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是一項對土司政治過程的歷史人類學研究。以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這一區(qū)域社會,在近700年的歷史時間中,在官僚政治和土司政治之間往復變動的動態(tài)政治過程的探討,來呈現位于“中間圈”的地方區(qū)域社會,如何在長時段的過程中與超越于地方之上的“中央”保持著“關系”。換言之,這是一項對從帝國到民族國家的轉變過程中,平武土司政治的動態(tài)過程所展現出來的上下、內外關系的探討。 把土司政治的動態(tài)過程置于帝制中國的政治發(fā)展脈絡之中考察,本研究發(fā)現,平武
2、的土司政治呈現出來的歷史過程和結果,與以往認為的帝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平武土司政治,始于南宋末期,在南宋之前,蠻夷雜處之地平武經過長期的華夏化努力,進入到帝國官僚政治之中,但南宋末期的政治動蕩,使帝國把平武拋棄于帝國官僚政治之外,任命土司為這一地域的代理人,自此,到明代中葉,土司都是平武政治舞臺的直接操控者。帝國對平武實現間接統(tǒng)治。明代中葉后,伴隨著明帝國的內向發(fā)展,對帝國監(jiān)控的強化,平武土司因偶然事件引發(fā)明帝國的改土歸
3、流。平武重新進入帝國的直接控制,但在一定的區(qū)域之內給予土司活動的空間。民國時期,國民政府進行過取消土司政治的努力,但很快就失敗。直到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的民主改革,平武土司才退出歷史舞臺。 平武土司政治過程的個案告訴我們,帝制中國時期在天下觀的觀念體系之下,帝國統(tǒng)治帝國之內不同區(qū)域(三圈)的方式,是根據具體的情形,在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兩種方式之間交互進行的,這種統(tǒng)治方式由來已久。平武土司政治能夠對從天下到國族轉變過程中
4、政治模式的變動,給予歷史地解釋。土司政治作為帝制時代中間圈的政治類型,在進入民族國家建設時期以后消解于統(tǒng)一的鄉(xiāng)村行政建制之中,然而地處漢藏邊緣的平武,是漢文化與非漢文化的交融地帶,作為實體的土司政治延續(xù)到了1956年,而土司時代奠定的政治結構至今影響平武的政治模式,這不僅對于歷史學視野下宏觀的土司發(fā)展消亡史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微觀分析個案,能夠對以往的宏大的土司制度敘事,從具體的實踐層面給予解釋,同時,平武漢人土司統(tǒng)治少數民族的政治模式,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漢藏邊緣的土司政治.pdf
- 一部政治人類學的力作
- 雕花逸事——一項有關東陽木雕的藝術人類學研究.pdf
- 空間與政治:岳廟文化的景觀人類學研究.pdf
- 文化遺存與地方互動:海龍屯土司文化遺存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 拉祜女童的教育選擇--一項教育人類學的回訪與再研究.pdf
- 歷史人類學
- 文化遺存與地方互動:海龍屯土司文化遺存的歷史人類學研究.pdf
- 史學的人類學化和人類學的歷史化——兼論被史學“搶注”的歷史人類學
- 何為苗族銀飾-一項關于手工藝遺產的人類學研究.pdf
- 同妻、同夫婚姻維持與解體的比較——一項虛擬人類學研究.pdf
- 人類健康長壽的一項
- 轉型農村的政治空間研究——對1992年以來我國農村政治發(fā)展的一項探索.pdf
- 南京明城墻:一項基于政治象征理論的考察.pdf
- 人類學中的社區(qū)大歷史的視角
- 54024.6項人類學特征的遺傳方式探討
- 歷史人類學如何走得更遠
- 發(fā)展人類學對鄉(xiāng)村變遷的歷史考察
- 歷史人類學的理論與在中國的實踐
- 大國國際形象與氣候政治參與一項研究議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