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發(fā)生在乳腺的浸潤性微乳頭狀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已經(jīng)作為一種特殊類型乳腺癌,被列入WHO的腫瘤分類中。大量的研究結果已經(jīng)顯示,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具有高侵襲性,局部復發(fā)率高,臨床結局差的特點。發(fā)生在乳腺外如膀胱、肺、涎腺、膽囊及胰腺的IMPC也被相繼報道,并認為具有相似于乳腺IMPC的生物學特性。但是,發(fā)生于胃腸道的浸潤性微乳頭狀癌迄今為止報道較少。
目的:
2、通過對73例伴微乳頭狀分化的胃腸道腺癌(gastrointestinal adenocarcinoma with micropapillary differentiation,GAMPD)的臨床病理特征與浸潤性微乳頭狀成分含量進行分析,并研究其EMA、E-Cadherin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 mRNA結合蛋白-3(IMP3)的免疫表型,試圖闡明GAMPD的病理學特征和臨床意義。
方法:⑴選擇原發(fā)性胃腸浸潤性腺癌伴浸潤性微乳
3、頭狀分化成分達到5%或以上的病例73例作為研究組,;選擇原發(fā)性胃腸浸潤性腺癌浸潤深度到達或超過平滑肌層的病例76例作為對照組。⑵組織經(jīng)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并切片;采用免疫組化Envision二步法檢測浸潤性微乳頭狀分化成分和普通腺癌的腫瘤細胞EMA、E-Cadherin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mRNA結合蛋白-3(IMP3)的表達情況。⑶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①本組73例GAMPD與普通
4、腺癌(n=76)作比較,在患者的性別構成、年齡、腫瘤發(fā)生部位、腫塊大體類型、腫塊最大徑以及腫瘤的分化程度上的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與普通腺癌組相比較,GAMPD浸潤深度更深,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1)。同時,GAMPD組在轉移淋巴結和臨床分期上均顯著高于普通腺癌組(P值分別為0.001和0.006)。②在本組73例GAMPD中,免疫組化顯示EMA表達存在兩種表型,即EMA+和EMA-。EMA+組以發(fā)生在胃為主,而EMA-組則以
5、發(fā)生在結直腸為主,兩個亞型在腫瘤部位分布上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EMA+組陽性淋巴結平均數(shù)量多于EMA-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在本組73例GAMPD中,按微乳頭狀癌分化成分的不同含量分組比較,顯示三組在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年齡、腫瘤發(fā)生部位、大體類型以及TNM分期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轉移淋巴結中出現(xiàn)微乳頭狀癌成分與原發(fā)灶腫瘤的微乳頭狀癌含量呈正相關(p<0.05;r=0.366)。④在
6、本組73例GAMPD中,在EMA+和EMA-兩個亞型IMP3和E—Cadherin陽性表達無顯著性差異(P>0.05)。與普通腺癌比較,GAMPD腫瘤細胞IMP3表達水平高,尤其是EMA+組IMP3表達陽性率與普通腺癌作比較,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E—Cadherin表達水平則明顯下降,兩組(EMA+和EMA-)差異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結論:⑴胃腸道腺癌伴浸潤性微乳頭狀分化是一種少見的
7、組織學亞型,具有獨特的臨床特征,高侵襲性和高淋巴結轉移性,患者的預后不良;⑵在胃腸道腺癌中微乳頭狀癌分化成分達到5%或以上并形成片狀分布時,是胃腸道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重要診斷依據(jù);⑶胃腸道腺癌伴浸潤性微乳頭狀分化的含量與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年齡、腫瘤發(fā)生部位、大體類型以及TNM分期無關;⑷在胃腸道腺癌伴浸潤性微乳頭狀分化成分中EMA免疫表型呈兩種類型,EMA表達陽性者多見于胃,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⑸胃腸道腺癌伴浸潤性微乳頭狀分化具有IMP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脊索瘤復發(fā)的臨床病理和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 免疫組織化學
- 養(yǎng)殖大菱鲆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組織病理學及免疫組織化學.pdf
-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技術
- 免疫組織化學講義(xin)
- 乳腺導管原位癌伴間質內微浸潤的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 腸系膜纖維瘤病、孤立性纖維性腫瘤和胃腸道間質瘤的免疫組織化學觀察.pdf
- 泰山螭霖魚腸道組織學和免疫組織化學的研究.pdf
- 滑膜肉瘤的組織病理學,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pdf
- 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病理學特征的相關研究.pdf
- 心臟性猝死傳導系統(tǒng)的組織病理學及RyR2表達的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 胃腸道間質瘤臨床病理學特征及預后因素分析.pdf
- 胃腸道原發(fā)性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學研究.pdf
- 歐洲鰻鱺敗血癥病理學和組織化學的研究.pdf
- Denonvilliers筋膜周邊神經(jīng)的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在乳腺病理診斷中的價值分析
- 兩種泥鰍性腺發(fā)生和分化的組織學與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 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的臨床病理學研究.pdf
- 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組織病理及相關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 SCD心臟ANP與BNP的免疫組織化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