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屬于被理解的存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理解屬于被理解的存在</p><p>  【摘要】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藝術門類,這就是音樂美學。音樂美學作為人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存在方式而廣為藝術研究工作者對其長久的探索與思考。幾個世紀以來。音樂美學一直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促進和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全面科學地闡述著音樂的社會性問題。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我國的音樂美學發(fā)展也有了跨越性的突破。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哲學

2、門類,一直為新中國的藝術事業(yè)發(fā)展承栽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文將從音樂、繪畫、哲學及其對比的角度對20世紀表現(xiàn)主義時期著名畫家一蒙克的作品《吶喊》進行深入的美學分析。 </p><p>  【關鍵詞】蒙克;吶喊;音樂美學 </p><p>  【作者簡介】李卓佳,廣西藝術學院聲樂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3002 </p><p>  【中圖分類號】J65.1 【文獻

3、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434(2013)05-0087-05 </p><p>  一、音樂美學與繪畫藝術的同一性 </p><p> ?。ㄒ唬┓钦Z義性——與語言、思維和內心主觀表現(xiàn)的比較 </p><p>  思維在主體的認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無論語言、樂音,還是需要用視覺去感受的畫面,都需要運用思維來進行整合;一切美學的元素都將通過思維的過濾,

4、因而呈現(xiàn)出完整、有審美價值的信息??v觀歷史上用于審美的大多數音樂。結果表明,聽覺審美理想的音響感性顯現(xiàn)是以有序化為原則的,而這種被定義下的“審美理想”實則等同于邏輯思維,兩者的主體都為思考的過程;當到達思考過程的至高點時,便會產生一定的畫面感,而這種能力是不為人的主觀意識所改變的。是心理自然反應的本能。這份無形的畫面感才是最終支配音響材料和美學思想誕生的來源。因此可以說,美的音樂是審美理想支配下產生的感性豐富的有序音響。如:民族樂派的代

5、表人物鮑羅汀在1880年創(chuàng)作的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的草原上》,作者曾這樣描述:“單調的、黃沙滾滾的中亞細亞草原上,傳來了寧靜的俄羅斯歌曲的奇妙旋律:接著聽到漸漸走進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古老而憂郁的東方歌曲音調。一隊土著的商隊伍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穿過廣袤的草原和沙漠,又慢慢遠去。俄羅斯歌曲與東方古老的歌曲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在草原的上空長久地縈繞回蕩。最后在草原上空逐漸消失。”在這段標題中。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了</p>

6、<p>  內心主觀的表現(xiàn)一直被喻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魂與核心。當然,一切主觀的意識和想法都來源于客觀世界的給予,是一切自然演變及社會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但是,審美藝術必定不同于攝影工作。膠片中呈現(xiàn)出來的物體本身不需再進行任何色彩的調配加工就已經可以為人們所欣賞。但音樂和繪畫與前者不同。他們都有二次加工的過程。因而外界的美感一定要和內心世界的某個層面達成一致的時候,一種可以為人類大眾提供積極價值的文化審美才有誕生的可能。不然,就陷入了莊子

7、“大音稀聲”的美學漩渦中。語言、思維、內心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等式關系。但其實卻孕育著繁雜而又有意思的探索價值。 </p><p> ?。ǘ├L畫中感性材料的音樂性——及在蒙克《吶喊》中的體現(xiàn) </p><p>  音樂中存在著一些非音樂性內容,而在繪畫作品中。同樣也存在著一些非繪畫性藝術。當在經過視覺感官接觸后。繪畫的色彩本身不能完全包容的,但又能通過畫面的某些縫隙傳達提供給聽眾的內

8、容成分,亦即接受者不是從色彩和畫面視覺感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于色彩和畫面內容而產生的想象、聯(lián)想獲得的內容成分,就是繪畫中的非繪畫性內容。反之。非音樂性內容便是音樂的音響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過音樂提供給聽眾的內容成分。這種音樂美學觀點完全成立,而這種觀點主要支撐于思維和想象。更有一種說法來源于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原子論》的靈感。原子論中關于樂音產生的本源是這樣理解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由物理的單位而組成的??諝庵袕浡蟠笮⌒〉脑雍?/p>

