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就影響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相關進行臨床研究,分以下二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與設計: 以HBsAg陽性孕婦的嬰兒為研究對象,以出生后24小時內(nèi)乙肝主一被動聯(lián)合免疫前的外周血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新生兒為陽性組,HBshg陰性和HBVDNA陰性新生兒為陰性組,探討影響新生兒GH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相關臨床因素。所有研究對象都接受乙肝主被動聯(lián)合免疫(即0,1,6方案(10u
2、g,5ug,5ug)+出生6小時內(nèi)肌注HBIG200IU)后,在嬰兒滿6月齡時和12月齡時對其進行隨訪并復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HBV-M),以出生24小時內(nèi)免疫前和滿6月齡時HBsAg陽性的嬰兒為HBV宮內(nèi)感染組(以下簡稱感染組),其他嬰兒為非感染組,探討HBV宮內(nèi)感染的相關臨床因素。此部分為病例對照研究。 資料與方法: 把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產(chǎn)科分娩的符合納入標準的血清rmsAg陽
3、性孕婦的新生兒417例作為研究和隨訪對象。至論文撰寫時,滿6月齡嬰兒211例,滿12月齡嬰兒56例。 (1)根據(jù)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nèi),免疫前外周血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檢查結果,417例新生兒分為2組:陽性組(33例)、陰性組(384例)。 (2)滿6月齡嬰兒211例,以出生24小時內(nèi)免疫前和滿6月齡時HBsAg陽性的嬰兒為感染組(4例),其他嬰兒為非感染組(207例)。 比較組間母親naeA
4、g陽性率、HBV DNA陽性率、母親年齡、孕期間注射HBIG、孕期肝功能異常、先兆流產(chǎn)、先兆早產(chǎn)、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父親HBsAg陽性、新生兒體重和性別等臨床因素。 HBV宮內(nèi)感染診斷標準:新生兒出生時從其外周靜脈采血測到乙肝病毒復制標志物的存在,且持續(xù)陽性至少3個月以上,以及盡管同樣采用主被動聯(lián)合免疫,但近期無免疫效果。 血清樣本分別采用ELISA法和熒光定量PCR法檢測,根據(jù)熒光信號強弱(無熒光信號、有熒光信號和強
5、熒光信號),分為3個等級:<103copies/ml、≥103copies/ml和<106copies/ml、≥106copies/ml三種HBV DNA水平;<103copies/ml為HBV DNA陰性,≥103copies/ml為陽性。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醫(yī)學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顯著性水準α=0.05,雙側檢驗。 結果: 1.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nBsAg陽性率為6.2%(26/417
6、),HBV DNA陽性率為3.4%(14/417),新生兒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總陽性率為7.91%(33/417)。 2.陽性組與陰性組中的母親年齡、孕期間注射HBIG、孕期肝功能異常、先兆流產(chǎn)、先兆早產(chǎn)、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父親HBsAg陽性、新生兒體重、男性新生兒,均無顯著性差異(p>O.05);陽性組的母親HBeAg陽性率和HBV DNA陽性率分別為72.7%(24/33)、87.9%(29/33),
7、陰性組的分別為38.3%(147/384)、54.2%(208/384),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3.將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因素以及可能與新生兒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有關的因素(母親HBeAg陽性、母親HBV DNA陽性和母親孕期使用HBIG)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前向逐步法篩選)分析,結果只有母親HBV DNA陽性被引入回歸模型,OR為6.135,95%CI為(2.116-17.786),
8、p=Exp(-3.784+1.814*x)/(1+Exp(-3.784+1.814*x)),表明HBV DNA陽性孕婦發(fā)生新生兒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危險性是HBVDNA陰性孕婦的6.135倍。 4.滿6月齡嬰兒乙肝免疫應答率為79.15%,滿12月齡時的免疫應答率為82.14%。 5.乙肝聯(lián)合免疫前嬰兒的HBV.M以類型2和類型3(---++、--+-+)為主,免疫接種完成后主要以類型4和類型5(-+
9、---、-----)為主,類型1(+-+-+1在嬰兒免疫前后相對穩(wěn)定。 6.HBV宮內(nèi)感染率為1.9%(4/211)。 7.感染組(4例)和非感染組(207例)的父親HBsAg陽性率、男性新生兒、新生兒體重、新生兒窒息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感染組的母親HBeAg陽性率為100%(4/4),非感染組的為41.5%(86/207),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感染組的母親HBV DNA陽性率為100%(4/4
10、),非感染組的為53.1%(110/207),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感染組,母親的三個HBV DNA水平級的例數(shù)分別為0,0,4,而非感染組的分別為97,39,71,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在感染組中,新生兒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總陽性率為100%(4/4):在非感染組,為8.70%(18/207),2組的新生)L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總陽性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 8.在各級母親HBV DNA載量的層面上分別比較,當母親HBV DNA≥104copies/ml時,感染組和非感染組的母親的HBVDNA載量方具有顯著性差異(1)<0.05),同時,當母親HBV DNA載量≥108copies/ml時,發(fā)生宮內(nèi)感染的危險系數(shù)為11.938。 9.以新生兒HBsAg陽性或新生兒HBV DNA陽性預測嬰兒HBV宮內(nèi)感染,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ROC曲線分析表明,新生兒HB
