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和胃癌術后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Meta分析
目的:探討接受腹腔鏡或開腹手術的結直腸癌及胃癌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差異。
方法:收集1991年7月~2014年8月在 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er上公開發(fā)表的有關結直腸癌及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后DVT發(fā)生情況的研究結果,根據(jù)Meta分析的要求對檢索到的相關研究結果進行粗篩和細篩,在納入符合標
2、準的研究后,進行Meta分析,分別計算結直腸癌和胃癌腹腔鏡手術后相對開腹手術后DVT發(fā)生的比值比(odds ratio,OR),評價腹結直腸癌及胃癌患者接受不同手術方式是否存在術后DVT發(fā)生率的差異。
結果: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共有17篇,其中包括隨機病例對照研究11篇,病例對照研究6篇,總樣本量達3860例。結直腸癌部分,共計納入3318名患者,其中1687名患者被隨機分配到腹腔鏡組,1631名患者被隨機分配到開腹組。在結直腸
3、癌的腹腔鏡組,術后DVT的發(fā)生率為15/1687(0.89%),在開腹組DVT的發(fā)生率為17/1631(1.04%),兩者發(fā)生率沒有顯著性差異[固定效應模型 OR0.85,95%CI(0.44,1.62)];胃癌部分,共計納入542名患者,265名患者被分配到腹腔鏡組,277名患者被分配到開腹組,腹腔鏡組術后 DVT的發(fā)生率為0/256(0),開腹組術后DVT的發(fā)生率為6/277(2.17%),兩者發(fā)生率沒有顯著性差異[固定效應模型OR
4、0.35,95%CI(0.09,132)]。
結論:腹結直腸癌及胃癌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或開腹手術后DVT的發(fā)生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第二部分:腹腔鏡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
目的:探討腹腔鏡和開腹手術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
方法:選擇2014年12月01日-2015年11月30日我院行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根治術和開腹手術160例,其中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148例,分為腹
5、腔鏡手術組(Laparoscopic surgery group, LS組)75例以及開腹手術組(Open surgery group, OS組)73例。觀察所有患者術前的一般臨床資料及術中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輸液量,術后相關指標:肛門排氣、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心臟并發(fā)癥、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瘺),觀察2組患者術前1天(T0)、、術后1天(T1)、3天(T2)、5天(T3)、7天(T4)D-二聚體(D-D)
6、、血栓彈力圖(TEG)、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凝固時間(TT)、術后1-7天 DVT發(fā)生例數(shù)及發(fā)生率;另外還需觀察2組患者術畢即刻血栓彈力圖(TEG)的參數(shù),比較兩組患者上述指標變化。觀察2組患者術前5 min(T1)、開始手術(氣腹后)30 min(T2)及關腹后10 min(放氣后30 min)(T3)各時間點PaCO2、及 pH值等血氣分析的變化。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DVT的危險因素進行分層
7、分析。將術畢TEG相關參數(shù)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DVT的預測價值進行ROC曲線分析。
結果: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手術時間及腫瘤階段相比較,兩組之間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LS組術中出血少,術后排氣時間早,兩組之間均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aCO2和pH值在LS組T2與T1時間點與OS組相比較,兩組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同組 T1時間點比較,兩者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
8、異(P<0.05);LS組(34.6%)的總 DVT發(fā)生率高于OS組(19.2%)(P<0.05)。其中,有癥狀DVT發(fā)生率在LS組(5.3%)與OS組(4.1%)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無癥狀DVT發(fā)生率LS組(29.3%)明顯高于OS組(15.0%)(P<0.05)。LS組的排氣時間、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OS組,兩組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PT、APTT在兩組或同組術后一天與術前相比較,兩組之間
9、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TT無明顯變化,兩組之間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腹腔鏡組D-二聚體在術后1、3、5、7天均高于開腹組,兩組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α角和MA值,與開腹組術后同一時間點比較,兩組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與同組術前比較,兩組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將胃腸道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ASA分級、腫瘤階段、手術方式、
10、吸煙史、高血壓是其危險因素。將胃腸道腫瘤術后DVT組和非DVT組術前和術畢TEG參數(shù)相比較,結果顯示DVT組α角和MA值在術畢和術前相比較,α角和MA值要高于術前,兩組之間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將術畢TEG參數(shù)用于診斷胃腸道腫瘤術后DVT發(fā)生的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α角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22,臨界值為66.05;MA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46,臨界值為63.85。
結論:腹腔鏡胃腸道惡性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后腹腔鏡手術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pdf
- 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性護理
- 胃腸外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pdf
- 中西醫(yī)結合預防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pdf
- 惡性腫瘤與深靜脈血栓形成
- 婦科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
- 惡性腫瘤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8例分析.pdf
- 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 婦科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進展
- 婦科腹腔鏡手術對下肢靜脈血流的影響.pdf
- 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
- 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 惡性腫瘤與非惡性腫瘤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發(fā)病率的對比研究.pdf
- 身痛逐瘀湯預防骨科手術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pdf
-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乳腺癌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pdf
- 剖宮產(chǎn)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與預防
- 氣壓治療對預防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分析
- 婦科不同術式病人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pdf
-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