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分為二部分:
第一部分、前額葉皮層突觸前Sigma-1受體對D1受體的協(xié)同作用及機制
Sigma受體早在1976年就被Martin等人發(fā)現(xiàn),是非阿片、非苯環(huán)利定類受體。藥理學分析表明sigma受體包括2個亞型:sigma-1和sigma-2受體。其中sigma-1受體已被克隆,與其他受體沒有同源性,廣泛分布于哺乳動物腦中,與學習和記憶、精神分裂癥、心理渴求和覓藥行為以及藥物介導的行為敏化等過程關系密切。
2、
我們課題組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sigma-1受體促進谷氨酸釋放的效應或許是由D1受體介導的。為了進一步研究sigma-1受體是如何協(xié)同D1受體及其相互作用的環(huán)節(jié),本文擬用突觸小體(synaptosomes)作為研究突觸末梢突觸前部分的模型,同時采用生物化學方法結合藥理學手段觀察sigma-1受體和D1受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1)前額葉皮層突觸前sigma-1受體激動劑PRE084,SKF10047能夠放大
3、D1受體激動劑SKF38393激活的PKA活性增強,sigma-1受體拮抗劑BMY14802能阻斷其放大作用。同時,Western blot結果顯示前額葉皮層突觸前表達Sigma-1受體蛋白。(2)Sigma-1受體激動劑能夠放大膜可通透性cAMP類似物CPT-cAMP誘導的PKA活性增強、也能夠放大腺苷酸環(huán)化酶激動劑forskolin誘導的PKA活性增強,而對D1受體誘導的AC活性增強沒有作用,由此推測sigma-1受體激動劑通過D1
4、受體下游的cAMP放大D1受體激活的PKA活性增強,從而參與調節(jié)前額葉皮層突觸前谷氨酸釋放。(3)PKC廣譜抑制劑chelerythrine能夠阻斷sigma-1受體激動劑的放大作用,同時PKC激動劑PDBu能夠模擬sigma-1受體激動劑的放大作用。接下來又使用cPKC抑制劑rottlerin和cPKCβ抑制劑CGP53353(4μM),結果證實sigma-1受體活化后下游的PKC,特別是cPKCβI,在放大D1受體信號的過程中起重要
5、作用。同時,Westernblot結果也證實了激活前額葉皮層突觸前sigma-1受體會引起cPKCβI膜轉位。(4)實驗中還驗證了Ca2+是否參與sigma-1受體的協(xié)同作用。結果顯示無Ca2+勻漿液及Ca2+螯合劑EGTA、電壓依賴性Ca2+通道阻斷劑cadmium,L-型Ca2+通道阻斷劑nimodipin都能夠阻斷sigma-1受體的協(xié)同作用。以上結果提示,激活前額葉皮層突觸前sigma-1受體,通過活化下游PKC,特別是cPKC
6、β I,以及L-型Ca2+通道從而增加突觸小體內Ca2+濃度,以此放大D1受體下游信號。這一研究不僅對揭示sigma-1受體和D1受體相互作用的作用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揭示sigma-1受體在腦內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對臨床藥物的設計提供了有效的參考價值。
第二部分、前額葉皮層突觸前磷脂酰肌醇(PI)偶聯(lián)的D1受體對經典型D1受體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及作用機制
多巴胺(dopamine, DA)
7、是最重要的神經遞質之一。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證明DA受體有D1, D2, D3, D4和D5 5種亞型,均屬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除了由Gαs介導的D1受體的PKA途徑(經典D1受體途徑,D1 receptor/cAMP/PKA pathway )D1受體還可以調節(jié)PLC/IP3信號通路的活性。與經典型D1受體(D1receptor/cAMP/PKA)不同,這型受體被稱為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偶聯(lián)的D1受體
