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犯罪研究與探討-畢業(yè)論文 (2)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旅游犯罪研究與探討</b></p><p>  摘要:旅游犯罪作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并成為國內外旅游研究重要的研究對象之一。本文通過對旅游犯罪概念以及特性、成因等的論述,提出旅游犯罪的預防和應對機制,以期對旅游者安全出行有所幫助。</p><p>  關鍵詞:旅游犯罪;特性;應對機制</p><p

2、>  犯罪是個古老而嚴重的社會問題,除了造成人身傷亡以外,其所引發(fā)的財務損失也難以估計。任何人在任何時間與地點,均有可能成為犯罪侵害的對象。在旅游安全所涵蓋的內容中,犯罪、疾病、交通事故、火災以及其他意外事故等是旅游期間常見的安全問題;對這些旅游風險因素,游客最擔心的便是犯罪的發(fā)生,而多數研究發(fā)現,旅游區(qū)的犯罪率實際上也偏高,游客的被侵害經驗多于當地居民,游客度假期間比在家期間普遍有較高的被侵害風險[1]。</p>

3、<p>  旅游本質是流動的,異地性的,暫時性的,旅游者在尚未適應旅游地新環(huán)境時,易產生不安全感,因而對安全的需求會升高。但對沒有旅游經驗的很多游客而言,旅游的目的就是為了放松、休息、體驗、娛樂,他們不愿意將旅行的期待和喜悅與犯罪聯系在一起,以免產生恐懼和緊張的心態(tài);他們往往缺少警覺,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前往目的地,因而疏于安全防范,所以游客出游期間的生活形態(tài)也與此有必然的聯系。隨著游客人數的增加,商業(yè)活動頻繁,財產侵犯與被侵害

4、率也增加,特別是游客的被詐騙、搶奪、盜竊、與暴力型的綁架、攻擊、殺害、性侵犯等。此外,旅游區(qū)通常是老人休閑長住的地方,常出現老人被犯罪侵害的問題[1]。</p><p>  1旅游犯罪的概念和范疇</p><p>  1.1旅游犯罪的概念</p><p>  目前,學術界對什么是旅游犯罪沒用統(tǒng)一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狹義的觀點認為,旅游犯罪包括針對旅游者的犯

5、罪,也包括少數懷有犯罪動機并實施犯罪行為的旅游者,以及破壞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的犯罪者。而廣義的觀點認為,旅游犯罪是伴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產物,是指發(fā)生在旅游期間飲食、住宿、交通、游樂、購物、娛樂的過程中,與旅游者或旅游活動、或旅游環(huán)境、旅游設施有關的所有犯罪現象的總和,在旅游犯罪范疇上除刑事犯罪以外,任何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特別是旅游法規(guī)處罰的行為都應視為犯罪,甚至包括某些違反傳統(tǒng)道德的行為[2]。</p>

6、<p>  狹義的觀點包括了旅游犯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并指出了犯罪主體和客體,但沒有指出旅游犯罪存在的特定時間,也沒有包括破壞旅游社會秩序的犯罪現象,范圍過于狹隘。而廣義的觀點又過于寬泛,不具備獨特性,無法從根本上區(qū)別旅游犯罪與其他形式犯罪的界限。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不足。</p><p>  綜合以上分析,旅游犯罪是發(fā)生在旅游過程中,與旅游者旅游活動或者旅游環(huán)境以及旅游設施、旅游地居民、旅游服務機構的正

7、當利益等有關的所有犯罪現象,包括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破壞旅游資源、擾亂旅游秩序,妨礙旅游業(yè)發(fā)展,造成社會嚴重危害等,應受旅游當地國刑事法所規(guī)定制裁的行為的總和[2]。</p><p>  旅游犯罪的構成包括四個要件:旅游犯罪主體,即旅游犯罪者,可分為針對旅游者進行侵害行為者和旅游者本人犯罪兩類,旅游犯罪主體可能是旅游者、當地人、旅游從業(yè)者、也包括其他蓄意破壞旅游環(huán)境設施者。旅游犯罪客體,即旅游犯罪的受害者,它可能

