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肺癌已成為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但其目前的治療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即便是普遍認為可手術根治的Ⅰ期患者,仍有25%在5年之內(nèi)死于復發(fā)或轉移。雖然基于常規(guī)病理檢驗的肺癌分期系統(tǒng)可較好地提示患者的預后,但實際應用中人們發(fā)現(xiàn),同為pⅠ期患者預后往往并不一定完全相同。這提示即使臨床上認為可通過手術完全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術前可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微小的、常規(guī)方法難以發(fā)現(xiàn)的轉移,即微轉移。而目前臨床上的常規(guī)檢查,包括影像學、組織病理學等,難以早期判斷轉移
2、的發(fā)生狀況。這啟示我們應該從微轉移的角度繼續(xù)探討肺癌的準確分期。
微轉移的檢測方法包括:連續(xù)組織切片法、免疫組化法、血清學檢查、流式細胞術、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等。RT-PCR技術的敏感性高,正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常用的肺癌微轉移檢測常用分子標記主要分為四大類:組織特異性蛋白質、腫瘤特異性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組織特異性基因。組織特異性基因中的肺特異性X蛋白(LUNX)是人類肺組織特異性基因,
3、有可能成為具有高敏感度和特異性的肺癌微轉移檢測指標。
某些與腫瘤轉移有關的基因往往在發(fā)生轉移之前即已出現(xiàn)表達的異常,此時很可能是發(fā)生微轉移的早期階段。發(fā)現(xiàn)這些基因表達的改變與微轉移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對患者進行更為準確的分期。只有進行準確的術后分期,才能為肺癌患者多學科綜合治療措施的制定提供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第一部分、以LUNX mRNA為標志物測定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微轉移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研
4、究目的:
基于RT-PCR法,以LUNX mRNA為標志物,檢測p1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微轉移,并研究其與早期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關系,探討以此方法檢測淋巴結微轉移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收集根治性手術治療的Ⅰ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例,并以免疫組化測定淋巴結細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s)表達的方法排除常規(guī)病理遺漏的轉移病例,最終收集40例pⅠ期病例。另選10例肺部良性病變手術病
5、例作為對照。
所有肺癌患者都接受根治性肺葉切除,不包括全肺切除及各種姑息性切除的病例。根治性切除包括系統(tǒng)縱隔淋巴結清掃,即清掃至少包括3站縱隔淋巴結,總數(shù)不少于6枚。
以RT-PCR方法測定各組淋巴結LUNX mRNA表達的情況,以此作為判定淋巴結微轉移的標志物,分析淋巴結微轉移與pⅠ期非小細胞肺癌各臨床病理特征、術后生存和無病生存的關系。
結果:
所有CKs表達陽性的淋巴結于病理
6、復核時均發(fā)現(xiàn)轉移癌細胞或細胞團。剔除淋巴結CKs表達陽性的病例,僅保留CKs表達陰性的病例。
LUNX mRNA的表達:10例肺部良性病變的肺門淋巴結,均表達陰性。40例肺癌病例的原發(fā)灶均表達陽性(100%),14.6%的淋巴結和11.1%的縱隔淋巴結表達陽性。16位(40%)患者的至少一站淋巴結LUNX mRNA表達陽性,LUNX分期升級。重新分期后,LUNX-Ⅰa期13例,Ⅰb期11例,Ⅱa期3例,Ⅱb期6例,Ⅲa期7
7、例。淋巴結微轉移與性別、年齡、病理分期、病理類型、清掃淋巴結站數(shù)、清掃縱隔淋巴結站數(shù)等無關(P>0.05)。
影響術后生存的因素包括:LUNX分期(P<0.01)、縱隔淋巴結微轉移(P<0.01)、清掃淋巴結總站數(shù)(P<0.01)、清掃縱隔淋巴結站數(shù)(P<0.05)、病理分級(P<0.05)。有縱隔淋巴結微轉移的患者的死亡風險是無縱隔淋巴結微轉移的患者的30.3倍(P<0.01),清掃縱隔淋巴結站數(shù)越多的患者死亡風險也隨之
8、提高,清掃6組縱隔淋巴結的患者的死亡風險是僅清掃3組縱隔淋巴結的患者的2.151倍(P<0.05)。
影響術后無病生存的因素包括:LUNX分期(P<0.01)、淋巴結微轉移(P<0.05)、縱隔淋巴結微轉移(P<0.01)、清掃淋巴結總站數(shù)(P<0.01)、清掃縱隔淋巴結站數(shù)(P<0.01)、病理分級(P<0.05)。有縱隔淋巴結微轉移的患者的復發(fā)風險是無縱隔淋巴結微轉移的患者的19.6倍(P<0.01)。
9、結論:
應用免疫組化測定淋巴結CKs的表達只能發(fā)現(xiàn)常規(guī)病理漏檢的轉移,而非真正的“微轉移”。
