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論述了漢初儒學的興起及其教化舉措。漢初社會大體上呈現(xiàn)一種尚武輕狂、重利的面貌,時人迫切希望能將社會納入禮制的規(guī)范。然而叔孫通所定的漢儀遵循的卻是秦制的尊君卑臣之法,即便如此還不盡完備,而僅限于朝儀,對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缺少規(guī)范。加上黃老無為思想已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從而為儒學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儒家思想成為意識形態(tài)之后,西漢政府為了推行儒家教化,建立了太學與郡學以培養(yǎng)儒家生徒與儒家官員,在官員的選拔上以“舉孝廉”來導

2、民以孝,同時根據(jù)鄉(xiāng)里社會的特點設立三老來昭示、推廣孝道。在此過程中盡管其政治抗爭性逐漸消失,但儒家還是通過各種渠道實踐其教化主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儒家行“條教”有可能導致的名聲太大,這種教化行為受到了專制皇權的極大限制。 第二章論述了“孝”觀念的變化及其在西漢社會的影響。西周時期“孝”的使用范圍很廣,孔子則首先將“孝”局限在用于對父母、祖先的關系上。在贍養(yǎng)父母的基礎上,孔子、曾子強調的是“敬親”的內(nèi)在情感。當父母有過時,孔子認為

3、子女應父義則從,父不義則諫;曾子則在此基礎上提煉出以義輔親、“以正致諫”、“微諫不倦”等原則。孟子的孝論則與孔、曾不同,他極力維護家庭關系,提出“父子之間不責善”的主張,強調子女對父母應無條件地服從。其后《孝經(jīng)》和董仲舒的“三綱說”則著力對“孝”的正當性進行哲學論證,從而為漢代“以孝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傮w上看西漢孝論呈以下幾個特點:一,“以孝治國”理論對“孝”的政治化考慮使得西漢孝論更注重的是社會政治倫理而非家庭倫理;二,先秦儒家對人

4、格平等的注重以及以義輔親、“以正致諫”等原則已逐漸萎縮,代之而起的是子女對父母尊長無條件的服從;三,提倡孝道使得三年喪制漸至流行,同時又厚葬成風,而與此同時哀戚之情卻日益淡薄。此外,孝道的盛行又間接縱容了儒家復仇風氣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導致了倫理訴求與法律訴求的內(nèi)在矛盾。 第三章論述了“忠”觀念的變化及其對西漢時期君臣倫理的作用?!爸摇钡脑x也極寬泛,孔孟儒家所謂的“忠”是指個人內(nèi)在道德的發(fā)揮和與他人之間的關系,而非專指君臣倫理。

5、即便在君臣關系上,孔孟也強調二者之間的對等關系。然而從荀子起,臣道開始降低,君主的地位漸至隆崇。西漢時此一趨勢越來越明顯,如董仲舒便認為“君為臣綱”并將其置于三綱之首,從而奠定了君尊臣卑的基本關系模式并使君權籠罩一切。同時為落實“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理念,時人一方面將家庭倫理的孝移用作政治倫理以鞏固君權,另一方面又極力論證忠孝同質,將君臣關系比擬于父子關系以協(xié)調公家與私家之間的矛盾,但是從根本上說“忠”與“孝”的理論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同

6、時從“忠”、“孝”觀念來看,西漢時期提倡“孝”道的根本目的在于移孝作忠,“忠”才是意識形態(tài)的最高目標。因而當家庭倫理與政治倫理即“孝”與“忠”發(fā)生矛盾時,統(tǒng)治者最終維護的是政治倫理,表明了當時國家意識的增強。 第四章論述了“義利之辨”與西漢社會的重利之風。在先秦儒家的思想體系中,“義”不僅指外在行為規(guī)范也是內(nèi)在的德性之一,但秦漢時期“義”主要指外在規(guī)范,甚至由于受到現(xiàn)實利益的沖擊,人們對這種外在規(guī)范也不予重視。從儒家“義利之辨”

7、來看,不管是孔子的“見利思義”還是孟子的“重義輕利”,先秦儒家在義利關系上均旗幟鮮明。西漢初期的儒生亦極力宣揚“重義輕利”之主張,但在漢初統(tǒng)治者放任自由的政策下,崇勢重利的風氣開始衍生。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理論上西漢中后期“重義輕利”的思想為社會所普遍接受,然而通過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考察便可發(fā)現(xiàn),西漢社會的重利之風仍極濃重。當時不僅崇尚利勢,而且生活奢侈,又厚葬成風,嫁娶無度。在現(xiàn)實利益面前,儒家宣揚的“重義輕利”,思想顯得異常蒼白。

8、 第五章論述了敬老、尊師與崇讓之風。首先說敬老。鄉(xiāng)里社會崇尚年齒,敬老有助于維系地方秩序和培育孝道,因而西漢政府通過賜予老者財物、王杖和給予賦役與法律上的部分特權以推動社會形成敬老之風。其次說尊師。先秦社會一直有“道”高于“勢”的看法,秦漢統(tǒng)一政局的形成卻使得“道”屈于“勢”。不過在儒家文化的傳承系統(tǒng)中,“師”的作用必不可少;通過為帝王師,儒家思想直接影響于君主。第三為崇讓之風。“讓”是儒家崇尚的美德之一。然而漢初社會親情淡薄、兄弟

9、無親,不僅使社會風氣惡化也使得帝王家為爭奪帝位骨肉相殘,為此西漢政府著力提倡“讓”德并為社會所廣泛接受。然而西漢后期崇讓風氣的蔓延與普及則為王莽的篡漢提供了思想基礎。 第六章論述了“夫為妻綱”與西漢時期的兩性關系。先秦婦女的婚戀較為自由,貞節(jié)觀念也較為淡薄,然而時代愈是晚近,男尊女卑的趨勢也愈是明顯。不過在西漢時期男女關系仍相當寬松。即使如董仲舒,從哲學高度論證了“夫為妻綱”,確立男尊女卑的基調,但亦無“從一而終”之要求。劉向的

10、《列女傳》及班昭的《女誡》盡管要求“從一而終”但對時人影響不大。相反,“夫婦義合”的觀念使西漢女子享有極大的自主權,當時再嫁和改嫁頗為普遍。從總體上看,西漢時期男尊女卑和夫尊妻卑仍占主導地位,但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仍比以后的一些朝代要高。 第七章考察儒家思想對西漢社會的影響。第一,隨著國家意識增強,秦漢的官僚政治必然通過種種手段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努力構建一個編戶齊民的社會基礎,官僚政治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勢必將一切都納入統(tǒng)制的

11、范圍并使得各種社會勢力相對齊平。然而一種趨勢的形成,必然產(chǎn)生一種相反的社會取向與之對抗。這種對抗的結果就是西漢時人的人生觀發(fā)生改變,即一面自我壓抑一面尋求個人自由的境地。第二為實用主義與崇古思潮的激蕩。中國古代哲學的演進趨勢是逐漸朝著理性主義、實用主義方向發(fā)展,在此趨勢下,為了能夠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和采納,儒家思想及時地進行了自我改造,儒生也積極地適應理性行政的時代需求,反過來它又刺激了通經(jīng)致用的實用主義取向。然而儒家主張本依往古立論,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