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嬰兒腹瀉,郴州第三人民醫(yī)院康復科 璩夢良,【概述】,嬰兒腹瀉又稱為消化不良,是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一種胃腸道紊亂綜合征。本病為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發(fā)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占有半數(shù),對患兒的健康威脅較大。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原則上可分為非感染性(如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完善,消化酶活性低,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胃腸道的調節(jié)功能較差,免疫功能尚
2、不成熟,喂養(yǎng)不當和氣候因素等)和感染性(如腸道內、外感染)兩類。本病四季皆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為多見。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輕則遷延日久,影響小兒營養(yǎng),生長和發(fā)育;重則可引起嚴重脫水,代謝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故臨診時必須十分重視。,【臨床表現(xiàn)】,根據(jù)腹瀉的輕重可分為輕型(單純性消化不良),即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或水樣便,或兼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和少量粘液。重型(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腹瀉每天10次以上,便中含有大量水分,混有較多
3、粘液,并伴有發(fā)熱、嘔吐,食欲低下,皮膚干燥,精神萎靡,若不及時治療,可逐漸出現(xiàn)脫水和代謝性酸中毒癥狀,故在臨床上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按祖國醫(yī)學辨證嬰兒腹瀉分為寒濕瀉、濕熱瀉、傷食瀉、脾虛瀉等,現(xiàn)介紹如下:,1.寒濕瀉,大便稀薄多沫,色淡無臭,腹痛腸鳴,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長,苔白膩,脈儒,指紋色紅。,2.濕熱瀉,腹痛即瀉,急迫暴注,大便色黃褐熱臭,身有微熱,口渴,尿少色黃,苔黃膩,脈滑數(shù),指紋色紫。,3.傷食瀉,院腹脹滿,瀉前
4、哭鬧不安,瀉后痛緩,大便量多酸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多矢氣,常伴有嘔吐酸餿,口奧納呆,不思乳食,苔厚或垢膩,脈滑。,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面黃神疲,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夾有奶塊或食物殘渣,或每餐過后即瀉,苔薄,脈儒。若腹瀉日久不愈,進而可損及腎陽,瀉下不止,完谷不化,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舌淡苔薄,脈軟無力。,【診斷和鑒別】,1.診斷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對本病的診斷并無困難。 2.鑒別診斷
5、 (1)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所引起。這類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僅有大便次數(shù)增多,而無其他癥狀。 (2)細菌性痢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伴膿血便為主要癥狀,患兒一般有菌痢接觸史,大便細菌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痢疾桿菌。,【治療】,1.治療原則 結合臨床根據(jù)辨證后的屬型擬定以下各種治療原則,寒濕瀉者,治宜溫中散寒,化濕止瀉;濕熱瀉
6、者,治宜清熱利濕,調中止瀉;傷食瀉者,治宜消食導滯,和胃止瀉;脾虛瀉者,治宜健脾益氣,溫陽止瀉;脾腎陽虛者,治宜溫補脾腎,固澀止瀉。,2.常用穴位,腹、臍、七節(jié)骨、龜尾、脾土、大腸、足三里等穴。,3.常用手法,摩法、揉法、推法、按法、擦法、捏脊法等。,4.操作方法,(1)基本治療法:患兒取仰臥位(可以家長抱在懷里,亦可躺在治療床上,以下均類同)。醫(yī)生坐于患兒右側,用一手在患兒全腹部做掌摩法,手法宜輕,要有定向(即始終是逆時針方向的摩動)
7、;上腹、下腹和全腹部三者要有機結合,反復循環(huán)進行,約8~10分鐘。繼以上體位,醫(yī)生用食、中、環(huán)三指分別安置于臍,左右天樞穴作三指揉,約l~2分鐘。繼而治療手部穴位,補脾經(jīng)100次,推大腸100次。最后再按揉雙側足三里穴1~2分鐘。 患兒取俯臥位(同樣可以家長抱在懷里,亦可躺在治療床上,以下均類同),醫(yī)生先揉龜尾300次,再推上七節(jié)300次。,(2)隨證加減:,寒濕瀉:加揉外勞宮100次,
8、推上三關300次,再補脾經(jīng) 100次。,【脾經(jīng)】,面狀、線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 操作(圖219):①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牌經(jīng)。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jīng)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jīng)。補牌經(jīng)、清脾經(jīng),統(tǒng)稱推脾經(jīng)。③在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jīng)。
9、160; 次數(shù):100~500次。 主治: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臨床應用:①補牌經(jīng)能健脾胃、補氣血。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與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經(jīng)能清熱利濕可與清天河水、清大腸等穴合用。 小兒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況下,脾經(jīng)穴多用補法;僅只體壯邪實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