9、分子。因為質量小于空氣,所以屬于漂浮物。樂音的誕生源于氣體和原子的摩擦。就如同從口中吹出的一口氣發(fā)出的輕微“呼”聲是因為柔和的氣體與口腔外的分子產生了摩擦,而各種樂音的大小則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同樣的理論運用于繪畫中就更不難解釋了。由此觀點可以得出,紙質必然也屬于自然原子的排列組合之中,繪畫所用的材料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材料與紙張摩擦的過程。進而深溯根源,音樂與繪畫便同了根。都是在原子的</p><p>  在蒙克

10、《吶喊》的畫作分析中,也許我們還要利用一些“形式美學主義”的代表觀點。在赫爾巴特及其門徒們的眼中,“無論哪一個樂音都不會自行擁有在各個樂音一齊鳴響時它所具有的那種特性。因此,審美判斷是完美地領悟由許多復雜的因素索性層的各種關系的結果?!薄秴群啊返漠嬜髦校竺娣e的冷暖色對比在視覺上營造了一份很濃的失衡狀態(tài),各個色塊的銜接似乎也預示了紛雜彷徨的心理變化。但正如赫爾巴特所說的那樣,單單抽出一組色塊來欣賞,或抽調一組色塊來看,必將失去最重要的審

11、美特性。因而說明。各種色彩的鏈接不僅僅是搭配學的領域,更預示著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和內心體驗中有價值的反應。例如,天空中大片紅黃渲染的筆觸。作者不僅通過色彩的運用反應了內心大起大落的思想變化。他傳達了一種在極端熱烈中的迷茫。這片濃重的色彩讓我們感受到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爆發(fā)的力量,似乎也感受到了柏遼茲《幻想交響曲》中那一串教堂的鐘聲飄忽不定的悵惘??傊?,紅與黃的運用。突破了傳統(tǒng)意識中藍色的定義。紅色可以是血腥的、驚恐的、急躁的,但有黃色的

12、襯托,多少又顯出些柔和與希望。這種磅礴大氣的色彩運用只有交響才可以模仿,并且一定是一種響亮而不刺耳的齊鳴。每一幅畫</p><p>  既然我們已經同一了本源,那么精神的創(chuàng)造就不得不來討論一下了。眾所周知,藝術創(chuàng)作的模式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循環(huán)來表達,即客體(大自然或創(chuàng)作者個人感受到的社會現(xiàn)象)——(與人腦思維產生反應)——主體(因而作用于主體,并通過主觀思維對客體的可吸收部分進行二度改造和創(chuàng)作)——客體(獲得客體的

13、精華和為人類精神所能提供價值的材料)。 </p><p>  當然。真正的想象遠遠不止這些。有些作品的反應借助于自然地景物;有些作品的描述借助于靈感現(xiàn)場的場景畫面:這其中的深刻美學寓意就像斯特拉文斯基所說的那樣?!芭c我們有關的還不僅僅是想象本身,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即幫助我們從概念水平升到具體形象水平的那種能力。”當然,從心理學同構理論的角度來看,似乎可以在內心體驗與音響結構中找到一定的必然性。但“任何一位真

14、正的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不會以同構關系的類型化的表象轉換為滿足。也不會以照搬傳統(tǒng)為上層,他們總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遵循美的規(guī)律。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以求把具有不同內涵的心理與感情表象轉化為相應的、獨具特點的音樂表象?!崩纭秴群啊?。而更多的作品則采取大幅度保留和模仿原畫面的方法予以民眾直觀的感受和體會。在繪畫方面,靈感就要借助于畫筆和視覺記憶的再現(xiàn),或者將原畫面的精髓反應至大腦,進而將精髓與思維頓悟的畫面完美的結合。音樂則更需要深刻而具有爆破

15、性的內心反應。一種情緒和感情只有在達到一定靈界點的時候,靈感和所需的價值才能誕生。兩種不同環(huán)境的精神產物就能在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中擁有共同的精神所需和藝術體驗,這實屬自然地偉大。 </p><p>  二、兩種藝術中的非本體性內容 </p><p> ?。ㄒ唬┮魳分械姆潜倔w性內容——-在作品《吶喊》中的體現(xiàn) </p><p>  初次欣賞這幅作品,完全被滿眼重色調的

