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療法對MRSA及其生物被膜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研究新型光敏劑亞芐基環(huán)戊酮化合物(P2)介導的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therapy, PDT)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生物被膜的體外作用。
  方法:
  (1)將3株MRSA臨床菌株配制成濃度為2×108 CFU/ml的細菌懸液,與濃度為5、10、20、50μM的光敏劑P2溶液等體積混勻,孵育30min,用波長為532nm、功率密度40mW/cm2的連續(xù)激光照射10min,

2、能量密度為24 J/cm2。并設空白對照組、單純光敏劑組及單純光照組。每組3個樣本,重復3次。處理后即刻采用稀釋平板法進行菌落計數(shù),評價P2-PDT對MRSA浮游菌的體外殺傷效果。
  (2)培養(yǎng)MRSA0生物被膜,按方法(1)進行P2-PDT處理(P2濃度為10μM)。處理后,采用SYTO9(標記活細菌,顯示綠色熒光)、PI(標記死細菌,顯示紅色熒光)熒光探針標記膜內細菌,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生物被膜內細菌的死亡情況。培養(yǎng)M

3、RSA0生物被膜,按方法(1)進行P2-PDT處理(P2濃度為10、25μM),并設空白對照組、單純光敏劑組及單純光照組。每組6個樣本,重復3次。處理后,采用XTT法檢測生物被膜內細菌的存活率。
  (3)培養(yǎng)MRSA0生物被膜,按方法(1)進行P2-PDT處理(P2濃度為10、25μM)。采用結晶紫染色法光鏡下觀察生物被膜致密度、菌落形態(tài)以及網狀結構的變化,并用酶標儀定量檢測生物被膜的破壞程度。采用FITC-Cona(產生綠色熒

4、光)熒光探針標記被膜中的多糖,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多糖的變化。在微孔濾膜管內培養(yǎng)MRSA0生物被膜,按方法(1)對其進行P2-PDT處理(P2濃度為10μM),處理后加入10μg/ml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VFX)溶液400μl,孵育6小時后采用高壓液相色譜儀檢測透過生物被膜的LVFX的濃度。并設空白對照組。每組6個樣本。
  (4)P2-PDT與LVFX聯(lián)合殺傷生物被膜內細菌在96孔板中進行,按方法(1)

5、對MRSA0生物被膜進行P2-PDT處理后(P2濃度為10μM),分別加入濃度為10μg/ml與20μml的LVFX溶液,24 h后XTT法檢測生物被膜內細菌的存活率。并設空白對照組、單純LVFX組及單純PDT組。每組6個樣本。比較各組細菌存活率。
  結果:
  (1)P2-PDT對3株MRSA臨床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殺傷作用。當光敏劑P2濃度為5μM時,3株MRSA臨床菌株的菌落數(shù)均下降3 log10以上,達到有效殺傷;P

6、2濃度為10μM時,達到最大殺傷。
  (2)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到,經P2-PDT處理的生物被膜內綠色熒光的平均強度(299.84 a.u.±53.39 a.u.)明顯弱于對照組(485.44 a.u.±120.21 a.u.)(P<0.01),在綠色熒光與紅色熒光的混合圖像中,綠色熒光所占比例(31.87%±6.25%)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61.67%±11.07%)(P<0.01),表明生物被膜內細菌死亡數(shù)量增加。XTT結果

7、顯示,PDT后生物被膜內細菌存活率明顯下降,P2濃度25μM組的殺菌作用強于10μM組(P<0.05),25μM組細菌存活率為6.25%±1.7%,10μM組細菌存活率為15.77%±3.5%。
  (3)光鏡下可見PDT后生物被膜致密度降低,菌落變得稀疏,呈點狀分布,菌落間網狀結構消失,光敏劑濃度25μM組破壞程度強于10μM組。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PDT組的OD值低于空白對照組,且P2濃度25μM組的OD值(1.046±0.157)

8、明顯低于10μM濃度組(1.283±0.280)(P<0.01)。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到,經P2-PDT處理的生物被膜內的綠色熒光強度(183.41 a.u.±0.31 a.u.)明顯弱于空白對照組(474.57 a.u.±117.26 a.u.)(P<0.01),表明生物被膜內多糖減少。經P2-PDT處理后,生物被膜對LVFX的滲透性增強,即PDT組LVFX濃度為2.016±0.348μg/ml,空白對照組為1.602±0.474μg

9、/ml(P<0.01)。
  (4)P2-PDT與LVFX聯(lián)合應用對生物被膜內細菌的殺傷作用。四組生物被膜內細菌的存活率分別為:A組為(100.00±0)%、B組(86.49±3.5)%、C組(57.42±0.9)%、D組(0.76±0.6)%,其中D組生物被膜內細菌的存活率顯著低于B組和C組,三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P<0.01)。
  結論:
  1.P2-PDT在體外能夠有效殺傷MRSA臨床菌株的浮游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