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事務所的動因研究開題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  論 文 題 目: 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動因研究 </p><p>  院 系 名 稱: 經濟管理學院 專 業(yè) 班 級: 會計 </p><p&g

2、t;  學 生 姓 名: 導 師 姓 名: </p><p>  開 題 時 間: 2012年4月 </p><p>  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p><p>  中國上市公司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頻繁變更中,存在強制變

3、更,如原來的事務所被吊銷相關證券從業(yè)資格,政府指定事務所作為某些上市公司的審計單位;也存在自愿變更如事務所主動辭聘或者是上市公司主動解聘。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上市公司主動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情況占了絕大部分。中國證監(jiān)會在1996年就已經發(fā)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解聘或者不再續(xù)聘會計師事務所時應當由股東大會作出決定,并在有關報刊上予以披露,必要時說明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并報中國證監(jiān)會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備案。而在主動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公司所

4、公布的年報中,有的上市公司完全不披露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而在有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原因中,主要包括事務所的人員安排緊張、業(yè)務繁忙導致不能滿足被審單位的時間要求,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單位在審計費用上無法協(xié)商一致,地域變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提議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結構調整和人員變動等,顯然通過分析比較這些托辭要么過于含糊不清,要么明顯不合理,無非都是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借口,并希望借以掩蓋其變更事務所的真實意圖。因此在上市公司的會

5、計師事務所的變更過程中,上市公司始終未能明確披露合理的變更理由。</p><p>  因此針對上市公司頻繁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而又沒有充分合理的變更理由的前提下,就有必要對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這一現(xiàn)狀進行研究,并挖掘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背后隱藏的真正動機,以及分析上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師事務所而帶來的經濟后果。通過因果聯(lián)系的分析,透過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現(xiàn)象來洞悉其本質,從而為規(guī)范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

6、務所提供相關依據(jù)。</p><p><b>  2.文獻綜述</b></p><p>  2.1.國內研究文獻綜述</p><p>  國內文獻關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關于審計意見購買這方面研究主要有吳聯(lián)生和王亞平(2003)通過建立動態(tài)博弈模型,分析了有效會計監(jiān)管的實施問題,但該模型只涉及到會計師事務所和政府兩方,而審計意見購買行為涉及到審計師

7、、經營者和投資者三方,所以吳聯(lián)生(2005)通過建立動態(tài)博弈模型,從三方的角度進行研究,分別研究變動收益和固定收益下的審計意見購買行為的行為特征,并研究相應的監(jiān)管策略。綜上所述,已有文獻大部分從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動因和結果進行研究,但都是研究的單方面的原因,事務所變更的原因還有很多,如行業(yè)的競爭、審計收費、地域關系等其他原因。</p><p>  而其已有研究并沒有對此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會計師事

8、務所和其審計的上市公司均有權做出決策,雙方不一致的時候就導致會計師事務所變更。但其中還涉及到另一利益相關者即政府,它作為監(jiān)管方對會計師事務所變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試圖以經濟學的視角,用博弈論來分析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原因,將其歸結為委托-代理理論中的信息,根據(jù)委托-代理審計模型,按照期望效用理論找出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均衡解,從而解釋事務所變更的現(xiàn)象,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p><p>  

9、2.2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p><p>  國外文獻西方研究關于自愿性變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觀點:“不清潔”的審計意見觀、財務困境觀、審計師級差需求理論。Chow和Rice(1982)、Krishnan(1994)和Stephen(1996)研究均發(fā)現(xiàn),會計師事務所變更與變更前最近會計年度的保留審計意見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得出公司由于收到“不清潔的審計意見”而進行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結論。Lennox(2000)卻

10、認為這些研究不能以審計師變更之前的審計意見作為比較基準,因為不同年度之間的審計意見并不可比,它們是在不同審計市場狀況和公司不同的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得到的。應該比較如果變更和不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情況下所得到的審計意見,但是這種審計意見是不可觀察的,Lennox構建審計意見估計模型,結果表明會計師事務所變更使審計意見得到顯著的改善。但是吳聯(lián)生(2005)認為Lennox的模型不能用于研究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動機,而是揭示了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行為

11、結果,所以吳用修正的Lennox模型研究我國上市公司通過變更會計師事務所改善其審計意見的決策行為,再運用審計意見估計模型來檢驗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是否能顯著改善審計意見。研究結果表明,我國200</p><p>  3. 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b> ?。?)基本內容:</b></p><p>  第1章 研究的目的及選題

12、意義 </p><p><b>  1.1 目的及意義</b></p><p>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p><p>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p><p>  第2章 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現(xiàn)狀分析</p><p>  2.1 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含義</p>&

13、lt;p>  2.2 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類型</p><p>  2.3 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現(xiàn)狀分析</p><p>  2.3.1 審計契約關系的形成</p><p>  2.3.2 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特殊聘任模式</p><p>  第3章 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動因分析</p><p>  3.1 上

