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運用逸心湯治療痰瘀互結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觀察其治療前后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證候、心功能等變化,從而評價逸心湯對痰瘀互結型CHF的療效。 方法:選擇痰瘀互結型CHF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按常規(guī)給氧、低鹽飲食,口服氫氯噻嗪12.5-25mg,qd/bid;安體舒通20mg,qd;馬來酸依那普利5-10mg,bid/氯沙坦鉀50-100mg,qd;酒石酸美托洛爾12.5-25mg,qd/bid;
2、地高辛0.125-0.25mg,qd;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用藥基礎上加服逸心湯,每日一劑。兩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觀察其治療前后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證候、心功能分級(NYHA)、6MWT、血漿BNP水平及超聲心動圖LVEF值的變化,療程結束后進行療效判定。 結果: 1.中醫(yī)證候、心功能分級(NYHA)、6MWT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0.00%、86.67%、83.33%,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3.33%、76.67%、
3、73.33%,對比兩組間療效有顯著性差異,顯示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2.治療后兩組間臨床表現(xiàn)積分分別為4.17±1.56和6.10±1.90,有顯著性差異。 3.血漿BNP水平比較:組內比較:兩組治療后血漿BNP水平與治療前均有顯著性差異;組間比較:治療后兩組間血漿BNP水平有顯著性差異,顯示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4.LVEF比較:兩組治療后LVEF與治療前LVEF比較有增高的趨勢,但經統(tǒng)計學分析,P均>0.05,兩
4、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 5.治療組1例出現(xiàn)惡心,1例出現(xiàn)口微苦,均不影響繼續(xù)服藥,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2例服藥后,出現(xiàn)輕微干咳,依那普利改用氯沙坦后,上癥消失,未見嚴重不良反應。1例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緩,倍他樂克減量應用后上癥消失。 結論:逸心湯治療痰瘀互結型CHF,在改善臨床表現(xiàn)、中醫(yī)證候、心功能等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且副作用少,順從性較好,價格低廉;改善CHF預后方面也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祛痰通絡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逸心湯2號方對痰瘀互結型原發(fā)性高血壓臨床療效觀察.pdf
- 逸心湯治療痰瘀互結型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pdf
- 溫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pdf
- 救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pdf
- 當歸補血湯改善氣虛血瘀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研究.pdf
- 強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陽虛血瘀水停型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溫心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觀察.pdf
- 獨參湯對氣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養(yǎng)心活血湯治療氣虛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通心絡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pdf
- 心脈康片治療痰瘀互結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溫心湯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pdf
- 益氣消瘀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pdf
- 自擬“益心湯”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pdf
- 強心合劑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補氣活血利水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氣虛血瘀型)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參附益心顆粒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氣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溫陽補心湯對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ALD水平影響的臨床研究.pdf
- 破格救心湯加味治療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療效研究.pdf
- 雙心湯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礙的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