的履行是其所謂物權行為之通常表

3、現(xiàn)。無權處分行為實質是對特定的標的物無處分權的當事人所訂立的,已引起標的物物權變動為目的的債權合同,典型的如出賣他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將此無權處分合同認定為無效。</p><p>  德國法系嚴格區(qū)分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換而言之,在買賣中,當事人之間訂立的是一個負擔行為,可以看作是一個以互負債務為目的的債權行為,這個債權行為僅僅使當事人各方受到拘束,當事人各方均應按買賣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否則就可以強制執(zhí)行。因此

4、,買賣合同的效力與出賣人是否享有處分權是沒有任何關系的。處分權只影響物權行為之效力。德國民法典的總則精華在于法律行為,雖作為財產法和身份法的一部分,但確建立在一套完整的概念體系下。就是把“物權行為”從一般的以財產處分為目地的交易中抽離出來后,進而建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從而在法律行為之下,融合了債券交易與現(xiàn)物交易。</p><p>  以《拿破侖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國民法典不存在支配權和請求權的,處分行為和負擔行為

5、的劃分沒有區(qū)分請求權和支配權,更沒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統(tǒng)領整個私法領域的法律行為這一概念。對于由于買賣導致的所有權轉移,法國法系采取的是“同一主義原則”。產生這一原則的根據(jù)在于法國民法中并沒有完全嚴格的準確的債權與物權的區(qū)分。總之,法國是用“合同”這一概念處理關于物的買賣。</p><p><b> ?。ǘ﹪鴥痊F(xiàn)狀</b></p><p>  我國并沒有完善的民法典,

6、也本無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法,在法律繼受的過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響。</p><p>  1、《合同法》第五是一條之規(guī)定:“無權處分的人處分他人財產,近權利人追認或者無權處分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崩纾嘿I賣合同中,在權利人追人或者無處分權人即出賣人時候未取得處分權的時候,買賣合同只能歸于無效。</p><p>  2、《物權法》第十五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

7、消滅和轉讓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p><p>  我國對于“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認識是:該合同效力待定。</p><p>  (三)主要成果及發(fā)展趨勢</p><p>  目前,對于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我國學說存在四種見解。</p><p>  1、無效說。認

8、為無權處分人無權處分財產的權利能力,即主體不合格,從而推出無權處分合同缺乏生效要件。</p><p>  2、效力待定說。梁慧星教授主張“效力待定說”,該學說也正是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合同效力的認識。</p><p>  3、完全有效說與效力待定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該見解理論實質是指無權處分效力待定的是物權合同,而不是債權合同。</p><p>  4、有效說。認為無權

9、處分合同效力屬于有效,債權法與物權法是相互獨立的。認定為有效可以保護交易安全。</p><p>  今后將會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去保護合同各方當事人,尋求一個平衡點。</p><p><b> ?。ㄋ模┐嬖诘膯栴}</b></p><p>  1、無效說無視了在我國發(fā)生物權變動需要形式要件才能生效;該說在無因管理情形下,宣布合同無效,給相對人和權

10、利人造成利益上的損失;該說沒有區(qū)分相對人的善意還是惡意一律無效,不利于對善意相對人的保護。</p><p>  2、有效說與無效說相似,絕對化的強調合同有效,對惡意相對人同樣施與保護,就損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p><p>  3、效力待定說違反了合同的相對性原則;不符合相待民法保護“動之安全”的價值追求;且并未明確權利人的追認期限,是法律關系懸而未決,不符市場經濟的要求。</p

11、><p>  4、完全有效說與效力待定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原則上屬于“效力待定說”的深化,該說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效力待定說的不足,但是與“效力待定”并無實質上的區(qū)別。</p><p><b>  參考文獻</b></p><p>  [1] 孫仕祥.在債權形式主義背景下無權處分與合同的效力歸屬[J]. 長春大學學報,2009(3). &

12、lt;/p><p>  [2] 程亞娟.從善意取得制度中無權處分合同效力談無權行為的客觀存在[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9(3). </p><p>  [3] 肖立梅.論無權處分合同與善意取得制度的關系[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 </p><p>  [4] 余延滿、張康林.再論無權處分一以處分行為與物權行為的價值沖突口[J].時

13、代法學,2006(6). </p><p>  [5] 尹田.物權法理論評析與司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p><p>  [6] 孫憲忠.中國物權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p><p>  [7] 崔建遠.無權處分辯-合同法第51條規(guī)定的解釋與適用[J].法學研究,2003(1).</p><p&

14、gt;  [8] 田士勇.物權行為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p><p>  [9] 王利明.論無權處分[J]. 中國法學,2001(3). </p><p>  [10]劉超.論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J].江西社會科學,2001(7). </p><p>  [11]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1條[J].人民法院報,2000

15、.1.8. </p><p>  [12]史尚寬.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p><p>  [13]康永恒.善意取得制度在中國存在的依據(jù)[J].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p><p>  [14]迪特里.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M].邵建東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