8、是旅游者,也可能是旅游地居民,又或者是旅游資源或者旅游環(huán)境設施。旅游犯罪主觀方面,即旅游犯罪人故意且非法占有的目的,包括旅游犯罪策劃和旅游犯罪動機;旅游犯罪策劃根據策劃形態(tài)可分為計劃性犯罪和機會性犯罪,旅游犯罪動機又主要有經濟的、政治的和個人的。旅游犯罪客觀方面,指旅游犯罪行為者針對游客進行生命財產的侵害,危害旅游經濟秩序,破壞旅游環(huán)境或旅游資源,損壞旅游設施的價值和品質等各類形態(tài)的侵害,分為財產犯罪、暴力犯罪、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

9、利、破壞旅游環(huán)境與資源等。</p><p>  1.2旅游犯罪的研究范疇</p><p>  旅游犯罪問題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是整合旅游學、經濟學、犯罪學、被侵害者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新興學科,因而旅游犯罪侵害研究應包含旅游犯罪現象研究、旅游安全系統(tǒng)研究、旅游犯罪侵害成因研究、旅游犯罪侵害測量研究、旅游犯罪侵害理論研究、旅游犯罪形態(tài)研究和旅游犯罪防范研究等領域[2]。它

10、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揭示旅游犯罪的形成原因與發(fā)生規(guī)律,幫助決策部門判定合理有效的旅游安全政策與法規(guī),從而有效預防和控制旅游犯罪的發(fā)生,促進旅游地區(qū)和旅游業(yè)得以永續(xù)發(fā)展。</p><p>  2旅游犯罪的成因和特性</p><p>  2.1旅游犯罪的成因</p><p>  旅游犯罪的發(fā)生原因,涉及三方面,一是游客,二是當地居民,三是當地政府。</p>&

11、lt;p>  2.1.1游客的特征與習性</p><p>  游客的無知與疏忽:旅游地對旅游者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環(huán)境,游客不了解目的地是危險,自我防范、抵御外來攻擊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弱。而他們過度放松浪漫的心情,常使自己陷入危險而不自知。</p><p>  游客身份易于識別:旅游者的種族、膚色、語言、口音與本地人不同,他們的穿著打扮也多顯眼,諸如背包、拿地圖、問路、拿相機等;也有

12、部分旅游者帶有炫耀心理,花錢大方,穿戴富裕,與當地居民差異明顯,犯罪分子易于識別并選定對象。 </p><p>  游客具有犯罪吸引力:游客常隨身帶有大量現鈔 ,并攜帶相機、珠寶、電腦等貴重物品,他們的多金和疏忽常使自己成為被侵害目標。</p><p>  與侵害者過度接近:游客不熟悉當地的環(huán)境,沒有足夠的信息和經驗去判斷區(qū)域的安全性,他們很可能到了失序危險的地方而不自知,也存在有旅行經驗

13、的人因為自己經驗豐富而放松警覺,失去防范,加大了被侵害的幾率。多數根據設計好的路線造訪著名的觀光景點,那里通常人潮擁擠、警務員缺乏,被侵害的風險也高。</p><p>  旅游中道德感弱化:尋求冒險刺激享樂的活動,擺脫日常生活及道德約束,有可能成為犯罪人,也有可能在那些地方被侵害。</p><p>  旅游者因不熟悉當地法令而違禁,或者忽略了自身的言行,不了解或者不尊重當地人的風俗規(guī)范從而

14、造成的沖突。受到學科知識背景不足、日常生活的影響、個人的知識觀念、文化規(guī)范、大眾媒體,特別是犯罪造成的傷害,使人們產生負面情緒而無法客觀思考,從而漠視旅游期間可能產生的犯罪問題,以致于對旅游安全的觀念與現象可能存有錯誤的認識。</p><p>  從以上這些分析來看,對于旅游犯罪侵害,旅游者不是全無責任。</p><p>  2.1.2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p><p>

