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系統(tǒng)課程設計——鎖相環(huán)數(shù)字發(fā)生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國家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p><p><b>  電子系統(tǒng)課程設計</b></p><p><b>  設 計 報 告</b></p><p>  設計題目: 數(shù)控脈沖信號發(fā)生器</p><p>  2012 年 1 月 6 日</p>

2、<p><b>  目 錄</b></p><p><b>  1 設計任務要求</b></p><p><b>  1.1 任務 </b></p><p>  設計并制作一個數(shù)字控制脈沖信號發(fā)生器。 </p><p>  1.2 設計要求 </

3、p><p> ?。?)輸出信號頻率范圍2.0kHz~20.0kHz,步進頻率0.1kHz(即可輸出信號頻率2.0kHz、2.1kHz、2.2kHz、……、19.9kHz,20.0kHz),輸出信號頻率的精度和穩(wěn)定度要求優(yōu)于 10-4。</p><p> ?。?)設計信號發(fā)生器輸出電阻為50Ω。在負載電阻為50Ω時,輸出信號高電平5V,低電平-5V,誤差不大于10%。(測試時用示波器分別測信號發(fā)

4、生器空載輸出電平UOpen和帶負載時的輸出電平ULoad,應滿足UOpen = 2*ULoad)</p><p>  (3)增加按鍵輸入和顯示功能。要求用按鍵(可用成品鍵盤或用按鍵開關自制,按鍵數(shù)量不限)輸入信號頻率(按鍵輸入方式不限),利用數(shù)碼管或液晶顯示器顯示鍵入的數(shù)字和當前輸出信號頻率。</p><p> ?。?)增加輸出保護功能。當信號發(fā)生器輸出發(fā)生短路時,自動啟動保護電路,切斷輸

5、出并發(fā)出報警。短路去除后,自動恢復正常輸出。</p><p>  2 設計方案及論證</p><p><b>  2.1 任務分析</b></p><p>  通過查閱一些資料,我們認為本次課設大概可以分成幾個模塊:</p><p>  晶振分頻,鎖相環(huán),倍頻</p><p>  減法器或電平

6、轉換,功率放大</p><p><b>  單片機控制與顯示</b></p><p><b>  保護電路</b></p><p>  其中晶振給出一個穩(wěn)定的頻率f,用分頻器N分頻得到基準頻率f/N,過鎖相環(huán)之后用單片機做可變的M倍頻,最終得到f*M/N的輸出頻率。也可以先倍頻后分頻,原理基本一致。</p>

7、<p>  鎖相環(huán)輸出的頻率已經(jīng)是所求頻率,但是電壓只有0—5V,而且沒有帶負載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設計電平轉換及放大和功率放大兩個模塊,先把電平提高到0—20,再通過隔直電容濾去直流成分,把電平拉低到-10V—+10V以滿足設計指標。最后通過功率放大器放大電流提高帶負載能力。</p><p><b>  圖1 設計框圖</b></p><p><b&

8、gt;  2.2 方案比較</b></p><p>  分頻部分我們有三種方案,一個是采用CD4060,其內部有起振功能,外接無源晶振即可;另一個是采用CD40103,二進制最高256分頻,但是其沒有起振功能,所以要外接有源晶振;還有一種是使用單片機的晶振,利用單片機自身的起振電路來起振。</p><p>  倍頻部分我想使用CD40103,因為它有八個控制端口,二進制256

9、分頻,便于單片機控制?;蛘卟捎脙善?4161,同樣實現(xiàn)256分頻。</p><p>  鎖相環(huán)部分也可以選擇鑒相器I或者鑒相器II,鑒相器I為異或門構成,要占空比為50%,而鑒相器II為邊沿觸發(fā),沒有占空比要求。</p><p>  電平轉換部分和功放部分我們都考慮了很多芯片,從最開始的LM324,到后來選擇的LM311和LM356,最后我們確定使用三極管搭接電平轉換和功放部分。</

10、p><p>  2.3 系統(tǒng)結構設計</p><p><b>  圖2 原理框圖</b></p><p>  我們最后選定的方案是這樣的,外接1M無源晶振,經(jīng)過兩片CD40103 10000分頻,輸出基準頻率100Hz進入鎖相環(huán)CD4046的信號輸入端。鎖相環(huán)壓控振蕩器輸出端接到單片機控制倍頻的電路上,采用74161倍頻,再反饋接到鎖相環(huán)鑒相器比

