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內生菌提取物抗耐藥細菌的篩選與活性成分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細菌對各類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發(fā)展迅速,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PRSP)、多重耐藥性結核桿菌尤其是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的出現(xiàn),給臨床治療造成了困難。由于現(xiàn)有藥物較難控制耐藥菌感染,研制抗耐藥菌藥物已經成為藥學領域中的研究熱點。本實驗的目的是建立植物和內生菌提取物庫,以細菌、細菌外排泵及β-內酰胺酶為靶點,篩選對耐藥菌有抗菌作用的樣本,通過活性跟蹤分離,得到活性單體或組分,為研制新的抗耐藥菌

2、藥物奠定基礎。 植物及植物內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是一個龐大的化合物庫,是發(fā)現(xiàn)新的抗菌物質的天然資源。本實驗的樣本庫由植物及植物內生菌的提取物組成,共300個個樣本。 以臨床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菌株為靶點,采用Kirby-Barer紙片法及藥基法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橙色串珠霉(M.erythraea Sh.Et Dodge)的菌絲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用TLC進行活性跟蹤、柱色譜分離,得到具有

3、抗菌活性的單體化合物1,根據化合物1的1H、13C NMR譜及高分辨質譜,鑒定為21,25-二甲基-24-乙基-8,15,22-三烯-3β-甾醇。檢測了化合物1對9株細菌的MIC濃度,在8-128μg/ml之間,對G+菌的抑制效果強,為殺菌作用,對G-菌的抑制效果較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耐藥株的MIC、MBC濃度相同,說明敏感株和耐藥株存在共同靶位。用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銅綠假單胞菌耐藥菌株感染小鼠,化合物

4、1的保護率在70-100%之間,呈明顯的量-效關系?;衔?屬于甾醇類化合物,毒性低(化療指數﹥7),尚無類似結構的抗菌藥物上市,因此,可作為抗菌先導物進行結構修飾,值得進一步研究。 將抗菌藥物泵出胞外是細菌廣泛存在的耐藥機制,抑制細菌外排泵(efflux pump),可以增加細菌胞內藥物濃度,使耐藥菌恢復對原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以小蘗堿為細菌外排泵底物,建立細菌外排泵抑制劑雙平板篩選模型,從樣本庫中篩選出白前、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及

5、橙色串珠霉菌液提取物,經活性跟蹤分離,得到化合物2、3、4三個抑制細菌外派泵的活性單體,通過波譜解析,其結構鑒定為:2,4-二羥基苯乙酮(化合物2)、5,7-二羥基-4′-羥甲基異黃酮(化合物3)、2-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化合物4)。體外試驗表明,三種化合物均能提高耐藥菌對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四環(huán)素、小蘗堿的敏感性。體內抗耐藥菌感染試驗發(fā)現(xiàn),化合物2可能存在神經毒性,化合物4可以抑制動物細胞外排泵,不是細菌外排泵專一性抑制劑,化合物3

6、能提高環(huán)丙沙星對感染小鼠的保護率。測定細菌胞內小蘗堿的相對熒光強度,表明化合物2、3、4對細菌外排泵有抑制作用。化合物3屬黃酮類化合物,安全無毒,可以作為抗菌藥物增敏劑。 很多病原菌能分泌β-內酰胺酶(β-lactamase),將β-內酰胺類抗菌素水解失活,β-內酰胺酶抑制劑可以提高產酶菌株對β-內酰胺類抗菌素的敏感性。本實驗從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株分離純化了一種β-內酰胺酶,按Bush-Jacoby-Medeiros分類方法,屬2

7、br酶。首次建立了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Starch-iodine平板篩選模型,從樣本庫中篩選到2種提取物,活性跟蹤分離,得到單體化合物5、6,經波譜解析,鑒定為酒石酸、水楊酸。另從39種化合物中篩選出2個具有很強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二硫聯(lián)苯體內外試驗都能提高甲氧西林的抗菌活性。以該酶為靶點,初步對水楊酸極其類似物的抑酶活性進行構效關系分析,表明水楊酸苯環(huán)上的羥基和羧基是活性基團之一,在苯環(huán)上增加羧基取代基可以較大提高抑酶活性,增加磺酸

8、基、硝基能提高抑酶活性,苯環(huán)上的氨基降低抑酶活性。為設計新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奠定了基礎。 多糖廣泛存在于植物中,但植物多糖抗細菌感染方面的研究不多,本課題研究了雞屎藤、白前粗多糖的體內抗耐藥菌感染效果。用沙門氏菌感染小鼠,感染前給藥時,雞屎藤粗多糖對感染小鼠的保護率為83%,白前粗多糖為66%,保護率隨多糖樣品含糖量的增加而提高;感染時同時給藥,兩種粗多糖的保護率均下降。雞屎藤、白前粗多糖均能提高感染小鼠紅細胞C3b受體活性,

9、提高小鼠清除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功能,提高嗜中性白細胞的吞噬活性,提高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的滴度。因此,粗多糖對小鼠的保護作用與提高免疫功能有關。 采用GC-MS技術,分析了油茶樹、白前揮發(fā)油的化學組成。油茶樹揮發(fā)油能抑制耐藥菌的生長,殺菌曲線表明,當濃度為2×MIC時,6 h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24 h殺死銅綠假單胞菌??咕钚猿煞止烙嬍欠颊链?、壬醛、萜品醇、水楊酸甲酯等化合物。白前揮發(fā)油無抑菌活性,但能明顯降低雞胚中雞傳染性支氣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