15、;  旅游者離開所在地到另一地方去旅游,占用當地的資源,如交通、公共設施等,引起當地人的不滿情緒;而旅游地專門為游客設立的設施設備以及當地政府偏向游客的觀光政策,造成當地人的不平等心態(tài),從而引起他們對游客的憤怒和敵意[3]。部分旅游者不了解或不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慣和道德規(guī)范引起沖突。旅游地區(qū)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水平對旅游安全也有重大影響。這種反游客情緒嚴重,一部分人會以行動通過肢體或語言直接表達不滿,從而侵害旅游者。</p>

16、;<p>  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旅游地區(qū)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加上社會財富的迅速增加而部分人收入少,受金錢物質的誘惑,混淆原先的規(guī)范、道德和行為準則,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和不切實際的金錢物質欲望,也會導致犯罪侵害[4]。</p><p>  旅游者離開常住地到達陌生環(huán)境中,在當地沒有朋友家庭等非正式社會性網絡的支持與保護,增加了被侵害機會,即使被侵害也少有同情和援助。</p

17、><p>  2.1.3旅游產業(yè)的整體結構</p><p>  旅游業(yè)依靠營銷向游客推薦景點,因而旅游景點常被塑造成歡迎光臨的浪漫天堂,這種幻想讓游客低估犯罪侵害率。還有部分旅游企業(yè)只是片面追求利潤,降低經營成本,缺乏旅游安全管理知識,疏于為旅游者負安全責任,在為游客提供有關安全信息時對有關安全問題也不據實以報。在旅游產業(yè)方面無益增加了危險。</p><p>  2.2

18、旅游犯罪的特性</p><p>  2.2.1旅游犯罪地區(qū)的集中性</p><p>  環(huán)境犯罪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想辦法找出犯罪最可能的發(fā)生地點,即所謂犯罪熱門地點。依據旅游景點的旅游資源可區(qū)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在自然旅游資源景點,尤其是山岳、水文旅游資源地,發(fā)生安全事故的頻率要高;而人文旅游地區(qū)發(fā)生沖突、欺詐、盜竊等犯罪現象相對較多[5]。經調查發(fā)現,酒吧、沙灘、公共旅館

19、等都是旅游犯罪發(fā)生較多的地區(qū)。</p><p>  2.2.2旅游犯罪時間的規(guī)律性</p><p>  季節(jié)規(guī)律性:旅游出游時間呈現一定程度的集中分布,因此旅游景點易于區(qū)分出淡季和旺季的規(guī)律性。研究發(fā)現,旅游犯罪事件在旅游旺季發(fā)生較多,淡季則相對較少,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和周期性。</p><p>  旅游發(fā)展階段規(guī)律性:旅游犯罪事件與旅游地區(qū)的旅游發(fā)展階段有關,隨著旅

20、游地的旅游發(fā)展,表現出不同的犯罪形態(tài)與規(guī)律性。</p><p>  晝夜規(guī)律性:根據旅游調查分析,晚上19:00——23:00和深夜23:00——03:00是發(fā)生旅游安全問題最多的時段,即夜間是旅游犯罪問題的高峰時段;而清晨則是一天中最安全的時段。旅游犯罪時間分布的規(guī)律性與旅游者旅游期間的作息特點有密切的關系,旅游期間游客求新求異求奇的心理,偏向夜間出門,加大了被侵害的風險。</p><p&g

21、t;  2.2.3游客易于被侵害的弱勢性</p><p>  游客易于受到犯罪侵害可以從兩面證實:一是就一個地區(qū)而言,比較當地居民和游客是否具有同等的受侵害機會[6],二是比較外出旅行是否比待在家里有更高的被侵害幾率。從旅游調查研究的結果來看,游客確實有更高的被侵害率。</p><p>  2.2.4旅游犯罪形態(tài)的多元性</p><p>  在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為了適應