11、較輸入端。鑒相器我們選擇II,不需要占空比,這樣就節(jié)省一些芯片。后一級電平轉換由三極管和高通濾波實現(xiàn),最后采用甲乙類互補推挽功放實現(xiàn)功率放大,帶動負載。</p><p>  2.4 具體電路設計</p><p><b>  設計思路:</b></p><p>  依照老師所給的模塊圖,我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模塊。我們計劃輸入鑒相器的頻率為1

12、00Hz,這樣要實現(xiàn)2kHz-20kHz的輸出就只需20-200倍倍頻。</p><p>  本次設計的重點部分是鎖相環(huán)的調試,鎖相環(huán)分為三個模塊:鑒相器,濾波器和壓控振蕩器。我們仔細閱讀CD4046的芯片手冊,首先針對這次設計的頻率范圍,我們選擇設計中心頻率為15kHz左右,我們選擇6、7管腳之間的電容為1nF,11管腳接的100kOm的電位器,調節(jié)阻值來選擇中心頻率,同時測量其壓控靈敏度。</p>

13、<p>  圖3 中心頻率選擇曲線</p><p>  接下來濾波部分是關鍵,我們采用一個環(huán)路濾波器仿真計算軟件,輸入一些參數(shù),如下圖所示:</p><p>  圖4 環(huán)路濾波器設計軟件</p><p>  計算出濾波所需的電阻電容值,我們根據(jù)手上有的元件來調節(jié)參數(shù),并調試板子,最后確定C1為10uF,C2為100uF,R1=1kOm,R2=100kO

14、m</p><p>  圖5 分頻及鎖相環(huán)電路圖</p><p>  倍頻部分我們使用兩片74161,兩片的2管腳時鐘端連接鎖相環(huán)4管腳,作為倍頻輸入,與非門反饋端連接鎖相環(huán)3管腳鑒相器比較端,兩片的D0—D1由單片機控制,如下圖所示:</p><p>  圖6 單片機控制倍頻電路圖</p><p>  電平轉換部分我們本想選擇9102,用其

15、開關作為控制電平,但是沒有元件,我們只能用8050代替,電源電壓為20V左右,根據(jù)實際波形調節(jié)。之后用一個1u的電容做隔直高通濾波,下拉電平。</p><p>  功放部分我們選擇甲乙類互補推挽功率放大,采用兩個匹配的功率三極管8050和8550,在二極管與電源相連的一端接一個分壓電阻,保護二極管,電阻值由調試過程中測出。輸出電阻應該用小阻值大功率電阻,接負載后測試調節(jié)。</p><p>

16、  3 制作及調試過程</p><p>  3.1 制作與調試流程</p><p> ?。ㄔ敿氄f明電路制作與調試的方法和流程,如各單元電路的制作和調試順序等,應能完整準確地反映電路的制作調試過程。)</p><p>  首先分頻比較簡單,我們采用1M的有源晶振,使用兩個CD40103,各為100分頻,這樣的輸出是100Hz,之后倍頻部分我們可以調節(jié)20-200倍

17、來實現(xiàn)2k-20kHz的頻率產生。</p><p>  鎖相環(huán)我們先測試壓控振蕩部分,我們選定1n電容,然后調節(jié)100K的滑變,調節(jié)中心頻率,并記錄壓控靈敏度。</p><p>  濾波部分我們用環(huán)路濾波的軟件算出大概的電容值和電阻值,選定合適電容之后,我們還是采用滑變調節(jié)電阻,先測試壓控振蕩器的輸出,看其是否是平穩(wěn)的直流,若不平穩(wěn)則調節(jié)滑變直至平穩(wěn),然后改變頻率,重復以上步驟,若每個頻率

18、都比較平穩(wěn)則可以選定該阻值。</p><p>  鎖相環(huán)調試完后連接后級電平轉換電路,開始時我們使用LM311做過零比較器,發(fā)現(xiàn)波形有變形,結果直接使用三極管做電平放大,該部分主要調試上拉電阻,我們根據(jù)經(jīng)驗值選取了4.7kOm的阻值,電源供給20V,測試輸出波形是否變形。之后接1uF的電解電容濾波,拉低電平,調節(jié)電源供電值,使輸出電平穩(wěn)定。</p><p>  功放部分做甲乙類互補推挽功放

