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以75例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ACEI(貝那普利)和/或ARB(纈沙坦)降壓藥物治療8周,觀察治療前后心肌聲學密度、血清Ⅲ型前膠原、動態(tài)血壓、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濃度、血管緊張素受體(ATlR、AT2R)基因mRNA表達的變化,以及高血壓心肌纖維化與上述各項指標的關系,以探討貝那普利和纈沙坦在預防和逆轉心肌纖維化過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及其機制,進一步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方法:共入選75例高血壓患者,按以下
2、分組,A組(75例):高血壓對照組(未正規(guī)治療前),B組(25例):給予ACEI類降壓藥物治療8周(洛汀新10mg,qd),C組(25例):給予ARB類降壓藥物治療8周(代文160mg,qd),D組(25例):給予ACEI+ARB類降壓藥物治療8周(洛汀新5mg qd+代文80mg qd),正常對照組25例(門診查體者)。A組及正常對照組于門診隨即測量聲學密度各項值(室間隔、左室后壁AII及PPI值),監(jiān)測24h動態(tài)血壓,測血漿中腎素、
3、 血管緊張素II、醛固酮及血清Ⅲ型前膠原濃度,同時取EDTA抗凝血2ml,提取RNA于一80℃冰箱保存待測;B、C、D組病人按分組情況給予上述藥物,服藥8周后復診,按同樣方法測量上述各項指標,同時上述患者用藥前后均檢測血、尿、大便常規(guī),血電解質、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各項指標。 結果: 1)對于24h動態(tài)血壓,A組較正常對照組24hSBP、24hDBP、晝間SBP、DBP,夜間SBP、DBP均顯著升高;B、C、D組較A
4、組上述各項指標均顯著降低:D組較B、C組上述指標進一步降低。A組較正常對照組SIS、SID顯著降低,B、C、D組較A組SIS、SID顯著升高,B、C組之間此值無顯著差異,D組較B、C組SIS、SID顯著升高。發(fā)生左室肥厚的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檢測中非杓型的比例超過半數。對于左室質量指數(LVMI),A、B、C組均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B、C、D組較A組LVMI值顯著降低,D組較B、C組LVMI值顯著降低。 2)對于腎素、血管緊
5、張素II、醛固酮濃度,A-D組較正常對照組均顯著升高,B組Ang II、ALD較A組顯著降低;C、D組較A組PRA、Ang II濃度顯著升高,ALD濃度顯著降低;D組PRA、Ang II濃度介于B、C組之間,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ALD的比較也未見顯著異常;‘C組較B組Ang II濃度顯著升高。 3)心肌聲學密度測量結果 高血壓治療前(A組)較正常對照組CAI 1、CAl2顯著升高,PPIl顯著降低;B組較正常對照組CAl2顯著
6、升高;D組較正常對照組PPIl顯著升高;其它數值的比較均未有顯著差異。A、B、C、D四組之間的比較得出,B、C、D組較高血壓對照組(A組)室間隔、左室后壁CAI1、CAl2顯著降低,PPll顯著升高,而A組左室后壁的PPI2值只有與D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B組較C組各項值均未達到顯著性差異:D組較B、C組CAl1、CAl2顯著降低,PPl1、PPl2顯著升高。 4)對于PCⅢ,四組均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B、C、D組較A組
7、PCⅢ顯著降低,B、C組之間此值無顯著性差異,D組較B、C組PCⅢ顯著降低。 5)ATlR、AT2R mRNA凝膠電泳結果顯示,A組較正常對照組、C組、D組ATl受體表達顯著升高,較B組雖有升高,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本實驗中,AT2受體的表達各組均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 6)動態(tài)血壓與。腎素、血管緊張素II的關系 高血壓組中腎素增高者(1組)31例,腎素不高者(2組)44例,與正常對照組比較,1組及2組動態(tài)血壓各參數值均
8、顯著升高(P<0.01);與2組比較,1組PRA、AngII、夜間SBP、DBF’、24hSBP均.顯著升高。 7)動態(tài)血壓與左室質量指數關系左室重量指數與夜間收縮壓和舒張壓的相關性比晝間更密切,與收縮壓相關性大于舒張壓,SIS、SID與LVMI成負相關。 8)PCⅢ與聲學密度各參數之間的相關分析PCⅢ與CAI 1、CAI2呈正相關,與PPl1、PPI2呈反相關。 結論1)高血壓病人24h動態(tài)血壓指標較正常對照組