pⅠ期非小細胞肺癌區(qū)域淋巴結LUNX mRNA的異常表達與患者的術后總體生存和無病生存相關,能夠反映淋巴結微轉移的情況。通過對pN0期非小細胞肺癌區(qū)域淋巴結LUNX mRNA異常表達的檢測,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高?;颊邅喨?,有助于對肺癌患者進行更精確的分期。如能早期加以干預,可以改善這部分患者的預后。
第二部
10、分、nm23與E-cadherin蛋白表達與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微轉移及預后的關系
研究目的:
以免疫組化法檢測nm23和E-cadherin在pⅠ期肺癌原發(fā)灶的表達,并探討其與淋巴結微轉移和預后的相關性。
研究方法:
病例選擇、手術方式、標本采集見第一部分。
以免疫組化法檢測nm23和E-cadherin在肺癌原發(fā)灶的表達,并探討其與淋巴結微轉移和預后的相關性。<
11、br> 結果:
nm23表達陽性率在肺癌組織和正常肺組織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E-cadherin表達陽性率在肺癌組織顯著高于正常肺組織(P<0.01)。
nm23和E-cadherin在不同病理分期的肺癌組織中的表達無顯著差異(P>0.05),但在以LUNX mRNA表達為標志的不同分子分期間有顯著差異(P<0.01)。
nm23低表達組淋巴結微轉移率61.90%(13/21
12、)顯著高于高表達組的15.79%(3/19)(P<0.05)。E-cadherin低表達組淋巴結微轉移率68.42%(13/19)顯著高于高表達組的14.29%(3/21)(P<0.01)。
nm23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的術后生存時間分別為20.90±1.81個月和26.12±0.60個月(P<0.05),術后無病生存時間分別為17.90±2.45個月和25.24±1.06個月(P>0.05)。E-cadherin低表達組和
13、高表達組的術后生存時間分別為21.06±1.93個月和25.42±0.88個月(P>0.05),術后無病生存時間分別為18.44±2.46個月和23.95±1.65個月(P<0.05)。
Cox Regression風險比例模型分析結果提示肺癌原發(fā)灶nm23表達水平也是影響術后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nm23低表達者的死亡風險是高表達者的13.31倍(P<0.05)。
結論:
nm23和E-cad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100A4、E-cadherin和nm23蛋白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pdf
- 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微轉移規(guī)律的研究.pdf
- 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臨床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的影響因素及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的探索.pdf
- STAT3與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微轉移及預后相關性的臨床研究.pdf
- E-cadherin、β-catenin在胃癌及其轉移淋巴結的表達及意義.pdf
- 探討VEGF和nm23-H1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pdf
- 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跳躍轉移的臨床及預后分析.pdf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淋巴結,外周血及骨髓微轉移的分子診斷研究.pdf
- T1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及淋巴結清掃范圍的探討.pdf
- 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切除方式及其微轉移的研究.pdf
- 膀胱移行細胞癌中E-cadherin和nm23的表達.pdf
- 肺癌淋巴結微轉移
- 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的研究.pdf
- Ⅰ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微轉移分子診斷在肺癌外科治療中的作用.pdf
- 非小細胞肺癌前哨淋巴結+淋巴結采樣的臨床研究.pdf
- 胃癌組織E-cadherin和MMP-2的表達及其與胃癌淋巴結微轉移的關系.pdf
- nm23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pdf
- 喉鱗癌組織中KAI1、nm23表達及淋巴管形成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pdf
- 非小細胞肺癌肺內(nèi)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及臨床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