16、筆觸所深深地震撼了,那種無以名狀的震撼倒未給筆者帶來太多的恐懼和不安;相反,由此看來,大手筆的暖色調背景運用,倒多了一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堅韌和大氣。直覺中總讓人聯(lián)想起“古典三杰”中的貝多芬。那份大氣磅礴的宣泄和毫不遮掩的真實。在自己思維的深密處肆無忌憚的爆發(fā)。抬起頭,透過成片紅與暖黃的渲染,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但身處現(xiàn)世。似乎即將要被冷色調的河流湮滅,可遠處的行人絲毫沒有對此感到驚慌。也許這是一種人性麻木的預示

17、吧,抑或這是作者在內心深處的嘶喊,而完好的塵封掩飾了外在。意識會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貝多芬交響曲中的“命運、英雄”,甚至在長久的注視后讓筆者我感受到了如第九交響那般震懾靈魂的磅礴與宏偉。 </p><p>  斯特林堡曾說:“有人認為,蒙克的畫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解釋。他們就敢用音樂來演奏。在我們等待這樣的作曲者到來之前,我愿為他的一些作’品唱響贊歌?!笨梢?,斯特林堡要比我深入感觸到的多很多。而從情緒和情感方面的分析來看

18、,無論聲音還是畫面。都可以直接引起興奮度、強度、緊張度,發(fā)生時間的情態(tài)變化,從而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更由于藝術是在時間和平面中呈現(xiàn)的,因此它造成的情緒體驗便具有在空間中演變和發(fā)展的特征。筆者對于這一點深為認同,并且在由欣賞畫作而生的貝多芬的聯(lián)想中驗證了這一點。其次,根據“情感是由比較明確的價值判斷引起的情緒體驗”的定義,情感包含兩種心理活動成分:一種是價值判斷的思維活動:一種是情緒體驗活動。需要強調韻是。音樂和繪畫直接引起的僅僅是單純的

19、情緒體驗。而在聯(lián)覺體驗的層次上,它們都不能直接向人們提供任何具體的價值判斷成分。這是由它們的非語義性決定的。由于人的情緒活動與認識活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當作品的情緒體驗具有相對穩(wěn)定、持續(xù)的特征時。思維認識活動就可能會介入到這種情緒體驗之中。這時人們就會下意識的聯(lián)想到經驗中曾經引起相思情緒的那些大致認識性內容。情緒體驗一旦有了經驗與價值判斷等認識性</p><p>  莫蒂默·卡斯曾這樣描述過音樂的創(chuàng)作

20、過程。他認為,創(chuàng)作首先是作曲家“從聽覺上感受到一個具有審美意義的樂句”,并“發(fā)現(xiàn)這個樂句的特點適合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然后,“把這種聽覺形象加以客觀化”,使“這個本無內在意義的感覺成為一種統(tǒng)覺,成為與作者情感相聯(lián)系的結構”;最后?!鞍凑找蚬P系在這一樂句之后再尋找下一個樂句?!庇纱?,我們可以更加穩(wěn)固地推斷出,創(chuàng)作的原始動機在于思維的想象和原始材料和靈感的碰撞。相同的原理我們運用到繪畫作品的音樂美學體驗中來。一幅作品展現(xiàn)在我們的視覺感官中

21、,大腦思維會通過對畫面的直觀反射和色彩的凝聚去找到客觀世界中相似的原始產物;在客觀原始景象出現(xiàn)之后,大腦傳達的意圖便會在意識中立體呈現(xiàn)出來,而這份統(tǒng)覺感會在大腦思維的支配下。相應地對畫面中的景物和借景抒情的內涵進行加工,而加工的原始動機既來自于審美者自身豐富的聯(lián)覺反應,又建立在對客觀事物的理性分析之下,于是,一幅完整的流程圖就誕生了。 </p><p>  審美者對畫面的直覺反應——(導致)——畫面的直觀原型在客

