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發(fā)熱待查病例討論,華山醫(yī)院傳染科俞海俐、黃玉仙、潘孝彰、翁心華,病史介紹,患者,女,77歲。因“發(fā)熱近1月” 入院。發(fā)熱近1月,Tmax 39℃左右,伴乏力、納差,偶有惡心、嘔吐;無畏寒、寒戰(zhàn)、咽痛、咳嗽、咳痰等外院治療情況:環(huán)丙沙星×3天→環(huán)丙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6天→萬古霉素+磷霉素×2周(因血培養(yǎng)示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陽性)→替考拉寧×4天,均效果不佳,T>38.5℃。起病
2、前無皮膚感染或外傷史。即往有青霉素、林可霉素過敏史,膽囊切除術史,HBV攜帶史10余年。2型糖尿病史半年,血糖控制滿意。,入院體檢,神清,精神萎皮膚、鞏膜無黃染;皮膚、結膜無瘀點、瘀斑。雙側頸部、鎖骨上、腋下、滑車上LN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左下肺聞及少量濕啰音。HR 100次/分,律齊,各瓣膜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膨隆,未及包塊,無壓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動性濁音(-)。雙下肢無浮腫。,入院診斷,--發(fā)熱待查
3、 敗血癥?,輔檢結果,血常規(guī):WBC 7.57×10^9/L,N 0.7,RBC 3.07×10^12/L,Hb 90g/L,PLT 144×10^9/L尿常規(guī):RBC(-),WBC(-),Pro(++)血液生化:ALT 10U/L,SB<12μmol/L,ALB 28g/L,GLB 43g/L腫瘤標志物 CA125 643U/MlANA 1:320 (+)、dsDNA(-)、ENA(-
4、)。X-胸片示左下肺少許炎癥腹部B超示慢性肝病伴脾臟腫大(147×54mm),胰腺、雙腎、后腹膜未見明顯異常。,全身骨掃描:顱骨、左側第7、8肋骨均見放射性異常增高血、尿蛋白電泳:M蛋白(-)深部淋巴結同位素掃描:未見異常。血細菌培養(yǎng)3次:(-)骨髓涂片:增生性骨髓象,以粒系為著。單核細胞增多,并可見少量噬血細胞。骨髓培養(yǎng):洋蔥伯克霍爾德菌*。 *根據藥敏結果應用頭孢他啶等治療效果欠佳。,入院10天后,患者右
5、腹部出現暗紅色皮疹其深部捫及皮下結節(jié)2枚,伴壓痛,逐漸增大形成2×2.5cm大小腫塊兩肺可聞及明顯的濕啰音,肺CT示兩下肺有片狀陰影活檢+病理檢查提示為皮下脂肪組織灶性壞死伴少量炎癥細胞浸潤,擬診為脂膜炎,診療經過,擬診“脂膜炎”后,加用甲基強的松龍,患者一般情況好轉,Tmax降至37.8℃左右,肺部聽診濕啰音明顯減少。甲基強的松龍減量過程中,患者出現呼吸急促和注射部位瘀點、瘀斑,肺部聽診呼吸音粗,雙下肺聞及濕啰音。,
6、動脈血氣提示低氧血癥、I型呼吸衰竭,呼吸性堿中毒合并代謝性酸中毒。肺部CT提示雙肺磨玻璃樣改變,考慮炎癥,雙側胸膜增厚,左側明顯。少量胸腹水。全血細胞迅速減少,8天內PLT 106×10^9/L→22×10^9/L。,為什么病情在繼續(xù)惡化? 脂膜炎診斷成立嗎?,復查骨髓涂片見較多散在及簇狀分布的異常細胞、組織巨噬細胞,提示有惡性淋巴瘤骨髓浸潤伴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最終診斷,淋巴瘤敗血癥肺部感染、I型呼吸
7、衰竭2型糖尿病,診斷依據,長期發(fā)熱根據血培養(yǎng)、骨髓培養(yǎng)和藥敏結果調整抗菌藥物效果欠佳Ca125升高、B超提示脾腫大激素治療后病情一度好轉轉而惡化血象和骨髓象的變化皮下結節(jié)及病理*綜合其整個病史特點,診斷為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的可能性大。,討 論,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臨床特點,多發(fā)性、質硬的皮下結節(jié)或斑塊,直徑1至10厘米以上不等,表面可形成潰瘍,累及部位最多見于下肢,其它部位依次為軀干、上肢和臉部
