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硅增強水稻對紋枯病抗性的機制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雖然硅作為高等植物必需營養(yǎng)元素具有爭議,但是硅對水稻健康生長和發(fā)育卻是有益的,硅在增強水稻抗病性,特別是抗紋枯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抗病機制還不甚清楚。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江淮流域主要水稻品種的紋枯病抗性進行鑒定,篩選出了抗、感差異顯著的品種,在此基礎上,研明了施硅對水稻紋枯病的抗病效應和水稻生長的影響,并系統(tǒng)研究了施硅增強水稻對紋枯病抗性的物理機制和生理生化機制。主要結果如下: 1、篩選出了對紋枯病抗感差異顯著的水稻品種

2、 2006年收集了69個水稻品種(系),2007年收集了117個水稻品種(系),采用分蘗末期人工接種紋枯病菌,抽穗后30 d調查紋枯病病級的方法進行抗性鑒定。對調查所得病級進行聚類分析,把水稻品種對紋枯病的抗性分為高度感病、感病、抗病、較高水平抗病四類,大多數水稻品種為感病和高度感病,較高水平抗病品種較少,沒有發(fā)現(xiàn)對紋枯病免疫的水稻品種??垢胁町愶@著的品種,病級相差2~3倍,甚至差異更大。2008年選取32個品種進一步驗證了紋枯病抗感

3、差異顯著程度,鑒定結果顯示常優(yōu)1號、鹽優(yōu)1號、鹽粳5號、武粳15、華粳6號、91SP、特青等品種對紋枯病抗性較好,而日本晴、農墾57、寧粳1號、Lemont等品種屬于感病品種。此外,較高水平抗病和抗病品種的葉鞘、莖稈中硅含量要明顯高于高度感病和感病品種。紋枯病危害后,水稻產量下降,稻米品質變劣。 2、揭示了紋枯病菌侵染水稻的細胞學過程 紋枯病菌侵染水稻時先使寄主細胞死亡,再大量繁殖和生長。菌絲在水稻表面生長,初期在水稻葉

4、鞘內表面蔓延,不久隨機縱橫分枝。接種后24 h就可以形成侵染墊和附著胞,出現(xiàn)水漬狀斑塊。菌絲通過直接侵入細胞壁、侵入胞間隙、從氣孔進入三種方式侵染進入水稻葉鞘細胞,以直接侵入細胞壁為多。紋枯病菌以初生菌絲的形式進入水稻細胞后,在胞內生長,形成次生菌絲,其再形成新的次生菌絲,或者穿壁進入鄰近細胞。菌絲進入葉鞘后,在胞間隙和胞間進行擴展。菌絲在胞間穿壁時明顯變細,進入鄰近細胞后又恢復原來的大小?;蛘呔z在靠近胞壁的部分膨大,穿壁后先變細再恢

5、復到穿壁前的粗細程度。紋枯病菌也能侵染水稻根部。 3、明確了施硅對紋枯病的抗病效應和水稻生長的影響 全生育期和短期在營養(yǎng)液中添加硅水培水稻試驗結果表明,施硅減輕了病級和病情指數,施硅對抗病品種91SP和特青的相對防治效果分別為10.02%和8.70%,而對感病品種Lemont和寧粳1號的相對防治效果達27.42%和24.29%,說明施硅增強了水稻對紋枯病的抗性,特別顯著增強了感病品種Lemont和寧粳1號的抗性。短期硅水

6、培試驗結果說明,營養(yǎng)液中硅濃度為1.54 mmol/L時,其抗紋枯病能力最強。 4、研明了施硅增強水稻抗紋枯病的物理機制 抗病品種91SP葉表的硅化細胞、乳突數目要多于感病品種Lemont,其還具有Lemont沒有的直徑為12-24μm的大乳突;91SP葉片的硅化細胞、乳突、非硅化細胞和乳突的其它微區(qū)的硅元素峰值和含量均顯著高于感病品種Lemont;91SP葉鞘內側的Si元素峰值明顯高于Lemont,Si元素含量也顯著高

