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n氏法組分Ⅳ中血漿蛋白C兩種成分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實驗室前期實驗發(fā)現(xiàn):采用固定化金屬螫合親和層析(ImmobilizedMetalAffinityChromatography,IMAC),從血漿蛋白分離Cohn氏法組分Ⅳ(CohnFractionⅣ,CFⅣ)純化蛋白C(ProteinC,PC)過程中,以咪唑(Imidazole)緩沖液進行階段洗脫時,在低濃度(0.008mol/L)和高濃度(0.040mol/L)的咪唑緩沖液作用下,蛋白洗脫峰分別具有較高的PC抗原性和PC活性,

2、而在中間濃度(0.015mol/L)的咪唑緩沖液作用下,蛋白洗脫峰雖具有較高的PC抗原性,但PC活性較低。從該現(xiàn)象推測,CFⅣ中可能含有性質差異較大的PC活性成分,這在國內外未曾見報道。本實驗旨在探明其原因,為PC制品的制備和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方法:(1)用離子交換層析初步純化CFⅣ中的PC后,①重復原來的IMAC實驗;②設計新的IMAC洗脫方案:采用0.008mol/L、0.040mol/L、0.150mol/L和0.

3、300mol/L的咪唑洗脫濃度。
   (2)用發(fā)色底物法檢測PC活性。
   (3)用WesternBlot方法證明PC特異性。
   (4)用毛細管區(qū)帶電泳(CapillaryZoneElectrophrosis,CZE)分析前后兩種IMAC洗脫方案中的各洗脫峰。
   (5)用免疫親和層析(ImmuneAffinityChromatography,IAC)純化IMAC中PC差異顯著的洗脫峰。

4、   (6)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HPLC-MS/MS)技術分析PC差異成分,獲得質譜圖,并從生物信息學角度分析原因。
   結果:(1)PC活性檢測顯示:①原來的IMAC實驗中,0.008mol/L、0.015mol/L、0.040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的PC活性分別為(75.941±3.010)%、(5.592±1.410)%、(42.334±2.821)%;0.015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的PC活性與0.008mo

5、l/L和0.040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的PC活性進行t檢驗,P值均小于0.05,有顯著性差異。②新的IMAC洗脫方案中,0.008mol/L、0.040mol/L、0.150mol/L和0.300mol/L的咪唑緩沖液洗脫的PC活性分別為(73.411±2.076)%、(54.694±1.692)%、(31.610±1.118)%和(30.557±2.553)%;0.015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的PC活性與0.300mol/L的咪

6、唑緩沖液洗脫的PC活性進行t檢驗,P值小于0.05,有顯著性差異。
   (2)WesternBlot結果顯示:①用0.015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的蛋白洗脫峰僅在52KDa處有一條蛋白曝光帶(smallPC,sPC);其他濃度的咪唑緩沖液洗脫的蛋白洗脫峰在62KDa處有一條蛋白曝光帶(bigPC,bPC);②在110KDa處,CFIV來源的所有樣品都有一條蛋白曝光帶。
   (3)CZE結果顯示:0.015mol/L

7、咪唑緩沖液洗脫液中的PC在遷移時間為(10.467±0.016)min和(11.333±0.009)min時出峰,在(10.667±0.024)min和(16.167±0.012)min時不出峰。0.300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液中的PC的在上述遷移時間的出峰情況與前者相反。
   (4)0.015mol/L咪唑緩沖液洗物經IAC純化,得到以sPC為主要成分的濃縮物,PC活性為(41.903±1.900)%;0.300mol/

8、L咪唑緩沖液洗脫物經IAC純化,得到以bPC為主要成分的濃縮物,PC活性為(1238.523±3.996)%。兩樣品PC活性進行t檢驗,P值小于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5)HPLC-MS/MS顯示:0.015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物經IAC純化后的樣品為PC,Mascot積分為379;0.300mol/L咪唑緩沖液洗脫物經IAC純化后的樣品同樣為PC,Mascot積分為809。
   (6)生物信息學結果顯

9、示:①sPC與bPC的PC匹配肽相比較,有4個相同肽段、1個較短肽段和3個缺失肽段;110KDa對曝光的蛋白條帶具有6個PC匹配肽。②sPC的PC匹配肽中含有3個組氨酸和4個色氨酸,bPC的PC匹配肽中分別含有6個組氨酸和6個色氨酸。
   結論:(1)CFⅣ中存在活性差異較大的兩種PC成分。大分子量的bPC活性高,小分子量的sPC活性低。
   (2)sPC與bPC中肽段的差異,是兩種PC成分具有不同活性的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