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E.M.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發(fā)表于1924年.這部小說同福斯特的前幾部作品一樣,表達了作者的自由人文主義世界觀.但是無論其藝術性還是作品本身的意義都超過了他的其它作品,自出版以來,受到文學評論界的廣泛關注,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成功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之一. 《印度之行》描寫了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下的印度,一名英國校長菲爾丁和一名印度穆斯林醫(yī)生阿齊茲,由于不同種族之間的文化沖突與障礙,為建立真正的友誼所做出的種種努力,歸于失敗.小說結(jié)尾描寫的那種
2、回聲"不,現(xiàn)在不行"預示著沒有國家之間政治上的平等,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很難建立起真正的和諧與友誼.作為一名技藝高超的作家,福斯特運用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借助于意象、對比、諷喻、象征,神秘色彩等,來表達難以用文字達到的氛圍與效果.這部小說看似簡易,但內(nèi)涵豐富深奧,問世近80年來,評論家紛紛從宗教、政治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去透視這部作品的內(nèi)涵.就其宗教意義而言,《印度之行》描述了印度人與英國人之間宗教意識與信仰之間的差別,以及印度教徒和
3、穆斯林之間的緊張關系.政治上它揭露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者傲慢、剛愎自用等狹隘的心理,充滿了對戰(zhàn)后英國現(xiàn)實的幻滅感.文化上,它描寫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已超越了民族或宗教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與人類無法駕馭、無法了解的整個神秘宇宙之間的沖突,由于福斯特本人曾兩度訪問印度,因此他對東方文化的描寫細膩而真實;對東西方之間文化沖突的描寫客觀而公正.但是,要透徹地理解一部小說,首先應了解其藝術特征.因為一部作品的主題,主要通過作品的藝術特征來展
4、示.就這部作品而言,小說的獨特結(jié)構、人物的逼真塑造和象征手法的運用,都經(jīng)過了作者的巧妙構思和精心安排,是作品最突出的藝術特征,對表達小說的主題思想,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該文共分三章,分別從三個方面分析作品的藝術特征及其作用.第一章分析小說的結(jié)構對表達主題的影響.這部小說從結(jié)構上分為三部分,分別對應著印度的三個季節(jié),同時暗示著故事發(fā)展的三個階段.這一結(jié)構特點既清楚表明了敘事的時間順序,又提供了劇情發(fā)展更迭的舞臺,而不單單
5、是提供簡單的背景.第二章分析了小說中的人物塑造方法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為福斯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這部小說在人物的塑造方法上體現(xiàn)了作者"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的理論.第三章,探討小說中象征手法的運用.由于福斯特作品中大量運用了象征手法,包括從小說的題目、結(jié)構的安排與設計,以及貫穿始終的細節(jié)描寫中的象征意義,因此福斯特被有的文學評論家稱為象征主義者.總而言之,《印度之行》是一部兼有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特點的作品.福斯特繼承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印度之行》的敘事藝術.pdf
- 論印度之行中的空間
- 論《印度之行》的復調(diào)性_17820.pdf
- 《印度之行》的對話理論解讀.pdf
- 《印度之行》的主題研究_19756.pdf
- 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印度之行
- 《印度之行》文化元素的空間解讀.pdf
- 論聚焦與自由間接引語在《印度之行》中的運用.pdf
- 《印度之行》中的節(jié)奏研究_41920.pdf
- 目的論視野下楊自儉印度之行譯本研究
- 文化旅行理論視野下的印度之行
- 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印度之行》_26312.pdf
- 沒有呼應的回聲——《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讀.pdf
- 《二馬》和《印度之行》的后殖民比較研究.pdf
- 文化旅行理論視野下的《印度之行》_28388.pdf
- 2010紐約藝術之行
- 論唐劇的藝術特征.pdf
- 隔閡與通往和諧的橋梁——印度之行主題的揭示
- 在中心與邊緣之間——《印度之行》的后殖民解讀.pdf
- 《印度之行》的新歷史主義分析_13107.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