19、,正負兩極供電,調節(jié)二極管兩端電阻使輸入電阻盡量增大,以獲得更大的分壓,最好與前級輸入電平一樣,最后調節(jié)輸出電阻和電源供電值,使最后空載輸出為+/-10V,接負載后輸出+/-5V。</p><p>  3.2 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p><p>  在焊接分頻部分基本上沒有遇到什么問題,有源晶振輸出比較穩(wěn)定,之后遇到的一點問題就是我們不小心把晶振燒毀了,手頭上只有4M和單片機上12M的

20、兩個無源晶振,由于沒有CD4060,沒有起振電路,我們想了兩種方案,一種是采用與非門起振,另一種是利用單片機12M的晶振先用74161 12分頻,再接入原來的分頻電路,結果都不理想,我們最后只能回中發(fā)再買晶振。</p><p>  鎖相環(huán)部分是本電路的關鍵,調試過程中開始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對CD4046這個晶片的原理不是十分理解。開始我們想使用鑒相器I,由于其要求輸入占空比,我們開始選擇7416

21、1 2分頻把輸入電壓調成方波。后來聽取別人意見,改用鑒相器II,其為邊沿觸發(fā)方式,輸入就可以不考慮占空比,這樣電路可以簡單一些。</p><p>  一開始,我們想按照CD4046芯片手冊上的參數(shù)選擇電阻電容值來搭接VCO起振電路和濾波器電路,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后來分析主要原因是買來的瓷片電容電容值不準,所以我們決定在調試中確定參數(shù)。先調節(jié)中心頻率,用電位器來代替電阻,以便調節(jié)。接下來用軟件仿真環(huán)路濾波的參數(shù),結

22、合芯片手冊上給的曲線,我們使用比較準確的電解電容來搭接濾波電路,調試出來的波形很理想,只是有一個固定的頻偏,我們使用單片機修改程序解決了這個問題。</p><p>  鎖相環(huán)輸出后要接電平轉換電路,我們開始想選用LM311電壓比較器,LM311的壓擺擺率要遠高于LM324,但是我們仍然發(fā)現(xiàn)輸出波形不理想,波形不是方波,我們查閱一些資料,發(fā)現(xiàn)LM311中使用的是運算放大器,其帶寬有限,速度無法跟上,而且此時的波形中

23、含有大量的直流成分,所以波形變形。我們之后采用帶寬很寬的三極管,利用其開關效應來調節(jié)電平,并在其后接1u電容做高通濾波器,以此來拉低電平,使輸出波形為正負雙極性。</p><p><b>  功放部分我們出現(xiàn)了</b></p><p><b>  4 系統(tǒng)測試</b></p><p><b>  4.1 測試

24、方法</b></p><p>  輸出2k—20kHz的方波,要求占空比為50%,步進頻率為0.1kHz。</p><p>  連接好電源線,等待單片機初始化,然后在控制鍵盤上輸入要顯示的頻率,按確認鍵,觀測示波器,待波形穩(wěn)定后讀出示波器上的頻率,檢測是否滿足要求。</p><p>  (2) 設計信號發(fā)生器輸出電阻為50Ω。在負載電阻為50Ω時,輸出信

25、號高電平5V,低電平-5V,誤差不大于10%。</p><p>  先測試空載的波形電平值,用示波器觀察是否滿足高低電平為+/-10V,在輸出端連接50Om的負載,再觀測負載兩端的電壓是否滿足高低電平為+/-5V。(3) 測試短路自動保護功能。</p><p>  若直接連接輸出和地線,觀測蜂鳴器是否鳴響;斷開連接,蜂鳴器應該停止報警。</p><p><b&

26、gt;  4.2 測試數(shù)據(jù)</b></p><p>  4.3 數(shù)據(jù)分析和結論</p><p>  頻穩(wěn)度指標要求是<0.0001,我們沒有達到這么高的精度,我們測試的頻率抖動范圍大概為0.05kHz以內,可能是由于元件、芯片的內部結構和焊接問題。</p><p>  空載電平我們測出的結果非常準確,幾乎沒有波動,穩(wěn)定在+/-10V,但是空載電

27、平我們沒有實現(xiàn)+/-5V,而是有一個尖脈沖能到5V,電平只有2.5V。</p><p><b>  5 系統(tǒng)使用說明</b></p><p>  5.1 系統(tǒng)外觀及接口說明</p><p><b>  主體部分</b></p><p>  接口:左上1地線,右上1 +5V電源線</p>

