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的表達模式及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LE(lupus erythematous,紅斑狼瘡)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0-85%的患者具有皮膚癥狀。根據臨床表現(xiàn)(特別是皮膚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指標,分為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和CLE(cutaneous lupuserythematosus,皮膚型紅斑狼瘡)。SLE免疫異常表型十分復雜,但不可否認,各種因素導致的多種免疫細胞免疫調控異常均可共同誘導自身免疫

2、性炎癥反應的形成,并成為導致器官損害的基礎。CLE發(fā)病同樣受多種致病因素影響,目前認為紫外線、角質形成細胞凋亡、B細胞高反應、T細胞及樹突狀細胞活化及其相互作用構成CLE發(fā)病的主要機制,這些免疫細胞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自身抗體等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靶組織并最終導致?lián)p傷。細胞因子是SLE和CLE中免疫細胞介導炎癥的重要介質,參與了免疫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免疫細胞發(fā)揮功能的重要效應物質,在炎癥形成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類型的LE可能具有不

3、同的細胞因子參與。除B細胞、T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外,Mo/Mφ(monocytes/macrophages,單核-巨噬細胞)也是多種細胞因子的重要來源,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Mo/Mφ活化與LE發(fā)病密切相關,但Mo/Mφ在LE中的病理機制仍不清楚。為了進一步明確何種免疫因素在紅斑狼瘡的發(fā)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以及不同類型的紅斑狼瘡的免疫狀態(tài)有何區(qū)別,探討紅斑狼瘡的發(fā)病機制,尋找診斷與治療的靶點,需要對不同類型紅斑狼瘡體內細胞因子表達模式進行評估并分析

4、致病因子與臨床的關聯(lián)性。
  方法:我們的研究選取了20個來源于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以及Mo/Mψ的細胞因子,共納入96例患者(15例DLE,34例SCLE,47例SLE),24例正常獻血員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方法收集臨床資料。利用蛋白質芯片技術半定量測定血清中相關的細胞因子,并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聯(lián)免疫法)對顯著升高的有意義因子進行定量驗證,同時通過蛋白質相互

5、作用數(shù)據庫分析細胞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采用SPSS17.0比較上述因子在血清中的表達水平在四組間的差異,分析有意義因子與常規(guī)臨床檢測指標的關聯(lián)性。
  結果:1.蛋白質芯片與ELISA兩種檢測方法所得檢測值具有極顯著相關性:IL18(R=0.702,p=0.000); MIF(R=0.522,p=0.000); MIP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protein-1α,巨噬細胞炎癥因子1α)(R=0.824,

6、p=0.000)。
  2.不同臨床類型的紅斑狼瘡具有不同的細胞因子表達模式:與正常對照相比,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部分細胞因子顯著升高,不同臨床類型的紅斑狼瘡具有不同的細胞因子表達模式,分別為:DLE患者血清中IL-18(p=0.005),MIF(p=0.000),IL-17(p=0.000)表達水平較正常對照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SCLE患者血清中IL-6(p=0.004),IL-10(p=0.000),IL-18(p=0

7、.000),MIF(p=0.000), IL-17(p=0.000), IL-23p19(p=0.001),TNF-a(p=0.006)表達水平較正常對照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SLE患者血清中IL-6(p=0.006), IL-10(p=0.000), IL-18(p=0.000), IL-17(p=0.000), TNFα(p=0.006),MIF(p=0.000), MIP-1α(p=0.000), IL-23p19(0.0

8、00), IFN-γ(p=0.003), MDC(p=0.008),IFN-α(p=0.020)表達水平較正常對照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不同類型紅斑狼瘡其炎癥因子水平有差異:通過分析疾病組中較正常對照顯著升高的因子發(fā)現(xiàn)IL-6(p=0.047)、IL-18(p=0.002)、MIF(p=0.002)、MIP-1α(p=0.026)在DLE、SCLE、SLE三組間表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IL-17在

9、各型LE中均顯著高表達,其中SLE與SCLE中IL-17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均顯著高于DLE,表明IL-17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不同類型LE炎癥形成,其表達水平在DLE與SCLE中差異顯著,我們推測IL-17可能成為皮膚型紅斑狼瘡的分型指標,Th17細胞可能對DLE向SLE的轉化產生促進作用。
  5.ELISA方法進一步證實Mo/Mφ相關細胞因子表達存在差別:通過ELISA實驗對發(fā)現(xiàn): MIF(p=0.001)、IL18(p=0

10、.005)、MIP1-a(p=0.005)在DLE、SCLE、SLE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現(xiàn)為SLE組細胞因子表達具水平較SCLE及DLE更高。其中,DLE與SCLE相比較, MIF(p=0.811)、MIP1-a(p=0.99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炎癥因子表達與臨床相關性分析:IL-18及MIF表達水平在經激素治療大于3個月的SLE患者血清中均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P<0.001);SLE患者24h尿蛋白量越高,

11、其血清中IL-18的含量越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患者SLEDAI(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評分)及ANA滴度越高,其血清中IL-18的水平越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L-18血清水平與C3量呈顯著負相關關系(r=-0.375,p=0.024),IL-18血清水平與激素治療劑量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r=-

12、0.465,p=0.002)。
  結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紅斑狼瘡具有不同的細胞因子表達模式,炎癥反應程度按照DLE、SCLE、SLE的順序呈遞進關系;所檢測20個細胞因子中IL-6、IL-18、MIF、MIP-1α顯著地參與了紅斑狼瘡的發(fā)病,其中IL-18、MIF同時參與了DLE、SCLE、SLE三者的發(fā)病過程,MIP-1α相對獨立地參與SLE的疾病過程;IL-17不同程度地參與了不同類型LE炎癥形成,其表達水平在DLE與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