7、于Lemont。接種紋枯病菌后,兩個水稻品種91SP和Lemont均發(fā)病,但兩個品種硅化細胞表面菌絲卻很少,抗病品種91SP葉鞘內側菌絲數目明顯比感病品種Lemont少,Lemont施硅處理的葉片厚壁細胞的胞壁厚度是缺硅處理的2倍左右。說明硅在水稻葉鞘內側、葉表和厚壁細胞積累,起到了物理屏障的作用,延緩了紋枯病菌的擴展。 5、闡明了施硅增強水稻抗紋枯病的生理生化機制 (1)接種紋枯病菌后,兩個水稻品種91SP和Lemon

8、t的葉鞘和葉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產生速率顯著上升,MDA含量高于未接種處理,SOD、POD活性紊亂,CAT活性明顯下降;抗病品種91SP葉鞘和葉片施硅處理的O2-產生速率小于缺硅處理,葉鞘和葉片MDA含量在接種第3d后顯著低于缺硅處理,葉鞘SOD、POD、CAT活性在接種1 d后一直顯著高于缺硅處理,葉片SOD、POD、CAT活性在接種3d后顯著高于缺硅處理;感病品種Lemont葉鞘和葉片施硅處理的O2-產生速率、MDA含量始終

9、顯著小于缺硅處理,SOD、POD、CAT活性始終顯著大于缺硅處理。以上說明在受到紋枯病菌侵染后,缺硅處理水稻葉鞘和葉片細胞內活性氧代謝和清除酶系統(tǒng)發(fā)生嚴重紊亂,而施硅降低了活性氧積累程度,緩解了紋枯病菌引起的葉片細胞膜脂過氧化作用和CAT活性的下降,增強了SOD、POD活性。 (2)水稻接種紋枯病菌后,感病品種寧粳1號施硅處理PPO、PAL活性顯著高于缺硅處理,抗病品種特青施硅處理PPO、PAL活性高于缺硅處理,但差異不顯著:接

10、種紋枯病菌后,施硅處理感病品種寧粳1號葉鞘的總酚、類黃酮、阿魏酸、綠原酸和木質素等含量顯著提高;而抗病品種特青葉鞘的總酚、類黃酮、阿魏酸、綠原酸和木質素等含量也有所提高,這表明硅對抗病品種特青的調控作用低于寧粳1號。 (3)在未接種紋枯病菌條件下,施硅增加了抗病品種幾丁質酶活性,增加或顯著增加了感病品種的幾丁質酶活性,但對β-1,3-葡聚糖酶活性影響不大。接種紋枯病菌后,水稻幾丁質酶活性被迅速激活后又下降,施硅通過提高抗病品種9

11、1SP幾丁質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來增強對紋枯病的抗性,以及通過提高感病品種Lemont幾丁質酶活性來增強對紋枯病的抗性,但感病品種Lemont施硅處理的幾丁質酶活性降低幅度小于抗病品種91SP。 (4)施硅可減緩紋枯病菌侵染引起的91SP和Lemont葉綠素含量的降低,Pn、Gs的下降幅度和Ci的上升幅度,有利于維持葉片較高的光合效率。接種后兩個品種PS II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PSII有效光化學效率(Fv'/

12、Fm')、PS II實際光化學效率(ФPS II)、光化學猝滅系數(qP)和表觀光合電子傳遞速率(ETR)均降低,非光化學猝滅系數(qNP)增大,而對于施硅處理的水稻葉片,上述熒光參數在紋枯病菌侵染條件下的變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這說明施硅可以不同程度地緩解紋枯病菌侵染條件下非氣孔因素引起的水稻葉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以及對光合機構的破壞作用,提高光化學效率,改善葉片的光合功能。 (5)接種紋枯病菌后,特青和寧粳1號缺硅處理葉鞘的P

13、HI活性下降,MDH活性顯著下降,6PGDH活性顯著上升;施硅的水稻接種后PHI和6PGDH活性比未接種有所增加,MDH活性比未接種有所下降,說明在水稻感染紋枯病條件下,硅通過促進EMP和PPP途徑的運轉來調控水稻的呼吸代謝生化途徑,有助于形成更多的ATP和NADPH,為水稻抗紋枯病提供能量和產生更多的中間產物,而這些中間產物又可以合成為具有抗病作用的物質,從而增強水稻抗紋枯病的能力。 綜上所述,硅對水稻抗紋枯病的機制除了硅在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