28、;<p>  左下1白色-12V電源線,左下2 +12V電源線,左下3地線,左下4鎖相環(huán)3管腳鑒相器比較輸入,左下5鎖相環(huán)4管腳壓控振蕩器輸出,左下6(右下1)+5V電源線</p><p><b>  單片機倍頻部分</b></p><p>  接口:左1 +5V電源,左2鎖相環(huán)4管腳壓控振蕩器輸出,左3鎖相環(huán)3管腳鑒相器比較輸入,左4(右1)地線<

29、;/p><p><b>  控制鍵盤:</b></p><p>  5.2 系統(tǒng)操作使用說明</p><p>  使用方法基本上如5.1所述。</p><p><b>  6 總結</b></p><p>  6.1 本人所做工作</p><p> 

30、 我的任務是分析設計電路,選擇元件,焊接調試。主要負責分頻,鎖相環(huán)和倍頻部分的設計與焊接。板子大部分都是在兩個人互相討論和嘗試中調試出來的,兩個人都付出了很多的勞動。</p><p>  6.2 收獲與體會</p><p>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對電子設計有了系統(tǒng)的理解。以前的實驗基本上都是有固定的電路圖,照著焊接就差不多了。而這次的課程設計,我們只有設計指標,和原理流程框圖。每一個模

31、塊我們都需要自己設計,而且還要考慮每兩個模塊之間的匹配問題。就連各種芯片我們都是要自己看芯片手冊來選擇,并且要考慮芯片的各種功能與指標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比如壓擺等。也是這個原因,我認識了不少的芯片,并掌握了其功能與使用方法。這次實驗也讓我學會了如何查閱芯片手冊,比較好的芯片手冊上會詳細的介紹芯片的功能、管腳、使用方法和參數(shù)選擇。課程設計培養(yǎng)了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焊接技術,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一邊調試一邊選擇參數(shù),這樣的

32、課程設計,讓我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獲得更大的收獲。我也體會到如何去學好一門專業(yè),必須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實踐中使知識更加扎實。在設計和調試的過程中,很多不會的地方我們也查閱了大量資料也請教了很多人,最后元旦和考完試那幾天很多組一起在實驗室里調試板子,大家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的感覺很好。</p><p>  6.3 缺陷與不足</p><p>  鎖相環(huán)部分,輸出波形變化速度有些慢,我感覺應

33、該是我二階濾波電容的原因。而且波形有些微弱的抖動,主要是因為選擇的電容不夠精準,頻穩(wěn)度指標要求是<0.0001,而我們測出的頻率抖動誤差在0.05kHz以內,可能是與芯片內部結構和焊接等問題有關,無法達到如此準確的指標。</p><p>  本次實驗比較失敗的地方是功放的部分,首先,我們?yōu)榱朔奖愀妷悍糯蠊灿昧艘粋€電源20V,我們查過8050和8550的最大承受電壓,可以滿足要求,但是還是有些危險,在測試的

34、時候我們就燒毀過三極管。其次,我們沒有買小電阻,僅有的50Om的電阻功率還很小,電壓大的時候很容易被燒毀,最后我們沒有完成輸出電阻50Om的設計要求,比較遺憾。</p><p>  6.4 對本課程的建議</p><p>  整體上這個課設的題目比較綜合,涉及到數(shù)電模電和高頻的知識,讓我們把所學知識能夠關聯(lián)起來,有系統(tǒng)的概念。并且我們真的憑借自己學的東西設計出電路并作出最后的成品,收獲很

35、大,使我們的思維更加靈活。不像別的班,很多題目都是網(wǎng)上可以查到電路圖的,他們這種單純的焊板子起不到對學生思維的鍛煉,而我們卻可以真正學到知識與方法。</p><p>  唯一有點缺陷就是,本次課設由于不在小學期,時間上與期末重疊,所以我們沒有整體的時間來做這個課程設計,思路上缺乏連貫性。最后考完試我們不得不連續(xù)刷夜去焊接調試板子,讓我們體驗到了工科學生的苦逼。不過我們卻收獲到了調試成功的喜悅,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精

36、神和兩個人配合工作的能力。</p><p><b>  7 參考文獻</b></p><p> ?。谐鲈诒驹O計中參考的有關文獻,包括書籍、論文、網(wǎng)上信息等。書寫格式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頂格寫,按“作者.書名或文題.地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年份(或期刊卷期次):頁碼”(中譯本應在書名后加譯者名)的次序排列。)</p><p><b&g

