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頸痛患者胸鎖乳突肌與上斜方肌表面肌電特征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與目的:慢性頸痛是指頸部疼痛癥狀持續(xù)超過3個月的頸痛。是骨科、康復科門診的常見疾病,高達67%的人曾出現(xiàn)過不同程度的頸肩痛癥狀。隨著坐位工作人群的增加,特別是工作場所對電腦的依賴,頸痛的患病率將持續(xù)升高。慢性頸痛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醫(yī)療和社會問題,給人們的健康狀況和社會生產(chǎn)力帶來很大影響。慢性頸痛的病因繁多、病理機制復雜。生物力學研究顯示,頸肌功能狀況在頸痛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頸肌功能狀況的研究在慢性頸痛診斷、鑒別診斷

2、、療效評估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在諸多頸肌功能評定方法中,表面肌電圖技術(shù)憑借其無創(chuàng)、實時、客觀、量化等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重視。 表面肌電圖(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種將電極置于體表皮膚上,記錄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活動時生物電信號的檢測技術(shù)。sEMG信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活動水平和功能狀況的變化,具有無創(chuàng)、敏感、客觀等優(yōu)點,操作簡單,患者易接受,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研究通過比較慢性頸

3、痛患者與正常對照者胸鎖乳突?。╯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與上斜方?。╱pper trapezius,UT)表面肌電信號時域、頻域指標的差別,了解慢性頸痛患者頸部淺表屈伸肌肉收縮特性、募集方式和疲勞特征的變化,為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運動治療方法提供參考。同時應用NPQ評定患者日常生活所受的影響,闡述其與肌電信號的相關(guān)性。 材料與方法: 經(jīng)病史、癥狀、體查及輔檢,確診為慢性頸痛患者30人作為病

4、例組。并選取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指數(shù)與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試者30人作為對照組。病例組進行NPQ(The 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評分。所有受試者分別進行25%MVC(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最大隨意收縮力)、50%MVC等長屈曲、后伸動作測試,同時記錄并獲取雙側(cè)SCM、UT的sEMG信號。采用MegaWin軟件對記錄的信號進行處理,提取時域指標:平

5、均肌電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m, AEMG)、頻譜面積(spectrum area,SPA)、零線相交率(zero crossing rate,ZCR)和頻域指標:平均功率頻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中位頻率(median frequency,MF)。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t檢驗,相關(guān)分析等統(tǒng)計處理。P<0.05時認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

6、意義。 結(jié)果: 1.對照組不同負荷屈伸時SCM均表現(xiàn)為時頻域指標右側(cè)大于左側(cè)或無差別;UT表現(xiàn)為右側(cè)MF、MPF增高,AEMG降低。 2.病例組不同負荷屈曲測試動作中,痛側(cè)SCM時頻域指標低于對側(cè)。低負荷后伸時痛側(cè)SCM頻域指標低于對側(cè),時域指標高于對側(cè);中量負荷后伸時則僅SPA高于對側(cè)。不同負荷屈伸動作中,痛側(cè)UT頻域指標均高于對側(cè),AEMG、SPA低于對側(cè)或無差別。 3.對照組右側(cè)/左側(cè)SCM、UT各

7、項肌電比值均大于或接近1;病例組頸部屈曲時痛側(cè)/對側(cè)(即右/左側(cè))SCM各項肌電指標均小于對照組,且小于1,病例組頸部后伸時UT痛側(cè)/對側(cè)各項肌電指標比值均大于1,與對照組差別不明顯。 4.不同負荷頸部屈伸時右/左側(cè)SCM比值頻域指標MF、MPF和時域指標ZCR均有對照組大于病例組,屈曲和25%MVC后伸時均有右/左UT比值頻域指標MF和(或)MPF對照組大于病例組,而AEMG則無差別或病例組大于對照組。 5.隨屈曲、后

8、伸負荷增加,對照組SCM、UT時域和頻域指標共同增加。隨屈曲負荷增加,病例組SCM頻域指標下降,時域指標升高;隨后伸負荷增加,SCM、UT時頻域指標均升高。 6.NPQ評分與慢性頸痛患者頸肌肌電信號AEMG變化的線性相關(guān)關(guān)系不明顯。 結(jié)論: 1.正常對照組雙側(cè)頸肌肌力存在差異,右側(cè)大于左側(cè);屈伸負荷增加不易引起SCM收縮力下降。 2.病例組低、中負荷屈曲時痛側(cè)SCM較對側(cè)收縮力下降,易疲勞;低負荷后伸時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