9、顯著升高,給予纈沙坦或貝那普利后各項指標顯著下降,聯合纈沙坦+貝那普利較分別應用能更平穩(wěn)的控制血壓。分別應用貝那普利或纈沙坦后,SI升高,二者比較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24h血壓的波動較小,降壓效果較平穩(wěn)、均衡,兩藥在平穩(wěn)降壓方面同等有效,D組SI進一步顯著升高,顯示聯合用藥后降壓效果更平穩(wěn)。單用貝那普利或纈沙坦后,LNMI下降,但二者之間的比較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二者合用后,LNMI值較單獨應用降低更為顯著。發(fā)生左室肥厚的高血壓患者,
10、動態(tài)血壓檢測中非杓型的比例達77%。貝那普利及纈沙坦在逆轉心肌纖維化、減輕左室質量等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 2)高血壓病人血液中腎素、AngII、醛固酮濃度較正常人顯著升高,單用貝那普利后,AngII的濃度顯著降低,單用纈沙坦后,病人血液中腎素、AngII濃度升高,醛固酮濃度降低,兩藥合用后,AngII濃度介于單用之間,阻斷RAS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均可降低血壓,減輕心肌纖維化的程度。 3)高血壓心肌纖維化時IBS值較正常心肌顯
11、著升高,而背向散射周期變化值(CVIB)顯著減低;應用貝那普利或纈沙坦后,與治療前比較,IBS顯著降低,CVIB顯著升高,兩藥單用引起聲學密度值的改變無顯著性差異,二者合用較單用IBS、CVIB的改變更為顯著,可明顯減輕心肌纖維化。 4)血清Ⅲ型前膠原(PCⅢ)與心肌膠原代謝水平密切相關,高血壓病人血清PCHI濃度均顯著高于正常人,給予貝那普利或纈沙坦后,PCⅢ濃度顯著降低。單用貝那普利或纈沙坦PCⅢ值的改變無顯著性差異,聯合貝
12、那普利+纈沙坦較分別應用PCⅢ濃度顯著降低,貝那普利、纈沙坦在降低血清PCⅢ濃度、逆轉心肌纖維化方面同等有效,合用效果更明顯。 5)單用纈沙坦或與貝那普利合用,均可顯著降低Atl受體mRNA,而單用貝那普利Atl受體mRNA雖有所降低,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兩藥物均未對AT2受體的表達產生影響。 6)高腎素型高血壓患者較腎素正常者夜間收縮壓、舒張壓、24小時收縮壓顯著升高。 7)INMI與夜間收縮壓和舒張壓的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中ACE2對心肌纖維化的影響.pdf
- 高血壓大鼠心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日變化.pdf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高血壓心臟重塑的研究.pdf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大鼠不同類型高血壓的關系.pdf
- NAD對血管緊張素Ⅱ誘導的大鼠心肌纖維化的影響.pdf
- 血管緊張素Ⅱ對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纖維化的作用.pdf
- 己酮可可堿改善血管緊張素Ⅱ誘發(fā)高血壓大鼠的心肌纖維化、病理性肥大和心功能.pdf
- 高血壓心肌纖維化的臨床與實驗研究.pdf
- 抗高血壓藥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藥物
- 脂聯素在高血壓致炎癥和心肌纖維化中作用的研究.pdf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基因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pdf
- 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心肌纖維化的關系及天麻鉤藤飲干預作用的研究.pdf
- 高血壓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炎癥因子的關系雌性激素的影響.pdf
- 干預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不同環(huán)節(jié)抗大鼠肝纖維化的機制研究.pdf
- 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血管緊張素ⅱ誘導的大鼠心肌纖維化的影響
- 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在血管緊張素Ⅱ誘導心肌纖維化中的研究.pdf
- 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血管緊張素Ⅱ誘導的大鼠心肌纖維化的影響.pdf
- 血壓晝夜節(jié)律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及靶器官損害的關系研究.pdf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藥理
-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與胰島素抵抗關系的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