14、市公司管理層的角度</p><p>  3.2 會計師事務所的角度</p><p>  3.3 盈余管理的需要</p><p>  3.4 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p><p>  3.5 公司管理層逃避審計監(jiān)督的需要</p><p>  第4章 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經濟后果分析</p><p&

15、gt;  4.1 短期經濟后果分析</p><p>  4.1.1 對審計意見的影響</p><p>  4.1.2 變更前后財務狀況的狀況</p><p>  4.1.3 變更前后審計費用的變化</p><p>  4.2 長期經濟后果分析</p><p>  4.2.1 會計師事務所間以犧牲審計質量為代價的惡性競爭

16、</p><p>  4.2.2 影響上市公司及社會的長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p><p>  第5章 對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相關建議</p><p>  5.1 完善上市公司的披露機制</p><p>  5.1.1 審計費用的披露的充分性和完整性</p><p>  5.1.2 上市公司其他方面的披露</p

17、><p>  5.2 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質量</p><p>  5.2.1 增加前任注冊會計師的權利和義務</p><p>  5.2.2 提高后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效果</p><p>  5.3 加強對上市公司監(jiān)管和溝通</p><p>  5.3.1 加強對上市公司監(jiān)管</p><p> 

18、 5.3.2 提高后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效果</p><p><b>  第6章 總結</b></p><p>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本文的第一章緒論中對選題的背景以及意義作了明確闡述,并確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通過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綜述以及第二章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理論與背景制度分析對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這一問題做

19、了全面闡述,然后在第三章中分析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動因,并通過第四章從短期和長期分析了變更會計師經濟后果。最后在上述理論、制度背景、動因分析、經濟后果分析的基礎上,對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這一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以應對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p><p>  4. 技術路線或研究方法;</p><p> ?。?)規(guī)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p><p

20、> ?。?)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p><p>  論文采用規(guī)范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案例述評,引用數(shù)據(jù)等)相結合的方法,遵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路線,運用一系列的演繹、歸納和推理,使得出的結論建立在較為堅實的基礎之上。</p><p><b>  5. 進度安排;</b></p><p>  2011.12.15-2012.

21、2.29 搜集整理文獻資料,提交論文大綱;</p><p>  2012.3.1-2012.4.8 根據(jù)任務書要求,完成開題報告;</p><p>  2012.4.9-2012.4.13 根據(jù)開題報告,準備開題答辯;</p><p>  2012.4.14-2012.5.8 按照大綱,完成論文初稿;</p>&l

22、t;p>  2012.5.9-2012.6.20 修改、充實、完善論文初稿,按照學院論文規(guī)范完成論文;</p><p>  2012.6.21-2012.6.24 準備論文答辯。</p><p>  6. 主要參考文獻。</p><p>  [1] 耿建新,楊鶴.我國上市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情況的分析[J].會計研究,2001(4):13

23、-18.</p><p>  [2] 韓洪靈,陳漢文.中國上市公司初始審計的定價折扣考察—來自審計師變更的經驗證據(jù)[J].會計研究,2007(9):83-91.</p><p>  [3] 黃京菁.獨立審計目標及其實現(xiàn)機制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0.</p><p>  [4] 李東平,黃德華,王振林.“不清潔”審計意見、盈余管理與會計師事務所變更[J].

24、會計研究,2001(6):23-27.</p><p>  [5] Beattie V&S,Fearnley.The importance of audit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rivers of auditor change in UK listed companies[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5,25:227

25、-239.</p><p>  [6] 李爽,吳溪.證券市場審計師變更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較與現(xiàn)狀分析[J].審計研究,2001(3):11-15.</p><p>  [7] 李秉成.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比率征兆研究[J].財會通訊,2004(2):71-73.</p><p>  [8] 劉斌,彭凌.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對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

26、01(1):52-55.</p><p>  [9] 劉偉,劉星.審計師變更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實證研究—來自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jù)[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1):87-92.</p><p>  [10]Bockus K.and F.Gigler.A theory of auditor resign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ch,1998

27、,(10):191-208.</p><p>  [11]沈紅波,王布衣.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變更的影響因素—來自2003-2006年的經驗證據(jù)[J].管理評論,2008(4):53-59.</p><p>  [12]宋衍衡,殷德全.會計師事務所變更、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來自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審計研究,2005(2):72-77.</p><p&g

28、t;  [13]熊建益.關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更換的實證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1.</p><p>  [14]熊建益.對我國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幾點建議[J].財務與會計,2000(7):23-25.</p><p>  [15]徐浩萍.會計盈余管理與獨立審計質量[J].會計研究.2004,(1):44-49.</p><p>  [16]

29、Dunn J,D.Hillier and A.P.Marshall.The market reaction to auditor resignation[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9,29(2):95-108.</p><p>  [17]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全國注冊會計師統(tǒng)一考試輔導教材-審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51.</p>

30、<p>  [18]朱小斌,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特征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2001(10):34-37.</p><p>  [19] 李爽,吳溪.審計師變更研究:中國證券市場的初步證據(jù)[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p><p>  [20] 石紹炳.審計師變更與審計意見購買的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2008(2):120-127.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