37、t;  示例:</b></p><p>  [1] 侯建軍.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p>  [2] 付兵.基于Word文檔的電子作業(yè)防拷貝研究.荊州: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理工卷,2007(4).1:69-70</p><p>  [3] 放大器的噪聲來源.與非網(wǎng). http://www.eef

38、ocus.com/article/10-12/ 932701292163761.html?sort=1111_1118_1428_0</p><p>  [4] LM124/LM224/LM324/LM2902 Low Power Quad Operational Amplifiers.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1999</p><p><

39、;b>  8 附錄</b></p><p><b>  單片機源程序:</b></p><p>  #include <reg51.h></p><p>  #include <intrins.h></p><p>  #include "lcd.h"<

40、;/p><p>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p><p>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p><p>  uchar k=0,key;</p><p>  uchar num[5]={0x30,0x30,0x30,0x30};</p><p>  uint di

41、gital,fout,p=1;</p><p>  uchar getkey(void)</p><p><b>  {</b></p><p>  uchar scancode,tmpcode;</p><p>  if((P1&0xf0)==0xf0) ;</p><p>  ret

42、urn(0); </p><p>  scancode=0xfe;</p><p>  while((scancode&0x10)!=0)</p><p><b>  {</b></p><p>  P1=scancode; //輸入行掃描碼</p

43、><p>  if((P1&0xf0)!=0xf0) //本行有鍵按下</p><p><b>  {</b></p><p>  tmpcode=(P1&0xf0)|0x0f;</p><p>  return((~scancode)+~(tmpcode));</p><p>&l

44、t;b>  }</b></p><p>  else scancode=(scancode<<1)|0x01;</p><p><b>  }</b></p><p><b>  }</b></p><p><b>  //鍵消抖延時函數(shù)</b>&

45、lt;/p><p>  void delay(void)</p><p><b>  {</b></p><p><b>  uchar i;</b></p><p>  for(i=30000;i>0;i--);</p><p><b>  }</b>

46、;</p><p>  void setFre(uint OutDat)</p><p>  { </p><p>  if( (OutDat&(1<<0)) != 0 ) {P2|=0x01;} else {P2&=0xfe;}</p><p>  if( (OutDat&(1<&l

47、t;1)) != 0 ) {P2|=0x02;} else {P2&=0xfd;}</p><p>  if( (OutDat&(1<<2)) != 0 ) {P2|=0x04;} else {P2&=0xfb;}</p><p>  if( (OutDat&(1<<3)) != 0 ) {P2|=0x08;} else {P2&am

48、p;=0xf7;}</p><p>  if( (OutDat&(1<<4)) != 0 ) {P3|=0x10;} else {P3&=0xef;}</p><p>  if( (OutDat&(1<<5)) != 0 ) {P3|=0x20;} else {P3&=0xdf;}</p><p>  if(

49、(OutDat&(1<<6)) != 0 ) {P3|=0x40;} else {P3&=0xbf;}</p><p>  if( (OutDat&(1<<7)) != 0 ) {P3|=0x80;} else {P3&=0x7f;}</p><p><b>  }</b></p><p>

50、;  void input(void)</p><p><b>  {</b></p><p>  P1=0xf0; 檢測下調沿</p><p><b>  if(p==1)</b></p><p><b>  {</b></p>

51、<p>  if((P1&0xf0)!=0xf0)</p><p><b>  {</b></p><p><b>  delay();</b></p><p>  if((P1&0xf0)!=0xf0)</p><p><b>  {</b><

52、/p><p><b>  p=0;</b></p><p>  digital++;</p><p>  key=getkey();</p><p>  switch(key)</p><p><b>  {</b></p><p>  case 0x88

53、:</p><p><b>  k=0x31;</b></p><p><b>  break;</b></p><p>  case 0x48:</p><p>  k=0x32;break;</p><p>  case 0x28:</p><p>

54、;  k=0x33;break;</p><p>  case 0x84:</p><p>  k=0x34;break;</p><p>  case 0x44:</p><p>  k=0x35;break;</p><p>  case 0x24:</p><p>  k=0x36;bre

55、ak;</p><p>  case 0x82:</p><p>  k=0x37;break;</p><p>  case 0x42:</p><p>  k=0x38;break;</p><p>  case 0x22:</p><p>  k=0x39;break;</p>

56、<p>  case 0x81:</p><p>  k=0x30;break;</p><p>  case 0x41:</p><p>  k='.';break;</p><p>  case 0x18:</p><p>  ChineseChar(20,45,1,colors[0]