22、旅游者新的需要,旅游內容、旅游方式等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同樣地,伴隨旅游業(yè)發(fā)展而出現的犯罪手法也變化多端。</p><p>  2.2.5旅游犯罪經驗的隱匿性</p><p>  旅游犯罪者常以快速、技巧的方式逃離現場并逃避司法體系的偵察,而游客被侵害后,受種種顧慮影響:如犯罪案件不嚴重,無法引起警察的重視并偵察,報案沒有實際意義,或者不熟悉當地司法體系,或語言不通的障礙,或者害怕引起報復

23、受二次傷害,或者擔心引起當地警察的冷漠敵視,還有自己受侵害后的沮喪、無助的情緒而不愿報案[6]。</p><p>  3旅游犯罪預防與應對機制</p><p>  旅游安全問題的關注雖然比較晚,但在世界旅游組織和國際旅游宣言的督促和感召下,國際性和地區(qū)性的政府組織對“旅游安全是基本人權”形成共識,并通過七項旅游安全努力目標,包括:一、搜集整理并建立旅游安全的相關統(tǒng)計與資料;二、擬定旅游安全

24、標準工作計劃;三,建立旅游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計劃;四、各部門合作加強旅游安全意識;五、應游客需求啟動緊急服務系統(tǒng);六、法院、警察采取更多確保旅游安全的措施;七、制定專門保護旅游者的旅游安全法規(guī)。同時也陸續(xù)制定了關于旅游者安全的不同類別的法律文件、指示和指導性文件,頒布了各種有關旅游安全與保護的規(guī)定,也加強了對旅游者、旅游地區(qū)及旅游設施安全與保護的具體措施[7]。</p><p>  3.1旅游犯罪的預防</

25、p><p>  旅游犯罪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預防和應對旅游犯罪需要復雜的、系統(tǒng)的機制,需要政府部門、旅游業(yè)者、旅游社區(qū)、旅游者等多方面的努力。</p><p>  3.1.1政府方面預防和控制旅游犯罪</p><p>  制定專門保護旅游者的旅游安全法規(guī),提出具體的懲治條文讓執(zhí)法人員依法行事。旅游犯罪活動與現象涉及國際游客的權益,因此制定旅游政策與法規(guī)時必須一并考慮

26、國際公約和規(guī)則的相關規(guī)定。在國內,要使旅游立法具有開創(chuàng)性,就應該突破傳統(tǒng)的立法思維模式,結合我國的社會現實以及法律的基本邏輯,使旅游法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硬法”。一方面,旅游法應當讓各級政府行政部門“硬”起來,如可采取效仿國外,賦予各級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相對獨立的執(zhí)法權,加大對惡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各級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成為維護旅游市場秩序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要弘揚旅游者的維權法律意識,明確旅游者的法律地位,較大范圍、較大程

27、度的提高違法經營者的違法成本,使旅游者“硬”起來,如可采取設定旅游合同懲罰性違約金制度,較大額度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等,使旅游者在受損害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補償,也使違法者真正認識到違法的得不償失。成立旅游警察隊等旅游執(zhí)法隊伍,加強旅游景點的安全防衛(wèi)措施。在旅游地和機場?;疖囌镜鹊胤皆O立旅游警察隊,以保護游客安全為服務理念,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地圖、交通咨詢等服務,負責游客的安全、投訴及安全防范等工作,發(fā)揮行</p>&

28、lt;p>  3.1.2旅游業(yè)方面</p><p>  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動中最基本的需求,是衡量旅游服務品質的標準之一。加強旅游設施的安全管理,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有助于降低游客被侵害風險;從長遠看來,這也是降低旅游企業(yè)經營成本的策略。旅游業(yè)界的安全防范包括:</p><p>  提供游客防范信息:政策上,旅游業(yè)者必須和當地的刑事司法體系共同向游客提供關于如何報案與犯罪預防的

