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杜鵑組織培養(yǎng)及植株解剖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在前人對杜鵑花組織培養(yǎng)研究的基礎上,以牛皮杜鵑(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的種子通過無菌發(fā)芽獲得無菌苗,選用無菌苗的莖段、葉片為中間繁殖體,通過正交實驗設計并結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篩選出了牛皮杜鵑離體培養(yǎng)的最佳培養(yǎng)基配方,探討了基本培養(yǎng)基、ZT、AC對牛皮杜鵑植株再生的影響,結果表明:
  ⑴無菌發(fā)芽:通過對種子的發(fā)芽率和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牛皮杜鵑種子發(fā)芽率低,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2.00

2、mg/L的GA3能明顯的提高發(fā)芽率,并且使發(fā)芽時間提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苗的伸長生長。
 ?、茻o菌苗葉片初代培養(yǎng):通過對無菌苗葉片誘導分化率進行調查,選出了適合牛皮杜鵑無菌苗葉片初代誘導的最佳組合為:WPM(培養(yǎng)基)+ZT10mg/L+IBA3mg/L。
  ⑶無菌苗莖段初代培養(yǎng):通過對無菌苗莖段誘導分化率進行調查,選出了適合牛皮杜鵑無菌苗莖段初代誘導的最佳組合為:WPM(培養(yǎng)基)+ZT10mg/L+IBA1mg/L。

3、
 ?、壤^代增殖:繼代增殖培養(yǎng)時,通過對苗的生長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ZT濃度的提高,有利于枝條發(fā)生數(shù)的增加,但細枝條增多,ZT濃度降低時,表現(xiàn)出枝條較為粗壯,葉色綠,所以牛皮杜鵑繼代增殖培養(yǎng)過程中以附加1-3mg/L ZT較為合理。
 ?、稍嚬軆壬和ㄟ^對生根率和根數(shù)進行綜合調查,可以得出,牛皮杜鵑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配方為:WPM(培養(yǎng)基)+IBA0.5mg/L+NAA2.0 mg/L+AC1.0g/L。
 ?、薀捗缫圃曰?/p>

4、質以泥炭土效果最好,移栽存活率可達78%。
  對野生牛皮杜鵑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進行解剖結構觀察研究,結果表明:⑴牛皮杜鵑根的結構多為次生結構,由次生維管組織和周皮兩部分組成。
 ?、婆Fざ霹N的莖由表皮、皮層、維管柱三部分構成,皮層內分布著大量染色較深的異細胞。莖的表皮厚度、皮層厚度、韌皮部厚度和束中形成層厚度均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逐漸變小。
 ?、桥Fざ霹N的葉片為葉肉組織分化明顯的異面葉,其結構是由表皮、葉肉和

5、葉脈三部分組成的,柵欄組織發(fā)達。葉片的主脈維管束直徑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逐漸降低,葉片平均厚度和柵海比值則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扰Fざ霹N的花是兩性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組成?;ㄝ嗪突ò昃鶠槲迤?;雄蕊十,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粉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體排列,花藥成熟開裂方式為孔裂;子房上位,由五心皮合生而成;心皮上端發(fā)育有花柱,花柱開放型,具縱裂的花柱道;中軸胎座,子房五室,每室胚珠數(shù)目不等。
 ?、膳F?/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