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平原二董文學研究_1640.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平原董氏家族是清代濟南府望族,自明末以事功崛起后,逐步向科舉、文學家族過渡,聞人輩出,科甲不絕,綿延兩百余年。又在與時輩名流的交往、與名門望族的聯(lián)姻中,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雖董氏家族在清初至清中期山左詩壇上占據(jù)重要位置,但董氏文人及其創(chuàng)作尚未全面進入研究者視域,本文即以平原董氏家族為依托,探討其興衰的發(fā)展軌跡,以及董氏文人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家族文學傳統(tǒng);并在全面梳理平原董氏文人著述的基礎上,對平原董氏文人進行個案分析,展現(xiàn)董訥和

2、董元度的文學交游和創(chuàng)作狀況,并探討二者的詩歌風貌與山左文學發(fā)展之關系。
  本文共分為三章。
  第一章對平原董氏家族進行整體探討,從平原董氏家族的發(fā)展軌跡人手,探討其代際、成員,以及董氏族人的仕宦狀況。董氏族人多有詩作流傳,故而對董訥、董訪、董元度、董蕓等人的生平進行簡要梳理,并對其創(chuàng)作狀況進行概述,考察其著述的存佚狀況,對其中部分版本進行對照和梳理。同時分析董氏詩書傳家、忠孝愛民和寄興林泉的家族傳統(tǒng),以期對其有更為全面的

3、認識。
  第二章主要考察董訥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首先從《清史稿》、《平原縣志》、《康熙起居注》等資料入手,考察董訥生平經歷,重點考述其在黨爭中起伏跌宕的仕途。其次對《柳村詩集》和《華琯山房詩集》進行對比,并據(jù)此分析董訥在罷官前后的心態(tài)特征。最后對董訥詩歌的題材內容、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進行詳細的探討,對其堅持詩歌不分唐宋的文學觀念進行分析。董訥在創(chuàng)作時轉益多師,杜甫的史筆和皮陸的山水酬唱,白居易的曉暢和蘇軾的超曠多姿,都成為他效法的對象

4、。
  第三章以董元度為研究對象,結合史志資料、董元度友人的詩集和筆記,考察其生平經歷,并對其罷官前后的心態(tài)作出分析。其次以盧見曾、紀昀、翁方綱等人的著述與《舊雨草堂詩》為主要依據(jù),考辨董元度與他們的文學交游狀況。最后對《舊雨草堂詩》的內容和風格進行分析,對董元度哀婉綿邈的詠懷詩進行探討,并對其意蘊悠長的寫景詩、情深意切的贈答詩進行梳理。他遠宗李商隱,近承王士禎,又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融入詩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舊雨草堂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