29、信息,并通過旅游安全手冊宣傳、盡可能的在游客常去的地方張貼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的告示,以擴大游客的信息,提高安全重視。</p><p>  實施旅游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計劃:旅游從業(yè)人員必須具備基本的旅游安全素養(yǎng),定期參加安全培訓,提升旅游安全防范意識。</p><p>  落實旅游安全工作管理:旅游業(yè)者有義務為旅游者規(guī)劃一個安全的旅游行程,因此有必要了解考察旅游地的犯罪狀況,盡量為游客選擇安全

30、的旅游景點。各有關旅游企業(yè)應確實執(zhí)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特別是游客住宿時的等級制度、財務保管制度、旅游保險制度、監(jiān)控制度、巡查制度、警報系統(tǒng)等,以降低旅游風險。節(jié)制誘發(fā)犯罪的旅游項目。完善旅游犯罪被侵害保險制度。推行旅游犯罪侵害平安保險,一方面可以提升游客對犯罪侵害的風險認知,另一方面可以挽回游客被侵害的損失。</p><p>  3.1.3旅游社區(qū)方面</p><p>  注重旅游當地居民

31、參與預防。旅游安全的長遠之計,必須重視當地人對旅游業(yè)的態(tài)度,結合社區(qū)居民共同參與旅游犯罪的防范計劃,強化旅游當地居民的法制教育,讓當地居民了解旅游安全問題對當地經濟的重要性,進而使當地居民自發(fā)性地維護當地治安環(huán)境。</p><p>  注意回饋居民合理的旅游效益。當地居民從旅游業(yè)中獲得的就業(yè)機會和收益越大,他們對當地旅游業(yè)越持歡迎態(tài)度,旅游收益適當回饋當地居民,有助于化解游客與當地人的沖突,利于旅游產業(yè)發(fā)展。&l

32、t;/p><p>  提高旅游社區(qū)整合外來文化的能力,減少文化沖突。妥善處理文化差異,既可以避免惡性循環(huán),也可以贏得顧客。</p><p>  3.1.4旅游者方面</p><p>  旅游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謹慎來降低被旅游犯罪侵害的幾率,如慎選旅游地,提高安全意識等。旅游者在出行前應盡可能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治安狀況,避免前往不安全國家或地區(qū),同時盡可能熟悉有關行程的內容,

33、進一步了解旅游地的禁忌、民俗風情,知曉旅行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p><p>  3.2旅游犯罪應對機制</p><p>  3.2.1旅游者外觀打扮與攜帶裝備</p><p>  安全重于美觀,保守而注重安全的著裝可能會影響美觀,但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犯罪侵害的風險。將那些與旅游無關的象征財富的、有價值的東西留在家里,切勿帶在身上,勿炫耀自己的財富;那些重要的文

34、件和有重要意義的物品也不要攜帶,一旦丟失便無法找回,沒有歹徒會打開包裹挑揀財務而留下其他的東西。穿著舒適的衣服、鞋子,在遇見危險或者必要的時候可以迅速的逃離脫身。注意錢不外露,錢、銀行卡的放置位置不要很明顯,不要讓犯罪者一眼就看到錢在哪。口袋要扣好,包的拉鏈方向要朝著自己。只帶需要的東西,少帶私人財物;帶小額鈔票,攜帶當地貨幣,要能方便支付精確的賬款,節(jié)省付錢時間,也避免被犯罪者作為目標盯上;攜帶兩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避免刷卡時可能產生