8、部分患者伴有發(fā)熱、寒戰(zhàn)、體重下降和肌痛等全身癥狀尸檢提示本病除皮膚外較少累及其它器官多數病例中,貧血(伴或不伴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與噬血細胞綜合征有關,吞噬紅細胞的現象見于骨髓、淋巴結、肝臟或脾臟應用化療(包括皮質醇激素)和/或放療后,約半數達到完全緩解;出現噬血細胞綜合征表現者預后極差,上述治療無效。,組織學和免疫學特點,有脂肪壞死和核碎裂有大小不一、形態(tài)不典型的淋巴樣細胞和形態(tài)正常的組織細胞浸潤吞噬細胞現象常見病變可累
9、及皮膚而嗜表皮性現象罕見也可累及血管,一般無血管破壞細胞表面抗原表達可呈CD2+、CD3+、CD5-和/或CD7-、部分CD8+、CD56+,TCR抗體和TCR基因重排均可呈陽性,左圖:皮下脂肪層見組織細胞、肉芽腫和小淋巴樣細胞浸潤 右圖:脂肪細胞周圍見大非典型細胞浸潤,組織細胞吞噬大量凋亡細胞碎屑,診斷和鑒別診斷,“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與“脂膜炎”,確診前,多數病例被誤診為脂膜炎。組織學檢查見核碎裂和不典型淋巴細胞浸潤
10、高度提示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和免疫基因型的研究,有助于兩者的鑒別。在真正的脂膜炎中,浸潤的細胞包括B淋巴細胞和多形漿細胞而在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浸潤的細胞為活化的單克隆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與其它累及脂膜的淋巴瘤相鑒別,節(jié)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類似點:廣泛累及皮下組織可出現噬血細胞綜合征等鑒別點:70%~80%的病例除皮膚病變外,也有累及其它部位的表現是血管中心性腫瘤,組織學上以廣泛的血管破壞和
11、帶狀壞死為特點腫瘤細胞表達CD56、CD57等NK 細胞抗原并含有EB病毒基因,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表達TCR,并且TCR基因重排結果呈陰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可累及皮膚,但是以累及表皮為主,其次才為脂膜。通常需要通過細胞表面抗原的檢測來與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相鑒別,即CD4+、CD8-、CD30+和融合蛋白ALK-1+、上皮膜抗原EMA+,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病變累及范圍包括真皮和其它部位腫瘤細胞表達CD4+而非CD
12、8+,蕈樣肉芽腫,組織學上具有嗜表皮性的特點增生的細胞為成熟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CD3+、CD4+、CD8-。,總 結,早期診斷困難,血培養(yǎng)曾兩度陽性曾一度誤診為“脂膜炎”患者皮下結節(jié)的病理切片中,未見核碎裂和形態(tài)不典型細胞因細胞少,難以行酶標檢查,經 驗 總 結,對于老年患者,長期發(fā)熱并出現脂膜炎表現,應進一步確立原發(fā)病的診斷,慎重除外惡性腫瘤的可能通過病理檢查,明確是否為真正的脂膜炎如果見形態(tài)不典型的細胞浸潤和
13、核碎裂現象,應行免疫酶標檢查,了解浸潤細胞的免疫表型和免疫基因型如為淋巴瘤則可進一步分型,為治療贏得時機,謝 謝,血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的關鍵是防止皮膚寄生菌或環(huán)境引起的污染 在理想的消毒條件下,仍有3%-5%血培養(yǎng)中混有污染菌,它們來源于皮膚(表皮葡萄球菌,痤瘡丙酸桿菌,梭桿菌屬,類白喉群)或來源于環(huán)境(革蘭陽性芽孢桿菌屬,不動桿菌屬)真正的感染:對兩次不同部位血培養(yǎng)生長同一種微生物,不同類無菌部位標本培養(yǎng)中生長同一種微生物,微生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