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地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利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對溫州地區(qū)健康成人L1-4腰椎骨密度(BMD)進行測量分析,探討溫州地區(qū)健康成人腰椎骨密度隨年齡變化的規(guī)律,推算本地區(qū)健康成人BMD峰值出現(xiàn)的年齡段,為本地區(qū)診斷和防治骨質疏松癥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
   隨機選取長期生活(10年以上)在溫州地區(qū)728例20歲以上的男女健康體檢者,其中男性374例,女性354例,年齡20~80歲,以每10歲為一個年齡組,共分成

2、7個年齡組,(1)測量前記錄年齡,測量身高、體重等,并排除糖尿病、甲狀腺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病及其他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未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2)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量每位受試者腰椎前后位(L1、L2、L3、L4、L1-4)BMD值(單位:g/cm2),并作詳細記錄;(3)將取得的各年齡組腰椎各部位BMD值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健康成人腰椎椎體BMD隨年齡變化規(guī)律,男女健康成人BMD峰值出現(xiàn)的年齡段,男女骨質疏松的檢出率。
 

3、  結果:
   (1)女性L1-4腰椎各部位BMD峰值在20~29歲組(L1-4椎體BMD值為1.190±0.083g/cm2),30歲以后隨著年齡增大BMD值開始降低,年齡越大BMD值越低。男性L1-4腰椎各部位BMD峰值在30~39歲組(L1-4椎體BMD值為1.149±0.152g/cm2),在40歲以后隨著年齡增大BMD值開始降低,年齡越大BMD值越低。男性在60歲后L1-4腰椎各部位BMD值有輕微反彈現(xiàn)象。

4、   (2)在50歲之前,女性各年齡組L1-4腰椎BMD均較同年齡組男性稍高,但沒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50歲以后女性各年齡組L1-4腰椎BMD均較同年齡組男性低(P<0.05)。
   (3)骨質疏松常發(fā)生在4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松檢出率均隨年齡的增加呈增加趨勢,在40~50組、50~60組男女兩性骨質疏松檢出率沒有顯著差異(P>0.05),60~70組、70~80組男女兩性骨質疏松檢出率具有顯著差異(P<0.0

5、5)。在50歲以后女性增加趨勢較同年齡組男性快。
   結論:
   (1)溫州地區(qū)健康成人BMD隨年齡變化規(guī)律基本符合國內外相關報道,女性L1-4腰椎各部位BMD峰值出現(xiàn)年齡較男性提早,達峰后均隨著年齡增大BMD值開始降低,男性在60歲后L1-4腰椎各部位BMD值有輕微反彈現(xiàn)象;(2)50歲以后女性處于絕經期,各年齡組L1-4腰椎BMD均較同年齡組男性低,因此做好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工作,在骨量明顯丟失期給予正確干預,達到早期

6、預防骨質疏松癥,提高生活質量。
   目的:
   探討溫州地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密度(BMD)的變化,了解骨質疏松癥的患病情況并分析其與相關影響因素的關系,提高對T2DM引起B(yǎng)MD改變及影響因素的認識,以便及早進行防治。
   方法:
   隨機選取長期生活(10年以上)在溫州地區(qū)T2DM患者組137例和正常對照組130例,正常對照組排除糖尿病、甲狀腺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病及其他影響骨代謝的

7、疾病,未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利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對L1-4腰椎BMD進行測量分析,同時測定兩組的年齡、體重及T2DM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病程、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鈣、血磷、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指標,對比BMD降低組與BMD正常組在各指標間的差異,T2DM患者組與對照組L1-4腰椎BMD的差異,幷將T2DM患者組各指標與BMD的關系作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分析。
   結果:
   (1)T2

8、DM患者BMD降低組與BMD正常組在BMI、病程、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鈣、血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余指標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2)2型糖尿病組和對照組腰椎BMD對照分析顯示,在L1、L2、L3、L4及L1-4椎體均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1);(3)2型糖尿病患者BMD與相關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T2DM患者BMD與BMI正相關,r=0.106,P=0.036,與病程、糖化血紅蛋白(HbAlc)負相關,

9、r=-0.032、-0.033,P=0.009、0.047,與其他因素無顯著相關性;(4)2型糖尿病組和對照組骨質疏松癥檢出率分別為17.52%、8.46%,經卡方檢驗,x2值=4.804,P=0.028,故兩組在骨質疏松檢出率方面統(tǒng)計學差異。
   結論:
   (1)T2DM患者BMD與BMI、血鈣、血磷成正比,與病程、糖化血紅蛋白(HbAlc)成反比;
   (2)2型糖尿病組在L1、L2、L3、L4及L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