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探討下頸椎小關節(jié)突雙脫位一期前路減壓、復位、解鎖的可行性、機理、安全性及有效性。依據解剖學研究、復位機制,設計一種新型的前路頸椎撐開復位器(ACDR),為臨床手術提供安全可行的方法、復位器械和科學依據。
方法:1取10具新鮮尸體標本,保留頸椎(2-7)??p合上下兩端硬膜囊,同時將造影劑注入椎管內,制成下頸椎小關節(jié)突雙脫位(C5/6)。2模擬復位:切除前縱韌帶,徹底切除C5/6椎間盤和后縱韌帶,在脫位交鎖上下椎體置入螺釘,
2、使下位螺釘與終板平行,上位螺釘與下位螺釘成一定角度,用Caspar撐開器撐開,將ACDR放入脫位椎體間隙內,邊撐開,觀察交鎖關節(jié)突直至尖對尖,邊向頭側推壓上位椎體, ACDR長齒撬撥下位椎體,即復位。測定撐開中央螺釘成不同角度(0°、10°、20°)撐開椎間高度值,同時觀察不同角度下復位時硬膜囊壓迫情況,最后將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3測量C4/5,C5/6,C6/7椎間盤厚度、C4,C5,C6椎體向前移位的距離、C5,C6,C7鉤
3、突根部的橫徑、C4,C5,C6椎體下緣緣矢狀徑和C5,C6,C7椎體上緣矢狀徑的實驗數據設計出前路頸椎撐開復位器(ACDR)。,
結果:1.C5向前移位距離為(8.55±0.16mm)超過原椎體矢狀徑(16.50±0.14mm)一半;2.在撐開螺釘成10°、20°時,用ACDR撐開椎間高度值(10.02±0.43mm、11.02±0.56 mm)較撐開螺釘成0°(12.59±0.94mm)時低(P<0.05);3.椎管內造影顯
4、示硬膜囊矢狀徑在0°撐開復位時為13.12±0.42mm;在20°撐開復位時為15.11±0.06mm(p<0.05)。
結論:1.C5脫位椎體向前移位距離為本椎體矢狀徑一半,大于椎管矢狀徑(13.55±0.06mm)一半,硬膜囊明顯受壓。2.用ACDR復位時,使下頸椎小關節(jié)突雙脫位應處于10°、20°(中立位、稍屈曲位)復位操作易成功,同時椎體間撐開高度較0°(過伸位)低。3.用ACDR撐開復位時,由于短齒近端有復位遮擋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下頸椎小關節(jié)突脫位閉合復位前后椎間盤和脊髓損傷變化的相關研究.pdf
- 下頸椎關節(jié)突脫位手術治療療效分析.pdf
- 頸椎小關節(jié)脫位前路復位、固定技術的臨床初步報告.pdf
- 固定矯治技術在外傷性牙脫位中的應用
- 下頸椎骨折脫位伴關節(jié)突絞鎖的手術治療.pdf
- 單純前路復位內固定治療無脊髓損傷合并關節(jié)突交鎖的下頸椎骨折脫位.pdf
- 下頸椎骨折脫位伴關節(jié)突交鎖的外科治療策略.pdf
- 后前路減壓、前路固定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伴雙側關節(jié)突絞鎖.pdf
- 下頸椎脫位伴關節(jié)突關節(jié)絞鎖的三種術式的療效分析.pdf
- 關節(jié)脫位、手外傷
- 高頻超聲對急性外傷性髕骨外側脫位的系列研究.pdf
- Halo-vest輔助改良復位法與顱骨牽引法復位下頸椎關節(jié)突交鎖的比較研究.pdf
- 肩關節(jié)脫位手法復位
- 下頸椎雙側關節(jié)突交鎖體外實驗模型的建立.pdf
- 經前路頸椎單側關節(jié)突交鎖撐開復位機制及臨床應用.pdf
- 關節(jié)脫位復位技術基本操作
- 小關節(jié)脫位
- 外傷性斜視
- 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切開復位術后再脫位與術前脫位程度的關系分析.pdf
- 造影監(jiān)測在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閉合復位治療中的應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