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的臨床和發(fā)病機制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 托珠單抗在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患者中的療效分析.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托珠單抗(tocilizumab,TCZ)用于治療多發(fā)性大動脈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這是一個單中心、前瞻性研究。在基線和每次TCZ輸注前記錄白細胞(whiteblood cell,WBC)、血紅蛋白(hemoglobulin,Hb)、紅細胞

2、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及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在研究中每六個月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估血管壁病變變化情況。本研究由北京協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S-478),并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系統(ChiCTR-OPC-16009231)注冊。
  結果:研究共納入并分析了16例TAK患者,中位年齡26.5歲(18

3、-47歲)。一名為初治患者;其他患者在接受TCZ治療前使用免疫抑制劑中位數量為3(1-5)種。3例患者在接受1次TCZ輸注后因難以耐受的頸部疼痛而未再予TCZ治療。其余接受TCZ治療的13例患者,中位治療時間為13(7-20)個月。經過TCZ治療,中位ESR、hsCRP、頸總動脈及鎖骨下動脈壁厚度從治療前39(7-92)mm/h、28.88(7.6-155.93)mg/L、0.24(0.06-0.59)cm、0.18(0.07-0.47

4、)cm降至6(1-30)mm/h(P<0.001)、0.59(0.08-19.12)mg/L(P=0.006)、0.17(0.04-0.53)cm(P<0.001)和0.12(0.07-0.18)cm(P=0.035)。所有患者的糖皮質激素劑量在TCZ治療過程中均逐漸減量或維持原劑量。在TCZ治療過程中,1例患者出現泌尿系感染,經抗生素治療后好轉。TCZ治療過程中沒有患者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或肝酶異常。
  結論:本文的研究表明,T

5、CZ用于治療TAK安全、有效,可長期使用。
  第二部分 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患者血清穿透素-3和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水平與疾病活動度的關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多發(fā)性大動脈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PTX-3)和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LAMP-2)水平與疾病活動度的關系。

6、
  方法:使用國家風濕病數據平臺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信息。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NIH)標準判斷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患者疾病活動度。采用商品化的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測定血清PTX-3和LAMP-2水平。分析血清PTX-3/LAMP-2和TAK患者疾病活動度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獲得北京協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結果:本研究共納入98例TAK患者和40例健康對照。在98例TAK患者

7、中,87例患者為女性。45例為疾病活動期患者。起病年齡和病程分別為27.12±9.23歲和46.53±59.28月。與健康對照相比,TAK患者血清PTX-3和LAMP-2水平均升高(PTX-3:0.32±0.23ng/ml VS0.18±0.09ng/ml,P=0.001;LAMP-2:4.80±2.10ng/mlVS3.30±1.25ng/ml,P<0.001)。與非疾病活動的TAK患者血清PTX-3水平相比,疾病活動的TAK患者血清

8、PTX-3水平較高(0.26±0.16ng/ml VS0.39±0.28ng/ml,P=0.004)。但血清LAMP-2水平在活動與非活動TAK患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清PTX-3界值為0.3071ng/ml時,PTX-3判斷TAK疾病活動的敏感性為60.00%,特異性為79.25%。在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或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9、protein,hsCRP)升高的患者中,PTX-3判斷TAK活動的敏感性為56.80%,特異性為90.30%。
  結論:與正常對照相比,TAK患者血清PTX-3和LAMP-2水平升高。疾病活動的TAK患者血清PTX-3水平高于非疾病活動的TAK患者;血清LAMP-2水平在活動性和非活動性TAK患者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第三部分 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患者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亞群分析.
  目的:分析多發(fā)性大動脈炎(Tak

10、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輔助性T細胞(T helpercells,Ths)亞群的比例,并分析其與TAK疾病活動度之間的關系。
  方法:納入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于北京協和醫(yī)院就診的TAK患者。根據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NIH)標準判斷所有患者疾病活動情況。納入性別年齡匹配的健康對照。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P

11、BMCs中各Th細胞亞群的比例。
  結果:共納入TAK患者10人,性別/年齡匹配的健康對照5人。TAK患者中,女性8人。根據NIH標準,病情處于活動期的患者3人,4人發(fā)病以來未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與健康對照相比,TAK患者組Th17及Th22比例均明顯升高,分別為1.29±0.52%VS0.72±0.21%(P=0.035)和0.79±0.38%VS0.36±0.12%(P=0.031),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

12、h1/Th2/T9/Treg/Tfh細胞比例在TAK患者和健康人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非活動性TAK患者相比,活動性TAK患者中Th1/Th9細胞比例似乎更高(18.53±8.10%VS11.02±3.24%,0.38±0.20%VS0.17±0.15%),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9和P=0.098)。而Th2/Th17/Th22/Treg/Tfh細胞在活動性TAK和非活動性TAK患者中無明顯差異。PBMCs中Th17比例和E

13、SR及血清hsCRP存在正相關性(r=0.624,P=0.045和r=0.642,P=0.045),而Th22比例與ESR或血清hsCRP之間無統計學相關性。
  結論:TAK患者PBMCs中Th17和Th22細胞比例較正常對照升高,但并未發(fā)現Th17/Th22細胞和TAK患者疾病活動度相關。TAK患者PBMCs中Th17細胞比例和ESR/hsCRP水平呈正相關。
  第四部分 腎動脈受累的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患者臨床特點分析.<

14、br>  目的:多發(fā)性大動脈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是一種罕見的系統性血管炎。既往的研究表明,近一半的亞洲籍TAK患者有腎動脈受累。為了明確中國TAK患者中腎動脈受累者臨床特點,開展了如下研究。
  方法:回顧性分析北京協和醫(yī)院1990年至2014年診斷為TAK的411例患者。分析該組TAK患者中腎動脈受累者臨床特征。
  結果:411例TAK患者中,201例患者合并腎動脈受累。腎動脈狹窄(78

15、.11%)是最常見的受累模式。與沒有合并腎動脈受累的患者相比,腎動脈受累患者起病時更年輕(23.50±9.60VS25.56±9.50年,P=0.029),高血壓發(fā)生率更高(74.63%VS28.10%,P<0.001)。充血性心力衰竭(22.38%VS7.62%,P<0.001)和肺動脈高壓(19.90%VS9.52%,P=0.003)在腎動脈受累患者中更為常見。
  結論:狹窄是最常見的腎動脈受累模式。與無腎動脈受累的患者相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