22、觀世界中的定位——(理性判斷)——直觀畫面中孕育的主觀思想和社會現(xiàn)實——審美者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對畫面流動性的結合。將直觀的畫面想象在意識中幻化成同種審美的聽覺感悟。其中,音樂的運用來自于對客觀世界的了解,來自于對對初始創(chuàng)作者內心的深入分析,來自于對畫面的動態(tài)想象和內涵表述。  ?。ǘ秴群啊芬魳沸砸饩撤治?</p><p>  腳下的河流用藍色細密的筆觸從遠處奔流而來,而陰郁的藍色如木管組的中提琴在齊奏的顫

23、音中宣泄出了濃重的緊張與不安。 </p><p>  河流邊的峽灣用了綠、藍、黑、駝色的重疊與交配,暖色調與冷色調混合在一起,映出了視覺場合下紛雜的場景。如同20世紀模糊不清的調性,讓人捉摸不透,象征著大管無調性的演繹并夾雜著些許雙簧管和中音薩克斯的點綴。無頭緒的狀態(tài)正反應了作者對峽灣雜亂,模糊,人流攢動的場景。 </p><p>  河流的左邊被裹挾在陰郁的河流之畔,又似一座孤島;黃色如

24、D大調般陽光溫暖的祥和安逸之地,可這份溫暖在蒙克的筆下顯得空曠而孤寂。當然,在此刻蒙克的心里,那片祥和他是隔絕的。也更感受不到它陌生的溫暖。加弱音器的小號在沒有任何樂器的伴奏下,明亮而孤獨的吹響了無以名狀的sol0應景應實。 </p><p>  版畫的天空基本遵循了自然的色塊搭配紅與黃印襯出了夕陽的印象,但蒙克用線條過渡著色并夾雜著些許灰暗的駝色和內心陰郁寫照的深藍,意蘊深刻地從那變形的口型中直射到了天空。悲慘

25、的人生命運和不幸的現(xiàn)實將夕陽的美景映襯在作者思維里轉化成了一片極端絕望的血紅:邏輯,思辨,情感和云的色彩現(xiàn)象統(tǒng)一在了一起:感性上升到了價值與社會性并存的層面,猶如小提琴與木管組的一段尖銳刺耳的對答,又猶如馬勒第十(未完成)交響曲的再現(xiàn)、貝多芬第三十二奏鳴曲世間最悲情的第三樂章,抑或是舒伯特D960號作品第二樂章的影子 </p><p>  而在人生遭遇的比對中,我們發(fā)現(xiàn)貝多芬、舒伯特,包括馬勒都與蒙克有著驚人的相

26、似之處。悲慘的命運與畸形的人生觀促成了他們在創(chuàng)作的道路中將思想理念的精髓滲透進了自己的作品里,終而被社會認可和流傳的必定是作品形式中蘊含的美學價值和社會性意義。 </p><p> ?。ㄈΑ秴群啊纷髌访赖乃妓鳌獜恼軐W層面 </p><p>  當深層次的思考《吶喊》這幅作品之后。筆者的腦中第一層出現(xiàn)了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以及他們的“原子論”。書中這樣寫到:“原子是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了

27、一切,不可毀滅,原子會永遠的存在著,而且將永遠運動著。原子的數目是無限的,甚至于原子的種類也是無限的。不同只在與形狀和大小。” </p><p>  此時,一副在德謨克利特的世界里由原子組成的畫面圖像展現(xiàn)出來,瞬即吶喊中的一切物體都變得流動起來。河流、天空還有空氣中的尖叫都幻化做了一串串如蒸汽般大小的顆粒。環(huán)繞著升騰著碰撞著。一聲聲的尖叫與蒸汽產生了巨大的摩擦,樂音情不自禁的在腦中誕生,沖擊產生的鳴叫和摩擦出現(xiàn)的

28、沙啞隱約可見。約翰洛克曾經說過知識的三個等級是:直覺的知識,證明的知識,感覺的知識。也曾說過,使一切非理性的東西服從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規(guī)律去駕馭一切非理性的東西,這就是人的最終目的。蒙克做到了這一點,合理而巧妙地運用了旅途中所接觸到的客觀具體實物并賦予了充分的結合,與靈感、與內心、與我們思維中瞬間感悟的哲理和引人深思的話題面對面地交流。一面用畫筆再現(xiàn)。一面是二度創(chuàng)作的內心體驗;一面是大膽自由的色彩運用,一面是想象帶給我們的思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