35、的被拒絕的情況,保護賬戶信息;善用旅行支票,根據全球旅行安全調查報告結果發(fā)現,旅行支票是最安全的旅行付款工具;攜帶緊急聯絡電話。求生防火用具,如手電筒、煙霧警報器、手機等;防身器具,如哨子。但是要注意,如果所攜帶的武器不會明顯的被人察覺,就發(fā)揮不了震懾作用,并且不會降低被侵害的風險;而不善于使用,又有可能成為被侵害者反擊的工具,更具危險性。因而建議攜帶能夠安全使用、簡單震懾</p><p><b>  

36、3.2.2保護隱私</b></p><p>  保護名字,被人叫出名字就會誤以為是相識的人,容易降低戒備;不要外露有關自己隨身攜帶財物的信息;將可被識別出的信息和鑰匙分開,減少信用卡可識別的個人信息。</p><p><b>  3.2.3保持健康</b></p><p>  保持身體健康和良好的本能,要確保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并經常

37、做健身運動;避免喝酒,節(jié)制用藥,酒和藥會干擾你的聽覺和安全防衛(wèi)能力;勿攜帶違禁物品,以免使自己陷入麻煩。</p><p>  3.2.4行程規(guī)劃與行程安全</p><p>  事前考慮一下旅行路線,盡量選擇選擇白天到達,以便有充裕的時間也更容易選擇安全的住宿地方,也利于適應時差;要使每天的行程都有充裕的時間,盡量在夜幕前返回住處;利用地圖事先熟悉路線,并詢問當地人的建議,要避免走不熟悉、不

38、安全的路段;知道如何得到幫助,如何與當地警察聯系,如何與緊急救助服務機構聯系;了解與行程有關的事件,要注意提前搜集目的地的安全信息,并要根據當地情況決定是按原計劃,還是重新選擇更好的。盡量多了解前往國家或地區(qū)的法令及風俗</p><p>  不要選擇暴露性別的房間,尤其是女性游客。如果與同伴一起旅行,可要求毗連的房間,便于互相提供及時的協助。最好是選擇七樓以下、住客出入頻繁、容易被看到的房間。確定住處及附近是否安

39、全,提前預定,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善用保險箱等。要了解旅館有哪些安全措施保護顧客,并認真檢查房間的門鎖、門閂、窺視孔及大廳入口。</p><p>  要善于利用飯店的交通工具,減少與外界不安全因素接觸的機會;了解當地的交通運輸系統(tǒng),知道交通工具時間表;知道如何識別合法的出租車,預約簡單、大小適中的車輛,易于操控且不顯眼。</p><p>  對于娛樂活動,要查明當地營業(yè)時間,在娛樂場所當注

40、意時刻保持高度警戒。如果不幸遭遇偷、搶、騙,要立即報警。旅行支票或信用卡、銀行卡等遭竊,應立即向所屬銀行或發(fā)卡公司申請止付或作廢。</p><p><b>  參 考 文 獻</b></p><p>  [1] 邱淑蘋.觀光產業(yè)對旅游治安之影響與對策[J].警學叢刊.2008a,67—84.</p><p>  [2] 邱淑蘋.旅游犯罪研究及應

41、對機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26.</p><p>  [3] 戴能振.澎湖縣觀光警政服務品質之研究[D].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2.</p><p>  [4] 張世鈞.論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犯罪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新疆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6(1):3—6.</p><p>  [5] 鄭向敏,張進福.旅游安全理

42、論與實踐:福建省個案研究[M].香港:香港教育及社會科學應用研究社,2002.2—4.</p><p>  [6] 邱淑蘋.犯罪被侵害者報案之決意歷程[J].警學叢刊,2003b,34(2):131—146.</p><p>  [7] 鄭向敏.旅游安全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23—26.</p><p>  [8] 孟凡哲.中國旅游法應定位為“硬

43、法”[J].旅游學刊,2011,26,3—4.</p><p>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Tourist Crime</p><p>  Abstract: As a serious problem of society ,tourism crim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t has becam

44、e an important investigate object no matter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 This article has bring forward the conception ,the speciality ,the causes and response of the tourism crime with a view to help tourists a safe tra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