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PONSETI方法治療中的影響與作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建立足踝三維有限元模型對Ponset方法治療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矯形過程進行力學仿真;結合臨床病例分析兒童跟腱對距下關節(jié)的生物力學作用,探索跟腱在距舟關節(jié)復位過程中對距下關節(jié)、距舟關節(jié)等周圍韌帶的影響,為跟腱切斷手術的時機選擇提供生物力學依據。
   方法:
   1、臨床研究部分選取2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CCF)病例,每組30例病例,分對照組A,實驗組B,二組的治療初評分均≥4分(僵硬型).對照組(A)--按P

2、onseti方法矯正4~5次,足背屈≤15°或Piriani評分HS>1、MS<1行跟腱切斷術;實驗組(B)--按Ponseti方法矯正1~3次,距舟關節(jié)復位但跟腱緊張,背屈活動受限,或Piriani評分HS>1、MS≤1行跟腱切斷術;以Piriani評分標準比較兩組治療結果。
   2、采用9歲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患者的足、踝關節(jié)CT資料,建立馬蹄內翻足足踝關節(jié)的三維有限元模型:以ScanIP軟件讀取CT原始數(shù)據,將足、踝關節(jié)的點

3、云數(shù)據輸入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建立足踝關節(jié)完整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后于跟腱止點處加載模擬跟腱的牽張力,分析跟腱對跟距關節(jié)、距舟關節(jié)等周圍韌帶作用。
   結果:
   1、臨床研究部分A、B兩組病例行經皮跟腱切斷手術前石膏矯形次數(shù)分別為5.1次、2.42次(P<0.05),治療時間分別為36.8天、19.3天(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初Pirani評分:A組平均5.53(4-6分),B組平均5.22(4-6分

4、),t值2.00,P=0.08>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A、B組平均5.1次、2.42次石膏矯形后行跟切手術,術后石膏3周測Pirani評分均值,A組平均0.05分(范圍0-0.5),B組平均0.05分(范圍0-0.5);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支具固定半年后Piriani評分均值分別為0、0,無差異。
   2、有限元研究部分在模擬距舟關節(jié)復位過程中,跟骨于距下關節(jié)確有向外的位移,但無論跟腱拉力存在與否,跟骨位移兩者無明顯

5、差異,p=0.44>0.05。距舟關節(jié)復位后在將跟腱拉力逐漸釋放的過程中,足外側的跟腓韌帶(LC)、外側距跟韌帶(LT)和距跟前韌帶(CL)保持原狀不產生伸展變形,不產生任何牽張力;足內側的距跟骨間韌帶(IT)、距跟后韌帶(MT)和脛側副韌帶的脛舟部分(TN)及其距跟部分(TC)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伸展變形,而距舟韌帶(TL)的外側部分不產生任何牽張力而不起力學作用,而內側部分卻受到較大程度的伸展變形。當無跟腱拉力時,距跟骨間韌帶(IT)拉

6、力隨之減小了48.9%;距舟韌帶(TL)的內側部分拉力減少了29.0%;而距舟內側韌帶、脛舟韌帶、距跟后韌帶(MT)受到的牽張拉力是逐漸增大,增加了29.4%。
   結論:
   (1)對于嚴重的馬蹄內翻足在距舟關節(jié)得到復位后早期行經皮跟腱切斷手術可以明顯減少石膏矯形次數(shù)縮短治療時間。
   (2)足三維模型顯示:在距舟關節(jié)復位過程中跟腱對跟骨位移不產生明顯作用,對足踝關節(jié)、距下關節(jié)的周圍韌帶尤其是內側韌帶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