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棘球絳蟲的中間宿主十分廣泛,包括人、家畜及野生動物如牦牛、藏羊、鼠及駱駝等,引起重要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包蟲病。我國廣大牧區(qū)動物種群龐大,種類復雜,西北地區(qū)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是高海拔、低氣壓的寒冷地域。以畜牧業(yè)為主的縣、市、自治州都是棘球蚴病的高發(fā)地區(qū)。2006年在青海省治多縣的棘球蚴病調查結果顯示:ELISA檢測931份人血清,抗體陽性者76例,陽性率為8.2%.由于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及大力控制,人和家畜棘球蚴感染率在某些地區(qū)逐年下
2、降,但在一些特定地區(qū),如某些少數民族有特殊的宗教習俗,導致其終宿主犬類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包蟲病成為嚴重的地方性流行病。此外,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經濟貿易頻繁,人員流動大,大量疫區(qū)犬和家畜向外輸出,勢必加重棘球蚴病的流行。 棘球絳蟲的幼蟲是人、畜包蟲病的病原體,棘球絳蟲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絳蟲綱(Cestoda)、圓葉目(Cyelophyllidea)、帶科(Taeniidae)、棘球絳蟲屬(Genus Echinococcus)。
3、該屬現有4個公認獨立的種,即細粒棘球絳蟲(Echinococcus granulosus)、多房棘球絳蟲(E.multilocularis)、少節(jié)棘球絳蟲(E.oligarthrus)、福氏棘球絳蟲(E.vogeli),后兩者主要分布在美洲,國內尚未見報道。此外,我國唐崇惕院士收集了我國內蒙古東北部動物體內的棘球絳蟲,經過多年的生物學研究,將原名多房棘球絳蟲西伯利亞亞種(E.multilocularis sibiricensis)修訂為
4、西伯利亞棘球絳蟲(E.sibiricensis),將原名棘球絳蟲哈薩克亞種(E.m.kazakhensis)修訂為蘇俄棘球絳蟲(E.russicensis),將原名多房棘球絳蟲指名亞種(E.m.multilocularis)修訂為多房棘球絳蟲(E.multilocularis)。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四川和青海動物體內發(fā)現的棘球絳蟲,因其成蟲與幼蟲形態(tài)特殊,根據分子序列不同命名為石渠棘球絳蟲(E.shiquicus)。 2006年
5、我校附屬醫(yī)院發(fā)現一例來自新疆被診斷為小網膜腫瘤的病人,從切除的腫塊剖面見有呈蜂窩狀的“粉皮樣”結構,類似棘球蚴,但其大體結構和組織形態(tài)與常見棘球蚴囊有所不同,未見原頭節(jié)等特點。懷疑為多房棘球絳蟲,或未知種類棘球屬幼蟲感染。 為探明該患者腫塊的性質,以及我國不同地區(qū)新命名的棘球絳蟲的相互關系,本研究以福爾馬林固定的病人手術切除標本(CHEm)和采自新疆細粒棘球蚴病人手術切除標本(XJ-Eg)、小鼠保種的多房棘球蚴伊犁株(YL-Em
6、)、采自四川石渠縣的兩種動物宿主肝臟的未定種包蟲:高原鼠兔肝臟標本(133、317)和青海田鼠肝臟標本(422、450),以及采自內蒙的3種多房棘球絳蟲在小鼠腹腔保種的酒精浸泡標本:西伯利亞棘球絳蟲(E.sibiricensis,標本號I)、蘇俄棘球絳蟲(E.russicensis,標本號II)、多房棘球絳蟲(E.multilocularis,標本Ⅲ)為材料,以分子生物學方法對不同來源標本進行鑒定。此外,還對本校附屬醫(yī)院發(fā)現的病人標本先
7、后進行了形態(tài)學、ELISA、免疫組化和部分分子標志測序分析。該“腫塊”組織大小10 cm×6 cm×9 cm,剖開腫塊擠壓出“膠凍”樣成分,肉眼見為多囊結構,“粉皮”樣組織呈層疊迂回分布,有些呈蜂巢狀;顯微鏡下觀未見原頭節(jié),生發(fā)層襯于“粉皮”的一側,有些在兩側,有些不連續(xù)。周圍結締組織中可見散在深染的胚細胞;用多房棘球蚴囊液抗原對病人血清進行ELISA檢測呈強陽性;用兔抗細粒棘球蚴囊液的多克隆抗體進行免疫組化分析,可見陽性反應的棕黃色位
8、于粉皮樣結構的一側、雙側、壞死組織和周圍組織中。 采用真核生物18S核糖體小亞基(18S rRNA)序列通用引物(1520RPL、FPL)對各標本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所得片段的序列與GenBanK中已有序列比對。結果CHEm標本PCR擴增序列與細粒棘球絳蟲18S rRNA序列相似性93%;用根據細粒棘球絳蟲線粒體ND1序列設計的引物(ND1、ND1r)進行PCR擴增,擴增序列比對發(fā)現,CHEm ND1序列與細粒棘球絳蟲最
9、為接近,序列相似性為99%。其余各地標本XJ-Eg、YL-Em、450、422、317、133、Ⅰ、Ⅱ、Ⅲ的18S rRNA序列經與GenBanK中已有序列比對,發(fā)現均與細粒棘球絳蟲相似性最高,分別為:97%、92%、93%、93%、92%、92%、92%、93%、93%;ND1序列與GenBanK中已有序列比對,結果分別為:XJ-Eg與細粒棘球絳蟲ND1序列相似性最高為99%;422、450與多房棘球絳蟲ND1序列相似性最高為99%;
10、317、133ND1序列與石渠棘球絳蟲序列相似性為98%;標本Ⅰ、Ⅱ、Ⅲ與多房棘球絳蟲ND1序列相似性均為98%。 結合免疫組化結果,認為CHEm為細粒棘球蚴非正常寄生或變異型??赡茉摪x生長在胃壁外,血供較差,與在組織內寄生時內環(huán)境有一定差異。用1520RPL、FPL引物對標本擴增所得3條18S序列,比對結果均與細粒棘球絳蟲18S序列相似性最高(GenBanK中尚未收錄除細粒棘球絳蟲以外的棘球屬絳蟲18S rRNA序列)。根據
11、ND1序列比對結果,本研究不同地區(qū)的標本可分為以下四組:第一組為內蒙古大興安嶺的3種多房棘球絳蟲(標本號Ⅰ、Ⅱ、Ⅲ),在系統發(fā)育進化樹中的位置單成一組,與多房棘球絳蟲近緣;第二組多房棘球絳蟲,標本號為YL-Em、450、422;第三組石渠棘球絳蟲,標本號為317、133;第四組細粒棘球絳蟲,即XJ-Eg,CHEm也歸在此組中。 本研究先后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擴增相對保守的18S序列,用棘球屬特異引物擴增線粒體ND1序列,成功地區(qū)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