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腦血管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血管管徑閾值調節(jié)測量的建立
第一節(jié)不同介質對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血管模型管徑測量的影響
目的:探討不同介質對血管模型CT值、CT后處理技術容積重建(VR)顯示閾值、血管模型管徑的影響。
方法:建立9個血管模型,即空氣、清水、碘濃度遞增的介質A至G;游標卡尺測量血管模型標準內徑,在9種介質中分別測量血管模型CT值;VR重組,調節(jié)圖像顯示閾值以測量9個血管模
2、型的標準管徑,記錄標準閾值;分析不同介質中,介質密度、血管模型的CT值、標準閾值之間相互關系及它們對血管模型管徑測量的影響。
結果:介質密度與血管模型CT值呈明顯負相關(r=-1.000,P<0.01);介質密度與標準閾值呈完全負相關(r=-1.000,P<0.01)。介質對血管模型CT值及閾值均有影響,介質密度每增加1 HU,血管模型CT值和標準閾值各降低0.09個單位.以B介質為例,血管模型CT值與標準閾值呈明顯正相關
3、(r=1,000,P<0.01);標準閾值和血管模型管徑呈明顯負相關(r=-0.78,P=0.01)。
結論血管模型CT掃描VR重組圖像血管管徑測量受周圍介質密度、血管內對比劑密度、VR重組顯示閾值的影響。
第二節(jié)血管模型管徑閾值調節(jié)測量與自動測量準確性的對比研究
目的:用64層螺旋CT閾值調節(jié)測量和自動血管分析軟件(AVA)分別測量血管模型管徑,評價兩種方法血管管徑測量的準確性。
4、 方法:建立9個密度遞增的血管模型,置于9種不同密度的介質中;游標卡尺測量血管模型標準內徑;CT掃描后圖像行VR重組,根據(jù)血管模型內CT值調節(jié)VR圖像顯示閾值,進行閾值調節(jié)測量血管模型內徑,后用自動血管分析軟件測量,比較閾值調節(jié)測量和自動血管分析軟件測量管徑大小的差異。
結果:閾值調節(jié)測量組血管模型內徑為10.71±0.08 mm,與真實內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動血管分析軟件測量組血管模型內徑為12.15±
5、0.41 mm,與真實內徑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方法測量的血管模型內徑間差別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1)。
結論:血管模型管徑測量中,閾值調節(jié)測量法較自動血管分析軟件測量更準確,更能反映真實內徑大小。
第二部分大腦中動脈腦血管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研究
第一節(jié)正常大腦中動脈M1段CT數(shù)字減影血管成像研究
目的:運用64層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成像(Vol
6、ume computed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研究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水平段(M1段)走行及其分支解剖和變異。
方法:前瞻性觀測腦血管或頭頸血管VCTDSA檢查腦底動脈表現(xiàn)無異常者120例,在VR圖像上觀測MCA-M1段走行及分支類型,測量M1段起始處管徑,比較不同側別、性別管徑有無差異。
7、 結果:120例240側MCA中,M1段走行分為4型:水平型40.41%(97/240側),上斜型14.58%(35/240側),下斜型7.92%(19/240側),波浪型37.08%(89/240側);M1段主干分3型:單干型7.91%(19/240側)、雙干型88.75%(213/240側)、三干型3.33%(8/240側):M1起始處管徑左側:(1.98±0.44)mm,右側:(2.05±0.46)mm;男性:(2.01±0.3
8、9)mm,女性:(2.03+0.41)mm;管徑不存在側別和性別的差異(P=0.062、0.792)。M1段分支類型除Tanriover N劃分八種類型外,另還有ⅡB、ⅡC、ⅣC亞型共3種亞型。發(fā)育變異包括窗式變異2例、副大腦中動脈1例、早分叉5例。
結論:VCTDSA能清楚地顯示MCA-M1段血管的解剖和變異,管徑正常值可作為臨床診斷腦血管疾病的參考。
第二節(jié)閾值調節(jié)測量法與常規(guī)測量法對大腦中動脈狹窄的對照
9、研究
目的:探討閾值調節(jié)測量法和常規(guī)測量法對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VCTDSA)大腦中動脈狹窄程度評價的準確性。
方法:應用常規(guī)測量和閾值調節(jié)測量法對80例大腦中動脈狹窄患者進行分析,評估觀察者內及觀察者間重復性及一致性,用兩種方法測量狹窄處及正常血管管徑大小,計算各狹窄處的狹窄率,判定狹窄程度。
結果:觀察者內及觀察者間兩種方法對狹窄部位判定有良好一致性,(κ=0.99、0.99),觀察者
10、內閾值調節(jié)測量和常規(guī)測量狹窄程度一致性強(κ=0.92、0.89),觀察者間閾值調節(jié)測量和常規(guī)測量狹窄程度一致性強(κ=0.98、0.87)。閾值調節(jié)測量比常規(guī)測量多檢出輕中度血管狹窄共9處,分別是M1段輕度狹窄2處,M1段中度狹窄1處,M2段輕度狹窄5處,M2段中度狹窄1處;閡值調節(jié)測量優(yōu)于常規(guī)測量((R)閾>(R)常),兩種測量法對血管狹窄程度的判斷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CT血管造影(CTA)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腦血管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研究.pdf
- Willis環(huán)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研究.pdf
- 腦血管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可靠性研究.pdf
- 大腦中動脈閉塞
- 顱頸部血管16層螺旋CT減影血管造影(CTSA)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的比較研究.pdf
- 腦血管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與匹配蒙片去骨法的比較研究.pdf
- 惡性大腦中動脈梗死
- 大腦中動脈動脈瘤的外科治療及大腦中動脈的顯微解剖研究.pdf
-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dsa
- 大腦中動脈動脈瘤
- 胎兒大腦中動脈的監(jiān)測
-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圖像質量的研究.pdf
-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圖像增強的研究.pdf
- 容積CT數(shù)字減影血管成像在顱內動脈瘤中的臨床應用價值.pdf
- 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血管吻合術長期隨訪研究.pdf
- 大腦中動脈動脈瘤臨床路徑
- mba論文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數(shù)字減影造影對顱內動脈瘤診斷及評估的比較研究pdf
- TCD對大腦中動脈狹窄的腦血管儲備能力的研究.pdf
-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tǒng)劑量優(yōu)化的研究.pdf
-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圖像的研究與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