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采用脂肪餐耐量試驗(fatty tolerant test,FTT)觀察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者餐后血脂、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變化,探討二者的代謝特征及其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等的關系。 方法:選擇91例我院門診和住院治療MS患者,均符合200
2、4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會(CDS)提出的MS診斷標準。MS組根據空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是否高(≥1.7mmol/L)分為兩個亞組,其中空腹TG水平正常組(MSl組)42例;空腹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HTG)組(MS<,2>)49例。同時選擇47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所有受試對象均接受FTT,分別于空腹及餐后2,4,6小時測定TG、葡萄糖(glucose,GLU)、總膽固醇(to
3、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FFIA、胰島素(insulin,INS)濃度。測體重指數、腰臀圍比值、血壓,用穩(wěn)態(tài)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法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In
4、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并對所有受試者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測定頸動脈IMT。 結果: 1.三組脂肪餐耐量試驗餐后脂代謝指標比較 ①餐后TG水平的比較: 組內比較:三組餐后各時間點TG水平均較空腹水平明顯升高,并在餐后4小時達峰值。對照組餐后6小時TG濃度與空腹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MS<,1>組和MS<,2>組仍顯著高于空腹(p<0.01)。 組間比較
5、:MS<,2>組空腹TG高于對照組及MS<,1>組(p<0.05),MS<,1>組與對照組則無顯著差異(P>0.05);MS患者(MS<,1>、MS<,2>)餐后2,4,6小時TG濃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且MS<,2>組明顯高于MSl組(p<0.05);MS<,1>、MS<,2>組餐后TG-PR及TG-AUC(分別反映餐后TG凈增長指標及餐后TG變化的總體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兩亞組間無顯著
6、差異(p>0.05)。 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顯示TG-AUC、TG-PR均與餐后4小時TG濃度顯著相關(r=0.799,p<0.01;r=0.721,p<0.01)。 ②餐后FFA水平的比較: 組內比較:在對照組脂肪餐后2小時FFA有輕微的降低,之后緩慢上升,整個餐后反應曲線較平穩(wěn)。MS<,1>組和MS<,2>組均未見此現象,而且在餐后4小時達高峰,餐后各時間點的FFA均顯著高于空腹水平(p<0.05及p
7、<0.01)。組間比較:與對照組相比,MS<,1>組和MS<,2>組空腹及餐后2,4,6小時FFA、FFA-PR、FFA-AUC(后兩者分別反映餐后FFA凈增長指標及餐后FFA變化的總體指標)均顯著增高(p<0.01),且MS<,2>組的上述各指標均高于MS<,1>組(p<0.05); 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顯示FFA-AUC、FFA-PR均與餐后4小時FFA濃度顯著相關(r=0.923,p<0.01;r=0.897,p<
8、0.01)。 ③MS<,1>、MS<,2>組餐后2,4,6小時HDL-C均較空腹下降(p<0.05),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0.05)。MS<,1>、MS<,2>組空腹及餐后HDL-C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兩亞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它血脂指標無顯著變化。 2.三組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MS<,1>及MS<,2>組HOMA-IR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且MS<,2>組顯
9、著高于MS<,1>組(p<0.05)。 3.三組頸動脈IMT及增厚率比較對照組、MS<,1>組、MS<,2>組頸動脈IMT分別為0.86±0.19mm,1.08±0.18mm,1.11±0.15mm。與對照組相比,MS<,1>組、MS<,2>組頸動脈IMT均顯著增厚(p<0.01),兩亞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頸動脈IMT增厚率分別為40.43%、69.05%和79.59%,按α'=0.0125檢驗水準MS<,
10、1>組、MS<,2>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25,p<0.00227),MS<,1>組與MS<,2>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125)。 4.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結果MS組TG-AUC與FFA-AUC,FFA-PR,FFA4h,INS-AUC,HOMA-IR,呈正相關,r=0.506,0.430,0.499,0.515,0.414(p<0.01);TG-PR與FFA-AUC,FFA-PR,FFA4h,INS-AU
11、C,HOMA-IR,呈正相關,r=0.511,0.411,0.490,0.565,0.481(p<0.01),與餐后血糖反應和HDL-C0h,HDL-C4h均無明顯相關(p>0.05)。FFA-AUC與INS-AUC、HOMA-IR呈正相關,r=0.737,0.697(p<0.01);FFA-PR與INS-AUC、HOMA-IR呈正相關,r=0.675,0.644@<0.01),與餐后血糖反應和HDL-C0h,HDL-C4h均無明顯相關
12、(p>0.05)。 5.多元逐步回歸結果以頸動脈IMT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吸煙史、血糖、血脂、BMI、WHR、SBP、DBP、HOMA-IR及TG-AUC、FFA-AUC為自變量行多元逐步回歸,入選變量為TG-AUC(X<,1>)、BMI(X<,2>),回歸方程為Y=-0.500+0.095X<,1>+0.050X<,2>。X<,1>、x<,2>的P值均小于0.01,故均有意義。用TG-PR、FFA-PR代替TG-AUC、F
13、FA-AUC,入選變量為TG-PR(X<,1>')、BMI(X<,2>'),回歸方程為Y=-0.560+0.122 X<,1>'+0.050X<,2>'。X<,1>'、X<,2>'的P值均小于0.01,故均有意義。 結論: 1.MS患者餐后脂代謝異常常發(fā)生在空腹血脂異常之前。有必要聯合檢測空腹與餐后4小時的TG水平來全面反映TG的代謝是否存在異常。脂肪餐耐量試驗能更敏感、準確的反映MS患者的血脂代謝異常的特點,而且簡便、
14、價廉、耐受性好,故可應用于餐后脂代謝的研究。 2.MS患者空腹及餐后血脂代謝均存在異常,尤以餐后脂代謝異常更顯著,餐后高脂狀態(tài)延長。餐后4小時TG、FFA濃度與反映餐后TG、FFA代謝的總體指標TG-AUC及FFA-AUC的相關性最貼近,可用作脂耐量試驗的簡化指標。 3.MS患者胰島素對FFA的抑制作用減弱,使餐后FFA明顯增高而且清除延遲,與餐后TG反應密切相關。 4.排除年齡、吸煙史、血糖、血壓、TC、L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謝綜合征患者瘦素、胰島素抵抗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代謝綜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譜與胰島素抵抗
- 低度白蛋白尿與代謝綜合征和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相關性.pdf
- 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綜合征
-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脂代謝的關系.pdf
- 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水平與中醫(yī)常見證型相關性分析.pdf
- 代謝綜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與胰島素抵抗.pdf
- 代謝綜合征對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影響的性別差異.pdf
- 游離脂肪酸、脂代謝相關細胞因子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pdf
- 代謝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與中醫(yī)證型及FFA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清游離脂肪酸、同型半胱氨酸與代謝綜合征相關性研究.pdf
- 心室重構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臨床研究.pdf
- PCOS患者糖脂代謝異常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分析.pdf
- 胰腺脂肪浸潤患者代謝綜合征及胰島素分泌狀況分析.pdf
- ApoB-ApoA1比值與代謝綜合征及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pdf
- 游離脂肪酸致胰島素抵抗的機制研究.pdf
- 游離脂肪酸致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pdf
- 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癥征
- 膳食模式及膳食質量與代謝綜合征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關系的研究.pdf
- 絕經后女性血清骨鈣素水平與代謝綜合征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相關性.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