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研究鈰鋯固溶體的堿土金屬摻雜改性,以改善材料的儲放氧性能。研究了鈰基儲氧材料的反相微乳法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分別研究了四種堿土金屬元素摻雜對鈰鋯固溶體的結構及性能的影響,研究了改性前后儲氧材料與貴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儲放氧機理。主要內(nèi)容如下: ⑴通過繪制反相微乳體系的擬三元相圖、采用TG-DTA、原位XRD等方法優(yōu)化了鈰鋯固溶體的制備工藝。并對反相微乳法與溶膠凝膠法制備的樣品進行了結構和性能的比較,反相微乳法制備的樣
2、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積,更高的晶相純度及氧化還原性能。 ⑵系統(tǒng)研究了Mg、Ca、Sr、Ba四種摻雜劑及不同摻雜濃度對Ce0.67Zr0.33O2的物相結構和儲放氧性能的影響。堿土金屬摻雜可提高Ce0.67Zr0.33O2的均相性及結構熱穩(wěn)定性,其中Ca和Sr具有適宜的離子半徑,可進入Ce0.67Zr0.33O2晶格形成三元固溶體,基于半徑效應和電價平衡效應在面心立方結構的晶體中產(chǎn)生晶格缺陷和氧空位,從而提高體相和表面氧的擴散和遷移
3、性能。Mg的離子半徑較小,Ba的離子半徑較大,均無法以陽離子取代方式進入Ce0.67Zr0.33O2晶格,對其儲放氧性能無明顯的改善作用。 ⑶采用TPR、動態(tài)OSC和CO脈沖等實驗方法,并對測試前后的樣品進行FTIR、Raman及TG-DTA等表征,推斷鈰基儲氧材料的儲放氧機理。儲放氧過程中主要有表面氧、近表層晶格氧以及體相氧三個氧種參與,OSC過程中的反應遵循L-H機理,此外儲放氧過程中發(fā)生了CO的歧化反應。 ⑷以堿土
4、金屬改性的Ce0.67Zr0.33O2為載體,負載貴金屬Pd(0.5wt%)后進行高溫氧化還原處理,采用H2-TPR、三效催化性能評價對樣品進行表征,以考察堿土金屬改性對于鈰鋯固溶體與貴金屬Pd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結果表明,堿土金屬摻雜對于Pd與CZ的相互作用有很大影響,主要取決于摻雜劑種類和摻雜濃度,這種相互作用的改變進而對于催化劑的三效催化活性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作用,Sr摻雜改性后的儲氧材料與貴金屬存在較強的相互作用,可顯著提高CO、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堿土金屬改性對氧化鈰儲放氧性能影響.pdf
- 鈰鋯固溶體模板合成及儲氧性能研究.pdf
- 鍶摻雜改性鈰鋯固溶體的研究.pdf
- 鍶摻雜的鈰鋯固溶體與貴金屬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鈰鋯固溶體的制備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pdf
- 鈰鋯固溶體及雙金屬納米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活性評價.pdf
- 鈰摻雜鈦鋯固溶體催化劑的制備與催化還原NOx的實驗研究.pdf
- 過渡金屬改性鈰基材料電子結構及儲放氧機理研究.pdf
- 納米晶鈰鋯氧化物固溶體的SAS合成及機理研究.pdf
- 堿土金屬和稀土Sm摻雜二氧化鈰電子結構和氧離子遷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鈰鐵固溶體的制備及表征.pdf
- 金屬(銅、鈰、鋁)氧化物固溶體的制備、負載與性能研究.pdf
- 基于堿土金屬鈣摻雜的BiFeO3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pdf
- 堿金屬與堿土金屬鈦酸鹽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鈰鋯固溶體的制備、表征及其對O-,2-和NO的儲存能力的研究.pdf
- 氧化鈰基介晶固溶體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pdf
- 鈰鋯固溶體的制備及其在柴油氧化催化劑的應用研究.pdf
- 46597.摻雜sno2半導體固溶體電極的結構與性能研究
- 堿土金屬-冠醚配合物的合成與結構研究.pdf
- 鈰改性鈦基納米管的脫硝活性及抗堿-堿土金屬中毒性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