57、,colors[7],7);//請</p><p>  ChineseChar(36,45,1,colors[0],colors[7],8);//輸</p><p>  ChineseChar(52,45,1,colors[0],colors[7],9);//入</p><p>  ChineseChar(68,45,1,colors[0],colors[7]

58、,3);//頻</p><p>  ChineseChar(84,45,1,colors[0],colors[7],4); //率</p><p>  LCD_ShowString(100,45,colors[0],colors[7],":");</p><p>  digital=0;</p><p><b&g

59、t;  break;</b></p><p>  case 0x14:</p><p>  ChineseChar(20,45,1,colors[0],colors[5],1);//當</p><p>  ChineseChar(36,45,1,colors[0],colors[5],2);//前</p><p>  Chin

60、eseChar(52,45,1,colors[0],colors[5],3);//頻</p><p>  ChineseChar(68,45,1,colors[0],colors[5],4);//率</p><p>  ChineseChar(84,45,1,colors[0],colors[5],6); //為</p><p>  LCD_ShowStrin

61、g(100,45,colors[0],colors[5],":");</p><p>  LCD_ShowString(72,67,colors[0],colors[5],"kHZ");</p><p>  fout=(num[0]-0x30)*100+(num[1]-0x30)*10+num[3]-0x30;</p><p>

62、;  fout=0xff-fout+1;</p><p>  setFre(fout);</p><p><b>  }</b></p><p><b>  }</b></p><p><b>  }</b></p><p><b>  }

63、</b></p><p><b>  else</b></p><p><b>  {</b></p><p>  if((P1&0xf0)==0xf0)</p><p><b>  {</b></p><p><b>  

64、delay();</b></p><p>  if((P1&0xf0)==0xf0)</p><p><b>  {</b></p><p><b>  p=1;</b></p><p><b>  }</b></p><p><

65、;b>  } </b></p><p><b>  }</b></p><p>  if(digital>4) digital=4;</p><p>  if(digital<4) </p><p>  num[digital]='_';</p><p&g

66、t;  num[digital-1]=k; </p><p><b>  }</b></p><p><b>  main()</b></p><p><b>  {</b></p><p>  //T0_init();</p><p>  uint O

67、utDat=0x01;</p><p>  P2 = 0xff;</p><p>  P0 = 0xff;</p><p>  LCD_init();</p><p>  LCD_clear(5);</p><p>  ChineseChar(8,10,2,colors[2],colors[5],1);//信<

68、/p><p>  ChineseChar(32,10,2,colors[2],colors[5],2);//號 2 :24*24</p><p>  ChineseChar(53,10,2,colors[2],colors[5],3); //發(fā)</p><p>  ChineseChar(75,10,

69、2,colors[2],colors[5],4);//生</p><p>  ChineseChar(99,10,2,colors[2],colors[5],5);//器</p><p>  ChineseChar(12,95,2,colors[4],colors[5],6);//設</p><p>  ChineseChar(28,95,2,colors[4

70、],colors[5],7);//計</p><p>  ChineseChar(46,95,2,colors[4],colors[5],8);//者</p><p>  LCD_ShowString(64,95,colors[4],colors[5],":");</p><p>  ChineseChar(72,99,2,colors[3]

71、,colors[5],11);//</p><p>  ChineseChar(88,99,2,colors[3],colors[5],12);//</p><p>  ChineseChar(104,99,2,colors[3],colors[5],13);//</p><p>  ChineseChar(72,122,2,colors[3],colors[

72、5],9);//</p><p>  ChineseChar(104,122,2,colors[3],colors[5],10);//</p><p>  ChineseChar(20,45,1,colors[0],colors[7],7);//請</p><p>  ChineseChar(36,45,1,colors[0],colors[7],8);//

73、輸</p><p>  ChineseChar(52,45,1,colors[0],colors[7],9);//入</p><p>  ChineseChar(68,45,1,colors[0],colors[7],3);//頻</p><p>  ChineseChar(84,45,1,colors[0],colors[7],4); //率</p&g

74、t;<p>  LCD_ShowString(100,45,colors[0],colors[7],":");</p><p>  LCD_ShowString(72,67,colors[0],colors[5],"kHZ");</p><p><b>  while(1)</b></p><p

75、><b>  {</b></p><p><b>  input(); </b></p><p><b>  delay(); </b></p><p>  LCD_ShowString(32,67,colors[0],colors[5],num);</p><p>&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