8、。文獻報道,磷脂酰肌醇偶聯(lián)的D1受體激動劑SKF83959激活磷脂酰肌醇偶聯(lián)的D1受體的同時對經典D1受體途徑激活的cAMP/PKA活性有抑制作用,但PI偶聯(lián)的D1受體激動劑SKF83959是否作用于經典D1受體途徑及其相互作用的環(huán)節(jié)尚無報道,是直接作用還是間接作用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為探討這一問題,本文擬用突觸小體(synaptosomes)作為研究突觸末梢突觸前部分的模型,同時采用生物化學方法結合藥理學手段觀察PI偶聯(lián)
9、的D1受體途徑(PI-linked D1-like receptors pathway)和經典D1受體途徑相互作用及作用機制。結果顯示,(1) SKF83959單獨對PKA活性沒有影響,但是可以減弱經典型D1受體激動劑誘導的PKA活性增強,并且這種調節(jié)作用能被SKF83959下游的PLCβ阻斷劑U-73122阻斷。(2)廣譜PKC抑制劑chelerythrine, cPKC特異性抑制劑rottlerin以及cPKCα,β特異性抑制劑Go
10、6976能夠阻斷PI偶聯(lián)的D1受體途徑對經典D1受體途徑的調節(jié)作用,而PKCβⅠ,Ⅱ特異性阻斷劑CGP53353不能阻斷其調節(jié)作用,由此初步推測PI偶聯(lián)的D1受體通過激活下游的cPKCα來調節(jié)經典D1受體途徑,Western blot結果顯示SKF83959能夠使cPKCα膜轉位,激活cPKCα。(3)無Ca2+勻漿液、Ca2+螯合劑EGTA和CdkS抑制劑butyrolactone能夠阻斷PI偶聯(lián)的D1受體對經典型D1受體的調節(jié)作用,
11、并且Western blot結果顯示SKF83959能夠使突觸小體中DARPP-32蛋白Thr75位點磷酸化,而不影響Thr34位點磷酸化水平及DARPP-32蛋白表達。由此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SKF83959激活PI偶聯(lián)的D1受體并且通過其下游的cPKCα,Ca2+以及PP2B-Cdk5介導DARPP-32 Thr75位點磷酸化從而下調經典型D1受體激活的PKA活性增強。這一研究不僅對揭示PI偶聯(lián)的D1受體途徑(PI-linke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腎上腺素能受體對前額葉皮層興奮性突觸傳遞的調控.pdf
- Sigma-1受體激動劑PRE-084對大鼠突觸前鈣離子濃度的作用和機制.pdf
- 大鼠前額葉皮層β受體的學習和記憶功能研究.pdf
- 應激對前額葉皮層、丘腦突觸可塑性的影響.pdf
- 大鼠海馬、杏仁體和前額葉皮層β受體的分布和在記憶中的作用.pdf
- 杏仁體基底外側核β受體、前額葉皮層NMDA受體NR2B亞基在記憶中的作用.pdf
- 神經甾體allopregnanolone對大鼠前額葉皮層內側區(qū)突觸前谷氨酸釋放的作用和機制.pdf
- Sigma-1受體對N型鈣通道的負性調節(jié)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丙泊酚麻醉影響基底核GABAA受體調控前額葉皮層腦電活動的機制研究.pdf
- sigma-1受體基因缺失誘發(fā)抑郁樣行為的機制研究.pdf
- 去甲腎上腺素α24受體在內側前額葉皮層神經元樹突棘發(fā)育中的作用.pdf
- orexina對小鼠前額葉皮層pl區(qū)不同細胞作用狀況的研究
- 自閉癥模型小鼠前額葉皮層NMDA受體功能與社交行為關系的研究.pdf
- 前額皮質多巴胺D1受體對慢性睡眠剝奪大鼠學習記憶影響的機制研究.pdf
- 大鼠內側前額葉去甲腎上腺素α1受體對興奮性突觸傳遞的調制.pdf
- 小鼠前額葉皮層GABA環(huán)路的發(fā)育及其分子機制研究.pdf
- 慢性睡眠剝奪對大鼠前額皮質多巴胺D1受體信號通路的影響.pdf
- 迷走神經電刺激對腦外傷后昏迷大鼠前額葉皮層Orexin-A及受體OX1R表達變化的影響.pdf
- 前額葉皮層行為抑制和計數功能的研究.pdf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額葉皮層分割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