12、sAg陽性聯(lián)合HBV DNA陽性預測HBV宮內(nèi)感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曲線下面積為0.833,95%CI(0.602-1.065),其敏感度為100%,特異度為99.03%,陽性預測值為66.67%,陰性預測值為100%。 結論: 1.HBV DNA載量是HBV宮內(nèi)感染的獨立高危因素;HBV DNA載量越高,HBV宮內(nèi)感染的危險性越大。HBsAg陽性母親晚孕期間注射HBIG暫未見是HBV宮內(nèi)感染的保護因素。
13、 2.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nèi)乙肝主一被動免疫前HBsAg陽性聯(lián)合HBV DNA陽性可較準確預示HBV宮內(nèi)感染。 3.對HBsAg陽性母親的嬰兒進行密切隨訪和監(jiān)測的意義重大,應大力推廣。 第二部分: 隨訪以HBsAg陽性孕婦為研究隊列,以孕晚期注射HBIG200IU或400IU的孕婦為干預組,未注射的為對照組,隨訪兩組的嬰兒至少6個月,比較兩組嬰兒發(fā)生HBV宮內(nèi)感染的差異,探討HBsAg陽性孕婦孕晚期注射HBI
14、G200IU或400IU,每四周一次,至少3次的預防方案和嬰兒發(fā)生HBV宮內(nèi)感染的關系。本部分為前瞻性隊列研究。 資料與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產(chǎn)科產(chǎn)檢、分娩和隨訪的HBsAg陽性孕婦,進行相關檢查符合納入標準的產(chǎn)婦及其嬰兒211例,根據(jù)其晚孕期間是否注射過HBIG(HBV宮內(nèi)感染的預防方案:按知情、同意、自愿原則,晚孕期間肌注HBIG200IU或400IU,每四周一次,至少3次)分為
15、干預組169例,對照組42例。 (1)對孕婦本身: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孕婦肝功能異常率的差異;比較干預組56例孕婦使用HBIG前后的HBV DNA載量。 (2)對新生兒: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nèi)乙肝主一被動聯(lián)合免疫前HBsn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的總陽性率、HBsAb陽性率的差異。 (3)對研究隊列的滿6個月的嬰兒進行隨訪,比較干預組和對照組HBV宮內(nèi)感染差異;比較2組嬰兒免疫成功率的差異。
16、 血清樣本分別采用ELISA.法和熒光定量PCR法檢測,根據(jù)熒光信號強弱(無熒光信號、有熒光信號和強熒光信號),分為3個等級:<103copies/ml、≥103copies/ml和<106copies/ml、≥106copies/ml三種HBV DNA水平。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醫(yī)學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顯著性水準α=0.05,雙側檢驗。 結論: 1.HBsAg陽性孕婦孕晚期注射HBIG20
17、0IU或400IU,每四周一次,至少3次,不能明顯降低孕婦體內(nèi)HBV DNA載量,不會引起孕婦肝炎活動。 2.HBsAg陽性孕婦孕晚期注射HBIG200IU或400IU,每四周一次,至少3次,未能提高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nèi)乙肝主一被動聯(lián)合免疫前HBsAb陽性率和嬰兒乙肝免疫成功率。 3.HBsAg陽性孕婦孕晚期注射HBIG200IU或400IU,每四周一次,至少3次,與新生兒HBsAg陽性或(和)HBV DNA陽性,與H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隨訪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免疫失敗相關因素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危險因素研究.pdf
- 宮內(nèi)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失敗機理及對策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影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研究.pdf
- 乙肝免疫球蛋白預防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的研究.pdf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的臨床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區(qū)變異與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含量與乙型肝炎病毒療效的相關性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IgG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研究.pdf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家系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調(diào)查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的相關因素分析和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膜性腎病的臨床和病理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自身抗體相關性研究.pdf
- 細胞因子基因多態(tài)性與乙型肝炎病毒宮內(nèi)感染相關性的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預后的危險因素研究.pdf
- 乙型肝炎患者重疊感染其他型肝炎病毒及相關生化指標分析.pdf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心肌損傷的臨床研究.pdf
-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