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術前體表心電圖定位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依據(jù)當前研究學者總結提出的各種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體表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定位方法,對我院成功行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療且起源于流出道的PVCs患者其術前12導聯(lián)體表ECG分析、比較,從而總結評價相關定位標準其準確性及臨床可行性,以進一步指

2、導術中消融部位以及方法的選擇,提高成功率。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32例成功行RFCA治療且源于心室流出道的PVCs患者其體表ECG,觀察QRS波在胸導聯(lián)的移行特點及形態(tài)特征,并對Ⅰ、Ⅱ、Ⅲ、AVF、V1-V3導聯(lián)R波、S波振幅以及R/S波振幅指數(shù),Ⅱ、V1-V3導聯(lián)其QRS時限、R波時限指數(shù)等測量統(tǒng)計,比較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PVCs ECG特征差異,并計算相關判別標準其特異度、敏感度等。
  結果:
 

3、 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PVCs患者22例,其中16例起源于RVOT間隔側,6例游離壁,此外,起源位置靠前以及靠近中后部分別為13例、9例;偏上以及偏中下部分別為15例以及7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的患者10例,其中起源于主動脈瓣下3例,主動脈瓣上7例,包括左冠狀動脈竇(left coronary c

4、usp,LCC)3例,右冠狀動脈竇(right coronary cusp,RCC)1例,LCC與RCC之間3例。(1)對QRS波在胸導的移行規(guī)律進行觀察分析,結果顯示22例RVOT-PVCs中15例以及10例LVOT起源中7例其二者在V2、V4導聯(lián)R/S移行明顯不同(P<0.05),如果PVCs移行發(fā)生的導聯(lián)為V1或V2定義其起源于LVOT,其特異度95.5%,敏感度70%;如果以R/S移行晚于V4導聯(lián)定義為RVOT-PVCs,其特異

5、度100%,敏感度63.6%。(2)分析10例移行于V3導聯(lián)的ECG,結果表明相比于RVOT起源,LVOT起源PVCs其V2導聯(lián)轉換比、R波時限比值、R/S波振幅比值等均明顯偏大(P<0.05),并且,如果以同時符合條件“R/S波振幅指數(shù)>30%和R波時限指數(shù)>50%”、“V2導聯(lián)轉換比>1”的PVCs判斷為LVOT起源,其特異性71.4%,敏感性100%,陽性預測值60%,陰性預測值100%。(3)分析22例RVOT-PVCs ECG

6、特征結果示游離壁起源與間隔部起源其QRS波形態(tài)以及時限在導聯(lián)Ⅰ、Ⅱ、Ⅲ、AVF等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此外,源自RVOT前部PVCsⅠ導聯(lián)大多主波向下,而RVOT后部PVCsⅠ導聯(lián)多主波向上,并且前者QS波振幅在導聯(lián)AVL明顯大于AVR,后者相反;分析起源于RVOT上部與下部ECG特征,結果示PVCs起源部位離上部越近,其下壁導聯(lián)R波振幅越大,且QS波振幅在導聯(lián)AVL大部分大于AVR,胸導移行多發(fā)生在V3-V4導聯(lián)(P<0.0

7、5)。(4)觀察比較7例LVOT起源PVCs,結果顯示如果源于主動脈瓣上其R波振幅在Ⅱ、Ⅲ、AVF導聯(lián)均較大,且胸導V1、V2多有明顯s波,V5、V6導聯(lián)基本無s波,相反,分析主動脈瓣下起源PVCs,其V5、V6或單獨V6導聯(lián)大部分存在s波,并且胸導大多以大R波為主(P<0.05)。(5)LVOT-LCC相比于RCC起源,Ⅰ、AVL導聯(lián)QRS波形態(tài)大多符合rs,rS,QS型, R波移行多偏早,RⅢ>RⅡ,QS AVL>QS AVR(P<

8、0.05)。
  結論:
  LVOT-PVCs其胸導移行多早于V2導聯(lián),相反,RVOT起源多在V4-6導聯(lián)移行,如果在V3導聯(lián)移行,可根據(jù)V2導聯(lián)PVCs R波時限比值、轉換比、R/S波振幅比值等判定。此外,RVOT-PVCs其間隔部與游離壁起源,前部與后部起源以及上部與下部起源ECG特征比較均有明顯差異;區(qū)別主動脈瓣上與主動脈瓣下起源PVCs,可觀察R波振幅在Ⅱ、Ⅲ、AVF導聯(lián)的不同,以及V1、V5、V6導聯(lián)有無s波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