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體用”是中國哲學的別具特色的范疇之一。在中國哲學的歷程中,體用思想的發(fā)展總是與易學本體論或者說是類似易學本體論思想的演進密切相關。大體上,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可劃分為“以體攝用”與“以用顯體”兩種基本哲學路向。這兩條基本路向體現了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的“時代性”,同時也是傳統中國哲學易學本體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先秦與兩漢的易學涵有豐富的體用思想與本體思想,但沒有展開本體理論的哲學闡述。魏晉王弼開啟了中國哲學史上的本體論建設的先河,
2、明確了“以無為本”的體用思想。唐孔穎達學派兼容漢魏,提出“備包有無”的體用觀,為兩宋易學打下了基礎。兩宋本體論蔚為大觀,邵雍、張載、程頤、朱熹、楊簡等人各自構筑了具有不同內涵的理學本體論,此時的體用思想以“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為綱而各有千秋。明清以方以智、王夫之的易學為代表,呈現出以易為本、綜合三教的特點。傳統中國哲學的易學本體思想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大體上,都內在包涵了“以體攝用”和“以用顯體”的兩條路向。
二十世紀易學本
3、體論“以體攝用”的基本路向代表人物是熊十力與牟宗三。熊十力突出了《周易》作為“哲學”的意義:哲學不同于科學,哲學只是究本體,不可外求。“乾元”為大易的基本思想,也即本體本心。在體與用、心與物、翕與辟等“不二”,以及其晚年所強調的在宇宙演化過程中乾與坤、精神與物質等關系中,均為良知本性統攝大用,道德本心統攝科學理性。對于牟宗三而言,自我道德超越的真實意義在于個人有限之生命中取得一無限而圓滿。有限通往無限,并成為無限,個人道德心性本體也就與
4、宇宙秩序合一。這種利用內在的超越之路而具有“寂感真幾”的“生化之理”,打通了道德界與自然界,是孔門“玄思”的道德的形上學。道德心性的乾知、良知,也即本體的“圓而神”,能夠“感而遂通”,自我“承體起用”,撐開“方以智”的科學知識。熊十力、牟宗三注重傳統心學易的資源,把道德心性的乾元視為最高的本體,以此統攝一切,傳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哲學易學本體論“以體攝用”的基本理路。
不同于熊十力、牟宗三以道德心性統攝一切的理論理路,唐力權、成中英
5、走“以用顯體”的哲學路向,力求通過不同哲學間的相互比照、融通、作用來挺立新的哲學。唐力權以《周易》陰陽爻象的基本特性“曲”和“直”的相對相關性為引領,顯示“泰古哲學”“以身起念”的基本涵義。由此“依念作繭”,產生不同的哲學形態(tài),展現為中西印三大哲學形態(tài)。以相對相關的“方”和“圓”所組建的“曼陀羅智”為調適,以生命的曲直作用進行“仁材交涉”,最終超越中西印三大文明,突顯出新的人道學。相似于唐力權,成中英也力圖建設一個“世界哲學”。成中英認
6、為中西哲學之間具有“同源性”,有共同的哲學“原點”,而《周易》即是此原點。我們需要不斷地回到原點之中,利用《周易》的開放性、動態(tài)性、網絡性、創(chuàng)造性進行不斷的詮釋,促成中西哲學之間、本體與方法之間、主體和客體之間、知識與價值之間的“詮釋圓環(huán)”。在此本體詮釋學的圓環(huán)型的詮釋之中,中國哲學得以挺立。
在二十世紀中國,“以體攝用”和“以用顯體”這兩條基本路向具有重要的學理價值和歷史意義,同時由于時代局限等原因,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二十世
7、紀的中國哲學的大轉型中,以熊十力、牟宗三、唐力權、成中英為代表的思想家們以《周易》為基建設了具有現代特色的易學本體論體系,運用中國哲學傳統中“重合”的智慧精神,嘗試以中國哲學主體展開中西哲學融合會通,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哲學自身的理論形態(tài),搭建了以中國哲學為主體的中西哲學的對話平臺,從一個方面推進了中西哲學的融合會通,守護了中華哲學文化之根,具有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體系的這兩條路向也存在著“體”與“用”兩方面的內在限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的兩條基本路向研究.pdf
- 二十世紀閨秀創(chuàng)作論.pdf
- 論二十世紀昭君的審美形象
- 二十世紀孝經研究
- 二十世紀《孝經》研究.pdf
- 二十世紀的易學研究與當代中國哲學的建構.pdf
- 二十世紀“兩個口號”論爭.pdf
- 論二十世紀揚琴音樂的分期.pdf
- 二十世紀的政治發(fā)展
- 二十世紀最經典廣告語100條
- 二十世紀中國的叔本華研究
- 二十世紀中國的叔本華研究.pdf
- 二十世紀末西部詩歌探論
- 論二十世紀昭君的審美形象_20480.pdf
- 論二十世紀西方寫實主義藝術.pdf
- 二十世紀以來越南的周易研究
- 二十世紀詩人征略.pdf
- 二十世紀以來兩個漢字基本理論問題研究史論.pdf
-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