10、加補。,【外勞宮】,位置:手背部、與內勞宮穴相對。 操作:①用指揉法,稱揉外勞(圖232);②用指甲掐,稱掐外勞宮。 次數(shù):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瀉、脫肛、遺尿等。 臨床應用:本穴性溫,為溫陽散寒,升陽舉陷佳穴,兼能發(fā)汗解表??膳c補牌
11、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三關、揉丹田等穴合用治療脫肛、遺尿等癥。,【三關】,線狀穴位。 位置:前臂撓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圖233):用拇指撓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或稱推上三關;屈患兒拇指,自拇指橈側推向肘,稱大推三關。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氣血虛弱、病后體弱
12、、陽虛肢冷、腹痛、腹瀉、疹出不透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證。 臨床應用:①推三關性溫熱,能益氣行血,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主治一切虛寒病癥可與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對感冒風寒,怕冷無汗或疹出不透等癥,可與清肺經(jīng)、掐揉二扇門等穴合用。,濕熱瀉,加清脾經(jīng)200次,清大腸200次,清小腸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六腑】,線狀穴位。
13、60; 位置:前臂尺側,陰池至少海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稱推(退)六腑(圖234),或退下六腑。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高熱、煩渴、驚風、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結等。 臨床應用:退六腑性寒涼,可用于一切實熱病證。可與清肺經(jīng)、清心經(jīng)、清肝
14、經(jīng)、推脊等穴合用。 本法與推三關為大涼大熱之法,可單用,亦可合用。若患兒氣虛體弱,畏寒怕冷,可單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可單用退六腑。而兩穴合用能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傷其正氣。如寒熱夾雜,以熱為主,退則可以退六腑與推三關之比為3:1;若以寒為重,則可以推三關與退六腑之比為3:1。,【清天河水】,線狀穴位。位置: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操作:用
15、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推天河水,或稱清天河水(圖235);用食、中二指沾水自總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洪池,同時一面用口吹氣隨之,稱打馬過天河。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外感發(fā)熱、潮熱,內熱等一切熱證。 臨床應用:①清天河水性微涼,較平和,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可用于一切熱證;對外感
16、發(fā)熱,可與清肺經(jīng)、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等穴合用,對于內熱,可與清心經(jīng)、清肝經(jīng)、揉涌泉等穴合用;②打馬過天河清熱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實熱、高熱等證。,【大腸],線狀穴位。 位置:食指撓側緣,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線。 操作(圖224):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稱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tǒng)稱為推大腸。
17、;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腹瀉、脫肛、便秘。 臨床應用:①補大腸能澀腸固脫,溫中止瀉,可與揉丹田、揉外勞宮、推三關等穴合用;②清大腸能清利腸腑,除濕熱,守積滯,可與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本穴又稱指三關,亦可用于診斷即望指紋可參閱小兒推拿概論有關章節(jié)。,【小腸】,線狀穴位。 位置:小指尺側邊
18、緣,自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圖225):由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小腸;反之為補小腸。清小腸和補小腸統(tǒng)稱為推小腸。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澀、尿閉、遺尿等。 臨床應用:①清小腸能清利下焦?jié)駸崦谇鍎e濁,可與清天河水穴合用;②補小腸可用于遺尿、多尿,與揉丹田、
19、揉腎俞等穴合用。,傷食瀉:,加補脾經(jīng)300次,補大腸200次,推三關300次;按揉脾俞穴各1分鐘。,【脾俞】,位置:第十一胸椎與第十二胸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l寸5分。 操作: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脾俞。 次數(shù):50~100次。 主治: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疳積、四肢乏力等。
20、160; 臨床應用:本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膳c揉中脘、推脾經(jīng),按揉足三里、捏脊等穴合用。,脾腎陽虛瀉:,加補脾經(jīng)300次,補腎經(jīng)300次,補大腸200次;按揉腎俞穴1分鐘,橫擦八髎穴以熱為度。,【 腎俞】,位置: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左右各旁開1寸5分。 操作:以食、中兩指分別置于左右穴位揉動,稱揉腎俞。 次數(shù):50~100次。
21、; 主治:腹瀉、便秘、少腹痛、下肢痿軟乏力等。 臨床應用:①對腎虛所致腹瀉、便秘的患兒,可與補牌經(jīng)、補腎經(jīng)、揉上馬等穴合用;②對下肢痿軟乏力,可與捏脊、肢體手法治療合用。,注意事項,1.推拿雖可醫(yī)治嬰兒腹瀉,但僅局限于胃腸消化功能紊亂而致的腹瀉和單純的輪狀病毒性腹瀉,無明顯脫水和酸中毒的患兒。 2.對腸道感染而引起的菌痢,應首先給予抗生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